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领导学简答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3471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领导学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行政领导学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行政领导学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行政领导学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行政领导学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领导学简答题.docx

《行政领导学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领导学简答题.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领导学简答题.docx

行政领导学简答题

1.1952年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台湾国民党中央社驻巴黎记者王家松要求参加,被我新闻联络官拒绝入场。

时候周恩来知道了,问: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新闻联络官说,要警惕王家松在这里制造“两个中国”的假象。

周恩来蹩了蹩眉头对他说,不能抽象的讲警惕,警惕要有事实根据,“没有事实根据的警惕就是主观主义,就会变成自己制造紧张,给工作造成损失。

”接着周恩来向他分析了蒋介石的基本政策页是坚持“一个中国”和对美国人又投靠又不信任的矛盾心理。

然后说,你把人家拒之门外,这于理不合,也不利于人家了解我们的真实情况,没有根据地说人家是国民党地官方代表,反而给人家造成了“两个中国”的假象。

当新闻联络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周恩来又教给他补救的办法。

请你根据领导学的原理,谈谈周恩来在处理该问题时候所表现出来的领导艺术。

主要答题要点:

案例中周恩来在处理该问题时候体现了领导艺术的创造性特点,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能够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善于根据工作的具体要求运用各种方法,达到领导目的,体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另外,周恩来通知在处理该问题过程中注意将教育下属和帮助下属结合起来,得到了下属的尊重和服从,体现了高超的人格魅力

10按照领导的历史发展进程,领导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以领导的历史发展进程为标准划分,可以划分出五种领导类型:

1、自然式领导;2、专制式领导;3、民主式领导;4、专家式领导,也称专家辅佐式领导;5、专家集团式领导。

11按照领导的工作性质和对象为标准,领导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以领导工作的性质和对象为标准,可以划分出四种基本类型:

1、政治领导;2、行政领导;3、业务领导;4、学术领导。

2.保健因素满足后,被领导者只是处于一种没有不满意的状态。

答: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事实上,能够引起员工反应的因素应分为能够消除不满意的保健因素和能够引起满意的激励因素两类。

那些具体的、物质的、外在的或者说短缺性的因素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它们至多有助于消除员工的“不满意状态”,达到一种没有不满意的状态,但没有不满意还不是满意,因此这类因素不是激励因素,只能称为保健因素,即只能防病治病而不能使人强壮。

要想员工达到满意状态,即受到激励,还必须在消除不满意的基础上再给予他们那些非物质的、内在的或者说成就性的因素。

这类因素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才可以成为激励因素。

3.冲突等同于竞争。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冲突不同于竞争,它的特殊性质在于目标的不相容性。

也就是说,冲突双方都认为对方的目标是己方达到目标的障碍,双方的目标是不可调和的。

冲突属于高对抗性行为。

在竞争中,参与的各方都具有相同的目标,都必须在相同的规则下采取行动,任何一方都不能以阻碍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为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二者的区别只是在于,一方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另一方目标的实现

4.参照本章案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试论如何有效发挥领导者在创新活动中的主要作用

(1)以创新为核心对组织行为进行适当地规范;

(2)创建尊重和鼓励创新的组织文化;(3)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

5.创造性领导艺术的特征。

(1)独创性或新颖性;

(2)有效性或有用性;(3)灵活性

6.创建一个成功的团队的方法。

(1)了解团体方面的理论;

(2)设立共同的目标;(3)团队设计;(4)合理建构;(5)明确阶段目标;(6)共同奋斗

7.德尔斐法的特点。

(1)匿名性;

(2)多轮反馈沟通;(3)预测结果的统计特征

28对权力的概念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

对权力的概念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五种:

1、力量说;2、能力说;3、控制说;4、关系说;5、零总和说。

8.电子政务的作用。

(l)有利于优化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

(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3)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

9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和应用类型。

电子政务是建立在政府内部的信息系统管理和对外服务的信息化基础之上的,对内体现行政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程序化,对外则体现为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

电子政务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政府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外延和内涵也在不断扩充。

总体来说,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并即将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并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应用类型。

(1)网络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首先是政府部门在统一的标准下建设各自的局域网,实现单个机构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建成政府内部的信息流程。

