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重大危险源与化学事故.ppt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2084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PPTX 页数:60 大小:16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与化学事故.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与化学事故.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与化学事故.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与化学事故.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与化学事故.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与化学事故.pptx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与化学事故.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重大危险源与化学事故.ppt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与化学事故.pptx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与化学第六章重大危险源与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救援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金鑫第一节重大危险源的概念第二节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普查和监控技术第三节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第四节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第五节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第六节化学事故应急预案的演习6.1重大危险源的概念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现代化大生产隐藏着众多的潜在危险。

20世纪70年代以来,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已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重大事故”定义为:

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突发性的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严重危害。

对重大危害设施定义为:

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

我国在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1)危险物质: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征,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2)临界量: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

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就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3)单元: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6.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普查和监控技术6.2.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进一步评价和控制重大危险源的基础,也是企业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基础。

企业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种类、特性采取一系列的应急措施,编制出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

1.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英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

1976年英国重大危险源咨询委员会(ACMH)首次提出重大危险源建议的标准。

欧共体在1982年6月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82/501EEC),简称塞韦索法令。

1996年9月,澳大利亚国家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颁布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合国情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我国于2009年发布了经修订的国家标准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

其中对辨识依据、危险物质的临界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2.重大危险源的分类根据GB18218,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1)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以下四类物质的品名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有毒物质。

(2)贮存区重大危险源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基本相同,只是因为工艺条件较为稳定,临界量数值较大。

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国家标准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6.2.3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国家标准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发布之前,我国业已开展了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工作。

实施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普查),了解和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分布及其状况,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基础和关键,对提高我国的重特大事故预防水平,编制出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具有重要意义。

1.1.重大重大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分类重大危险源分类是重大危险源申报、普查的基础。

依据各大类重大危险源各自的特性进行有层次的展开。

按上述原则重大危险源分为7大类:

(1)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贮罐);

(2)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库);(3)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4)压力管道;(5)锅炉;(6)压力容器;(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尾矿库。

2.2.重大重大危险源普查指标体系危险源普查指标体系重大危险源普查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反映重大危险源的客观状况以及影响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反映的信息应能满足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以及快速评价分级的要求。

重大危险源的有关信息,包含下述内容:

(1)

(1)重大危险源所在地的基本重大危险源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情况重大危险源所在地的基本情况包括法人单位名称、单位代码、经济类型、占地面积、行业代码、主管机关、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所属委办、隶属关系、主要产品等有关重大危险源所在地基本情况信息的17个指标。

(2)

(2)重大危险源的基本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情况依据重大危险源分类,分别制定各类重大危险源的普查指标。

其中危险源包括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贮罐);库区(库);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

3.3.重大重大危险源周围环境的基本情况危险源周围环境的基本情况重大危险源周围环境的基本情况包括危险源周边环境情况和周边情况对危险源的影响两个大项,主要考虑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周边环境中危险因素对危险源的影响。

(1)

(1)危险源周边环境危险源周边环境情况情况危险源周边环境情况包括可能灾害形式、最大危险区域面积和周边地区情况。

(2)

(2)周边情况对危险源的周边情况对危险源的影响影响主要考虑的危险因素是:

火源、输配电装置及其他。

4.其他其他信息信息重大危险源普查往往是使用专业机构设计好的表格,由危险源所在单位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的基础上,填报危险源信息表。

危险源其他信息包括危险源所在单位负责人、填报部门负责人、填报人、填报日期、联系电话等项内容。

6.2.4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我国现阶段对重大危险源还缺乏系统、有效的监控手段,各地区对其所在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主要靠各企业、单位的严防死守,未建立良好的宏观监控系统,国家对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也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

1.1.政府政府部门对于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部门对于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通过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建立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分级管理体系,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信息网络,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监督,最终建立和健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

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在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分级,并制定有关重大危险源监察管理法规的基础上,明确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对于危险源的管理责任、管理要求(包括组织制度、报告制度、监控管理制度及措施、隐患整改方案、应急措施方案等),促使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机制,确保安全。

(2)依据有关法规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实施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级别确定规范的现场监督方法,督促企业执行有关法规,建立监控机制,并督促隐患整改。

