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3254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2.docx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2.docx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2

2011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2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1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2

[题组一抒情手法类]

1.(2009·江西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

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答:

解析:

此两句诗比兴兼用,以物喻人,情语蕴含在景语之中

,用落叶飘零之树比喻衰老之人,黄叶在风雨中飘落和人在风尘中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诗人虽不言悲,但悲情四溢。

答案:

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2.(2009·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注]声。

[注]棹歌:

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对表达技巧的鉴赏。

题干中已经提示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答题时就要分析诗中的景(重点是分析诗歌中诗人所用的意象)是什么,蕴涵的情是什么。

答案: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

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3.(200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

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

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在词中要表现的

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由未老之春景引发的人空老的感叹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题组二描写手法类]

4.(2008·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注]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撚(nin):

持取,捻弄。

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答: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以及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

的把握能力。

理解时,抓住撚花放花两个关键动作并体会其中包含的词中

人物的微妙情感。

从手撚花枝到放花无语,虽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

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却全出于内心敏锐深微的感动。

当其撚着花枝时,

爱花之情是何等深切;当其放却花枝时,惜花之情又是何等无奈。

而放花

之后,继之以无语,正源于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幽微的感动。

答案: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细节描写。

(答动作描写也可。

)用撚花、

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

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即可。

5.(2008·江西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

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诗中如何运用虚实结合这种表现手法的,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情景从而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悲叹;后两句实写鸥鹭飞翔情景,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渴望。

答案: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

[题组三修辞手法类]

6.(2009·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

民安在?

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

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

解析:

第一问可根据题干中对比的提示找到词中当年而今这一组词语来解答问题;第二问可根据诗下注释理解万岁山的含义,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

领起句是想当年,到而今。

修辞手法是借代。

7.(2009·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解析:

粉黛是用女子化妆用品代女子,笙箫是用演奏时的乐器代歌女。

而何处笙箫实意为如今已找不到吹奏笙箫的歌女了,因此为反问。

答案:

借代,反问。

8.(2008·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注]。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

亦作二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解析:

本题以李白的诗歌《登金陵凤凰台》为背景材料,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诗歌大意,并

且很好地掌握和正确使用文学鉴赏的专业术语。

结合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他们使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为统治者所重用。

答案:

比喻。

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题组四表现手法类]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屏风

李商隐

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

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

诗中的屏风有何象征意义?

这样写好在哪里?

请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

要辨明这首绝句有何寄托,一要考虑到李商隐的身世,二要紧紧抓住掩灯遮雾这四个关键字不放,若能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

答案:

诗中屏风的掩灯遮雾象征以谗言蒙蔽视听的小人。

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因为受人谗害很深的缘故,诗人借咏屏风表达了自己的怨恨。

这样写显得极其含蓄委婉。

10.(2010·福建福州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减字木兰花

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注]。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注]谢家,即唐代著名歌伎谢秋娘家。

古诗词中常用谢家代指歌伎家。

请说说本首词上下阕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并简要分析是怎样抒怀的。

答:

解析:

该词首句连用两典,自言年事已高,桃李春风、儿女情长都已与己无关,表达的是人老万事

休的沧桑之感。

后言自己身边无人识弄管弦,想要听一听琵琶便得去寻访歌伎。

下阕写琵琶曲终勾起词人的满腹愁思,以至如浔阳江上的江州司马一般泪湿衣襟了。

那到底是何种愁绪让词人感触如此之深呢?

末句将原因和盘托出,原来是国破之痛、山河零落之悲!

落照红三字,既是夕阳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隐喻宋朝国运的衰微气象。

答案:

本首词上阕抒发了感慨年华已老、万事已休的心绪,下阕抒发了对国家败亡的痛惜心情。

巧妙地运用了一连串的典故(或答巧妙地化用前人的诗句)来抒情:

借刘禹锡《重游玄都观》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刘郎自谓,感叹自己漂泊的处境;借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桃花依旧笑春风感叹世事无常,自己只有心灰意冷;借白居易在浔阳江上听琵琶因有感于天涯沦落而掉泪来写自己因国破家亡而流离失所,自己的泪要多于白居易。

[题组五综合演练]

1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小园牡丹有感

(宋)陆游

洛阳牡丹面径尺,膵畤牡丹高丈余。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驱胡!

