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7155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2.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人身安全的必要保障。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加热液体

C.取用颗粒状锌粒

D.检查气密性

3.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4.有六种物质:

①汽车排放的尾气;②煤燃烧产生的烟尘;③化工厂排放出的废气;④江河湖泊蒸发出的水蒸气;⑤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其中能严重污染空气,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检验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实验记录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坩埚钳将木炭从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气

B.将打磨后的铁丝盘成螺旋状,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放热

D.做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预先装有少量水

6.下列有关常见仪器使用或用途的说法恰当的是(  )

A.试管:

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略向上

B.胶头滴管:

滴瓶上的滴管用水冲洗

C.烧杯:

加热时直接放在酒精灯外焰上

D.量筒:

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

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B.铁矿石、洁净的空气

C.氢气、铁D.液氮、鲜橙多饮料

8.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B.食物的腐烂C.醋的酿造D.酒精的燃烧

9.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

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10.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装置内为纯净物B.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C.该变化是化合反应D.本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间隔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不可分

B.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改变

C.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D.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各气体成分几乎是不变的

B.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

C.空气中的氮气占空气总质量的78%

D.空气污染主要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大造成的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B.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C.原子核中一定含有中子

D.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一定属于金属元素

14.根据如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是金属元素,硫是非金属元素B.镁离子核内有12个质子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D.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

15.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向左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注射器内有液体进入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二、填空题

16.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氧元素:

_____;

镁离子:

_____。

17.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

(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

1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后,标签被腐蚀、字迹模糊的原因是_____。

(2)取用7.2mL蔗糖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

①5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20mL量筒

④胶头滴管

⑤玻璃棒

(3)化学药品的取用要注意节约原则:

若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_____。

19.如图中A是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从A中可知,钨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

(2)B~E四种粒子中,与B化学性质相似的微粒是_____(填序号)。

三、实验题

20.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要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的操作是向两瓶气体中分别加入_____。

(2)实验二中,烧杯_____(填序号)中溶液变红。

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

2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选择A装置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当选择D装置收集氧气时,判断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_;用E收集的氧气不够纯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已知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电石固体与水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则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的组合为______(填字母)。

四、推断题

22.现有A、B、C、D四种物质。

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

D为黄色固体,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名称:

A_______,D__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文字表达式:

B→C__________。

(3)画出D物质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3.小明学习了“催化剂”知识后,对双氧水分解催化剂的种类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提出问题)双氧水分解只能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吗?

(猜想与假设)能作为双氧水分解催化剂的物质不一定只有二氧化锰一种。

(设计实验)(取用10mL5%的双氧水)。

实验编号

温度

物质种类(取0.15g)

待测数据

20℃

a

20℃

FeCl3

b

20℃

CuSO4

c

(2)要定量比较反应快慢,可测量相同时间生成气体的_____。

(3)通过比较发现,在相同时间,a<c,小明认为硫酸铜可以做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说明理由_____。

(得出结论)实验结束后,得出FeCl3和CuSO4都可以做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4)小明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加入FeCl3后,双氧水分解的压强变化曲线(见图),请你分析a点后曲线略有下滑的原因_____。

六、计算题

24.小沛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集气瓶容积为0.7L,集气瓶内水的体积为0.1L,实验开始前量筒中水的体积0.2L,实验结束后水的体积为0.1L。

(1)该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分数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导致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

(2)每31g白磷燃烧需要消耗28.6L氧气,若操作中要尽量消耗完瓶中的氧气,求完成此实验至少需要白磷_____克。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20%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司马光砸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凿壁偷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火烧赤壁,发生了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D

【详解】

A、用点燃的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可能会使酒精洒出,引发火灾,应用火柴点燃,故A错误,

B、试管内液体体积超过了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故B错误;

C、固体加入试管时,不可直接垂直投放,以免试管被砸碎,故C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烧杯,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故D正确。

故选:

D。

3.B

【详解】

要使灯泡经久耐用,里面填充的气体应该具备的化学性质是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灯丝--钨发生化学反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且廉价易得.故选B

4.C

【详解】

①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中含有烟尘和有害气体;

②煤燃烧产生的烟是可吸入颗粒物;

③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含有毒物;

④空气中的水蒸气对人体无害;

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对人体无害;

