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考地理指南描述问题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复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2511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考地理指南描述问题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复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高考地理指南描述问题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复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高考地理指南描述问题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复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高考地理指南描述问题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复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高考地理指南描述问题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复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考地理指南描述问题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复习含答案.docx

《学年高考地理指南描述问题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复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考地理指南描述问题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复习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考地理指南描述问题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复习含答案.docx

学年高考地理指南描述问题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复习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

2019.7

“描述问题”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

一、师生纠错

1.核心概念理解

什么是描述描述是指对有关事物进行细致、全面、准确的表述。

在地理学中,通常是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它方式来表述试题图形呈现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与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地理过程等。

描述与阐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一起作为高考文综中的四项能力要求之一,但二者处于两个不同的思维层面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侧重于对地理概念和地理术语的把握程度,通常指对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状态的表述;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侧重于对地理规律、原理、成因理解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是对地理事物形成的影响因素或成因等问题的解释说明。

描述与概述、综述“描述”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地理术语的把握程度,是地理信息不同呈现形式的转换;概述、综述等是考查地理思维能力的较高体现,其结论一般只要求具有比较和综合思维,不要求通过具体的区域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来论证结果,答题语言也不一定具有因果关系。

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定性描述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观察、分析归纳和演绎等方法,直接对地理事物特征做出定性结论的表述,从而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例如气候特征描述: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定量描述是指通过搜集用数量表示的地理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然后用语言进行一个全面的概括的过程,也就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描述。

定量描述是通过对地理事物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化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

常用的定量数据主要有:

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

据、顺序数据等主要类型。

如热带雨林年降水量的描述为:

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

2.思维误区分析

【问题1】概念模糊,描述不正确如描述我国松花江的水文特征。

误区:

河流较长;河道弯曲;有汛期、流量不稳定等。

矫正:

流量较大(水量丰富);有两个(或春夏)汛期;含沙量小;有结冰期(或结冰期较长)。

拓展:

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是描述河流特征的两大方面,学生极易混淆,考场中胡乱堆砌。

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小、汛期长短、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水能大小等;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和形态、河网密度等。

在确定试题设问指向后,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我们要注重描述河流突出的特征,如松花江水文特征要特别突出有两个汛期、有结冰期。

【问题2】描述的不全面性

如描述日本的地形特征。

误区:

约3/4山地、丘陵,平原面积狭小。

矫正:

约3/4山地、丘陵,平原面积狭小,山多坡陡,万岛之国,海岸线曲折,多火山、地震。

拓展:

地形特点描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形组成(

主要地形类型);②地形分布,延伸方向;③地势特点(起伏大小、倾斜方向);④

特殊地形地貌;⑤

海岸线特征(长短、曲直)等。

在描述某地区地形特征时,应该全面联想这些方面,以免丢落要点。

【问题3】信息获取的不完整专题复习

读上面图1、图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误区:

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

矫正:

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拓展:

对于依图或依信息来描述的地理试题,要特别注意试题信息所体现的内容,不能遗漏图形或文字的每一个信息,否则也会出现答案中的描述要点不全。

同时,还要注意不能任意添加信息,以免出现“画蛇添足”的状况。

【问题4】思维的不连贯性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下图)。

误区:

三角洲一直向湖中心移动。

矫正:

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

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拓展:

在描述地理过程时,要求学生先分析整个地理事物发生的过程,然后用较强的地理思维去整理整个思路,构建思维线索,按时空顺序或前后因果联系,形成整体思路,最后进行语言描述。

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或者不连贯,对于整个过程分析不到位

,在头脑中难以形成整体的思维过程,那么在表述时,组织语言就会颠三倒四,词不达意。

如该题中,要特别注意运用图例文字信息中的“新、老关系”,去分析三角洲位置的变化过程。

3.教学诊断研究

(1)缺乏对高考行为动词的研究。

高考行为动词可谓众多,包括分析、简述

概述、说

明、推测、列举、指出、比较等等,其中常出现较为典型的行为动词有描述、归纳等。

每一个行为动词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设问的要求,限定了答题思路和方向,但在平时的训练中如果缺乏对其深度的研究与运用,就很难弄明白各动词的内涵和具体要求,很难达到一个潜移默化目的。

(2)缺乏对试题信息的提取与归纳。

描述是考查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

描述类动词一般有明确的指向性,更多的时候要求我们是据图来描述、说明等。

我们首先应该确定“描述什么”,大数多试题中都给出必要的、足够的信息。

需要我们直接或间接获取资料提供的地理信息,然后按照其体现的现状和趋势,对其进行描述即可。

(3)描述语言组织较差。

对于描述类问题,我们最终还应该落到“怎么描述”这一环节。

考纲中要求用词精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要用书面语

,不能用口语。

但在平时训练中,大多是只注重动嘴,而忽略动手,口语化非常严重,造成高考答题中的语言描述也很差。

切记高考答题是用笔在写,不是用嘴在说。

二、专题讲解

1.高考分析

描述问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频频考查的一种设问类型,体现高考试题能力立意的本质。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可得:

从试题特点看,该类试题在各类、各地的试题中均有所呈现,是高考试题命题特色之一。

试题呈现的信息多为图表形式,要求学生“依图(表)描述”,设问中的行为动词并非为单一的“描述”,还包括“简述”、“概括”、“指出”等行为动词,体现了高考命题的灵活性。

从难度系数看,描述问题能力要求较高,综合考查学生信息获取能力、过程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多项能力,每一个环节都决定“描述”的成败,致使该类试题看似简单,深入极难;意思明白,表达难;得分容易,得高分难的现状,学生失分状况严重。

从区分度看,由于描述类问题是一类多能力综合考查的试题,学生能力的高

低直接影响了该类试题的得分状况,也就促使了高分学生与低分学生拉开了较大距离,有较好的区分度。

从提升潜力来看,描述类试题也有一定的“突破口”,平时训练中,若加强对描述行为动词的研究,加强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的培养,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则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内容整合

对于高考中地理综合试题,我们通常的答题思路为:

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组织语言,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

很多教师认为,获取和解读信息是解题的前提,调动和运用知识是解题的核心能力,而描述问题是得分能力。

由此可见,描述问题是学生临场解题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答案的正确率。

(1)定性描述

定性描述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足够数量的地理专业术语,以便使用时恰当、准确、规范地表述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

同时,还要依据题意,对分布规律的描述语言必须高度概括,言简

意赅。

在考试中常见的以定性概括为主的有:

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水系特征、自然(人文)地理特征、产业结构(工业、农业结构特征)、经济发展特

征等。

(2)定量描述

定量描述在历年高考中经常出现,常以点、线、面、统计图表这四种方式出现,常考查与地理事物相关知识与能力。

①点状分布地理事物的描述

点状分布的地理事物很多,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

理事物的分布方位等特征。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

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重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注重从沿

什么线(或面)密集或稀疏、反应的规律等方面进行思考。

另外,在这种地理点状事物分布图中,地理事物呈点状,说明其背景比例尺很小,试题往往是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我们描述时应从大范围去考虑。

如2006年北京

卷39

(1)中的说明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地区分布特点(图略)。

此题要求描述的是点状地理事物(城市)的位置属性。

图中给出的是海陆简图,不需要考虑海拔差异,也不必考虑海陆差异,只需纬度(南北)差异。

所以写出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或欧洲和北美洲)即可。

②线状分布地理事物的描述

线状地理事物分布图也是一种常见的地理事物分布图,多次出现于历年的高考试卷中,以等值线居多。

在观察线状地理事物分布时,注重从其分布的趋势、范围、疏密、凸变、极值等方面看其延伸方向、增减方向、数值特征、是否闭合、弯曲状况及分布的发展变化等,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疏密特点。

对于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通常还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

往往

是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

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要求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往往得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数值变化趋势等,同时要注意极值(最大值、最小值)、疏密、范围等方面。

如2008北京卷36题中,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我们描述时要从数值范围与变化趋势两大方面考虑,描述出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就能够得分。

二维坐标图中某线分布与变化趋势的描述。

这种试题题图简单,

但其蕴藏了丰富的地理信息,从试题图形中获取信息的多少,将直接决定描述的成败。

这类试题在描述时,要注意考虑两大方面信息,一看数值最大的点、数值最小的点和转折点(“拐点”);二看变化的趋势:

上升或下降、陡或缓、波动,然后用语言描述即可。

③面状分布地理事物的描述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题目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常要求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对其面积大小、形状应加以注意。

如2009年福建卷的“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依据描述思路“形状+延伸方向+沿熟悉地理事物分布”可得“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这一结论。

④计量图表类的描述

这类题目往往要求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比较。

在做题时一定要先看其坐标代表的数据类型,并根据其数据类型进行相应描述。

然后要能够描述“构成”成分、比例大小、突出重点、注意差异、把握趋势。

3.方法点拔

第一步,审题——穷尽文字、图、表中的信息。

答题时必须精心审题,理解题意,准确把握问题的限定项、求答项、中心项、提示语(有些试题没有)等关键部分,找出描述类行为动词,注意题目有没有“依据材料”或“据图示条件”等限定语,充分挖掘材料或图中的有效信息,确定取得描述的基本资料,然后在空间、时间两个维度上,进行信息转换,运用学科语言、逻辑严谨、文字准确地表述事物或现象。

