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法讲解-1.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0600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所得税法讲解-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企业所得税法讲解-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企业所得税法讲解-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企业所得税法讲解-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企业所得税法讲解-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所得税法讲解-1.ppt

《企业所得税法讲解-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所得税法讲解-1.ppt(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所得税法讲解-1.ppt

企业所得税法讲解国家税务总局第一讲第一讲:

总则(法总则(法/条第一章)条第一章)主要内容:

nn界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nn确立企业所得税的管辖范围nn设立企业所得税的税率22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nn税法名称之争以及深层含义税法名称之争以及深层含义税法名称之争以及深层含义税法名称之争以及深层含义nn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法一条,条例二条)(法一条,条例二条)依照中国法律成立依照中国法律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适用外国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外国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一般原则:

一般原则:

-作为投资者在我国依法设立企业作为投资者在我国依法设立企业-适用本法适用本法-仅在我国以机构场所从事经营活动或仅取得源泉仅在我国以机构场所从事经营活动或仅取得源泉所得的所得的-不应局限于其名称,原则上凡具有经济组不应局限于其名称,原则上凡具有经济组织性质的应适用本法织性质的应适用本法,否则按个人征税否则按个人征税33二、税收管辖权二、税收管辖权

(一)

(一)

(一)

(一)国际税收管辖权的两个基本概念国际税收管辖权的两个基本概念国际税收管辖权的两个基本概念国际税收管辖权的两个基本概念nn居民税收管辖居民税收管辖居民税收管辖居民税收管辖属人原则下的全面纳税义务,对属人原则下的全面纳税义务,对我国居民企业就其来源于境内和来源于境外的所我国居民企业就其来源于境内和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征税(法三条)得征税(法三条)nn所得来源地管辖所得来源地管辖所得来源地管辖所得来源地管辖属地原则下的有限纳税义务,属地原则下的有限纳税义务,对对非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仅就来源于境内的所得征税(法三仅就来源于境内的所得征税(法三条,条例五条,条例五-八条)八条)通过上述两个概念的结合运用,确定跨国交易的通过上述两个概念的结合运用,确定跨国交易的税收后果,具体体现税收管辖权税收后果,具体体现税收管辖权44

(二)居民企业的判定标准

(二)居民企业的判定标准(法二条,条例三、四条)(法二条,条例三、四条)nn注册地或实际管理机构在境内-从原法双重具备改变为单一具备对原税法的延续和发展-坚持以依法注册地为基本判定标准注重法律形式,易操作,但也易规避。

-实际管理地标准注重经济实质,合理,但不易操作。

55(三)实际管理机构的判定(三)实际管理机构的判定(条例四条)(条例四条)nn实际管理机构定义:

主要考虑日常管理地(如企业管理层实际管理机构定义:

主要考虑日常管理地(如企业管理层所在地)、财务处理地(如企业帐簿保存地)、经营决策所在地)、财务处理地(如企业帐簿保存地)、经营决策地(如重要股东居住地或董事会议召开地)等。

地(如重要股东居住地或董事会议召开地)等。

注重日常管理地注重日常管理地,但都不构成唯一决定性因素。

但都不构成唯一决定性因素。

nn国际现状及趋势:

两者结合国际现状及趋势:

两者结合,从所得源于经营决策地理论,从所得源于经营决策地理论,发展到实践上注重经营实质实施地,成文法原则加案例法发展到实践上注重经营实质实施地,成文法原则加案例法形成具体判定标准形成具体判定标准nn我新法改变规则的原因我新法改变规则的原因国际上从注重来源地管辖向注重居民管辖转移国际上从注重来源地管辖向注重居民管辖转移反规避的需要(注册外迁、外国公司反规避的需要(注册外迁、外国公司/海归公司实质在海归公司实质在华运营)华运营)-跨国公司管理总部?

跨国公司管理总部?

