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上海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三六单元测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6458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上海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三六单元测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2上海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三六单元测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2上海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三六单元测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2上海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三六单元测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2上海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三六单元测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上海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三六单元测验.docx

《12上海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三六单元测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上海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三六单元测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上海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三六单元测验.docx

12上海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三六单元测验

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三、六单元测验

一、基础知识考查:

(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甲醛蜷曲诠释得鱼忘筌权宜之计

B.泥淖拙笨灼灼卓尔不群擢发难数

C.懒怠瘌痢水獭春意阑珊天籁之音

D.庇护秕谷臂膀筚路蓝缕笔墨官司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坚持科学研究先行,及时开发新的美容化装产品。

B.至少有如下两点足可令人三思:

第一,文学创作和市场运作并非水火不相融;第二;文学创作绝对不是简单的市场运作。

C.翻开书卷,构想那美丽的画面,放纵自己的心随主人公起起伏伏,想像主人公的音容笑貌,或远隔时空与作者对话,咀嚼文字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是一种何等的享受!

D.他劝告那些不愿为公平竞争开绿灯的医药批发企业,如果还抱残守缺,只会“为渊驱鱼,为丛驱鹊”,最终将失去市场,无法生存。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商品房一定要注意,对于“”依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双方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如果无约定,经营者违约时应双倍返还,消费者违约时不予返还。

②既然称作“中学生新概念作文选”,就要编得中学生阅读。

③来自中国银监会的信息显示,四大银行的上市时间表基本排定,并以先海外、后国内的顺序进行。

A.定金合适大概B.订金合适大致

C.定金适合大致D.订金适合大概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开盘,这只股票就一路狂跌,势如破竹,使已经遭受股市重重打击的股民又雪上加霜。

B.我,15岁,一个中学三年级学生,在读了许多报刊文学之后,心血来潮,见猎心喜,也学写了一篇小说,冒失的向文学刊物投稿。

C.作者的这些散文,曾有十多篇在本报刊载过,因为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作者才连篇累牍地写下去。

D.董事长,对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些具体的工作尚可,经理一职实难胜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古老的刀耕火种,到21世纪的现代化农副产品基地,悠长的岁月,教会了勤劳的松江人怎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B.据了解,我市移动电话部门针对春节期间手机短信密集发送,对今年发送量进行了预测,并事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C.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D.美国宇航局引以为豪的“勇气”号火星车21日清晨突然发生故障,之后连续30小时不再向地面传回任何有效信息,所有参与此项目的科学家全都各就各位昼夜不停地寻找解决故障的对策。

6.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就是汉字,我的祖屋,我的家!

我迷恋它雕梁画栋的亭阁楼台,我更迷恋它朝晖夕阴中隶楷行草的万千气象:

①赏心悦目的,是耀眼的光箭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照亮祖屋的身躯,优雅而颀长;

②心驰神曳的,是光线将祖屋分明的棱角隐去,只留轻盈身姿,飘飘欲飞;

③令人陶醉的,是道道金辉,铺撒祖屋的胸襟,舒展高贵,气度雍容;

④最最摄魂夺魄的,当是斑驳的树影中,祖屋如龙蛇行走,曼妙莫测!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①③D.①④②③

二、课内现代文考查:

(10分)

7.第三单元中课文《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作者是世界三大小说家之一,文章以为顺序,以常春藤叶为线索,歌颂了。

这位作者的结尾有一特色:

8.《邂逅霍金》的作者是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的。

9.《邂逅霍金》启示:

成就一个人,不仅依靠他个人的能力与努力,更需要周围人对他真诚的关心与,需要一个良好的。

(2分)

10.《一碗阳春面》的细节描写运用地出神入化,细节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

(2分)

11.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

(1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0分)

淡之美

李国文

①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②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从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了。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③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自然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④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⑤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

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

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

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

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没画出来,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⑥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⑦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⑧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

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

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

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⑨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

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⑩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⑾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

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⑿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

⒀夫妻也好,儿女也好,亲戚、朋友也好,邻居、同事也好,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譬如交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

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⒁尤其落到头上,一旦要给自己画一张什么图画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⒂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

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得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

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

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⒃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⒄人处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有删改)

