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优秀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优秀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习作(人教部编版)
习作写观察日记
活动分析: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写观察日记,记录下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心得。
教学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观察日记,观察日记要记的都是哪些内容,如何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记述下来这些内容。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回想在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思考这种现象中蕴含的情趣、道理等,真正达到观有所得。
本次习作,旨在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观察日记,以及观察日记的写作要求。
2.使学生具体、生动地记录自己观察的过程以及其中的所得、所感。
3.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使他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把观察中的新发现条理清晰、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2.培养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学会在观察中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提前让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学生:
1.记录观察发现。
2.给观察对象拍照、录视频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1.教师出示一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讨论。
课件展示
可爱的小狗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它全身都是灰色的,毛茸茸的,眼睛圆溜溜的,嘴巴短短的。
它最喜欢吃骨头,吃骨头的时候非常凶猛,要是你摸一下,它就汪汪地叫,还想咬你呢。
它要睡觉的时候非常乖,我一叫,它就回窝里去了。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件中出示的作文片段,并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
思考:
(1)这个片段中,小作者写出了自己观察中的新发现了吗?
(2)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观察小狗的?
写出了小狗怎样的特点?
(3)从这个片段中,你们获得了哪些写作上的启示呢?
3.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后,投影出示关于观察日记的知识,引出本次习作。
明确:
所谓观察日记,就是用眼、耳、鼻、舌等多种感觉器官仔细观察,体会自然界中和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1)观察日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写四季的美景、气候变化的特点,可以写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可以写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可以写周围发生的动人的事迹,等等。
(2)观察发现要新,即以前没有明白或注意到的事,在这次观察中明白了或注意到了。
观察日记究竟应该怎么写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
二、回味课文,交流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思考观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过渡:
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是以“细心观察”为主题的,选编的几篇课文写的也都是作者在观察中的所得所感。
因为认真观察,他们才能写出这么让人印象深刻的篇章。
回忆一下这几篇课文,你们发现观察的秘诀了吗?
怎样观察才能最迅速、最准确地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呢?
2.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指名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生1:
从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中,我认识到,观察要有序,从上到下,从前往后等,这样文章才显得有条理。
生2:
法布尔的《蟋蟀的住宅》告诉我们观察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特点,从而进行真实的记录。
3.出示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
明确:
(1)从树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2)采用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3)抓住特点,从不同方面观察。
(4)联想树在四季中的变化观察。
4.教师总结归纳写观察日记的方法。
小结:
生活中可供观察的事物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心爱的物品等,写观察日记时我们首先要确定观察对象。
观察对象确定后,就要对它进行全方位、细致的观察,这种观察要有序,主次要分明,这样写作时才能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三、精选素材,完成初稿
1.引导学生翻看日记本,指名学生说说所记内容。
过渡:
同学们,老师之前曾给你们布置过一项作业,还记得是什么吗?
(学生齐答:
记录观察发现)接下来我们就请几位同学念一念自己写的观察日记,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哦!
观察日记示例
生1:
我观察的是蝈蝈。
前几天妈妈带我上街,看到有位老爷爷卖蝈蝈,我就让妈妈买了一只。
这只蝈蝈可真像个神气的大将军啊。
它穿着一身翠绿色的盔甲,肚子很大,腿儿长长,鼓鼓的大眼睛像两颗透亮的宝石,挥洒着头顶上那两根长长的触须,英气抖擞。
它的嘴边有两颗钳子一样的牙齿,啃咬我放进笼去的一串毛豆时,一双大钳利落地连连夹击,豆子很快就被啃光了。
生2:
我观察的是蜘蛛。
一只蜘蛛在我家院子里的树杈上结了一个大网,我常常坐在院子里观察它。
一只小小的飞虫碰到网上,被粘住了,黑蜘蛛飞快地向小虫扑去,一下子把它吞食了。
不一会儿,一只鲁莽的飞蛾闯到了网上,拼命地挣扎着,蜘蛛马上从尾部抽出丝来,去缠飞蛾。
它缠呀缠呀,一直缠到飞蛾不再动弹为止。
生3:
我观察的是月季。