第二步,联想——区分以定性还是定量描述为主。

定性主要是结合具体区域运用答题模式,定量要注意点、线、面以及统计图表不同,注意量的运用(用量的变化、数值来说明),理性思考。

解题前要构建主干知识与试题信息整合后的解题思维结构,强化理性的、动态的思维过程。

第三步,表达——用词精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注意规范性(尽量用术语、课本中语言、典型考题参考答案用语);注意条理性(要点突出、序列化表述);注意简洁性(简明扼要,不是分析题);注意常用的描述类词语积累,注意逻辑正确,叙述完整。

确保描述语言前后逻辑关系

的一致性。

三、试题研究

考点1描述气候特征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图甲中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

图乙为甲图中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误区分析在解答本题时,很多学生容易依据空间定位得出该地为恒河三角洲,直接定位于热带季风气候,粗略地描述气温高低、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的特征,而忽视季节变化中的雨季与干季具体月份的细节表达,而造成失分。

解题思路该试题提供了该区域的典型城市气候资料,这是我们答题的依据。

结合气候特征描述的一般思路,即从年均温高低、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大小等方面进行描述。

据图气温曲线图来看,各

月均温在20℃以上,说明年均温,年较差小;从降水柱状图来看,将各月对应数值加起来,年降水在1600mm以上,说明年降水量大;从时间分配来看,降水的季节分配并不均匀,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干季主要集中11月~次年4月。

【参考答案】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为雨季

),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考点2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

误区分析该试题设置简单,就是要

求学生“看图说话”,但很多学生容易忽略图中提供的信息,丢失描述的依据,致使学生虽明白意思,但在表述时,描述时没有一定的系统性,词不达意,得分情况仍然不够理想。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点状地理事物空间特点的描述。

该区为我国西北塔里木盆地地区,水资源是制约该地区绿洲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依图来看,绿洲集中分布于山麓冲积扇和发源于高山的河流沿岸,图中绿洲的分布描述方式就是集中分布规律。

【参考答案】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考点3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下图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误区分析在等值线图的描述中,一定要抓住五个关键点。

首先是判读图形的延伸方向,第二要判读图形的密度,第三要判读图形的极值,第四要注意图形的弯曲处,第五要关注图形局部闭合等值线。

而在考场中,很多学生只对其极值(最大值、最小值)、疏密、范围等只做片面的描述,致使描述不全而失分。

等值线图中的每一个要点,我们都要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再依据信息来描述。

解题思路解答该题时,需要抓住温度等值线数值变化和方向即可:

确定温度自南向北递变规律,或者确定该区域为南美洲西部沿海和远海地区

(东西方向)海水温度的递变规律,然后描述即可。

【参考答案】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或由南向北、由近岸向外海递增)。

考点4面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图甲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乙为江苏省简图。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误区分析该题是一个

典型的面状地理事物对比和描述题,试题中的两大区域图定位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在做题过程中,学生容易犯两大错误:

一是容易过于细致地描述,如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并且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另一个是丢失部分描述,如该题有的学生只对新疆、江苏中的一个省区进行描述,而忽视了另一个。

解题思路读图甲可以

看出新疆的风能资源在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地区有效风功能密度大;读图乙可以看出江苏省有效风功能密度自沿海向内陆递减。

【参考答案】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

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考点5统计图表类的描述

下图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

误区分析对于计量图表类的描述,是描述类试题中的一个难点内容。

很多时候,我们只注重图中单一状况的描述,而忽略图中体现的地理事物的时空递变规律状况,或者我们注重了地理事物时空变化状况,而忽略了事物本身状况的变化。

二者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结合,缺一不可。

解题思路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空间变化特点分析抓住地面沉降面积和沉降深度两主体变化,结合图形即可作出。

【参考答案】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

四、漏洞扫描

1.下图为我国某岛屿平均降水量(毫米)分布图,据图可推测该岛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分布特点是

A.大致与纬线平行,南高北低

B.呈西北-东南向,西南高东北低

C.呈环状分布,中间低四周高

D.与等降水量线一致,南高北低

2.读下图,吉林省的地形特征为

A.以山地、丘陵为主

B.平原面积大,山脉呈

南北走向

C.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下图为“中国造纸工业分布示意图”,有关我国造纸工业空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西部地区没有造纸工业分布B.造纸工业多沿海分布

C.造纸工

业分布东多西少D.省级行政中心没有造纸工业分布

4.下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

日本以及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5.下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

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

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

空间分布特点是(双选)

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6.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

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C2.D3.C4.D5.AD

6.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或多发生于2、3、4月)

7.

(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西(东)

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