在此过程中,政府在网站上发布竞提供的信息逐步增多,并且更加及时和全面。

但在此阶段,公民获得电子服务.仍然主要是以政府为中心,即政府与公民之间单向互动

(2)政府与公民互动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单向和双向互动。

但此阶段公民仍然需要在网络上访问多个部门网站,由原本跑多个衙门转变为访问多个网站,原先已经存在的职能交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3)垂直整合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政府机构内部进行整合。

一般情况下是以部为单位,并结合机构改革的契机,遵照公民的需求,运用电子政务的信息技术,考察机构内部存在的层级矛盾和体制不顺等问题,进行合理地改革。

(4)水平整合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政府机构之间进行整合。

即充分运用中央的权威与机构改革的契机,来清理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问题,并运用信息技术加以解决。

(5)虚拟政府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以上四个阶段已经完成的工作的基础上,最终得以为公民提供以公民为中心,“一站式‘,和无缝隙的公共服务。

对于公民而言,政府在此阶段才真正由原来的物理实体转变为网络站点,由原来的分散结构转变为一体化的网络门户,由原来的管理主体转变为服务中心。

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状态,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指明了方

10电子政务对现代领导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电子政务对现代领导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l)对领导思维模式的挑战。

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的政府一公民互动方式,与传统的交流方式不同,互联网打破了信息的垄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自由和平等。

这就要求掌握着信息优势的政府彻底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真正做到与公民的平等对话,政府应无保留地提供信息资源共享,并且认真听取来自公民的意见;

(2)电子政务对领导体制的挑战。

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它提供了一个无中心的自由领域,它使网络使用者跨越时空加强沟通与交流,这必然加速分权化的趋势。

电子政务旨在建立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机制,互联网便利了大众的表达,因而参与日益增多。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电子政务的开展将对传统官僚体制产生颠覆性影响,有学者就曾预言信息时代需求的政制形式是“共同参与制”;(3)电子政务对领导方式的挑战。

电子政务的开展可以消除人为的信息壁垒和信息封锁,进而对传统的领导工作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主要表现为:

①电子政务的开展打破了信息壁垒,公民有更多的参政机会和更强的参政意识,随着政治偏好的多元化,过去简单一致的领导方式难以实现;②电子政务的开展,将极大地增加领导决策的透明度,简化领导和决策的中间环节,避免了虚假和冗余的信息对领导的干扰,改变了传统决策过程中存在的暗箱操作模式,起到了透明行政和公开行政的作用,有助于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现代领导应对电子政务挑战的策略:

(1)转变思维模式。

这主要表现为:

①由封闭型的自我思维转向创新型的开拓思维;②由本位思维转向整体思维;③由单一的静态思维转向多维的动态思维;

(2)改革领导体制。

这主要是指减少领导和管理的中间层级,使组织结构由层级制向扁平型发展;(3)优化领导方式。

这主要表现为:

①由控制型向参与型和自主型转变;②实现以人为本的领导;③重视政府文化建设;④注重创新领导;(4)解决现实问题。

①加快制定政府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②引人竞争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招标和采购制度;③网络建设、维护经费要在本级政府或部门年度预算(结算)中单独列支;④创造电子政务的安全环境

11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有哪些异同?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它在管理形态、决策权限、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管理层次、运行基础、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成本以及沟通模式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电子政务具有政府信息资源透明化,办公流程无纸化,管理服务网络化等特点。

具体说,二者的异同点如下表:

传统政务

电子政务

管理形态

实体性

虚拟性

决策权限

高度集权

权力下放

管理模式

政府是实体性管理

系统程序式管理

管理层次

繁杂

简化

运行基础

传统经济

知识经济

管理理念

控制型管理

参与型管理

管理方式

多重审核

在线沟通

管理框架

科层式的官僚体制

标准化的中介工具

沟通模式

单向传递

双向互动

由此可见,与传统政务相比,电子政务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对传统意义上的政府领导与管理方式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12.非正式群体不是因为完成组织任务而是自发产生的,所以领导者不应该承认非正式群体:

错误.非正式群体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群体类型。

在领导活动中,作为领导行为主体的领导者不但要对正式群体进行科学的规范和有效的领导,而且要对正式群体中大量存在的非正式群体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对待非正式群体,领导者首先的和根本的就是要承认其客观存在的普遍性,承认其作用和能量对工作的影响,并将其列入管理范围,决不能视而不见或放任自流。