妈妈从姥姥家移来一棵月季,把它栽在花盆里。
刚移来时,花株还很小,经过妈妈的精心管理,不久它就枝繁叶茂了。
一天早晨,我忽然发现月季茎上绽出了四个小小的花蕾,花蕾穿着一件绿色的外衣。
又过了几天,花蕾顶破了外衣,露出粉红的花瓣。
一开始,由最外层的花瓣向外伸展,而里面的几层花瓣还紧紧地合拢在一起。
渐渐地,层层舒展,整朵月季花终于绽开了,粉红色的,就像一个穿着粉红色衣裙的少女。
2.同桌之间交流听后感受,借鉴他人习作的优点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引导学生列出自己的写作提纲,并说说用哪些素材完成习作。
明确:
作文提纲就是写作时的构思,这是写作文的基础。
作文提纲可以按事情发展的过程(开始、经过、结果)来拟定,也可以按时间的转折(早晨、中午、晚上)来拟定,或者按观察的顺序来拟定,等等。
根据写作需要恰当列出提纲。
本次习作中可以用到的素材有:
①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颜色的变化、形态的变化等。
②动物——外形、生活习性、特殊本领等。
3.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初稿,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写出鉴赏意见。
2.学生朗读完毕,全班进行点评。
点评要点:
(1)观察是否有序,记叙是否有条理;
(2)是否突出观察对象的特点;(3)重点是否突出,主次是否分明;(4)语句是否通顺等。
3.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尝试自己修改。
【优秀习作范文】
蚂蚁的力量
8月25日星期四晴
今天上午,我蹲在门口吃饭,几粒米饭掉在地上,引来了一只“侦察兵”蚂蚁。
①它急匆匆地来到米粒旁边,那样子好像是一个三个月滴水未进的饿汉看到了山一般大的面包②——想将食物全搬走,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它使出全身的力气,却只搬得动一粒米。
“唉,它太小了!
”我自言自语地说道。
蚂蚁“吃”心未死,它又紧抱米粒,一晃身子,将米粒背了起来,可就像一个人要搬走一座山一样,毫无希望,它只好悻悻而去。
③
“唉,毕竟是只蚂蚁!
”我替它惋惜,“要是它力气大,那……”我刚要起身回家,奇迹便把我拉了过来:
刚才的蚂蚁卷土重来,身后还跟着“大队人马”。
一阵惊叹之后,我平静了:
蚂蚁力量太小,多来十个也无用的!
我讥讽着这些小精灵,觉得它们是痴心妄想。
④只见它们有的聚气凝神,紧抱米粒;有的二蚁联手,奋力拼搏;有的发起蛮劲,搬米疾走……不多工夫,米粒便一粒接一粒地进了蚁穴。
听了我的叙述,你还觉得蚂蚁的力量小吗?
有时,人的力量可能比蚂蚁还小;但有时,蚂蚁的力量可能比人的力量还大。
为什么呢?
因为,人心散,搬米难;人心齐,泰山移。
⑤
句段赏析:
①开头一句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
②比喻形象、贴切。
③这只蚂蚁搬不动米粒,只好悻悻而去。
它干什么去了?
是放弃了吗?
留下悬念。
④对“我”的心理描写,表现出了“我”的不屑,与下文情感的转变形成对照。
⑤结尾段写出自己从这件事中悟出的道理,增加了这篇观察日记的内涵。
总评:
这篇日记记述了作者对蚂蚁的细心观察。
作者观察和描写了一只“侦察兵”蚂蚁和其他蚂蚁搬运米粒的经过,使“我”从好奇惋惜到瞠目结舌再到感叹,从中悟出了“人心散,搬米难;人心齐,泰山移”这样深刻的道理。
文章记述生动、形象,层次清晰。
4.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五、课堂总结,启发深化
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
同学们,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写日记了。
而本次习作把日记的范围缩小了点,要求我们写观察日记,这是切合本单元的教学主题的。
写观察日记,重在“观察”二字。
如何观察,观察什么,是我们应该把握的重点。
唯有如此,才能写“真”;唯有如此,才能让人读后印象深刻。
这节课上,我们就从观察日记的特点出发,详细地探讨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同学们在写作中也很好地把握了这两点,非常不错。
希望同学们能真正学会观察,培养时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这样我们的写作能力定能得到提升。
《10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生字,掌握“均匀、漾起、嫩茎、空隙、痕迹、拂过、休想、叶柄”等词语。
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
3.了解爬山虎叶和脚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的。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它有脚。
)
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
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
(叶子)
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
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主要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三、初读课文
1.出示本课生字词。
2.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3.齐读巩固。
四、合作探究
1.画一画。
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标出爬山虎爬的动词。
(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
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五、总结全文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
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
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六、课外作业
以《我发现……的秘密》写一段文字。
七、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
(一)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
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
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二)汇报交流。
1.交流话题一:
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
这是一种动态的美。
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3)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
(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
(4)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来呢?