[注]膵畤:

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

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

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

箠:

鞭子。

(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

是如何表现的?

答:

(2)裴诗与陆诗同为写牡丹,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幽雅高洁(超尘脱俗,冰清玉洁);运用对比、衬托,豪贵争赏紫牡丹与无人

赏白牡丹形成鲜明的对比,月夜和冷露更衬托出白牡丹的雅致高洁。

(2)裴诗托物言志

(以物喻人),同情白牡丹孤寂的处境,含蓄地抒发了裴给事之高洁品行朝中竟无人赏识

的感慨。

陆诗运用联想与想象,从赏小园牡丹联想到洛阳、长安牡丹的盛况,感叹这

两处失地不能收复,抒发了渴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

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其写作手法。

答:

答案:

(1)山野景色迷人,生机盎然,色彩斑斓,多姿多彩。

诗人骑着马在山间小路穿行,他神态悠然,尽兴地观赏着秋日黄昏山野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山野迷人的景色的热爱之情;借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这一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意思对即可)

(2)第二联:

对比、动静结合。

第二联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

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

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

这里,有声与无语

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对比、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尤其

值得一提的是:

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

趣。

从拟人、衬托等赏析也可。

第三联:

比喻、渲染(色、味)。

第三联描写山村原

野的景色,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

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

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赏析一点即可)。

2011届高考专题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

(一)——诗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雁

顾文昱

万里西风吹羽仪,独传霜翰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羽仪:

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

霜翰:

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

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

(1)结合全诗说说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2)颔联的迷点两字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征?

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

西风尽扫、旌旗猎猎、白雁南飞。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2)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摇曳不定及其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水中的月亮交融幻化的动态美景;点字巧妙地展示出皎洁的月亮在被风吹皱了的江面上留下无数跳跃闪动的光点,扑朔迷离,令人心醉。

这两个字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下联的荒凉之景作对比,表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谷口:

指蓝田县辋川谷口,钱起筑别墅于此,名之曰故山草堂。

夷:

木兰树的花。

(1)前两句写出了谷口怎样的景象?

写这样的景象,在全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

(2)简要分析幽竹这一形象在本诗中的作用。

答:

解析:

(1)以谷口开篇点明故山草堂的所在。

春残紧扣诗题暮春,也为下面的叙写打下铺垫。

黄莺鸟声稀、辛夷花飞尽、杏花乱纷纷,虽都是在写春残景色,但又是在为后二句的出场作陪衬。

正是在暮春时节,鸟语已稀、花香将尽的时候,才会突然间感觉到幽竹以及清阴迎我归来的可爱。

这里诗人用了对比与拟人两种手法来突出幽竹的使人怜爱。

(2)幽竹清阴与待我都写出了尚有幽清之境迎我的欣喜。

拟人则是诗人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始终如一忠于朋友与主人的品性。

待我归是说幽竹保持着一竿绿阴等待我归来的亲情,不改与待我四字让人顿感一股真气扑面而来。

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

答案:

(1)写出了谷口暮春之景:

黄鸟的鸣唱已稀,辛夷杏花已谢。

说春色固然美好,但毕竟短暂易改,以此来反衬不改清阴、待我始终如一的窗下幽竹。

(2)诗中的幽竹不慕浮华,不改气节。

朴实而庄重,执著而超拔;深情待我,

令我怜爱,它实际上是诗人厌弃浮华、崇尚气节的心志的写照。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青草湖:

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

湘君:

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答:

(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

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

(1)西风吹老洞庭波,诗一开头,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洞庭湖渺渺茫茫的画面,飒飒的秋风,强劲地吹拂在水面上,水面上的波纹便荡漾而来,又急遽而去。

诗中的老字,更是极耐人寻味,老了的是秋风,老了的还是洞庭湖水?