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因此对非正式群体的无知或鸵鸟政策是极其有害的。

13.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建设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

(1)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国家的强力支持( 2)电子政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川 (3)电子政务的开展要有一定的社会基础(4)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与规范的支持。

14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在思维创新中的作用与关系。

P311—P313;答:

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定义的一组互逆的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是一种多向性和开放性的思维活动,其过程是从某一点出发,任意发散,通过联想、想象、灵感和直觉,产生创造性的设想。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式方法,是人类思维创新的原动力。

发散思维广泛地存在于人的创新活动中,它承认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生动性,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事务,有助于开拓思维视野、扩展创新视角,在人的思维创新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散思维拓展了思维视角,而要进行思维创新,还必须集中有价值的东西,设定明确的目标。

这就是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也称聚合思维,是在已有的众多信息中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过程。

收敛思维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是思维创新最基本的方法。

创新思维的特征,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必须突破传统的知识界面和思维定势,超越事物现有的发展状态和已知层面。

因而,在创新的开始阶段,首先要开拓思维的自由度,采用发散思维;而最终确定创新方案时,则需要以创新目标为核心进行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是扩散性的思维活动,收敛思维则是集中性的思维活动;发散思维以最大限度地扩展思维视角为特点,收敛思维则确定了思维关注的方向,明确了创新目标,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在对立中相互转化。

25关于权力起源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哪些?

关于权力起源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

1、神权说。

这是一种关于权力来源的愚昧主张,认为权力来源于上帝,进而创造出“神权论”或“君权神授论”,为封建专制统治辩护并服务。

2、德仁说。

这一学说主张权力是一种来自道德教化的影响力。

中国古代孔子的“德治”、孟子的“仁政”等思想,都属于此类学说。

3、智慧说: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提出了权力应该来源于知识的“哲学王”学说;近代英国思想家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及现代学者提出的“科技治国论”等主张,都属于此类学说。

4、暴力说:

这一观点主张权力应以法律、军队等暴力工具为依托。

中国古代的韩非、西方中世纪末思想家马基雅维里是该主张的重要代表。

5、契约论:

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者为卢梭与孟德斯鸠等人。

他们认为,国家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契约建立起来的,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人民的权力则是天赋的。

人民主权学说进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的理论基础。

6、资源说:

这一学说把权力的来源归结为对组织资源的拥有与控制。

这里的资源包括金钱、信息、武力、社会地位、立法权、投票权等。

人们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资源,便具有了影响他人的力量。

7、接受论:

这一观点是由巴纳德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的,他认为“应从组织成员是否接受一项命令、指示或建议的角度来考察权力”。

此外,在西蒙的权威论中也有接受论的主张。

15激励的方法。

答:

激励的方法主要有:

目标激励法;荣誉激励法;自我价值实现激励法;尊重激励法;情感激励法;公平激励法;宣泄激励法;危机激励法;领导行为激励法;正强化激励法;全方位激励法。

16激励的原则。

答:

领导在激励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1)实事求是原则;对下属的激励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经过科学的调查研究与考核评估,以实绩作为激励的依据,而不能掺杂私人恩怨。

(2)及时适度原则;激励及时就是让下属尽快看到成绩的利益与过失的结果,适度则是指功过与赏罚相适应。

激励如果不及时适度,不仅会失信于人,挫伤积极性,而且还可能产生怨恨,造成混乱。

(3)适人性原则;由于不存在一种可以对所有人在同一时期内发生相同效应的激励方式,所以,激励必须因人而异。

(4)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即个人需要同社会条件相一致的原则。

(5)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原则意味着,一方面,人们在激励面前应享受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实施激励的领导和机关必须去除私虑,避免激励人为地产生倾斜,畸轻畸重。

(6)讲求效应原则;效应是激励的核心,包括经济效应、个体效应、整体效应。

领导者应该做到:

把激励的事件、表现总结好;把激励的经验、教训宣传好;把激励的成果推广好。

(7)注重法纪原则。

一方面,激励本身必须按一定法定程序进行;另一方面,激励后果的确定,必须用相应的标准条件、纪律条令、规章制度、法律条令等来衡量。

17竞争与合作的客观性。

竞争与合作作为领导关系互动行为的运动形态,实质上是构成领导关系的各种因素和力量之间的矛盾性与统一性的必然反映。

领导关系中竞争与合作的存在,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

(l)从广义上说,竞争是指一切生物间的生存竞争,这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

我们这里论述的竞争则是狭义的,即社会互动类型意义上的竞争,它是专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