观察叶子时,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5)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
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处处注重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2.交流话题二:
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
出示图片:
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脚的样子像什么?
颜色是怎样的?
课文是怎么写的?
再读一读。
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
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
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很具体,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3.交流话题三:
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
(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有什么不同?
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交流话题四:
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1)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
(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2)“……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
(3)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
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
(不能)
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
(4)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
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中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2.课外查询资料:
(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
(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四、课外作业
阅读类似课文《爬山虎的脚》这样的说明文,学习如何仔细观察,如何把事物写具体。
五、教后反思
习作:
写信
教学目标:
1.懂得写信的实用意义和一般知识。
2.学会给亲友或老师写信,格式正确,叙事清楚。
教学重难点:
信的格式、把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写得比较具体、清楚。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把课文上的信写在投影片上,准备数张画有书信格式的书写投影片、信封格式的投影片各一张,空白书写投影片若干张,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信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信的实用意义和一般知识。
2.学习信和信封的格式。
教学重难点:
学习信和信封的格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了解书信的基础知识,知道书信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2.出示课题。
给亲友或老师写信(习作训练)。
二、初学范文
1.自由读小杰给叔叔的一封信。
思考:
书信的格式是怎样的?
2.同桌相互交流。
3.学习书信的格式。
(l)投影仪出示课文上的这封信,学生对照实例自学课文关于信的格式的内容,划出重要的句子。
(2)交流,总结书信的格式。
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
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
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3)练一练。
①给老师写信的内容在书写投影片上练习格式。
②在投影仪上评议、改正。
(重点指导祝愿语的两种格式不要混淆。
)
三、布置作业
1.在作业本上按书信格式给自己的亲友或老师写信(正文不写)。
2.写好信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按要求学会给亲友或老师写信。
格式正确,叙事清楚。
教学重难点:
格式正确,叙事清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在投影仪上打出学生的作业(书信、信封),分别讲评(格式),及时纠正错误。
二、范文引路
1.再学范文:
投影出示小杰给叔叔的信,自由读正文,想一想:
书信的正文和一般的作文有什么不同?
2.交流归纳:
书信比一般的文章内容更广,可以写多件事,想告诉对方什么就写什么。
3.学习关于正文部分的写作,强调:
要紧的事情写在前面,不必围绕中心,叙述要清楚,句子要通顺,一件一件分段写。
二、学写书信
1.明确要求。
(对象:
亲友或老师;事情:
一两件发生在家里或班级里的事。
)
2.自由准备:
把哪些事告诉对方?
(选一两件。
)
3.学生写信,教师巡视。
4.选一篇完整的书信讲评:
格式、内容(重点放在是否把事情叙述清楚)。
5.学生修改书信。
习作写观察日记
活动分析: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写观察日记,记录下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心得。
教学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观察日记,观察日记要记的都是哪些内容,如何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记述下来这些内容。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回想在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思考这种现象中蕴含的情趣、道理等,真正达到观有所得。
本次习作,旨在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观察日记,以及观察日记的写作要求。
2.使学生具体、生动地记录自己观察的过程以及其中的所得、所感。
3.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使他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把观察中的新发现条理清晰、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2.培养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学会在观察中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提前让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学生:
1.记录观察发现。
5.给观察对象拍照、录视频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1.教师出示一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讨论。
课件展示
可爱的小狗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它全身都是灰色的,毛茸茸的,眼睛圆溜溜的,嘴巴短短的。
它最喜欢吃骨头,吃骨头的时候非常凶猛,要是你摸一下,它就汪汪地叫,还想咬你呢。
它要睡觉的时候非常乖,我一叫,它就回窝里去了。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件中出示的作文片段,并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
思考:
(1)这个片段中,小作者写出了自己观察中的新发现了吗?
(2)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观察小狗的?
写出了小狗怎样的特点?
(3)从这个片段中,你们获得了哪些写作上的启示呢?
3.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后,投影出示关于观察日记的知识,引出本次习作。
明确:
所谓观察日记,就是用眼、耳、鼻、舌等多种感觉器官仔细观察,体会自然界中和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1)观察日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写四季的美景、气候变化的特点,可以写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可以写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可以写周围发生的动人的事迹,等等。
(2)观察发现要新,即以前没有明白或注意到的事,在这次观察中明白了或注意到了。
观察日记究竟应该怎么写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
二、回味课文,交流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思考观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过渡:
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是以“细心观察”为主题的,选编的几篇课文写的也都是作者在观察中的所得所感。
因为认真观察,他们才能写出这么让人印象深刻的篇章。
回忆一下这几篇课文,你们发现观察的秘诀了吗?
