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备名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0811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设备名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设备名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设备名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一设备名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一设备名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设备名称.docx

《一设备名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设备名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设备名称.docx

一设备名称

一、设备名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1台。

二、设备要求

适用于复合手术室及高端介入手术室,满足复合手术过程中对于层流及空间的严格要求,同时满足临床进行的心脏、头、颈部、肺部、肿瘤、四肢等全身血管疾病的高端介入手术。

三、主要规格及系统概述:

1.机架系统:

满足心、脑、周围血管的造影和介入治疗需要

1.1.*悬吊式三轴机架,能覆盖全身之功能

1.2.机架三轴可进行等中心旋转

1.3.机架运动包括电动和手动两种方式

1.4.C型臂旋转速度(非旋转采集)LAO/RAO:

≥25°/秒

1.5.C型臂环内滑动速度(非旋转采集)CRAN/CAU:

≥25°/秒

1.6.CRA:

≥90°

1.7.CAU:

≥90°

1.8.RAO:

≥185°

1.9.LAO:

≥120°

1.10.床旁可以单手柄控制、操作C型臂机架的运动

1.11.C臂的旋转角度:

血管检查摆位无死角,C臂旋转至任何角度均可投照

1.12.数码显示所有C型臂旋转角度信息

1.13.机架(L臂)可移出手术野,L臂移动范围:

≥300cm

1.14.C型臂弧深:

≥90cm(不包括L臂补偿)

1.15.机架可分别在头位、左侧位、右侧位进行透视和采集

2.导管床

2.1.满足全身检查、治疗的要求

2.2.床面要求为碳纤维材料

2.3.床面Al当量:

≤0.8mmAl

2.4.纵向运动范围:

≥120cm

2.5.导管床横向运动:

≥36cm

2.6.床面升降范围:

≥28cm

2.7.床面最低高度:

≤79cm

2.8.任意位置承重:

≥250KG+500N额外CPR承重

2.9.床身纵向运动伸出最远端时,无需回床即能在床面任意位置进行CPR

2.10.床长度:

≥319cm(不包含延长板的长度)

2.11.床宽度:

≥50cm

2.12.床面患者最大有效覆盖:

≥223cm

2.13.床面旋转角度:

≥270度

2.14.导管床床垫、轨道夹及输液架

3.床旁液晶触摸屏控制系统

3.1.提供两套液晶触摸控制屏

3.2.控制屏一套置于导管床,可3边放置;一套装在控制室内,便于医生操作

3.3.可进行图像采集条件控制

3.4.可进行图像后处理及量化分析控制

3.5.床旁液晶屏上配置触摸式鼠标功能,方便床旁的定量分析等操作

4.高压发生器

4.1.高频逆变发生器,功率:

≥100KW

4.2.最大管电流:

≥1000mA

4.3.最小管电压:

≤40KV

4.4.最大管电压:

≥125KV

4.5.最短曝光时间:

≤1ms

4.6.自动SID跟踪

4.7.全自动曝光控制,无需测试曝光

5.X线球管

5.1.液态金属轴承球管

5.2.金属陶瓷外壳

5.3.球管阳极热容量:

≥2.4Mhu

5.4.*球管阳极散热率:

≥11000W

5.5.球管阳极转速:

≤4200转/分钟

5.6.球管焦点为二个,小焦点:

≤0.4mm,大焦点:

≥0.7mm

5.7.最小焦点功率:

≥30KW,大焦点功率:

≥65KW

5.8.球管阳极靶边直径:

≥200mm

5.9.球管采用直接油冷技术,即冷却油直达阳极靶面的冷却方式,无需安装水冷系统

5.10.球管内置栅控技术,非高压发生器控制脉冲透视,以消除传统脉冲透视产生的软射线

5.11.*球管内置多档金属铜滤片,不低于1.0mm

5.12.配备通用型、虹膜型等多种遮光器

5.13.遮光器位置可存储

5.14.心脏介入手术中,半透明楔形挡板可根据投照角度自动定位

5.15.透视末帧图像上可实现无射线调节遮光板、滤线器位置

6.平板探测器

6.1.探测器类型:

非晶硅数字化平板探测器

6.2.平板外壳大小:

≤42X52cm

6.3.最大有效成像视野(边长):

≥30cmX38cm

6.4.≥8种物理成像视野,以适应不同部位介入需要

6.5.最小探测视野:

≤11X11cm

6.6.最大图像矩阵灰阶输出:

≥2480x1920x16bits

6.7.平板探测器分辨率:

≥3.25LP/mm

6.8.像素尺寸:

≤154μm

6.9.DQE:

≥77%@0lp/mm

6.10.平板可90度旋转

6.11.平板探测器带有非接触式防碰撞保护装置及防碰撞自动控制

7.图像显视器

7.1.医用高分辨率LCD显视器,显示矩阵1280x1024

7.2.操作室:

19英吋高亮医用高分辨率LCD黑白显视器二台,19英吋高分辨率LCD彩色显视器二台

控制室:

19英吋高亮医用高分辨率黑白LCD显视器一台,19英吋高分辨率LCD彩色显视器二台

7.3.显视器亮度:

≥1000cd/m2,可依周围环境亮度变化调节亮度

7.4.图像观察视角:

≥170°

7.5.≥6架位显视器吊架

7.6.显示器吊架可置于床旁三侧位置,吊架移动范围:

≥330x300cm

7.7.显示器吊架可进行人性化电动升降

7.8.显示器吊架旋转范围:

≥350°

8.图像系统

8.1.*外周采集、处理、存储20482矩阵0.5-6帧/秒,即提供2K影像链配置

8.2.心脏采集、处理、存储10242矩阵15-30帧/秒

8.3.实时减影

8.4.脉冲透视

8.5.床旁可直接选择透视剂量≥3档,最小档≤5伦琴/分钟

8.6.可存储单幅及序列透视图象(单次储存≥20S且≥600幅的连续动态透视图象),透视序列可以同屏多幅图像形式显示于参考屏上。

具备高速DSA模式,速率:

≥30帧/秒,采集、显示及存储均为1K矩阵,16bit,并具有实时DSA功能。

8.7.最大脉冲透视速度:

≥30幅/秒

8.8.最小脉冲透视速度:

≤3.75幅/秒

8.9.具有透视末帧图像保持功能

8.10.具有低剂量节能模式

8.11.硬盘图像存储量1024矩阵:

≥50,000幅,2048矩阵:

≥12,500幅,主机硬盘容量≥500G,内存≥8G。

8.12.后处理功能包括:

改变回放速度、选择路标图像、电子遮光器、边缘增强、图像反转、附加注解、快速选择图像、移动放大、可变速度循环放映、造影图像自动窗宽、窗位调节、重定蒙片、手动自动像素移位、最大路径和骨标记。

8.13.血管序列实时DSA功能和DA功能

8.14.图像显示功能:

采集时间、日期显示、图像冻结,灰阶反转,图像标注,左/右标识,文字注释,解剖背景

8.15.路径图造影剂自动峰值保持功能

8.16.支持术中事件记录并存储

8.17.主机硬盘图像可存储在DVD光盘上,同时DVD光盘上的图像可回传至主机硬盘,所刻光盘可在普通PC机上回放。

8.18.自动回放采集序列

8.19.回放序列的速度及方向可调

8.20.可进行减影及非减影切换

8.21.*主机可与“电生理及血液动力学记录系统”、“血液动力学记录系统”及“第三方PACS系统”共享患者信息,而且,血管机放射线信息可自动传输到“电生理及血液动力学记录系统”、“血液动力学记录系统”及“第三方PACS系统”

9.测量分析(主机系统)

9.1.左心室分析软件,可测量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每博量测定

9.2.三种方法以上室壁运动曲线测量

9.3.冠脉分析软件,所选血管段直径、狭窄信息、截面积、狭窄百分比、压力级值等测量

9.4.以上定量分析软件均能够在主机上而非工作站上实现,并能够实现机房内的床边测量

10.旋转采集

10.1.*L臂正位旋转采集C臂旋转速度:

≥55度/秒,有效覆盖范围:

≥240度

10.2.L臂侧位旋转采集C臂旋转速度:

≥30度/秒,有效覆盖范围:

≥180度

10.3.1024采集,最快采集速度:

≥30幅/秒

10.4.可实时减影

11.网络与接口

11.1.具有DICOMSend功能

11.2.具有DICOMPrint功能

11.3.具有DICOMQuery/Retrieve功能

11.4.具有DICOMWorklist功能

11.5.具有DICOMMPPS功能

11.6.激光相机接口

11.7.高压注射器接口

11.8.标准视频输出接口,该接口能够支持视频转播、会议、教学、家属等待区图像浏览等

12.原厂附件

12.1.具备整个系统的升级能力

12.2.具有双向对讲系统

12.3.具有图像处理操作面板

12.4.具有红外遥控器至少2个

12.5.红外遥控器具有激光灯指示功能

12.6.具有悬吊式射线防护屏

12.7.具有床旁射线防护帘

12.8.具有悬吊式手术灯

12.9.具有中文操作手册

12.10.具有曝光控制脚闸2个,一个在检查室床旁,1个在操作间

13.智能路径图功能

13.1.可针对脑血管、胸部、腹部等不同检查部位,设置专门的路径图参数,并可在床旁液晶触摸屏上直接进行参数调整

13.2.可在床旁液晶触摸屏上选择针对导管引导、打胶、放置弹簧圈等不同介入操作的专门路径图模式

13.3.医生可自定义针对特殊介入操作类型的路径图显示模式

13.4.在不同路径图模式下,可对路径图中的减影血管影像、介入植入物(导丝导管、胶、弹簧圈等)、解剖背景的亮度进行分别的独立调节,以满足复杂介入操作引导的需要

13.5.液晶触摸屏上具有专门的路径图运动伪影自动消除键,可随时对由于病人微小运动导致的路径图伪影(常被误认为漏胶)进行自动实时补偿校正,有效减少运动伪影的影响

14.组合蒙片功能

14.1.可对用于实时DSA的蒙片数量进行实时组合优化,以明显降低蒙片的背景噪声,显著提高DSA的图像质量

14.2.可对用于实时DSA的蒙片数量进行实时组合优化,在保持相同噪声水平的前提下,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14.3.可针对不同检查部位进行蒙片数量的个性化组合,以满足不同部位的成像特点

15.下肢血管造影剂跟踪造影

15.1.床进为非步进,连续运动方式(排除因步进运动而产生的血流与拍片速度不一致、缺乏实时信息的问题)

15.2.速率无级可变,可手动或电动控制下肢跟踪采集速度

15.3.下肢跟踪血管造影图像矩阵可达2048x2048,以得到高清晰度下肢血管图像

15.4.可实时减影

16.高级三维图像处理工作站

16.1.有独立的原装三维重建工作站硬件和软件

16.2.*机架旋转速度:

≥55度/秒,覆盖范围:

≥240度

16.3.机架可在头位及侧位进行三维采集

16.4.血管重建速度:

自旋转采集起至重建结束的时间≤12秒

16.5.旋转采集数据能够自动传输至工作站并自动重建,整个过程无需人为参与

16.6.具有体积/表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虚拟支架、虚拟内窥镜、模拟机架位、钙化斑成像、透明血管成像功能

16.7.具有局部放大重建

16.8.具有专用脊柱三维采集程序及脊柱重建功能

16.9.具有钙化斑块重建

16.10.具有距离测量、体积测量功能

16.11.具有三维自动血管分析

16.12.具有动脉瘤自动分析、导管头模拟塑形功能

16.13.仅造影序列便可重建出三维图像,无需蒙片序列,减少曝光,加快手术进程

17.类CT软组织成像

17.1.*原装功能模块,能提供类似CT的软组织图像,能够进行机架正位和侧位的类CT采集,采取双期自动往复扫描和双图像并行显示或融合显示,以满足医生同时观察头部、胸部、腹部、盆腔、脊柱、四肢部分等两个不同时相的三维数据

17.2.能在床旁实现任意角度断面的观察,并可调节层厚,窗宽,窗位等CT参数

17.3.单次旋转采集图像:

≥620幅,有效覆盖范围:

≥240度

17.4.最快采集速率:

≥60帧/秒

17.5.具有专用的神经、头颅类CT成像程序:

采集时间≤20S,传输及重建时间≤60S

17.6.具有专用的快速腹部类CT成像程序:

采集时间≤5S,传输及重建时间≤25S,以减少呼吸运动造成的伪影

17.7.类CT图像最小层厚:

≤0.5mm

17.8.密度分辨率:

≤5Hu

17.9.类CT图像采集,重建到显示全自动运行,无需人工干预

17.10.三维重建和类CT重建硬件一体化设计,方便实现二者融合匹配显示

17.11.仅需一次旋转采集即可实现三维重建和类CT重建

17.12.具有金属伪影抑制(MAR)和BMI噪声抑制CT成像功能

17.13.具有颅内支架精晰显影功能

17.14.旋转采集数据能够自动传输至工作站并自动重建,整个过程无需人为参与

18.经皮实时介入穿刺导航功能

18.1.原装功能模块,具有基于类CT软组织成像和透视图像实时融合显示的一体化设计的独立功能模块,能够满足穿刺引流、活检、消融、锥体成形等临床应用

18.2.类CT软组织成像和透视图像实时融合显示,实时引导经皮穿刺过程,而无需在参考路径图和实时图像间切换

18.3.在类CT软组织成像上可进行穿刺点,路线及靶部位等穿刺计划的制定,此过程可在床旁实现

18.4.自动实现类CT和二维透视图像的融合匹配

18.5.在类CT和二维透视影像上实时显示穿刺针路线和穿刺过程,并能指示穿刺深度标尺

18.6.穿刺导航过程可以avi格式,也可以DICOMSC图像格式输出,记录穿刺过程

18.7.具备激光辅助定位功能

19.将DSA与我院PACS/HIS无缝连接,数据、图像正常传输(投标商负责连接所需硬件和软件的一切费用,如PACS/HIS端口费等)。

20.配套产品

20.1.*多用途图文报告工作站,产品具备医疗器械注册证

20.1.1.专业的介入多用途图文工作站,兼容不同品牌DSA标准dicom数据,同时可以显示、处理CT\MR\DR\RF等不同主机dicom数据。

20.1.2.盘刻录功能,具备多种格式输出(包括MPEG、AVI、BMP、DICOM格式),支持容量提示,同时自带光盘浏览工具可在普通电脑上进行直接浏览。

20.1.3.胶片相机打印输出功能,支持不规则胶片排版打印,可连接多台相机。

20.1.4.对心脏介入图像数据的专业处理,具有专业测量手段,能进行自动导管校正、血管夹校正、自动钢球校正。

20.1.5.心功能分析:

具有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室壁运动分析需有中心线法和区域法进行分析。

20.1.6.血管狭窄分析,狭窄自动识别率高,血管分枝的自动识别,及多断狭窄的分析。

20.1.7.具有辅助分析及带标准冠脉树图标识的图文一体诊断报告功能:

能进行侧枝循环标示、支架指示、冠脉发育类型标示,左心室功能异常定义:

瓣膜功能定义并可自动生成在诊断报告。

ACC标准冠脉解剖图。

20.1.8.具备离线减影功能,直接获取减影参数自动减影。

20.1.9.可将工作站内保存的dicom数据回传到主机当中,与DICOM.net的双向高速接口。

20.1.10.支持旋转采集DSA数据减影。

20.1.11.组织透视镜功能。

20.1.12.可输出及叠加单幅图象,用JPEG文件。

20.1.13.与我院PACS/HIS无缝连接,数据、图像正常传输(投标商负责连接所需硬件和软件的一切费用,如PACS/HIS端口费等)。

20.2.高压注射器一套(双屏)

20.2.1.注射器头

20.2.1.1.规格:

单筒

20.2.1.2.显示项目:

对比剂液量、流速、压力限值、针筒中剩余液量

20.2.1.3.针筒保温套:

37摄氏度

20.2.1.4.吸药速度:

1-10ml/s,增量为1ml/s

20.2.1.5.安全保护:

注射头位置传感器

20.2.1.6.活塞自动回缩:

卸下针筒后推杆活塞自动回缩

20.2.1.7.自动吸药:

20.2.2.显示控制装置

20.2.2.1.显示屏:

彩色LCD显示屏

20.2.2.2.控制面板:

触摸屏控制

20.2.2.3.可旋转:

左右方向旋转,大范围观察角度

20.2.2.4.中文操作界面:

显示器控制装置支持中文显示语言

20.2.2.5.主要技术参数

20.2.2.5.1.注射速度:

0.1-45.0ml/s,增量为0.1ml/s(单次和分阶段),0.1-59.9ml/m,增量为0.1ml/m(单次ml/m)

20.2.2.5.2.注射剂量:

1ml-150ml

20.2.2.5.3.上升/下降时间:

0-9.9s,0.1s递增

20.2.2.5.4.压力范围:

100-1200psi,增量为1psi

20.2.2.5.5.注射/X线延时:

0.0-99.9s,增量为0.1s

20.2.2.5.6.储存方案:

40个方案

20.2.2.5.7.预设相数:

4相

20.2.3.注射针筒:

150ml一次性空针筒

20.2.4.操作互锁功能:

20.2.5.造影成像系统接口:

可与造影成像系统连接,实现注射和X射线曝光同步

20.2.6.存储注射历史记录数:

最近50次注射

20.2.7.系统软件功能升级:

有新功能后可根据序列号获取软件升级

20.2.8.安装方式:

一体落地双屏式

20.2.9.中文操作手册

20.2.10.技术及维修资料

20.2.11.用户培训一周

20.3.医学影像专用显示屏两套

20.3.1.显示器采用新型LED背光

20.3.2.分辨率=3840×2160

20.3.3.尺寸≧84英寸

20.3.4.点距≦0.4845×0.4845mm

20.3.5.显示器内置DICOMLOW,DICOMMID,DICOMHIGH,DSA,DSI,CT/MRI-JS,GAMMA,JUSHACGA校正曲线

20.3.6.全屏幕亮度均衡系统,采用基于等高圆近似的亮度均匀性调节方法

20.3.7.调色板≧281.47TrillionColors(灰度等级16bit),采用医用专业显示器超高位宽图像增强显示装置及方法

20.3.8.两路信号可分别输入,在一个屏上实现双竖屏显示,采用图像无缝显示方法及装置

20.3.9.最大亮度≧500cd/m²

20.3.10.对比度≧1400:

1

20.3.11.刷新率60Hz

20.3.12.CGA彩色灰阶自适应校正技术,采用一种对医学彩色和灰阶图像自动识别及校准的方法

20.3.13.响应时间≦12ms

20.3.14.可视角度H≧178°,V≧178°(CR≧10)

20.3.15.金属外壳,强度大、散热快、抗干扰

20.3.16.触摸原理:

红外触摸

20.3.17.触摸方式:

手套、手指、笔或其他棒状物品

20.3.18.多点触控:

6点(部分存库为2点触控)

20.3.19.点击力度:

无需力度

20.3.20.触摸反应速度:

50ms以内

20.3.21.触摸耐久性:

无限(高耐久、长寿命)

20.3.22.主要功能:

书写、擦除、标注(文字或线条标注、尺寸和角度标注)、绘画、对象编辑、格式保存、拖动、放大、拉幕、聚光灯、屏幕捕获、画面保存、屏幕录像和回放、手写识别、键盘输入、文本输入。

20.3.23.具有遥控功能,支持无线远距控制显示状态,如信号切换,开关机,曲线切换等。

20.3.24.保修由显示器制造商提供,原厂质保期五年,所有维修均在国内完成,出具制造商保修证明原件

20.4.视频融合手术专用显示系统

20.4.1.知名品牌专业医用显示器。

20.4.2.显示器完全符合dicom3.14标准,Ins-guard系统完成自动校正。

20.4.3.分辨率≥3840x2160。

20.4.4.尺寸≥58英寸。

20.4.5.显示器内置DICOM,GAMMA2.0,GAMM2.2校正曲线。

20.4.6.调色板≥4.398TrillionColors(14bit)。

20.4.7.视频接口DVI*1,HDMI*2,DP*2,VGA*1。

20.4.8.最大亮度≥700cd/m²。

20.4.9.对比度≥4000:

1。

20.4.10.响应时间≤9.5ms。

20.4.11.可视角度H≥176°,V≧176°。

20.4.12.显示器重量≤46KG(不含底座)。

20.4.13.显示器内置背光套数≥2,且支持热切换,切换后亮度能保持不变。

20.4.14.显示器内置电源数量≥2,且支持热冗余切换。

20.4.15.支持主画面备份显示,且提供至少一套主画面备份显示器。

20.4.16.远端传输转换系统支持分辨率≥4096*2160,传输距离≥100M。

20.4.17.外置视频融合管理矩阵,采用用于医用并轨影像会诊系统的视频矩阵。

20.4.18.视频融合管理矩阵支持可插拔,可根据需求任意组合。

20.4.19.4U视频融合管理矩阵输入接口≥24路,输出接口≥6路。

20.4.20.8U视频融合管理矩阵输入接口≥52路,输出接口≥16路。

20.4.21.视频融合管理软件,最大显示窗口数≥16。

20.4.22.视频融合管理软件,可自由选择视频显示方案,预设方案数量≥22种。

20.4.23.视频融合管理软件,可根据需求调整每路显示信号的大小,位置,比例。

20.4.24.保修由显示器制造商提供,原厂质保期五年,所有维修均在国内完成,出具制造商保修证明原件

20.5.双通道有创监护仪;配双屏,配有创/无创血压模块,厂家负责将心电监护信号连接到操作间显示屏、手术室显示屏,图像稳定。

(并适用于成人、儿童及新生儿术中监护,含心电、血压、血氧附件,触摸屏操作,彩色大屏幕≥8.4英寸,心电监测至少通过5个电极可获得至少12导联心电等)

20.6.磁共振水质分离技术升级

21.*标准配置(以下参数均为主要技术参数,负偏离将导致废标)

21.1.主机系统1台(包括悬吊式机架1套、标准型导管床1张、X线发生器1套、X线球管1个、2K*2.5K的采集矩阵1套、动态平板探测器1套、19英寸黑白医学级监视器3台、19英寸彩色数据监视器2套、人性化用户操作界面系统1套、图像浏览遥控器1套、远程维修服务系统1套、双向对讲系统1套、测量分析(主机系统)1套、智能路径图功能1套、旋转采集1套)

21.1.1.显示器支架用轨道组件1套

21.1.2.机架安装轨道组件1套

21.1.3.机柜安装组件1套

21.1.4.患者检查床安装组件1套

21.1.5.DICOM打印接口1套

21.1.6.安装放射防护屏所用附件1套

21.1.7.悬吊式辐射防护1套

21.1.8.床旁辐射防护1套

21.1.9.桡动脉穿刺用臂托1套

21.1.10.双侧手臂托架1

21.1.11.头托1套

21.1.12.高级功能模块1套(包括智慧剂量控制系统、组合蒙片、智能路图、旋转血管造影采集、30幅/秒采集扩展(单向)、心定量分析软件、冠状动脉定量分析软件、标准线率输出、RIS/CISDICOM接口、床面旋转功能、2K影像链、减影下肢追踪血管造影、下肢滤片、六架位吊架、检查室19英寸彩色液晶平面显示器、三维工作站硬件、三维重建工作站软件为最新版本、计算机辅助动脉瘤分析软件包、虚拟支架系统/导管头模拟塑形、双图像并行显示功能、腹部快速采集应用技术包、双期XperCT、金属伪影抑制CT成像应用技术包、噪声抑制CT成像应用技术包、颅内支架精晰显影、实时数字图像链接、实时介入穿刺导航)

21.1.13.脚闸2个,一个在机房内,1个在操作间。

工作间脚闸有专门低剂量曝光脚闸开关。

21.1.14.控制室手闸1套

21.1.15.检查室手术灯1套

21.1.16.激光穿刺定位1套

21.1.17.第二套Xper触摸屏操控模块1套

21.1.18.第二套机架操作面板1套

21.1.19.第二块图像操作面板1套

21.1.20.智能超选路径引导,在DSA主机中,对造影图像标记血管近端及要超选靶位置,机器自动形成超选血管图像路径图,并指导进行超选择。

21.2.多用途图文报告工作站(带有图像刻录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