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必背《床》之古义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4544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0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必背《床》之古义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中考语文必背《床》之古义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中考语文必背《床》之古义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中考语文必背《床》之古义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中考语文必背《床》之古义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必背《床》之古义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中考语文必背《床》之古义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必背《床》之古义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必背《床》之古义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中考语文必背《床》之古义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

2019中考语文必背:

《床》之古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是李白的名句,人们是最熟悉不过的了,然而对于诗句中的床,却一直被许多人误解为睡觉的床。

床,早在古代可不是用来睡觉的,却是供人坐卧的器具,因而床的古义与现在是有区别的。

《说文》解释为:

床,安身之坐者。

因此,在一些作品中遇到床字,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供人坐卧的器具。

如《孔雀东南飞》中媒人下床去,贺铸的《凌歌》中量船载酒,赖使君、相对两胡床,朱敦儒《念奴娇》中照我藤床凉似水,李清照《孤雁儿》中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等诗句中所提及的床、胡床、藤床都是这种供人坐卧的器具。

床的使用历史很早,传说是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发明的床。

从战国一直到东汉之前都没有椅凳,这个时期的床包括两个含义,既是坐具,又是卧具。

汉朝以前,中国人的坐卧方式是席地而坐,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

久而久之,形成了待客的等级观。

三国时期是中国低矮家具的形成期,人们多以席地坐卧为主。

所以在古典文献中也就出现了筵席一词。

东汉郑玄注《周礼》时解释说:

筵亦席也,铺陈曰筵,籍之曰席,筵铺于下,席铺于上,所以为位也。

《现代汉语词典》对床的解释为:

①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

②像床的器具:

冰床、机床。

③某些像床的地面:

苗床、河床。

从古至今,由床引申而来的义项有很多,如像床的器具:

琴床、机床、车床、笔床、橹床等。

宋陆游《入蜀记》:

二十日倒樯竿,立橹床。

橹床,是安在船上或船旁比桨要长要大的工具,需用底座固定,这种底座称为橹床。

所以由床构成的复合词的中心义是:

起安稳作用的底座。

如牙床是生长牙齿的底座;如灵床,是放置灵柩的底座;如贴近羊身的部分,底部的羊毛,人们称之为毛床,《齐民要术养羊》:

白羊三月得草力,毛床动,则铰之。

胡潔青在《齐白石三百石印前言》中说:

看齐老人刻印是一大享受,不用印床,而是一手握石,一手持刀,全靠腕力。

句中的印床,是指用来固定印章的夹具,专用于刻石章。

一般印章可用木印床,而硬质金属、石坯等印材需用金属印床。

这里是说齐白石不用印床运力,而是手握印章直接着力锲刻,自如灵活,全靠腕力运作。

床,在我国古代主要有四种:

榻、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大约在西汉后期,出现了榻这个名称,榻大多无围,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

它在当时专指坐具,但后来常被人们用作一种搬运方便,可提供临时休息的家具而大量使用。

这也能从古诗中见到,如宋朝陈师道的《雪中寄魏衍》诗:

遥知吟榻上,不道絮因风。

再如宋朝陆游的《池上》诗:

旋移吟榻并池横,欲出柴门復懒行。

据《文献通考》中记载:

世言陈无己每登临得句,即急归,卧一榻,以被蒙首,谓之吟榻。

如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归山:

你看松阴低户,沁的人心骨皆凉。

此处好安吟榻。

还有《三国志吴书》中就有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的记载,这里说的是孙权和鲁肃坐在一张榻上饮酒。

漢典網而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

围栏多用小木椽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块整板做成。

罗汉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罗汉床可供坐卧,亦即围子床,它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用的沙发。

古人一般都把它陈设于厅堂待客,中间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典雅气派,形态庄重,是厅堂中十分讲究的家具。

所以榻和罗汉床除供人睡眠外,还兼有坐的功能。

而在清朝以前,甚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还在床或炕上。

由此可见,这个时期,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尚不是睡卧,而是待客。

另外从唐朝至五代以来,通览历代的绘画作品,如《韩熙载夜宴图》等,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

明代以后,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

因此罗汉床由朴素向华丽发展,特别重视整体装饰,像三屏风式罗汉床雕饰得就很华丽,这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雕刻艺术。