一夜湘君白发多,紧接着诗人将虚幻的神话,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的描绘结合了起来

(2)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是说这首诗具有李白的风格特征,从诗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中的湘君清梦星河可以体现出来。

答案:

(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景,生动传神。

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2)风格特征:

想象奇特,缥缈奇幻,具有浪漫色彩。

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

意象奇特。

将神话传说、梦境与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构成一幅缥缈奇幻的画面。

如湘君清梦星河。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牛渚:

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

西江:

今长江自南京到江西一段。

谢将军:

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

他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加赞赏,并邀其登舟长谈至天明,袁宏从此声名大振。

(1)颔联中空忆谢将军一句用典,简要分析其用意。

答:

(2)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是想象中的情景,请简要赏析。

答: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命题者已指明所用手法是用典,考生回答时,只需认真阅读典故内容,并结合课本介绍的李白的生平,就可以得出李白运用此典故的用意,从而得出答案。

关键是要结合李白的

生平来分析。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回答三个问题:

一是诗句写了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三是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案:

(1)以古人自况,袁宏能得到谢将军的赏识,而我虽然也有袁的文才却不能得到像谢将军那样的人的信赖,寓含着世无知音、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

(2)尾联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

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牛渚;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的情怀。

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

(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3)根据诗歌内容,说说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自己怎样的心情。

答:

答案:

(1)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2)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3)透露出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流连欣赏的心情。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午枕

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愁。

(1)诗歌第二句点明了梦醒的时间,请说说催字表现诗人什么感受?

答:

(2)有人说三四两句很有艺术表现力,请你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答:

解析:

诗歌描写了午梦初醒的一瞬间的情景。

首句概写,季节是在交代地点时暗示出的,花就是春天的具体形象。

簟欲流暗含着簟纹如水的比喻,说它光滑透明,如同清澈的水,仿佛就要流动。

比得很准却又出之以动态的描写,形象生动鲜明。

三、四两句在艺术表现上很值得注意。

其一,突出了鸟唤梦山供愁的两种景物。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鸟和山都人性化,恰好传达出了诗人缠绵不绝的内心感触。

其二,对仗工整,鸟唤而梦醒,梦醒而见山,见山而人愁。

答案:

(1)他完全没有想到一觉睡了那么长时间,表达了诗人惊异之情;感觉到时间流逝得很快,表明诗人睡得很香很甜。

(2)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鸟和山都人性化,表达了的忧愁。

采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以窥人鸟的无情来反衬隔水山的有情。

悠扬宛,前者是双声,后者是叠韵,因声见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缠绵不绝的情愫。

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语意连贯:

诗人因鸟唤而梦醒,梦醒而见山,见山而人愁,展现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

7.阅读下面一首金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牧牛图

田锡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注]这是一首题画诗。

挽粟车:

送军粮的牛车。

(1)第二句诗中的似水流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答:

(2)试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一句的意境。

答:

解析:

(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比如干戈扰扰何日等词语。

(2)解答此题,第一步,要找出本诗中的主要意象,如长笛等;第二步,要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第三步,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或效果)特点;第四步,描述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或给人的启示。

答案:

(1)似水流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送军粮的牛车之多,突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表达了对战乱现实的厌恶,对太平社会的向往。

(2)描述了一幅秋天原野上牧童吹笛放牧的闲适平和的美丽画面,与干戈扰扰的社会现实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安定的向往之情。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黄龙戍:

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

龙城:

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1)请分析颔联中月的意象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

(2)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怎样的态度。

答:

解析:

(1)颔联抒情,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

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

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是写月,却又笔笔见人。

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

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

通过暗寓着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绵深情。

(2)对战争怎样的态度的句子一是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写出了常年战争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流露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二是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将是带领的意思。

古代军队以旗鼓为号令,这里的旗鼓指代军队。

希望有良将带兵,一举克敌,使家人早日团聚,人民安

居乐业。

答案:

(1)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成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的相思之苦。

(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答:

(2)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解析:

(1)作答满字的表达效果时,应突出满描写对象的特点和环境的特点。

(2)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一句把热闹的扬州拉出来作陪衬,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写景中暗含着诗人的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答案:

(1)满字写出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写出了来人稀少;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

(2)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

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望

(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飞挽:

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说。

郭汾阳:

唐代著名的将军郭子仪,曾经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被封为汾阳郡王。

(1)第三联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