与税收协定衔接与税收协定衔接-承认国内法标准承认国内法标准/双重居民双重居民66(四)非居民企业纳税义务nn营业利润(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等)机构、场所概念既用于分辨营业利润,又是征税的方法(法二条三款、条例五条)与居民企业大致相同的税收待遇nn非营业利润仅就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纳税(税法第三条第三款)源泉扣缴机制77(五)机构、场所不等同于商务概念实际联系概念及运用实际联系概念及运用(条例八条)实际联系包括与产生所得有关的财产和权利等经济要素方面的实质性联系(拥有、管理、控制)实际联系与引力原则相区别88(五)机构、场所(续)(五)机构、场所(续)营业代理人视为机构场所问题营业代理人视为机构场所问题反规避的需要-内包业务与外包业务保持平衡(条例五条二款)适应新经济活动的发展问题适应新经济活动的发展问题电子商务等与税收协定常设机构的关系与税收协定常设机构的关系延续时间限定延续时间限定辅助性或准备性活动辅助性或准备性活动独立地位和非独立地位代理人独立地位和非独立地位代理人99营业代理人税收后果示例nn某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销售机构,从境外购进价值为的商品,以销售给境内的用户,销售过程仅发生人员工资的个人所得和的企业利润均应在中国纳税nn如果将员工转为销售代理,代理报酬仍为,其他情形同上,仅就在中国纳税吗?

营业代理视同机构、场所1010(六)非营业利润来源地判定(六)非营业利润来源地判定、财产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条例七条)不动产转让、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按财产坐落或称法定存在地判定-注重经济来源地动产转让所得按转让该项财产的企业或机构场所的所在地判定-注重收益者所在地1111(六)非营业利润来源地判定(续)(六)非营业利润来源地判定(续)、投资性(权利)所得:

、投资性(权利)所得:

按支付或负担者所在地标准按支付或负担者所在地标准-注重衍生所得的权利注重衍生所得的权利的使用地的使用地有限列举有限列举nn股息红利等权益所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所得nn利息所得利息所得nn租金所得租金所得nn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nn其他所得其他所得-由国务院财税部门确定(担保费所得)由国务院财税部门确定(担保费所得)1212(七)(七)所得来源地的确定方法所得来源地的确定方法nn先确定所得类型(劳务/权利财产?

)nn再分别确定来源地1313(八)(八)判定所得来源地的国际税收意判定所得来源地的国际税收意义义与国际一般判定标准一致,减少重叠,留有依与国际一般判定标准一致,减少重叠,留有依照税收协定协商的空间照税收协定协商的空间对非居民纳税人:

我国有权征税且优先征税对非居民纳税人:

我国有权征税且优先征税对居民纳税人:

有效实施全球所得税收管辖,对居民纳税人:

有效实施全球所得税收管辖,并承担境外所得的税收抵免义务(与来源国分并承担境外所得的税收抵免义务(与来源国分享征税权)享征税权)1414第二讲第二讲应纳税额(法应纳税额(法/条第三章)条第三章)主要内容:

nn定义应纳税额税法第二十二条nn确定境外所得税收制度抵免法(税法第二十三条)分国不分项抵免限额(条例七十八条)间接抵免(税法第二十四条)1515一、境内外所得应纳税总额的计算一、境内外所得应纳税总额的计算(税法(税法第三、二十二条)第三、二十二条)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抵免税额nn应纳税所得额:

年度申报时为境内外所得总额,应纳税所得额:

年度申报时为境内外所得总额,境外所得不采取年度期间预缴境外所得不采取年度期间预缴nn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

税收优惠规定中直接减、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

税收优惠规定中直接减、免、抵的税额,不包括减记的收入额和加记的费免、抵的税额,不包括减记的收入额和加记的费用额用额nn公式中的应纳税额再抵免境外所得已纳的境外所公式中的应纳税额再抵免境外所得已纳的境外所得税额后为得税额后为实际应缴的税额实际应缴的税额实际应缴的税额实际应缴的税额1616二、抵免法的目的nn资本输出中性保持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税负的平衡nn税收公平纵向平衡和横向平衡1717三、抵免限额的目的nn保障国内税收收入避免境外税收抵免冲击国内收入nn某居民企业境内所得,境外所得,外国税收,国内所得税税率,如果没有抵免限额,则当期应纳税额全部被外国税收抵消,当期的境内所得也不需要缴税?

