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国土项目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0953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7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国土项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智慧国土项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智慧国土项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智慧国土项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智慧国土项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国土项目方案.docx

《智慧国土项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国土项目方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国土项目方案.docx

智慧国土项目方案

智慧国土项目

方案

 

xxx集团有限公司

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

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项目名称:

智慧国土项目

项目单位:

xxx集团有限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26.00亩。

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三、可行性研究范围

投资必要性:

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分析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

技术的可行性:

主要从事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

财务可行性:

主要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设计合理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并从融资主体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清偿能力;

组织可行性:

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

经济可行性:

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

风险因素及对策:

主要是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四、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

(一)编制依据

1、《一般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二)技术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采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建设原则。

2、根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合理制定生产纲领和技术方案。

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根据行业的现有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优化设备选型和工艺方案,使企业的建设与未来的市场需求相吻合。

4、贯彻技术进步原则,产品及工艺设备选型达到目前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将先进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做到投入少、产出多,效益最大化。

5、严格遵守“三同时”设计原则,对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五、建设背景、规模

(一)项目背景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世界经济已进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新阶段,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快速推进,引发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变革,已成为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应对国际激烈竞争、抢抓战略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面对世界经济复杂局面,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展现出顽强的韧性,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广泛应用,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发达国家前瞻布局数字经济,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加强对国际数字贸易新规则的控制权和话语权,数字与实体深度交融、物质与信息耦合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加速形成,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已成为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7333.00㎡(折合约26.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26781.84㎡。

其中:

生产工程17477.38㎡,仓储工程3096.37㎡,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3168.02㎡,公共工程3040.07㎡。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套智慧国土设备的生产能力。

六、项目建设进度

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

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

七、环境影响

本项目选址合理,符合相关规划和产业政策,通过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可做到达标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可承受范围内,因此,在切实落实评价提出的污染控制措施和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的基础上,从环境影响的角度,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八、建设投资估算

(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9454.01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7544.9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81%;建设期利息188.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0%;流动资金1720.3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20%。

(二)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7544.9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

工程费用6424.8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86.62万元,预备费233.55万元。

九、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17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3905.68万元,纳税总额1561.09万元,净利润2409.8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8.86%,财务净现值2094.3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17年。

(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17333.00

约26.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26781.84

1.2

基底面积

10053.14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277.17

2

总投资

万元

9454.01

2.1

建设投资

万元

7544.99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6424.82

2.1.2

其他费用

万元

886.62

2.1.3

预备费

万元

233.55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88.69

2.3

流动资金

万元

1720.33

3

资金筹措

万元

9454.01

3.1

自筹资金

万元

5603.26

3.2

银行贷款

万元

3850.75

4

营业收入

万元

172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13905.68

""

6

利润总额

万元

3213.13

""

7

净利润

万元

2409.85

""

8

所得税

万元

803.28

""

9

增值税

万元

676.62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81.19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1561.09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5352.03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6367.85

产值

14

回收期

6.17

15

内部收益率

18.86%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094.37

所得税后

十、主要结论及建议

此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便利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此项目贯彻“先进适用、稳妥可靠、经济合理、低耗优质”的原则,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投产后可保证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

第二章背景、必要性分析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我省以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牵引,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强化信息化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正在成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政策机制基本建立

制定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若干意见、产业发展引导目录和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明确我省大数据发展思路、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产业导向。

根据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印发实施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加快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成立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领导小组,建立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部门协调联动推进机制,我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统筹协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数字产业快速发展

全面推进大数据、鲲鹏计算、网络安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发展,引进华为、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一批龙头企业,搭建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60个省级及以上大数据创新平台和12个大数据双创基地,初步形成以龙子湖“智慧岛”为核心区、18个大数据产业园区为主要节点的“1+18”发展格局,郑州下一代信息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大数据产业。

争取获批建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试点省,交通、扶贫、金融、能源、旅游等领域大数据创新应用取得突破性成效,发展了一批行业应用型骨干企业。

黄河鲲鹏计算产业。

郑州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许昌鲲鹏制造基地、新乡鲲鹏软件园快速发展,许昌制造基地已具备年产“Huanghe”服务器36万台、PC机75万台、主板25万片的能力,成为华为鲲鹏国内重要生产基地。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产业。

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专题招商,培育了5G芯片、智能终端、软件开发、关键材料等特色产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成国内首个连片覆盖的5G医疗实验网,平顶山跃薪时代“5G+智慧矿山”已实现成熟应用和复制推广。

网络安全产业。

培育了信大捷安、山谷网安等骨干企业,构建了“芯片+软件+终端+平台+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安全芯片、不良信息监测等领域技术水平全国领先,郑州金水科教园区获批国家网络安全创新应用先进示范区,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

引进落地科大讯飞、寒武纪、释码大华等龙头企业,建成郑东新区智慧岛未来城市全景实验室等应用场景,其核心及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卫星通信产业。

