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分解说明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3019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分解说明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分解说明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分解说明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分解说明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分解说明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分解说明1.docx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分解说明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分解说明1.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分解说明1.docx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分解说明1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分解说明_1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分解说明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分解说明

陈正雷

第一式:

太极起势

动作一:

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

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第二式:

金刚捣碓

动作一:

接上势,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

两手左逆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掤出,左手掤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

右手掤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

要求:

上掤转体时,要结合裆、腰劲,松胯塌腰,劲贯手掌。

练此动作时吸气。

动作二:

接上势,身体右转90º,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右逆左顺缠,向右后捋,目视左前方。

要求:

右后捋时,结合腰劲旋转,走外弧加掤劲。

重心移动要自然,切忌挑肩架肘。

此动呼气。

动作四:

接上势,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铲地滑出,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右上方加掤劲,目视左前方。

要求:

向前开步时,身法要端正,左脚向前开步,两手向右上掤,形成上下对称,此动呼气。

内劲:

气由丹田上行,劲催至两手加掤劲,气下行至左脚。

用法:

左脚发出,可用蹬、铲、踹,还可钩管对方脚和踝关节。

动作五:

接上势,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实。

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º、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掤。

左手掤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上方,手心朝外,手指朝后,目视前方。

要求:

转身,移重心,手前掤要协调一致,塌腰旋裆,裆走下弧向前。

左臂保持半圆,掤劲不丢。

右臂切勿夹肘,与身体要有一定距离。

左膝与左脚跟上下对照,右腿屈膝松胯,保持裆劲圆活。

立身中正,此动作先吸气后呼气。

松肩沉肘,劲随两臂左逆右顺缠向前,形成挒劲。

用法:

接上势,后捋时,对方欲感劲空,便会随即撤回,此时可顺势打挒劲。

动作六:

接上势,左手向前撩掌,向上再向动作八:

接上势,右拳逆缠向上提起,与右肩平。

右腿屈膝松胯,提起右脚悬于裆内劲:

此势为金刚捣碓成势,即内劲归原姿势。

从太极初势起,内劲由丹田发起,内走五脏百骸,外走肌肱毫毛,行一周气仍归丹田,但一招一势均要结合腰劲。

腰为肾之府,心为周身之主;肾为发气之源;腰脊如车轴,四肱如车轮,一动以腰为轴,节节贯串。

用法:

捣拳震脚,一可踏其脚趾,二可促进血液循环,振奋精神。

《歌诀》云:

金刚捣碓敛精神,太极浑然聚我身,

变化无方皆元气,股肱外露寓屈伸。

练就金刚太极尊,浑身合下力千斤,

劝君智力休使尽,留下余力扫千军。

第三式:

懒扎衣

动作一:

身体微左转,重心右移。

右拳变掌逆缠上掤,左手逆缠下按,目视左前方。

要求:

右拳变掌上掤时,先塌腰旋转,以身摧手,弧线上掤,与左手下按配合,形成开劲。

动吸气。

左手合于右臂上,以护面门。

动作三:

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右移,右手顺缠上掤,目视右前方。

要求:

移重心时,裆走后圆弧向右移;右肘掤劲不丢,右腋不能夹死,有圆虚之感此动吸气。

用法:

右肩含背折靠法。

动作四:

接上势,右手逆缠外翻,右臂向外加掤劲;右手顺缠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重心在右,目视右前方。

要求:

右臂外翻时,要松右胯、右肩,身体微向右转下沉,切勿挑肩架肘。

此动呼气。

《歌诀》云:

世人不识懒扎衣,左屈右伸抖神威;

伸中寓屈何人晓,屈中藏伸识者稀:

裆中分峙如剑阁,头上中气似旋机;

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

第四式:

六封四闭

动作一:

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略右移,左手从左腰间走上弧与右手相合;右手略有前引下沉之意,目视右手中指端。

要求:

左手与右手相合时,与身体右转、重心右移相结合,两手坐腕接劲。

此动吸气。

内劲:

