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地区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0590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地区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地区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教版.docx

《浙江省宁波地区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地区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地区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教版.docx

浙江省宁波地区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浙教版

浙江省宁波地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温馨提示:

1.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请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是全球环境的三大热点问题,下列选项不会加剧这三大环境问题的是()

A.化石燃料的燃烧B.汽车尾气的排放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D.使用氟里昂作致冷剂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

操作中,错误的是()

3.下列是水循环中的几个环节。

“百川归海”描述的是()

A.蒸发B.蒸腾C.降水D.径流

4.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5.有关燃烧与灭火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离可燃

C.家具起火时,用水扑灭——降低温度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空气

6.今年已发生多起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房屋烧毁。

下列关于火灾及逃生、急救方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C.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7.天气一暖和,同学们就喜欢吃雪糕,一天,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她又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

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8.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能测量的温度范围一般是不同的,主要是因为其()

A.沸点不同B.凝固点不同C.密度不同D.与熔点和和沸点都有关系

9.将mg硫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10.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

,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11.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

A.牛奶、雪碧、石灰浆

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泥浆水、油水振荡后的液体、碘酒

D.淀粉水、可口可乐、糖水

1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也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比如一桶水,不燃烧、不助燃;分成半桶水、一滴水、半滴水……一直到水分子为止,这种不燃烧、不助燃的化学性质都保持着。

但将水电解后,生成的气体一种能燃烧、一种能助燃,不再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

此实验证明了()

A.电解水时,水分子没有改变B.水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C.水是由原子组成的D.水是由氢气与氧气组成的

13.下面所列举的现象:

①按在墙上的图钉;②吸在墙上的塑料衣钩;③用塑料管从开口的汽水瓶中吸汽水;④用针筒给病人推注药水。

一定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14.小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并用该瓶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未观察到“燃烧”和“火星四射”的现象。

下列说法中,与该实验失败原因无关的是( )

A.所用铁丝较粗B.氧气没有收集满,纯度较低

C.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D.集气瓶底部没有预先铺一层细砂

15.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会产生浓厚的白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红磷燃烧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打开止水夹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

 

第15题图第16题图第17题图

16.如上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下列物质,U形管中a、b液面出现高度差,且澄清石灰水(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的是()

A.氢氧化钠B.蔗糖C.硝酸铵D.氯化钠

1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上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2℃时,用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配制饱和溶液,得到乙溶液的质量大于甲

C.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大

D.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乙的大

18.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

”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

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B.氢氧化钠

C.食盐D.生石灰

19.小雨对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的“便携式制氧器”产生

浓厚的兴趣,他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

(如图)和所用的药品。

下列关于“便携式制氧器”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这个仪器还可以在夏天给鱼缸的鱼供氧,夏天鱼缸中溶解氧下降

B.加湿过滤仓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来保持氧气湿润

C.此仪器用于医疗急救,也可用产生的气体作燃料切割金属

D.可根据加湿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来说明氧气排出的快慢

20.如右图所示,甲实验中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

有乙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

杯底部继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

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A.水B.酒精

C.煤油D.水或酒精

21.将等容积、等质量(包括瓶塞、导管、燃烧匙)的两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然后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

关闭弹簧夹a、b,使两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此时打开弹簧夹a、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甲中进水

B.乙中进水

C.甲乙两者都进水

D.甲乙两者都不进水

22.一天,小科在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在铝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把酒精灯撤去,让易拉罐自然冷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易拉罐被压扁,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B.易拉罐被压扁,是由于罐体冷却收缩形成的。

C.罐口出现的白雾是熔化形成的

D.易拉罐被压扁后,过一段时间又自动恢复原状。

23.配制10%的氯化钠溶

液时,下列会引起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用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指针左偏,其他操作均正常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的溶液溅出

24.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3

39.3

49.0

54.1

51.1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10℃时,27.7克硫酸镁和72.3克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

C.50℃时,100克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

100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25.现要配制l00g12%的氯化钠溶液,称量过程中误将砝码(砝码盒中的砝码规格有50g、20g、10g、5g,称量时5g以下用游码)和称量物放反了,其他过程没有错误,则实际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2%B.8%  C.8.3%D.10%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6.溶液由▲和▲组成,溶液的特征是▲、▲。

27.在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等气体中,可用作火箭燃料和未来理想燃料的是▲;可用于保存食品的是▲;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28.历史上著名的▲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很大。

29.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在图中的电源上A是▲极(填“正”或“负”)。

(2)试管1与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

(3)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30.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经过凝华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

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选择:

“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第31题图

31.根据图所示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热,温度却保持在▲℃不变,第5min时该物质处于▲态。