北斗应用已覆盖农业农村、智慧城市等领域,拥有一批高端研发机构,加快推进孵化器基地和产业园建设。

区块链产业。

全省注册区块链业务的企业达到339家,中盾云安进入全国区块链百强企业名录。

(三)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融合应用成为传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

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实施。

全省行政村益农信息社覆盖率达到85.8%,农业数字化设施加快部署,建成了一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等物联网示范基地,鹤壁市入选全国首批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工业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

实施机器人“十百千”示范应用倍增工程,培育省级智能车间(智能工厂)571个、上云企业超过10万家,中信重工矿山装备、一拖现代农业装备等8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全面展开。

跨境电商、共享经济等新型服务模式特色突出,形成以中钢网为代表的B2B电子商务平台、以UU跑腿为代表的生活服务共享平台等一批平台经济企业,建成龙门石窟全国首个智慧旅游景区,物流信息全程监测、预警及需求对接服务平台覆盖全省国内物流量的86%,2020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9万亿元,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交易额达到1745亿元。

(四)数字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数字技术大规模应用,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大幅提高,民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数字政府服务高效便捷。

建成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和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政务服务网,河南政务服务移动端“豫事办”上线运行,“最多跑一次”事项实现率达到90%。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速。

制定实施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郑州等8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统筹推动各地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郑州市生态宜居、驻马店市惠民服务被国家评为新型智慧城市典型优秀案例。

数字乡村建设全面推进。

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网的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培育了一批数字乡村特色小镇,鹤壁市淇滨区、灵宝市、西峡县、临颍县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五)字基础设施加快完善

全省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全国领先,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布局,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网络基础设施覆盖率大幅提升,在全国率先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4G和光纤接入全覆盖;累计建设5G基站4.5万个,实现县城及以上城区5G网络全覆盖;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26416G,居全国第10位;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达到1360G,居全国第3位;郑州、开封、洛阳互联网国际专用通道建设开通宽带达到320G,实现自贸区全覆盖。

移动物联网。

物联网终端用户达到6655.7万户,居全国第7位,部分省辖市实现县城以上区域窄带物联网连续覆盖。

卫星通信基础设施。

建成启用建站技术标准最高、站点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完全自主可控的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形成由247个站点组成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建立了由1个省级数据中心、28个市级分中心组成的运行架构和数据处理分发服务体系。

数据中心。

建成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中国电信郑州高新数据中心等一批新型数据中心,全省建成大型数据中心3个、中小型数据中心84个。

二、加速推动产业数字化,赋能产业结构升级

(一)打造全国农业数字化发展典范。

1、农业物联网。

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加强5G、北斗导航和遥感技术应用,加快智能传感设备部署和改造,开展大田种植、畜禽养殖、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的农业物联网试验,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和监测预警系统。

将农业物联网技术纳入全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发展数字田园、智慧养殖、数字种业等高端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

2、智能农机。

加快农机装备数字化改造,推动5G、北斗导航、智能监控等系统在农机上装载应用,推广农业机器人、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等新型装备。

建设智慧农机平台,推进农机购置补贴、监理办证、农机调度等业务的统一数字化管理。

加快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农业农村部航空植保重点实验室等建设,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领域技术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基地。

(二)深化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

1、工业互联网。

加强工厂内外网建设,提高网络传输和感知水平,强化5G网络部署。

以装备制造、食品等优势行业为重点推进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加快洛阳、许昌、漯河、郑州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推广应用。

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建设“1+N+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建设1个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平台,N个细分行业、特定领域平台,N个优势产业集群平台,加快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

推进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平台建设,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资源库、安全测试验证环境。

持续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鼓励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打造资源富集、良性互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

支持软件企业、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应用程序)。

建设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争取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中心。

2、智能制造。

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分级评价指标体系,面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探索开展分级评价评估,引导企业制定智能化改造提升方案,推动工业企业智能化水平提档进阶。

持续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大力推进“机器人+”,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

在钢铁、建材、石化、装备、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加快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

布局建设区域型、行业型、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培育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推动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数字化转型,培育区域化、特色化的数字化平台,带动区域集群整体协同转型。

到“十四五”末,全省建设1000个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培育100家“互联网+协同制造”示范企业。

(三)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鼓励重点行业领域大型制造企业开放“双创”平台资源,面向行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社会化专业服务,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加快生活性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培育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数字生活新服务标杆城市。

推广服务新模式,鼓励大型商超、连锁店等生活服务场所云化改造,发展智慧门店、智慧配送、自助终端等无接触服务,规范推动共享出行、餐饮外卖、网络团购、体验经济等领域商业模式创新。

重点推进智慧物流、电子商务、智慧金融、智慧文旅、智慧养老等具有河南特色的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提升。

1、智慧物流。

提升物流行业智慧化水平,建设物流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发展“互联网+运力优化”“互联网+运输协同”等智慧物流,打造一批国家级智能仓储物流示范基地。

实施物流枢纽智能化建设工程,提升郑州空港型、洛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许昌、鹤壁等区域物流枢纽智能化水平。

规划建设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平台,积极培育无车承运企业,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向数字物流平台转变。