领导关系中存在竞争主要是由于领导关系各组成部分在客观上都有差异性和特殊性,与这种差异性和特殊性相联系的是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

这种特点,决定了各组成部分在具有共同的群体利益和目标的同时,还具有不同的个体利益和目标。

在群体成员追求各自利益和目标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竞争。

竞争不仅存在于领导关系的同级之间,而且还存在于上下级之间。

在开放、民主的领导关系系统中,上下级之间的平等竞争,往往导致领导关系的分化和重组。

(2)与竞争相对立的,是领导关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合作。

合作是指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互动方式。

如果说领导关系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竞争的客观性,那么领导关系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统一性和共同性决定了其合作的客观性。

协同的基本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克服由于竞争产生的各种内耗,形成最大组织合力,最优化地实现领导目标

18决策的特征。

.

(1)目标性;

(2)预见性;(3)选择性;(4)实施性

19结合实际分析领导用人的心理误区(至少列举五点)。

(1)晕轮效应;

(2)投射效应;(3)相互回报心理;(4)嫉妒心理;(5)首因效应;(6)近因效应;(7)偏见效应;(8)马太效应;(9)戴维现象。

20结合WTO的要求,试述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前景。

(P104—P107)

(1)实现领导权力划分的科学化;2)建立与WTO规则对接的政府法律体系,严格依法行政;3)推行政务公开,健全监督机制;4)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程;5)改进公共服务方式;6)按照国际市场经济通告规则,改进政审批制度;7)加强公务员培训,努力树立良好的政府领导形象

21结合实际论述领导效能测评的原则。

(1)主观与客观测评相结合的原则;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3)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原则;4)定性、定量测评相结合的原则;5)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

22竞争与合作的矛盾统一性。

竞争与合作的矛盾性是由竞争与合作的不同性质和功能决定的。

活跃和富于变化是竞争的特点,它具有使系统不断发生变化的功能。

这种性质和功能,既可能使系统发生积极变化,也可能使系统发生破坏性变化。

在领导关系中,竞争的破坏性往往造成系统的动荡和裂变,导致内耗现象的发生。

与竞争相对应的是合作。

以内容为标准,合作可以分为目标合作、权力合作、信息合作、心理合作、利益合作等。

无论哪种合作,其基本功能都在于最大限度地克服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各种内耗,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最优化地实现组织目标。

竞争与合作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

(1)竞争与合作都能促进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

(2)竞争与合作都能推动系统的有序化;(3)竞争与合作同时存在于领导关系中,他们既对立又统一,反映了领导关系运动的基本规律,合理的竞争并不纯粹是一种对立,它同时也包含着一定的合作和互助

23结合实际论述非正式组织在领导关系中的作用。

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许多组织目标和组织职能的实现都是直接通过或借助于非正式群体来完成的。

由于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广泛性和必然性以及在领导活动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使其成为诸多群体类型中与领导关系关联最为密切、影响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特别是在正式群体的沟通和指挥协调遇到问题时,非正式群体往往成为影响和制约领导关系的关键因素。

当非正式群体的组织结构和行为取向与正式群体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时,非正式群体往往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营造良好融洽的领导关系。

主要体现在:

(1)协调组织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缓和或改善领导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2)调节组织成员的心理情绪,有利于保持和创造组织内和谐的领导关系;(3)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提高领导效能。

当非正式群体不配合正式群体的工作时,特别是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行为与正式群体的领导行为发生严重冲突时,非正式群体就会发挥消极作用,破坏既有的良好领导关系,或者激化矛盾,使得已经出现问题的领导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24领导群体中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使职责与权力相称。

这种看法是正确的,符合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职权分明标准。

在领导群体内部,要明确划分和规定各人的职责范围,做到人各有职,职有专司。

每个领导成员对自己职责范围以内的事情,要独立负责,创造性地完成。

不能事不分大小都要集体讨论或请示上级,这样会造成该办的事办不成,亟待解决的事解决不了,出现久拖不决的局面。

所以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往往要贻误工作。

领导成员要有职有权,按责定权。

有责无权,或有权无责的职位,是不应该设置的。

有责无权,完成所负责任无保障;有权无责,一种可能是权力发挥不了作用,空有其权而无所作为,另一种可能就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以权欺人,做出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来。