而架子床和拔步床只作为卧具,供人睡眠之用。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顶部安盖,称做承尘,床的三面装有围栏,多用小料拼插成几何纹样,也有的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称为六柱架子床。

架子床是明清两代很流行的一种床。

拔步床,顾名思义,拔步就是要迈上一步才能到达的床。

拔步床造型奇特,它像一间独立的小房子,从外形上看,它好像是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床前设浅廊,长出床沿三四尺,廊子的两侧可放置一些小型家具和杂物。

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床的意义也是随着变化的,但是床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义有时却难免会被今人误解。

例如《孔雀东南飞》中的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既然床是坐的器具,所以曾有许多老师和学生把此句理解为:

刘兰芝刚嫁到焦仲卿家的时候,小姑子才刚刚能扶着椅子。

这样理解是不正确的。

椅子,在《诗鄘风》里:

椅桐梓漆。

《陆玑草木疏》:

梓实桐皮曰椅。

《埤雅》:

椅即是梓,梓即是楸。

《说文》亦曰:

椅,梓也。

而在唐朝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的《济渎庙北海坛祭器碑》中,被称为倚子,碑阴中就有绳床十,内四倚子的记载。

在1955年西安市出土的唐朝天宝十五年(756年)墓室壁画中,有一人端坐在椅子上的形象。

另外从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上也可以可看到有人踞坐在传统的雕花大床上,坐在椅子上的姿势也不尽相同,有人双足垂下,有人盘着腿坐。

这说明,在唐朝中期,中国人才开始坐椅子的。

所以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中的床是不能理解为椅子的。

再如《木兰诗》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不少老师和学生理解为:

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我东阁、西阁的床。

这里不仅没有把床字翻译过来,而且没能注意到古文的互文见义这种修辞方法。

互文见义,就是在连贯的语言里,本当连起来说的两件事物或两个词语,上文举出一个方面而省去下文可说的一个方面,下文举出一个方面而省去上文所说的一个方面,两者互为补充,互相包含。

唐代的贾公彦在《仪礼注疏》中说:

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

谢榛也曾在《四明诗话》中说:

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

而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实际上是复迭排比句,用以描写木兰回到家的情景,更好地衬托了亲人相聚的喜乐气氛,较好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开我东阁门与坐我西阁床两者互为补充,互相包含,所以应把两句放在一起理解为:

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

这里的床字,根据作品的背景,可以理解为木兰曾用来坐卧的绳床或滕床,这也是当时闺阁之中较好的坐具。

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

滕床,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

《资治通鉴唐纪》注:

绳床,以版为之,人坐其上,其广前可容膝,后有靠背,左右有托手,可以搁臂,其下四足着地。

左右有托手,可以搁臂,所以这种床最方便文人写字坐用。

于是后来就有了专用的搁臂,又叫臂搁或腕枕。

有的书上写作阁臂,那是误写。

顺便说一下,搁臂是我国古代文人必备的一种用具,因为古代的书写格式,是自右向左,所以为了防止手臂沾墨,写字时就用搁臂搁放手臂。

搁臂一般以玉、檀木、竹子为材料制作而成,也有象牙和瓷质的材料,其中以竹制为多。

搁臂上多采用浅刻平雕,刻制一些书画,镌刻的内容有文字也有图案,通常是座右铭、诗画以及赠言等等。

上面说到的床,多是指坐具,但是,对于古代作品里的床字,我们也不能一律理解为坐具,有时它也正是人们用于睡觉的床。

这可以从李白的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犹闻香,到白居易的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来证明,这里的床都是指人们睡觉的床。

那么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为什么就不是睡觉的床了呢?