支持物流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构建城乡高效配送体系,探索发展消费需求预测、无人快递配送等模式。

(四)加快建设智慧协同的数字城乡。

1、新型智慧城市。

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创建,实现城市治理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

推进以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为主体的新型智慧城市统一中枢平台建设,整合公共领域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开展智能化创新应用,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支持基础较好的地方率先建设时空大数据平台,全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打牢数字孪生城市发展根基。

依托CIM平台建立城镇住宅房屋“一楼一档”,对接城镇房屋网格化巡查功能。

建立房屋安全在线监测体系,构建智慧物业服务模式,提升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水平。

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小区建设,打造综合集成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的一体化智慧社区。

加快县城智慧化改造,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县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

2、数字乡村。

实施新一代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向农村延伸覆盖,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

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提升工程,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整合,创建60个以上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培育20家以上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企业,建设一批省级数字乡村创新中心。

完善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开展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数字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五)努力提高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

1、智慧交通。

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加快部署交通感知设施,建设智慧公路、智慧民航、智慧地铁,推进智慧交通设施共建共享。

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监管平台,构建省、市、县三级监管体系,完善综合交通服务大数据平台。

结合高速公路“13445工程”,建设智慧高速,开展车路协同技术试点应用,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管理服务平台和交通建设工程智慧管控平台建设,推动公路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

建设智慧普通公路,通过布设公路运行监测与服务设施,实现对区域干线路网整体运行态势的实时感知和协同管理,提升公路网运行监测水平和路网整体通行效率。

开展智慧航道、智慧港口建设,推进航道运行状态在线监测、船闸智能化升级、码头设施自动化改造等。

建设智慧机场,创新服务产品和运营模式,统筹各种运输方式运力衔接。

建设智慧地铁,搭建地铁一体化生产和管理信息集成平台,预留自动驾驶地铁技术应用条件。

发展智慧化出行服务,推广客运“一票制”“一卡通”,到“十四五”末,郑州都市圈实现客运智能化定制服务。

加密交通基础设施配套5G基站,构建“5G+智慧公交”、智慧路口等智慧交通应用场景。

推动车联网发展,建设智能网联汽车试验示范基地,支持争创河南(郑州)车联网国家级先导区,开展郑州自动驾驶公交1号线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行。

2、智慧健康。

深入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提升医疗机构智慧化服务水平。

加快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智慧化升级改造,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卫生健康信息全覆盖。

推进各级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居民健康信息、诊疗信息以及检验检查结果在各级各类医院共享。

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应用。

实施“5G+”智慧健康共享示范工程,推进5G医疗示范医院、5G家庭监测服务等示范建设,开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一体化智慧健康服务,建设若干国内领先的智慧健康大数据应用示范场景。

3、智慧教育。

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学习环境智能化改造,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在线教育,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以“三个课堂”为重点,完善教育资源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全方位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加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建设教育大数据支撑服务体系,通过学情数据采集、汇聚和分析,探索个性化、精准化教学路径。

实施教育信息化示范引领工程和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遴选一批智慧教育示范(区)、智慧校园示范校、智慧教学示范课,争创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

4、智慧养老。

引进培育一批智慧养老龙头企业,支持模式新颖、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形成覆盖智慧养老全链条的产业生态,争创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

加快建设省级养老服务“管理+服务”平台,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服务方式,建立“服务、产业协同发展”的智慧养老新生态。

(六)有序提升重点领域数字化治理能力。

1、智慧环保。

加快全省生态保护设施智能化升级,推动智慧环保、水利、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5G、物联网、地理信息、卫星影像等技术,构建全面协同、智能开放的生态环境数字化监测、监控体系。

建设完善环境生态监管平台,实现环境治理与修复、污染源、生态保护、生态质量监测、生态环境风险预测预警等领域监管全覆盖,强化环境治理与灾害应急的设施支撑。

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推进全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加快省内流域一体化治理与协同发展。

探索沿黄数字开放共享廊道建设,促进全流域协同治理。

2、智慧国土。

全面建成自然资源数据资源池,打造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有序推进建立以地下资源层、地表基质层、地表覆盖层和管理层为基础的立体时空模型。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动态监测监管和空间数据获取体系,实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自然生态修复治理信息化、智能化。

3、智慧水利。

推进覆盖全省的水情、雨情、墒情、工情等全要素水利感知网络建设,构建立体观测、实时感知、时空协同的一体化信息采集和数据汇集系统。

依托“水利大脑”赋能,建设水利综合监管一体化平台,提供预测预报、工程调度、行业监管、空间分析等服务,实现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水土保持、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保护、水旱灾害防治、移民安置管理、农村安全饮水、水工程建设管理等综合监管智慧化应用。

4、智慧城管。

进一步完善数字城管快速反应体制机制,优化综合评价考核体系,构建“一个平台调度、一套流程处置”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

建立完善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于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全面覆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卫、便民惠民服务等领域,实现跨部门数据汇集和联通,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和综合评价,促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5、智慧应急。

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的应急指挥专网,建立基于应急管理“一张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