32.如图是验证“温室效应”的图示,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填“左”或“右”)。

“温室效应”已给全球带来了很多的灾难,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预防和控制“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大事,对如何控制温室效应,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

 

33.t2℃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

(1)所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所示。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2)

(1)图1中,▲(填“a”或“b”)物质的溶解一定达到了饱和状态。

(2)图2中,▲(填“甲”或“乙”)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

(3)将图1中a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填序号)。

 

A.溶液的浓度B.溶剂的质量C.溶解度

34.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碳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

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 ▲ ,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 ▲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

请你替小明同学填写空格:

乙中生成物的名称是 ▲ 。

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发出 ▲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5.苯酚是一种奇怪的有机物,它在水中的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0摄氏度其溶解度约为6克,在65摄氏度以上时可以与水无限混溶。

纯的苯酚是无色固体,但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时,析出的苯酚为透明液体。

80克苯酚投入10克10摄氏度的水中,保持水温为10摄氏度,此时液体为▲,加热煮沸,液体为▲,煮沸后再冷却至10摄氏度,液体为▲。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纯净物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6分)

36.小科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ABCD

 

(1)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有关.

(2)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科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

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

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

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

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

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 (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

37.实验室需要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100g。

(1)计算: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水的质量为___▲___。

(2)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而不选用200mL的量筒,其目的是▲__。

 (3)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填字母序号),如图操作中,一定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8.根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在A装置中用足量澄清石灰水代替水倒入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其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2)通过B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证明集气瓶中气体是

▲。

(3)C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其文字表达式为▲,装置内液体的作用是▲。

(4)通过D装置中的现象说明:

①二氧化碳密度▲空气密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二氧化碳不▲,③二氧化碳不▲。

39.如图所示,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中,有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活塞的玻璃容

器,容器内放了一粒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并将其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上,可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白磷开始燃烧时活塞先向▲(填“左或右”)移动,后向▲(填“左或右”)移动。

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活塞应停在约▲厘米处。

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

40.

(1)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

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双氧水与MnO2接触制取氧气),通入经干燥剂干燥后的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丝剧烈燃烧,▲。

改进后的优点是▲(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2)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拿出木条,盖好集气瓶。

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然复燃。

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木条不再复燃。

据此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四.分析计算题(共3题,41、42题4分,43题6分,共14分。

41.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提

供了便利。

请你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温度下,甲,乙溶解度相同?

▲。

(2)60℃时,将7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

为▲克。

42.如果对100g4%的食盐溶液做如下处理,求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假设每次增加的溶质皆完全溶解,要求精确到0.1%)

(1)增加5g食盐后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增加5g食盐和5g水,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又是多少?

43.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液体,如图所示,已知可能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因保管不当,其残缺

的标签中只剩下“钠”和“30%(质量分数)”字样。

小科查阅了室温(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

物质

氯化钠

氢氧化钠

溶解度(g/100g水)

36

109

(1)根据试剂瓶上的标签和查阅的资料,小科判断出这瓶试剂不可能是▲,请说明原因。

答:

▲。

(2)小科从此瓶试剂中量取30g该溶液,需加水多少克后能将其稀释成10%的溶液?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A

A

D

B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D

C

A

B

A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B

C

C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0分。

26.溶质溶剂均一稳定

27.氢气氮气二氧化碳

28.马德堡半球实验

29.

(1)正

(2)1:

2(3)水氢气+氧气

30.水蒸气会放热内侧

31.吸0液

32.左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

33.

(1)a

(2)乙(3)B

34.

(1)点燃放热

(2)五氧化二磷蓝紫

35.BAC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6分。

36.

(1)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2)AC(

3)表面积

37.

(1)20克80克

(2)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3)ABB搅拌,加快溶解

38.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2)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

(3)硫+氧气二氧化硫,用水吸收多余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4) 大于不燃烧不助燃

39.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右左4

充分反应掉空气中的氧气,使实验更加精确

40.

(1)火星四射___①②③__(填序号)

(2)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四、分析计算题(共3题,第41、42题4分,43题6分,共14分。

41.

(1)40℃(2分)

(2)160克(2分)

42.解:

原溶液中的溶质为4%×100g=4g水100g-4g=96g

(1)增加5g食盐,则溶质变为9g,水还是96g,溶液质量为96g+9g=105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9g/105g=8.6%(2分)

(2)增加5g食盐和5g水,则溶质变为9g,水变为101g,溶液质量为101g+9g=11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9g/110g=8.2%(2分)

43.

(1)氯化钠(2分)

常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不会达到30%(2分)

(2)30克×30%=9克

9克÷10%=90克

90克-30克=60克(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