因为任何作品都有它的时代背景,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联系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有人解释为可以折叠的小板凳,一种类似马扎的坐具,还是比较恰当的。

说到马扎,古代称为胡床,是人们闲居或外出携带的坐具。

《后汉书五行志一》中说:

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

胡床没有靠背也没有扶手,大部分应用于户外活动,比如出行、狩猎、游玩、行军等。

所以说床前明月光是指诗人坐在院子里赏明月,而非在室内,其坐物是可以折叠的小板凳,而非睡觉的床。

不能理解成睡觉的床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李白的《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如果把床解释成睡觉的那个床,说成:

屋里一大床,小男孩诡秘地围着小女孩很暧昧地转来转去,这是不符合李白的原意的。

这里的床,我们应该理解为辘轳架。

古人凿井多用辘轳汲水,较讲究的井上的辘轳架一般饰以银色,因此多称之为银床。

古乐府《淮南王篇》就有:

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之句;李白《赠别舍弟台卿之江南》去国行客远,还山秋梦长。

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

李贺《后园凿井歌》云: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丝声浅。

由此可知,李白诗中的床就是安置辘轳的架子。

这里的绕床承上句郎骑竹马来,意为你跨骑竹马而来,围绕辘轳架转圈;弄青梅则承前句折花门前剧,意为我在门前折青梅花枝时遇到困难。

这里的剧,《辞海》解释为:

艰也,亦即艰难、困难之意。

整首诗的意思是:

那还是我的头发刚刚覆盖前额的时候,在门前折花遇到了困难;恰逢你骑着竹马来到,绕着辘轳架为我设法取得青梅。

除了释义为辘轳架的银床之外,还有意为绣架的绣床,意为琴架的琴床。

如唐胡令能《咏绣障》:

日暮堂前花蕊娇,急拈小笔床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争得黄莺下柳条。

这里的床即为绣床,指绣花时绷绣布的绣架。

晋陶渊明《时运》:

花药分列,林竹翳如。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这里的床,即为琴床,是放置古琴的架子。

还有一种情况更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那就是现在只要一提到床字,我们便会立刻想到它是一种供人坐卧的家具,或是由它引申出的其它器具。

其实它在有些作品中的意义却是非常丰富、复杂的,有时并非指器物。

如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

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

意思是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这里的床用作动词,是睡的意思。

再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其中的床头屋漏历来被人们误解为床头有屋子漏下的雨。

其实屋漏是一个名词,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

《尔雅释宫》:

西南隅谓之粤,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辞源》修订本屋漏条的第一个义项是:

房子的西北角。

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

这句诗以借代的修辞方式,举出室内的两个具体地方,床头和屋漏,用以代指整个屋子,是列举部分以代整体。

两句诗的意思是:

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是雨脚如麻依然下个不停。

不直言漏湿,而说无干处,才使下句的雨脚如麻无语义重复之嫌。

另外,古人多以空床表现孤独凄凉的氛围。

如李商隐的《端居》: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便写出了客居他乡的诗人半夜醒来的感受:

远方的家书盼不来,连做一个归家的梦也做不成,只有一张空床对着凄冷的清秋。

何等寂寥!

贺铸《半死桐》中: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诗句反映了妻子亡故后,自己雨夜独处,回忆往日情景的悲凉心情。

当然,由于人们越来越远离古代社会生活,对诸多很重要的古代文化常识也日渐生疏起来,难免会出现以讹传讹的现象。

从上面对床所作的探究,便可见一斑。

因此我们今后在阅读历代文史作品时,有必要对类似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应做到探赜索隐,含英咀华,力避生吞活剥。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校园文学好比一缕春风,能吹化心湖的迷wǎng;好比一hóng清泉,能滋润心灵的成长;好比一簇火花,能bèng发激情的光芒。

校园文学根植于年轻学子,成长于心灵的碰撞与心路的跌dàng。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惠崇〈春江晚景〉》选自《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B.大量事实证明:

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C.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D.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

是在某处的山里么?

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么?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B.对于名著翻拍是否应尊重原著的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

C.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D.老张一家三代,十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

①衣带渐宽终不悔,。

②,白露未晞。

③衣带渐宽终不悔,。

④,愁云惨淡万里凝。

⑤古代诗文中有不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比如杜甫的“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和曹操《龟虽寿》中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5.名著阅读(6分)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

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

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

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

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

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

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

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段文字选自,作者是。

(2分)

(2)作者在文中“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2分)

(3)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8分)

围绕“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这两个专题,班级开展了“读写与交流”系列活动。

(1)【生活不易发展不易,且行且珍惜】你班班长提供了一则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

2016年6月21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由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家发