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对人体无害。

故选C。

【点睛】

5.C

【详解】

A、用坩埚钳将木炭从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B、将打磨后的铁丝盘成螺旋状,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该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不能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做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预先装有少量水,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D

【详解】

A、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略向下,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回流使试管炸裂,不符合题意;

B、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的,不能用水冲洗,防止污染或稀释试剂,不符合题意;

C、烧杯加热时,不能直接放在酒精灯外焰上,要放在石棉网上,不符合题意;

D、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

A、二氧化碳是一种物质,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它们都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铁矿石、洁净的空气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氢气、铁都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液氮是氮气的液态形式,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鲜橙多饮料含有水和许多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8.D

【详解】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一种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B、食物的腐烂是一种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C、酒和醋的酿造是一种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燃烧是一种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B

【解析】

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通过分子的运动散发气味,正确;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错误;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正确;D.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

A、装置内有两种不同的分子,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说法错误;

B、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的分子,故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

C、化合反应是对化学变化来说的,此反应是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

D、本实验说明分子间空隙,降温加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不同单质混合形成混合物;确定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的分子或物质生成。

11.D

【详解】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在结构上可以再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说法错误;

B、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D、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

A、通常情况下,空气的组成基本保持不变,即空气中各气体成分几乎是不变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空气中的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78%,不是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空气污染主要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含量增大造成的,二氧化碳不是空气的污染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原理、空气的组成成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B

【详解】

A、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说法错误;

B、原子不带电,因此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说法正确;

C、原子核中不一定含有中子,比如氢原子不含有中子,说法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不一定属于金属元素,比如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是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故选:

B。

14.C

【详解】

A、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少于4个,是金属元素,硫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多于4个,是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

B、原子形成离子时,改变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核不变,根据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中质子数为12,镁离子核内有12个质子,故B正确;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容易失得到2个电子,故C错误;

D、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5.C

【详解】

当缓慢将注射器的活塞缓慢向左推动活塞时,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变大,使瓶内大气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看到长颈漏斗下端管内液面上升。

故选C。

16.OMg2+

【详解】

氧元素的符号为O;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书写在镁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数字2在前,+在后,可表示为:

Mg2+。

17.水分子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详解】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18.标签没有朝向手心②④1~2mL

【详解】

(1)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后,标签被腐蚀、字迹模糊,是因为标签没有朝向手心,残液流下腐蚀造成的;

(2)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取用7.2mL蔗糖水,选择10mL量筒,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时,把量筒放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

故需要用到的仪器有②④;

(3)没有说明用量的情况下,液体一般取1~2mL。

19.74E

【详解】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4,表示原子序数为7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钨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4。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题干中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6,E符合要求。

20.等量的澄清石灰水②分子在不断运动,氨分子不断运动到②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详解】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可向两瓶气体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

(2)分子在不断运动,氨分子不断运动到②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故烧杯②中溶液变红。

21.铁架台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集气瓶没有装满水、收集时刻过早BC或BE

【详解】

(1)仪器①的名称铁架台。

(2)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没有一团棉花,应该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的反应,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当选择D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具有助燃性,判断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用E收集的氧气不够纯净可能的原因是集气瓶没有装满水或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3)已知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可以选择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C或E;

实验室常用电石固体与水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是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以选择B;

则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的组合为BC或BE。

22.氧气硫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分析】

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所以A是氧气,B是铁,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C是四氧化三铁,D是一种黄色固体,把D放在A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所以D是硫,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由分析知:

A是氧气,D是硫;

(2)B在A中燃烧生成C的反应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3)D物质的原子,即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3.过氧化氢

水+氧气体积不赞成,还需要验证其质量与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反应停止,温度下降

【详解】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

水+氧气;

(2)要定量比较反应快慢,可测量相同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

(3)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是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但此实验中并没有验证其质量与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所以对此观点不赞成;

(4)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会放出热量,a点后曲线略有下滑是因为反应停止,不再产生气体,温度降低造成的。

24.

(1)16.7%;白磷不足(装置漏气等合理即可)

(2)0.13g

【分析】

(1)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导致结果偏小的原因从白磷的量和装置气密性等角度分析。

(2)根据每31g白磷燃烧需要消耗28.6L氧气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0%计算。

【详解】

(1)该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分数=

;导致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白磷不足、装置漏气等

(2)完成此实验至少需要白磷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