怎样观察才能最迅速、最准确地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呢?
2.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指名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生1:
从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中,我认识到,观察要有序,从上到下,从前往后等,这样文章才显得有条理。
生2:
法布尔的《蟋蟀的住宅》告诉我们观察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特点,从而进行真实的记录。
3.出示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
明确:
(1)从树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2)采用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3)抓住特点,从不同方面观察。
(4)联想树在四季中的变化观察。
4.教师总结归纳写观察日记的方法。
小结:
生活中可供观察的事物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心爱的物品等,写观察日记时我们首先要确定观察对象。
观察对象确定后,就要对它进行全方位、细致的观察,这种观察要有序,主次要分明,这样写作时才能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三、精选素材,完成初稿
1.引导学生翻看日记本,指名学生说说所记内容。
过渡:
同学们,老师之前曾给你们布置过一项作业,还记得是什么吗?
(学生齐答:
记录观察发现)接下来我们就请几位同学念一念自己写的观察日记,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哦!
观察日记示例
生1:
我观察的是蝈蝈。
前几天妈妈带我上街,看到有位老爷爷卖蝈蝈,我就让妈妈买了一只。
这只蝈蝈可真像个神气的大将军啊。
它穿着一身翠绿色的盔甲,肚子很大,腿儿长长,鼓鼓的大眼睛像两颗透亮的宝石,挥洒着头顶上那两根长长的触须,英气抖擞。
它的嘴边有两颗钳子一样的牙齿,啃咬我放进笼去的一串毛豆时,一双大钳利落地连连夹击,豆子很快就被啃光了。
生2:
我观察的是蜘蛛。
一只蜘蛛在我家院子里的树杈上结了一个大网,我常常坐在院子里观察它。
一只小小的飞虫碰到网上,被粘住了,黑蜘蛛飞快地向小虫扑去,一下子把它吞食了。
不一会儿,一只鲁莽的飞蛾闯到了网上,拼命地挣扎着,蜘蛛马上从尾部抽出丝来,去缠飞蛾。
它缠呀缠呀,一直缠到飞蛾不再动弹为止。
生3:
我观察的是月季。
妈妈从姥姥家移来一棵月季,把它栽在花盆里。
刚移来时,花株还很小,经过妈妈的精心管理,不久它就枝繁叶茂了。
一天早晨,我忽然发现月季茎上绽出了四个小小的花蕾,花蕾穿着一件绿色的外衣。
又过了几天,花蕾顶破了外衣,露出粉红的花瓣。
一开始,由最外层的花瓣向外伸展,而里面的几层花瓣还紧紧地合拢在一起。
渐渐地,层层舒展,整朵月季花终于绽开了,粉红色的,就像一个穿着粉红色衣裙的少女。
2.同桌之间交流听后感受,借鉴他人习作的优点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引导学生列出自己的写作提纲,并说说用哪些素材完成习作。
明确:
作文提纲就是写作时的构思,这是写作文的基础。
作文提纲可以按事情发展的过程(开始、经过、结果)来拟定,也可以按时间的转折(早晨、中午、晚上)来拟定,或者按观察的顺序来拟定,等等。
根据写作需要恰当列出提纲。
本次习作中可以用到的素材有:
①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颜色的变化、形态的变化等。
②动物——外形、生活习性、特殊本领等。
6.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初稿,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写出鉴赏意见。
2.学生朗读完毕,全班进行点评。
点评要点:
(1)观察是否有序,记叙是否有条理;
(2)是否突出观察对象的特点;(3)重点是否突出,主次是否分明;(4)语句是否通顺等。
3.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尝试自己修改。
【优秀习作范文】
蚂蚁的力量
8月25日星期四晴
今天上午,我蹲在门口吃饭,几粒米饭掉在地上,引来了一只“侦察兵”蚂蚁。
①它急匆匆地来到米粒旁边,那样子好像是一个三个月滴水未进的饿汉看到了山一般大的面包②——想将食物全搬走,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它使出全身的力气,却只搬得动一粒米。
“唉,它太小了!
”我自言自语地说道。
蚂蚁“吃”心未死,它又紧抱米粒,一晃身子,将米粒背了起来,可就像一个人要搬走一座山一样,毫无希望,它只好悻悻而去。
③
“唉,毕竟是只蚂蚁!
”我替它惋惜,“要是它力气大,那……”我刚要起身回家,奇迹便把我拉了过来:
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