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向社会发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新版名录修订坚持问题导向,遵循连续性、实用性、动态性等原则,不仅调整了危险废物名录,还增加了《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

本次修订将危险废物调整为46大类别479种(其中362种来自原名录,新增117种)。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的发布实施将推动危险废物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对防范危险废物环境风险、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

请为以上材料拟写一个标题。

(1分)(不超过20个字)

             

(2)【环保在行动,也是蛮拼的】全球变暖的直接诱因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所造成的,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浪费制造了大量不必要的温室气体。

其实,普通人只要在生活中算上一笔“节能帐”,稍加注意,就能节约不少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

为增强节能意识,近日,班委会在全校发起了一场“个人行动改变世界大气候”活动。

请你担任活动的宣传员,帮助完成以下工作。

①你发现上面语段中有一个病句,请结合提示将错误的具体类型和修改方法向全班同学做一个解说。

[提示]常见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3分)

             

             

②仿照下面的例句,为活动拟写一条倡导节能环保的公益广告,要求引用古诗句并说出诗句中蕴含的物候现象。

例句:

人人节约一度电,让家园“处处闻啼鸟”。

物候规律:

节约用电,减少温室气的排放,自然环境得到保护,鸟儿能够欢快地鸣叫。

宣传语:

(2分)

物候规律:

(2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杜甫《绝句漫兴九首①(其一)》,完成第8-9题。

(8分)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7.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

B、“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愁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

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婉之声。

D、“剪不断,理还乱”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但因为它形象的比喻,更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钩”字用得很妙,请赏析它的妙处。

(3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二)阅读下列两篇短文,完成10-13题。

(15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选自《陶庵梦忆》)【注】①挐:

撑(船)。

②毳(cuì)衣:

毛皮的衣服。

③凇:

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hàng dàng ):

天上的白气。

④芥:

比喻细微,微小。

⑤①白:

酒杯。

10.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互相轩

邈            

(2)窥谷忘反(3)上下一白           (4)及下船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1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3.填空和简答。

(5分)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

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2分)

(三)阅读梁姗姗的《笑,不苦口的良药》,完成14-16题。

(10分)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

人们

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

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

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

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 8 个小时。

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 20 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 19 人血流加速。

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 100 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 10 分钟船的运动效果。

只要发笑,嘴角和颧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

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

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 80 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

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

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

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

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

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

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

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

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摘选自《大众科学》,有删改) 

14.为什么说“笑”是“不苦口的良药”?

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

(3分)

15.阅读第②段,思考本段采用什么说明顺序,并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4分)

16.本文以“笑,不苦口的良药”为题,有何作用?

(3分)

(四)阅读李秦卫的《涵养创新的精气神》,完成17-19题。

(10分)

  ①最近,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收官,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

对此,国人感受到了前沿技术创新的紧迫感与危机感。

今年全国两会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创新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

 

    ②创新从哪里来?

首先就需要有那么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

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正是创新。

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

看当下转型升级,谋长远富民强国,创新都处于核心位置。

当年,钱学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

焦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宵衣旰食,在漫天风沙漫地碱的兰考创造出多种治沙新招。

从根本上说,正是这种报效祖国、发展国

家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踏平坎坷以成大道。

 

    ③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理想与热情往往会遭遇无数次失败的无情打击。

在相当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取决于这种抗打击能力。

大量科研创新的事例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为10%左右。

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

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

所谓大师,其实是失败最多的人。

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视失败为“在成功路上”,并以“失败虐我千万遍,我待创新如初恋”的精神砥砺前行,方有可能踏着失败拾阶而上,直至梦想的顶峰。

 

    ④“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

”当遭遇失败,创新者最希望得到“别泄气,当初我比你失败次数还多”的理解,最渴望获得“没事,咱查明原因从头再来”的支持。

宽容是一种智慧。

宽容失败,需要管理者摈弃“成王败寇”思维。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失败的宽容度,决定着创新的成功率。

一些高精尖企业之所以创新成果不断,原因之一就是失败不仅不会被嘲笑,反而会得到尊敬。

有位院士回忆自己的创新之路时说,在他屡次失败后,正是恩师那句“我觉得你不是失败了,而是更接近成功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