(3)建立健全新建、改建企业重大危险源申报、分级制度,使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同时与专业技术中介组织配合,根据企业的行业、规模等具体情况提供监控的管理及技术指导。

(4)在各地开展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系统,以便各级安全监督部门及时了解、掌握重大危险源状况,从而建立企业负责、安全监督部门监督的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

安全监督部门在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中的主要职责为:

a、接受重大危险源申报,并进行登记;b、接收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并审核;c、按重大危险源危险级别,实行分级监察和管理,建立所辖范围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和安全管理责任制。

2.企业企业对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企业可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监控预警系统。

重大危险源所在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为重大危险源申报和管理的责任人,由其指定专门的人员和机构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主要应履行以下职责:

(1)掌握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了解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负责现场安全管理;

(2)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对重大危险源所在区域进行安全标识;(3)对重大危险源的进行定期检查和巡检,随时掌握重大危险源的动态变化情况;(4)当重大危险源发生变化时,及时变更管理制度,如生产工艺、设备、材料、生产过程等因素发生变化之间应进行危险分析和安全评价;(5)编制场内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配备充足和必需的应急救援器材和工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预案演习。

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具体情况,建立可靠、有效的安全监控系统,以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安全。

6.3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6.3.1危险性评价的一般概念危险性评价的一般概念评价是指按照明确目标测定对象的属性,把它变成主观效用的行为,即明确价值的过程。

危险性评价的目的是寻求企业的事故率最低、损失最小、安全投资效益最优的措施。

6.3.2危险性危险性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危险性评价包括确认危险性和评价危险程度两个方面的问题。

前者在于辨识危险源,定量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后者在于控制危险源,评价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源的危险性是否可以被接受,在实际安全评价过程中,这些工作不是截然分开、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进行的。

1.危险性危险性预评价预评价危险性预评价是在系统开发、设计阶段,即在系统建前进行的危险性评价。

2.现有现有系统危险性评价系统危险性评价这是在系统建成以后的运转阶段进行的系统危险性评价。

它的目的在于了解系统的现实危险性,为进一步采取降低危险性的措施提供依据。

从实际情况来看,危险性评价方法又有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之分。

1、定性危险性评价定性危险性评价不对危险性进行量化处理而只做定性的比较。

常用与有关的标准、规范或安全检查表对比的方法,判断系统的危险程度。

2、定量危险性评价定量危险性评价是在危险性量化基础上进行的评价,能够比较精确地描述系统的危险状况。

3.危险物质加工处理危险性评价方法

(1)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法

(2)工生产危险性评价方法划分评价单元按规范、标准审查危险性排序事故设想事故后果仿真详细危险性分析整改建议4.概率危险性评价概率危险性评价是以某种伤亡事故或财产损失事故的发生概率为基础进行的系统危险性评价。

它主要采用定量的安全系统分析方法中的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计算系统事故发生的概率,然后与规定的安全目标相比较,评价系统的危险性。

概率危险性评价程序系统描述危险源辨识估算事故率推测事故后果计算危险度能否接受改进系统系统运行是否整个评价过程包括系统内危险源的辨识、估算事故发生概率、推算事故结果、计算危险度以及与设定的安全目标值相比较等一系列的工作。

在概率危险性评价中,广泛应用事件树分析和故障树分析等定量的安全系统分析方法辨识危险源,计算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应用后果分析方法推测重大危险源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

狭义的概率危险性评价包括计算危险度计算危险度和和设定安全目标设定安全目标两项主要工作。

前者在于定量的描述系统的危险性,后者在于确定可接受的危险水平。

6.4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6.4.16.4.1、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危险化学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多人员伤亡及其他较大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

6.4.2化学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是近几年国内开展的一项社会性减灾救灾工作。

其基本任务是:

(1)控制危险源;

(2)抢救受害人员;(3)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4)做好现场清消,消除危害后果。

6.4.3.危险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形式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形式1、单位自救

(1)安全生产法和条例的规定;

(2)单位负责人对组织救援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

要求单位内部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负责人必须立即按照本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