12、本文是写人生之“淡”,但文章的②、③段,却从淡妆的女孩、自然的西湖说起,除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外,作者主要想告诉我们       。

(2分)

13、第⑤段,作者说“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这样说的原因是         。

(3分)

14、根据第⑾段内容,请分析“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这句话的含义。

(3分)

15、第⒂段的划线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

16、下列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第⑨段在文中是一个总结段,主要是对上文咖啡的浓香和龙井的清淡比较作总结。

B、作者认为,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的本能欲望是应该抑制的,要像清教徒学习。

C、文中由淡妆之美谈到自然、艺术、直至人的生活,委婉地表达了淡之美无处不在。

D、中国画与西方的油画不同,中国画都是以淡见长,而西方的油画则是色彩浓重的。

E、第⒁段“自画像”是指作者设想自己给自己画的像时,像水墨画一样,淡一点好。

F、文风平和,娓娓道来,以平等的交谈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不强迫别人接受。

17、本文多处对比,淡妆与浓妆、水墨画与油画、茶与咖啡,但并没有因褒“淡”而贬“浓”,也写了“浓”的种种好处。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并请欣赏这样写的好处。

(4分)

 

四、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18分)

【A】曾参不受鲁君邑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

“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B】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

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

“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

”时人服其量。

18.解释加点字词:

(4分)

(1)终不受()

(2)初参加政事()

(3)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4)时人服其量()

19.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

(2分)

(1)曾子衣敝衣以耕()

(2)足以全其节也()

20.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2)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

(3)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

21.选择:

下列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

(3分)

①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②蒙正遂止之()

③不问之何损()

A.同列B.朝士姓名C.吕蒙正

22.【A】文与以下哪一个故事相似()(1分)

A.赵广不屈B.石勒不计前嫌C.不食嗟来之食D.伤仲永

23.【B】文可以用哪个七字成语形容吕蒙?

(2分)

 

五、《促织》考查:

(8分)

24、文学常识:

《促织》选自文言(选填“短篇”、“中篇”、“长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郭沫若称赞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2分)

25、字词:

a.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②审视,巨身修尾(仔细)

③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估计,揣测)

④有古陵蔚起(草木茂盛,引申为高大)⑤冥搜未已(深,此指用尽心思)⑥审谛之,短小,黑赤色(观察,看)

⑦径造庐访成(到,动词)⑧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连,介词)

⑨相对默然,不复聊赖(依靠、寄托)⑩近抚之,气息惙然(抽噎)

⑾东曦既驾(日光)⑿展玩不可晓(玩味,揣摩)

A.①④⑤⑧⑩(12)B.①③⑤⑦⑨(11)

C.②④⑥⑦⑨(12)D.②④⑤⑧⑨(12)

b.翻译句子: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

26、小说中“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两个片段的作用分析正确的项()(2分)

A.表现了作者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局限性。

B.“求神问卜”是无望中寻求生路。

“魂化促织”寄托了美好的愿望,说明通过艺术虚构,善良的百姓能够获得解脱。

C.“魂化促织”使故事结局由悲剧变成了喜剧,削弱了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

D.“求神问卜”推动情节发展,为再度捕捉促织提供了线索,“魂化促织”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6分)

齐桓公得宁戚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

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

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①。

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曰:

“异哉!

此歌者非常人也。

”命后车②载之。

桓公反至,从者以请。

桓公曰:

“赐之衣冠,将见之。

”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

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

桓公大说,将任之。

群臣争之曰:

“客卫人,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

”桓公曰:

“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弃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

”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

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

(选自《新序·杂事五》)

【注释】①商歌:

商声,五音之一。

  ②后车:

副车,侍从乘坐的车子。

2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赁车以适齐                 

(2)击牛角,疾商歌                

(3)权用其长者                     (4)遂举大用之                  

28、比较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执火甚盛/执其仆之手曰   

②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

A、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

B、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

C、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

D、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

2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穷困无以进。

(2)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

30、“从者以请”这一句有省略。

请概括地回答,“从者”所“请”的内容是       。

(2分)

31、用自己的话回答,齐桓公“所以霸”的原因是什么?

(3分)

七.名句默写:

(10分)

32.