劲由丹田起,上缠于两臂,贯于两手,塌于裆腰。

用法:

两手前迎相合,迎对方手臂,欲有下掤之意。

动作二:

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左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自右而左向下捋,目视身体右前方。

要求:

下捋时,重心下沉、塌腰,两手合劲不丢,加外掤劲。

此动呼气。

第五式:

单鞭

动作一:

接上势,身体微右转,两手双顺缠,左前右后旋转,手心向上,重心在右,左腿以脚尖为轴,膝随身转里合,目视两手。

要求:

两手旋转时要圆活,不能有抽扯之形。

此动吸气。

用法:

腰脊旋转力贯于手,重点解脱被人捉拿的右手。

动作二:

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在右,左腿以前脚掌着地,膝随身体转外摆;右手逆缠,五指合拢,走弧线,腕向上提起与肩平;左手心朝上,随身转下沉于腹前;左肘棚劲不丢,目视右手。

要求:

右手变勾上提时,随着体旋转,塌腰,松肩,沉肘,以腰为轴,节节贯串。

此动为开;呼气。

内劲:

以腰脊旋转,过肩肘缠于手腕,五指合拢,手腕领劲。

用法:

五指合拢,旋腰转腕,解脱擒拿后,用手腕击对方要害处,。

动作三:

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全移于右腿,左腿屈膝提起,左膝内扣;右手腕领劲,左手不动,松肩沉肘,上下相合,目视身体左前方。

要求:

右腿支撑重心,上下相合,切忌弯腰突臀。

此动为合;吸气。

内劲:

右手领劲,劲移右腿;提左膝,左手腕下沉与丹田气相合,周身之气团聚不散。

用法:

提左膝扣裆,可起护裆的作用,也是破对方腿法的一种方法。

另也可侧蹬、瑞对方。

动作四:

接上势,右腿支撑重心,左腿脚跟内侧着地向左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右手腕领劲,左手下沉合劲,目视左前方。

要求:

立身中正,掤劲不丢,此动为开;呼气。

内劲:

团聚丹田之气,上领右手腕,顺大腿下行缠至脚跟内侧,脚尖大趾领劲;左臂下沉,向右引劲。

用法:

此为身体左侧的“上引下进”法;左脚铲地开步,可以蹬,也可以套、管对方腿脚。

动作五:

接上势,身体微右转,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左手穿掌上棚逆缠外翻至右胸前,目视前方,瞟视左手。

要求:

移重心时,裆走外下弧线,旋转移动,左膝不能超出左脚尖,左手外翻时,注意不能挑肩架肘,此动吸气。

内劲:

以腰带动,劲由右脚外向内逆缠上升至长强穴(位于尾骨尖与肛门连线之中点),再由内向外顺缠至左脚尖,左脚尖外摆,右脚尖内扣,然后再上行由腰至肩至肘至手;左手拇指领劲。

用法:

此姿势左侧含背折靠和穿肘法。

动作六:

接上势,身体微左转,左手逆缠外开至左膝上变顺缠放松下沉,目随左手送至体侧后,再转视正前方。

要求:

左脚尖外摆,右脚尖内劲:

劲由丹田至腰脊缠至两臂,贯于手,两手相合。

用法:

两手迎接对方右手、肘,也可捋,也可采、拿兼用。

动作二:

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两手变左顺右逆缠加外掤劲,走弧线向右后方捋,手心朝外,目视左前方。

要求:

两手捋时,与转腰移重心一致。

此动吸气。

内劲:

接上势,两手相合,随重心移动,劲由左腿缠至右腿,随腰右转劲贯两手向后上捋。

用法:

此势为上捋,牵引对方向上倾斜跌出(六封四闭一势为下捋)。

动作三:

接上势,身体向左转,重心走下弧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膝盖与脚跟上下对照,松胯屈膝,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前掤,左手棚至左膝上与胸平,手心朝下;右手下沉棚至右膝前上,手心朝外,目视左前方。