1818四、分国不分项抵免限额的意义nn贯彻资本输出中性原则,消除境外所得相比境内所得不同的外国税收抵免效应nn某居民企业已在国从事经营活动,产生国所得,缴纳国税收。

现有一个投资本国或者国的机会,国内投资与国投资的税前收益均为,国内税率,国税率1919

(一)境内投资的税收后果nn外国税收抵免限额为()nn实际缴纳外国税收为,可抵免国税收为nn实纳本国税额为()nn境内外所得税总额为(),国可抵免外国税收余额向以后年度结转2020

(二)综合限额法下国投资的税收后果nn外国税收抵免限额为()nn实际缴纳外国税收(),可抵免国税收为nn实纳本国税额为()nn境内外所得税总额为(),可抵免外国税收余额向以后年度结转2121(三)分国不分项下国投资的税收后果nn国税收抵免限额为(国税收抵免限额为(),国税收抵免限额为(),国税收抵免限额为()nn实际缴纳国税收,实际缴纳国税收。

实际缴纳国税收,实际缴纳国税收。

可抵免国税收为,可抵免国税收为可抵免国税收为,可抵免国税收为nn实纳本国税额为(实纳本国税额为()nn境内外所得税总额为(),境内外所得税总额为(),可抵免国税收余额向以后年度结转可抵免国税收余额向以后年度结转2222五、境外税额抵免操作五、境外税额抵免操作nn确定适用人确定适用人确定适用人确定适用人(法二十三条)(法二十三条)-取得来源于境外所得的居民企业取得来源于境外所得的居民企业-取得发生在境外与其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的非居民取得发生在境外与其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的非居民企业境内机构场所企业境内机构场所nn划分境、内外所得及境外实际联系所得(划分境、内外所得及境外实际联系所得(划分境、内外所得及境外实际联系所得(划分境、内外所得及境外实际联系所得(条例七条例七条)条)-按税法判定来源境外所得,不属于来源境外所得按税法判定来源境外所得,不属于来源境外所得而被境外征收了所得税,可以依据税收协定提请而被境外征收了所得税,可以依据税收协定提请启动协商程序启动协商程序对走出去企业提供的服务对走出去企业提供的服务2323五、境外税额抵免操作(续)五、境外税额抵免操作(续)nn确认可予抵免的外国税额确认可予抵免的外国税额确认可予抵免的外国税额确认可予抵免的外国税额(条例七十七、八十一(条例七十七、八十一条)条)-依境外法律应征、实际已缴纳并负担、所依境外法律应征、实际已缴纳并负担、所得税性质、提供境外纳税凭证得税性质、提供境外纳税凭证nn计算抵免限额计算抵免限额计算抵免限额计算抵免限额(条例七十八条)(条例七十八条)按中国税法计算境外净所得按中国税法计算境外净所得按中国税法计算境外净所得按中国税法计算境外净所得-境外被源泉征税的境外被源泉征税的所得的成本费用扣除、总部共同费用摊销所得的成本费用扣除、总部共同费用摊销分国不分项计算抵免限额分国不分项计算抵免限额分国不分项计算抵免限额分国不分项计算抵免限额-以按中国税法计算的以按中国税法计算的来源于来源于每一国的净所得每一国的净所得每一国的净所得每一国的净所得占所得总额的比重,乘以占所得总额的比重,乘以应纳我国税收总额应纳我国税收总额2424五、境外税额抵免操作(续)五、境外税额抵免操作(续)nn实际抵免实际抵免实际抵免实际抵免(法二十三、条例七十九、八十一条)(法二十三、条例七十九、八十一条)-经确认可抵免的境外税额在抵免限额内据实扣除,经确认可抵免的境外税额在抵免限额内据实扣除,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五年内结转抵补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五年内结转抵补nn间接抵免间接抵免间接抵免间接抵免(法二十四条、条例八十条)(法二十四条、条例八十条)-仅限于居民企业仅限于居民企业-达到一定控股规模(达到一定控股规模(20%20%)的境外多层持股企)的境外多层持股企业(三层?

)业(三层?

)-从最低一层企业逐层计算境外所得间接负担的从最低一层企业逐层计算境外所得间接负担的税额税额2525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