(1)日暮堂前花蕊娇,()。

(2)晨兴理荒秽,()。

(3)(),却话巴山夜雨时。

(4)(),村庄儿女各当家。

(5)渔翁夜傍西岩宿,()。

(6)(),月涌大江流。

(7)冯公岂不伟,()。

(8)假令风歇时下来,()。

(9)(),自将磨洗认前朝。

(10)(),关山度若飞。

 

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三、六单元测验

答题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考查:

(18分)

1

2

3

4

5

6

二、课内现代文考查:

(10分)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2分)

10.______(2分)

11.______(1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0分)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   )(   )(6分)

17、(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18分)

18.(4分)

(1)()

(2)()(3)()(4)()

19.(2分)

(1)()

(2)()

20.(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分)①()②()③()

22.()(1分)

23.(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促织》考查:

(8分)

24、(选填“短篇”、“中篇”、“长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字词:

a.()(2分)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2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6分)

27.(4分)

(1)()

(2)()(3)()(4)()

28、(    )(3分)

29、(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1、(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名句默写:

(10分)

(1)()

(2)()

(3)()(4)()

(5)()(6)()

(7)()(8)()

(9)()(10)()

 

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三、六单元测验

答题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考查:

(18分)

1

2

3

4

5

6

C

C

C

D

D

B

二、课内现代文考查:

(10分)

7.欧·亨利时间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舍己救人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8.葛剑雄

9.尊重人文环境(2分)

10.①刻画人物②深化主旨③推动情节(2分)

11.环境、人物、情节(1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0分)

12、“淡”是一种本色的美、自然的美,比浓妆之美,更容易被人接受。

(2分)

13、因为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大片的留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观众可以根撂自己的体会进行再发挥、再创造。

(3分)

14、含义是:

执恬淡生活观者同样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其积极表现在以从容、自如、审慎而不甘于凡庸的精神面貌对待人生。

(3分)

15、运用排比的手法,——揭示出欲望膨胀者的丑陋行为和阴暗心理,气势充沛,行文酣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情感。

(2分)

16、(  C )(  F )(6分)

17、(4分)因为“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只是作者个人的看法,而生活中既有淡之美,也有浓之美,各有各的长处。

好处是:

表达自己观点,不排斥其他观点,显得思维周密,合倩合理,潜藏一种说服的力量;另外,以“浓”的张扬之特性对比“淡”,更能突出“淡”的清雅之美。

四、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18分)

18.(4分)

(1)(最终)

(2)(刚刚)(3)(假装)(4)(气量)

19.(2分)

(1)(名词作动词,穿)

(2)(使……保全)

20.(6分)

(1)(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

(2)与吕蒙正同行的人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

吕蒙正急忙制止他们。

(3)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再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

21.(3分)①(C)②(A)③(B)

22.(C)(1分)

23.(2分)宰相肚里能撑船或大人不记小人过

五、阅读下面诗,回答问题:

(8分)

24、短篇(选填“短篇”、“中篇”、“长篇”)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2分)

25、字词:

a.(D)(2分)

b.巡抚不忘这好处是从哪里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县官一高兴,就免去了成名的差役。

26、(D)(2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6分)

27.(4分)

(1)(到、往)

(2)(洪亮唱起、激昂唱起)(3)(姑且)(4)(提拔)

28、(   A )(3分)

29、(4分)

(1)(宁戚)仕途窘迫,没有办法推荐自已(2分。

要点:

穷困、无以、进、通顺)

(2)宁戚拜见(齐桓公),用聚合国内力量来劝说齐桓公(2分。

要点:

见、说、介后、合、境内、通顺)

30如何安置宁戚(2分)

31、(3分)

齐桓公求贤迫切,能够力排争议,正确地对待人才,不因为“小恶弃人之大美”,大胆的发挥入才的长处。

七.名句默写:

(10分)

(1)(争拈小笔上床描)

(2)(带月荷锄归)

(3)(何当共剪西窗烛)(4)(昼出耘田夜绩麻)

(5)(晓汲清湘燃楚竹)(6)(星垂平野阔)

(7)(白首不见招)(8)(犹能簸却沧溟水)

(9)(折戟沉沙铁未销)(10)(万里赴戎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