要求:

身体先动,松左胯,移重心走弧线,两臂掤劲不丢,此动呼气。

动作六:

接上势,身体下沉,右拳逆缠向上提起略比右肩高;右腿屈膝提起,右脚放松悬于裆内劲:

劲随腰左转再右转缠于两臂,形成右掤左按的开劲。

用法:

两手在身前弧线分开,有“上护头顶下护身”之意。

动作二:

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腿向后退一步,左脚尖着地;身体随倒步左转,两手成开劲,目视前方。

要求:

倒步时,要虚实分明,轻灵自然。

与前势同时进行也可以。

《歌诀》云:

元气何从识太和,两手犹如弄丝罗;

沿路绵缠神机足,亮翅由来见白鹅。

第八式:

斜形

动作一:

接上势,脚步不动,身体左转,左手逆缠后摆:

右手顺缠,沉肘松肩,向左前划弧摆动,目视左前方。

要求:

以身带手,催动两臂转动,如风摆杨柳一样。

此动吸气。

动作四:

接上势,身体下沉,左脚跟着地向左前方开步,脚尖上翘,两手继续上掤,目视身体左前方。

要求:

开步时,脚跟里侧铲地而出,两手上掤,腰劲下塌,有上下对称之意。

此动呼气。

用法:

两手上掤,可捋可裆;提腿可蹬、踹、勾、挂。

左肩含背靠法。

动作五:

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左手逆缠随身体左转,走下弧至左膝下;右手顺缠向后环绕变逆缠合于右耳下,目视左前方。

要求:

转体与移重心要协调一致。

此势分大、中、小三种身法练习。

小身法:

步小身高,左手从腰间转过;中身法:

如上势,手从膝下转过;大身法:

左肘从左膝下转过,故有“七寸肘和七寸靠之说”,就是肘与肩离地7寸(约23厘米左右)。

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

以腰左转劲下行缠至左腿合住。

左腰劲上行缠至左肩、左肘、左手,右手逆缠旋腕合于右胸前。

用法:

此势以左侧为主,右侧为辅。

左侧为挤劲,至肩、至肘,至手,右手做后盾,随时呼应。

动作六:

接上势,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在左,左手五指合拢变勾手,弧线上提至肩平,右手立掌合于胸前,目视前方。

要求:

左手上提,手腕放松领劲;右手蓄而待发,松胯塌腰,劲蓄在右腰间。

此动为吸气。

《歌诀》云:

一气旋转自无停,乾坤正气运鸿蒙。

学到有形归无极,方知玄妙在天工。

第九式:

搂膝

动作一:

接上势,身体下沉、松胯屈膝下蹲;两手先逆缠略上领,再双顺缠下合于左膝上,重心在左腿,目视前下方。

要求:

两手下合时要身法正直,随身下沉,如两手捧水一样合劲不丢。

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动作二:

接上势,两手领劲上掤,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立掌于胸前中线,随手上领重心后移至右腿;左脚收回至右脚左前方,脚尖点地。

屈膝松胯,目视前方。

要求:

重心走下弧线移至右腿,左腿收回要自然,此动吸气。

要求:

下捋时掤劲不丢,提腿上下结合,右腿着地要稳。

此动为呼气。

用法:

两手下捋,带其前仆,提左膝撞其胸腹。

动作二:

接上势,身体微左转,左腿向前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重心在右腿,两手左逆右顺缠,向上向前掤,目视前方。

要求:

向前迈步要自然;两手划弧上掤下捋要与身法自然相合。

两手上翻时吸气,下沉时呼气。

用法:

连续进步击掌,两手臂在身体左右两侧划弧,随上步下捋前掤,以护左右两肋及面部。

动作四:

接上势,右腿向右前上步,腿跟着地,脚尖上翘,重心在左腿,身体微左转;左手后摆,右手前掤,目视前方。

要求:

上步如猫行,轻灵自然,两手臂在身体两侧圆弧缠绕,以腰为轴。

此动呼气。

动作五:

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右脚尖外摆落地;右手逆缠划弧下按至右腿外侧;左手顺缠上翻,划弧向前推出,目视前方。

要求:

左手上翻时注意不要挑肩;腰劲要下塌。

与上动的气相连。

动作六:

接上势,重心在右腿,身体微右转,左腿屈膝提起。

左手立掌在鼻前中线,右手下按,目视身体左前方。

要求:

提腿时,身体下沉,屈膝松跨,上下相合。

此为吸气。

动作七:

接上势,左腿向左前方开步,脚跟动作二:

接上势,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在左,左手五指合拢变勾手,弧线上提至肩平;右手立掌全于胸前。

目视前方。

要求:

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劲由腰至肩,至肘,至手,左手腕领劲;右手蓄而待发。

此动吸气。

动作三:

接上势,身体右转,右手逆缠划弧向右拉开,松肩沉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目视前方。

要求:

此势两手两足位于四隅角,要立身中正,舒展大方,开裆贵圆,虚领顶劲,上下四旁,八面支撑,谓之“中定身法”。

此动为呼气。

要求、要求:

下捋时,掤劲不丢,提腿上下相合。

右腿着地要稳。

此动为呼气。

用法:

两手下捋,带其前仆,提左膝撞其胸腹。

动作二:

接上势,身体微左转,左腿向前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跷,重心在右腿;两手左逆右顺缠,向上向前掤。

目视前方。

要求:

向前迈步要自然,两手划弧上掤下捋要与身法自然相合。

两手上翻时吸气,下捋时呼气。

内劲:

劲随腰先右后左转,缠于左腿,脚跟着地,脚拇趾上翘领劲;劲上行通过两肩,过两肘贯于两手,左逆右顺缠前掤。

用法:

与第十式拗步中动作二的用法相同。

动作三:

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左手逆缠后下按,左手逆缠向前推出,随之右腿提起,目视前方。

要求、要求:

两手分时,以身带手,沉稳圆活,此动接上势,继续呼气。

用法:

如对方双掌击来,用双手分劲将来势分化。

动作二:

接上势,重心右移,身体略右转,右手顺缠上翻变拳合于右腰间,拳心向上;左手由逆缠变顺缠,立掌合于胸前正中线,目视前方。

要求:

握拳合劲时身体中正下沉,松胯屈膝,劲合于右腿,蓄而待发。

此动吸气。

动作三:

接上势,右腿蹬地里合,身体迅速左转、松左胯;右拳逆缠螺旋前冲,左肘向后发劲,目视右拳前方。

要求:

发劲时,拧裆转腰,将拳突然击出。

前拳后肘,完整一气。

此动发劲呼气。

内劲:

劲由右脚蹬地里缠,腰迅速左转,劲螺旋通过肩肘,催于右拳顶,左肘顺缠向后发劲,与右拳配合。

故内劲运行有“生于肾,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通过肩肘,催于手”之说。

用法:

前拳后肘,前后对称,腰如车轴,气如车轮,完全用裆腰的旋转力。

故有“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转鸟难飞”。

《歌诀》云:

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并中心;

上鼻下臁兼两眼,脑后一击要人魂。

第十五式:

金刚捣碓

动作一:

接上势,身体下沉,重心在左;右拳变掌顺缠里合。

左手逆缠合于右小臂内侧,目视前方。

要求:

右臂下沉里合时,不要弯腰夹肘,失去掤劲。

此动吸气。

内劲:

塌腰,松肩沉肘,右臂顺缠,使劲下沉里合。

用法:

设对方向我背后突然来侵袭,我身体迅速左转,沉肘松肩,将来劲引空,寓有“背

折靠、上掤肘”之法。

动作二:

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右移;右手逆缠外翻,上掤至右太阳穴外侧,左手逆缠下按于膝上,左脚尖内扣,目视身左侧。

要求:

两手掤劲不丢,左脚尖内扣时,左胯要松,切勿顶住,使转髋不灵。

脚尖内扣是为了转动方向。

此动呼气。

内劲:

腰右转,劲顺督脉上升至两肩,右手逆缠上掤,左手逆缠下按,丹田气下行,使左腿松胯里合,左脚尖内扣,裆劲合住。

用法:

右手上掤捋,将其身体前带,可以用左胯打,左手下插其裆上挑,可作大背摔。

动作三:

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左腿,右脚经左脚内侧环绕向前上步,脚尖点地;右手顺缠向下划弧,上托于右胸前,手心向上;左手顺缠上翻变逆缠合于右小臂上,手心朝下与胸平,日视前方。

要求:

重心左右移动,步法轻灵自然,周身放松下沉。

两手合时吸气,合好下沉时呼气。

内劲、用法与第二式金刚捣碓中动作九相同。

文章引用自:

陈正雷

第十六式:

撇身捶

动作一:

接上势,身体先右后左微转,两手在腹前微上掤后下沉,右拳变掌,双手同时走下弧,向左右分于身体两侧,掌心相对,目视前方。

要求:

两手下分时要接劲,心气下降,身体有下沉之感。

两手上接劲时吸气,分时呼气。

内劲:

劲由丹田发起,下行于腿,上行顺督脉至两肩,贯于两手。

用法:

可用两手腕或手背撩击身体两侧敌之裆部。

动作二:

接上势,身体下沉,立身中正,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右横跨一步;同时两手先逆后顺缠向上翻合于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目视前方。

要求:

两手上撩划弧交叉时,与开右步同时进行,协调一致。

腰劲下塌,裆要开圆。

此动为下开上合,吸气。

内劲:

接上势,劲缠至两手后,腰略左转,劲缠至左腿,再开右腿,同时两手先逆后顺缠合于胸前,劲再塌于腰。

用法:

左右撩击后,两手守护于胸前。

动作三:

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还在左腿,两手在胸前左逆右顺缠向左上展,目视左侧。

要求:

两臂不能展直,转时两臂要与腰相结合。

此动呼气。

动作四:

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右手逆缠,走下弧经右膝下转至右腿外侧,左手变顺缠经左耳侧向前推于鼻前正中线,变逆缠,目视右前方。

要求:

右手下转时,裆腰劲下沉;如练大身法,还要更低,肩、肘均要从膝以下转过,也有用右肩打“七寸靠”之说。

往下转时,要先上引。

上引吸气,下转呼气。

内劲:

塌腰松胯,腰向右转,以右为主。

劲由腰至肩,由肩至肘、至手;裆劲由左腿里缠至右腿变外缠,两膝、两脚相合。

左手由顺变逆缠合于胸前。

用法:

此动由腰劲催肩,可高可低打靠或肘法。

动作五:

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腿,身体向左转,左手逆缠下捋,至左膝下,右手顺缠上掤,目随右手转动。

要求:

两足踏实抓地,全靠裆劲左右盘旋,腰左右旋转,带动两臂螺旋缠绕。

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

劲由右腿里缠至左腿变外缠,腰劲向左旋转,缠于左臂逆缠下沉。

右臂顺缠里合,

顶劲领起。

用法:

向左转体,随裆腰劲,贯于肩肘,含有打左背折靠或左上掤肘法。

动作六:

接上势,重心在左,身体继续左转,左手逆缠叉腰,拇指在后,四指在前;右手顺缠,小指领劲,在身前平拦至左前方,目随右手转至左前方。

要求:

旋转时,以腰脊为轴,不丢不顶,连绵不断,圆转自如。

此动与上势相连,继续呼气。

内劲:

接上势,内劲不断,继续左转。

用法:

练习裆腰的盘旋劲,结合两臂的螺旋缠绕,使周身形成一个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通过肩肘,形于手指的空间螺旋运动,逐步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奥妙境界。

动作七:

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向右转约120º,左脚尖内扣,左胯要松,膝微屈。

右手变拳,逆缠外翻,向右上掤,至右太阳穴,左臂撑圆,左肘里合。

目通过左肘尖视左脚尖。

要求:

旋转时,拧腰转裆,身体微前倾,身虽斜而中气正。

右拳、左肘尖、左脚尖形成一线,周身相合,切勿弯腰凸臀,此势吸气。

内劲:

劲主宰于腰,由左腿移于右腿,随重心移动转腰,劲贯于右肩、右肘,合于左肩、左肘,有左肩与右胯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之意。

用法:

劲由腰裆贯于右肩时,含“背靠”与“上挑肘”法;左肩肘下合,可引劲落空,亦可用下采肘法。

《歌诀》云:

撇身拳势最难传,两足舒开三尺宽。

两手分开皆倒转,两腿合劲尽斜缠。

右拳落在神庭上,左手叉在左腰间。

身似侧卧微带扭,眼神觑定左足尖。

顶劲领起斜寓正,裆间撑开月半圆。

右肩下打七寸靠,背折一靠更无偏。

右手撤回又一捶,此是太极变中拳。

第十七式:

青龙出水

动作一:

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左腿,右拳顺缠下沉划弧合于右腰间,左手由左腰间先顺缠后逆缠向前合于胸前,目视右前方。

要求:

重心合于左腿,松胯屈膝,右拳合于右腰间,立身中正,此动右拳弧线下行时呼气,里合时吸气。

内劲:

劲由右腿合于左腿,左腿里缠,右腿外缠,腰劲右转,右臂顺缠,沉肘松肩,合于右腰间。

用法:

设对方突然从我背后推来,我身体应迅速右转,沉右肘,松右肩,使其扑空,右肘向右后击其胸。

另外如果对方从右侧抓我右臂,我应迅速沉肘松肩,旋腕转臂,解脱其抓拿,用肘或拳击敌。

动作二:

接上势,身体迅速向左转,重心迅速移右腿;右拳自右腰间逆缠迅速向右膝前发劲冲拳,左手顺缠半握拳收至左肋下,左肘向左发肘劲,目视右下方。

要求:

用裆用法:

捋其左臂下合,使其面朝下倾倒。

动作三:

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腿,身体继续左转,提右腿划弧,经左脚内侧向右前方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里合;两手左移右顺缠随身体旋转继续左捋,目视右前方。

要求:

移重心上步时,两手捋劲不丢,身法中正,接上势继续呼气。

内劲:

劲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腿劲外缠,右腿上步,脚尖领劲里合;腰左转,劲达两手,外掤后捋。

用法:

转身上步后捋,是一种沾粘连随法。

使敌有“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之感。

动作四:

重心移至右腿,身体继续左转,两手由左逆右顺缠,变右逆左顺缠,向左后向上划弧,合于左胸前,目视右前方。

要求:

移重心时,裆从左边移至右腿;两手由捋变推按劲,要圆转自然,不能断劲。

此动吸气。

内劲:

劲由左腿缠至右腿,腰劲左转,松肩沉肘。

胸腰运化,旋腕转膀,劲贯于两手,合于左胸变推按劲。

用法:

由捋转推按法,向前平推。

动作五:

接上势,身体向右转,松胯下沉,两手合力前推,左脚收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重心在右腿。

目视前方。

要求:

塌腰松胯,合力前推。

上动呼气。

内劲:

含胸塌腰,腰劲略右转,松肩沉肘,劲贯于两手。

用法:

两手合力,封敌双臂,平胸前推。

第十九式:

肘底看拳

动作一:

接上势,身体向左转,重心在右,左手逆缠下沉于身体左侧,右手逆缠略上升,目视左前方。

要求:

脚步不动,手随身转,左膝随身体左转时外摆,以腰脊为轴。

接劲时吸气,左手下沉时呼气。

内劲:

劲以腰脊为轴,贯于两手。

用法:

左侧身引劲。

动作二:

接上势,身体向右转,左膝随身体转里合,右手变拳顺缠下沉里合于腹前,左手顺缠由身后划弧向上转至身前左侧,高于头顶,目转视前方。

要求:

左手上翻时,要身法中正,切勿挑肩,此动吸气。

内劲:

以腰脊为轴,带动两臂旋转,左上右下有相合之意。

动作三:

接上势,重心在右腿,左脚尖点地,屈膝松胯,含胸塌腰。

左肘下沉与右拳上托相合,目视前方。

要求:

身法端正,上下相合,此动呼气。

内劲:

由丹田贯于左肘与右拳。

用法:

上下相合,可用拿法;左肘向下可击对方后脑与后心。

《歌诀》云:

左肘在上,右拳在下,胸有含蓄,侧首俯察;

左足点地,右足平踏,两膝屈住,胸中宽大;

神灵气足,有真无假,承上启下,形象古雅。

第二十式:

倒卷肱

动作一:

接上势,身体向右转,右拳变掌,逆缠划弧下沉于身体右侧,左手向前推,重心在右腿,左脚尖虚点地。

目视前方。

要求:

右手下沉时,以肩右转,带臂下沉,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动作二:

接上势,右手顺缠由后上翻合于右胸前,身体略左转,提左腿向左后方退步,脚尖着地;左手略向下塌劲,重心在右腿,目视前方。

要求:

退左步时,必须等到右手将合至右胸肘再退步,两手欲前先后有相合之意。

此动吸气。

动作五:

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移于右腿,右手逆缠划弧下捋,左手逆缠向前推,目视前方。

要求:

身法中正,以身带手,此动呼气。

内劲:

以腰为主宰,劲由左腿里合缠至右腿,腰劲上行,以身法带动右手逆缠下捋,左手逆缠前推。

用法:

倒卷肱是撤退的一种方法。

但撤中有守,守中有攻。

主要以腰脊为轴,屈膝松胯,退步灵活自然,两臂在身体两侧圆弧转动,以护身体两侧之要害。

两手交替前推,可随时击打来侵之敌。

说明:

倒卷肱一势是连贯动作,为便于教学,故将此势间断、分解。

待练熟后,应将动作连贯起来,一气呵成。

练习倒卷肱时,正规要求,从退左脚起,连续五步还原到左脚上。

如场地小,退一步或三步均可。

第二十一式:

白鹅亮翅

动作一:

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右手由逆缠变顺缠,向后向上划弧合于右肩前;此时身体微左转,提左腿向后退步,脚尖着地;同时左手微下沉。

重心微左移,左脚踏实,身体微左转,右手前推,左手下沉于右小臂要求:

塌腰松胯,两手有相合之意。

此势继续吸气。

内劲:

劲由右腰上缠,通过右肩肘,至右手前推下塌,两手相合,腰劲略左转,劲由右腿略向左移。

用法:

有下捋之势。

动作二:

接上势,身体略向左转,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右后方退步;同时左手逆缠下捋划弧变顺缠向上向前,与右手顺缠下捋上合于胸前交叉。

左手心朝外,合于右小臂内侧,右手心朝上,在胸前中线,目视前方。

要求:

移重心向后落步,两手划弧交叉,要稳定重心,立身中正,倒退步要轻灵自然,上下相合。

两手下捋时呼气,上合交叉时吸气。

内劲、用法与第七式白鹅亮翅中动作三相同。

动作三:

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向右转,右手逆缠上掤于右前上方与眉平,左手逆缠下按于左膝上方;提左膝把脚收于右脚左前方,脚跟提起,脚尖着地,目视前方。

要求:

屈膝松胯,立身中正,两手掤圆,虚领顶劲。

内劲:

劲随腰右转,上行于肩(松肩),再催于肘(沉肘),贯于手指(右手中指领劲)。

左手下塌,劲贯于手指,再回归丹田。

第二十二式:

斜形

动作一:

接上势,脚步不动,身体左转,左手逆缠后摆;右手顺缠,沉肘松肩,向左前划弧摆动,目视左前方。

要求:

以身带手,催动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