在领导群体内部,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要干涉其他成员职权范围内的事,要各守其职。

对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如有意见,有看法,可以沟通情况,或者反映给上一级领导,通过领导集体研究解决。

但个人不能任意干预,否则将可能造成内部磨擦,影响领导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25领导权力腐败的危害。

权力腐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权力腐败直接损害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并可能造成危及根本的合法性危机2、权力腐败直接消解了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朝着民主化方面发展的积极力量3、权力腐败阻碍了行政与经济体制的变革。

一方面,权力腐败不利于行政管理机构自身的现代化发展。

另一方面,权力腐败对于经济体制的运行及其变革产生阻碍作用4、权力腐败造成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5、权力腐败已经、并将继续对经济收入的分配产生极其严重的不利影响6、权力腐败完全可能造成优秀人才的外流和埋没7、权力腐败会导致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下降。

26列举领导的五条用人原则并详细分析。

(1)峰区年龄原则;

(2)扬长避短原则;(3)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4)诚信不疑原则;(5)明责授权原则;(6)环境原则;(7)数量原则;(8)用养并重原则;(9)流动原则。

27领导效能评测的意义。

(1)领导效能测评是一切领导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2)领导效能测评是衡量领导活动得失的标尺;(3)领导效能测评是改善领导者素质和提供领导者水平的重要环节;(4)领导效能测评是正确使用与科学培训领导者的重要依据;(5)领导效能测评是对领导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的有效途径。

28领导权力腐败的特征

(1)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足以权谋私

(2)权力腐败的主要内容为寻租与造租;(3)权力腐败的主客体趋向法人化与集团化; (4)权力腐败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 (5)权力腐败的新形势不断涌现。

29领导权力只能用权力进行制约。

P66—P68答:

错的。

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机制教材中介绍了三种:

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

30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

①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 ②领导和管理无论是在社会活动的实践方面,还是在社会科学的理论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①领导具有战略性。

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和对人、事的统御,强调通过与下属的沟通和激励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强调下属的服从和组织控制实现组织目标。

领导追求组织乃至社会的整体效益;管理则着眼于某项具体效益。

②领导具有超脱性。

领导重在决策,管理重在执行。

工作重点的不同,使领导不需要处理具体、琐碎的具体事务,主要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组织活动。

管理则必须投身于人、事、财、物、信息、时间等具体问题的调控与配置,通过事无巨细的工作实现管理目标。

31领导文化的功能。

P137答:

(1)内化功能。

(2)规范功能。

(3)导向功能。

(4)调适功能。

32领导智能结构和领导的知识结构没有区别。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领导群体的知识结构,是指在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知识积累和背景的成员之间的搭配组合状态。

现代化领导班子的成员,必须具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在整体个社会知识结构中,他们应该是属于高知识水平范围的。

在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

个人的知识有限,集体的知识就可以全面广泛得多。

领导群体智能结构,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智能优势的人才个体的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领导的知识化及其效能与他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关,即领导不但要有知识,而且还要会运用知识,这就是智能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领导班子应包括不同智能型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优的智能效能。

33领导选才的原则。

答:

在领导选才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因事择人;因事择人;竞争择优。

34领导用人的特点。

答:

领导用人的特点主要有:

关键性;覆盖性;破格性;争议性;动态性;准确性。

35领导用人标准的主要内容。

答:

用人标准,就是用人尺度。

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用人标准就是“得才兼备”。

德,主要指人的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工作态度。

才,主要是指人的知识和才能。

德和才两个方面是不能割裂和偏废的,既不能重德轻才,也不能重才轻德。

36领导用人的原则。

答:

领导在用人的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

(1)峰区年龄原则;人的才能和人自身一样,从萌芽到鼎盛再到衰退,整个过程表现为一个抛物线过程。

(2)扬长避短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准人的长处加以利用,是合理用人的真谛所在。

(3)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领导者首先对各种职位的具体要求、任务和职责等,有一个明确详细的规定,即为量才任职设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