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0531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89 大小:4.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9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9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人教版.docx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人教版.docx(1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人教版.docx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全套教案设计

(二年级下册)

 

某某学校

 

全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

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

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

(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

(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学习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

除法。

万以内数的认识。

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时安排】

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表内除法

(一)10课时

图形的运动4课时

表内除法

(二)5课时

混合运算7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克和千克2课时

数学广角3课时

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课标描述】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发昂发,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学习目标】

1.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

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的信息。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使学生初步体会调查所得的数据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学习重点】

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习难点】

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3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

(一)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1

【课标描述】

1.经历在实际问题中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法(包括调查的对象、内容、方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统计表)。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进而判断是否能解决问题。

同时体会数据调查、数据分析对于决策的作用。

【学习目标】

1.通过谈论交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能说出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具体方法。

2.通过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体会数据调查、数据分析对于决策的作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进而会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能说出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具体方法。

【学习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进而会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

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

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

某某同学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行不行?

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

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

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很麻烦,时间也不允许。

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这是一张统计表,第一横行表示校服的颜色,第二横行表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

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

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

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

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也就是每人只能举一次手,不能重复。

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老师说颜色,同学举手,老师数一数人数,师生共同记录在表格。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

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

怎样计算?

生:

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

最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

学生回答。

师:

那么如果咱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合适。

.

那么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某班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宜代表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

为了解决问题,可调整方案,如每个年级随便选一个班调查,或调查全校学生等。

3.

下面这个统计表显示的是是某一个班学生喜欢的校服颜色的人数。

课件出示统计表。

你能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回答以下问题吗?

(1)全班共有()人。

(2)最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色合适。

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三、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完成了统计表。

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所以,统计在生活中生活中用途很广泛。

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目标检测】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完成统计表。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1)要求: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课件出示统计表。

(2)自己根据表中内容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

喜欢什么季节的人数最多?

如果组织同学们去游玩,最好安排在那个季节?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数据收集整理

(二)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2

【课标描述】

1.运用投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经历记录数据及整理数据的过程,体会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呈现记录数据的方法。

感受统计工作的严谨和科学。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既解决了问题,又体会到当两人得票结果相差较大时,少数数据的缺失并不太能影响统计结果。

【学习目标】

1.通过投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理解记录数据的方法,优化记录数据的方式,呈现记录数据的方法。

2.通过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学习重点】

通过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选择记录的方法进行记录,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学习难点】

能根据收集的数据,理解记录数据的方法,优化记录数据的方式。

【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谈话:

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

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

(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

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

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

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

为什么?

小结:

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或老师说出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

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

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

(提示学生:

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

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学生听到一人的名字,可以画“○”,或画“∣”,或画“正”字。

讲述:

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担任数学科代表。

(3)小结。

谈话:

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2.教学例2.

(1)过渡:

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多种记录方法)

师:

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回答问题。

你觉得他们哪种方式既简便又清楚?

根据你选择的记录方法,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

(陈小菲)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

(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

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

师:

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目标检测】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

最喜欢吃()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吃()的人数最少。

我最喜欢吃(),全班最喜欢吃这种水果的有()人。

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3.下面是小方记录的同学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情况,请你根据记录完成统计表

(1)填表

项目

篮球

跳绳

足球

踢毽子

人数

(2)最喜欢哪种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

最喜欢哪种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少?

(3)最喜欢足球的比最喜欢踢毽子的多几人?

(4)如果新转来一名同学,他可能会喜欢哪种体育运动?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7——27页

【课标描述】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表内除法。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会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减乘除法解决问题。

4.结合教学感受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同时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平均分的含义,除法的意义。

【学习难点】

两种分法的区别。

【课时安排】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

除法3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平均分

(一)(等分)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P8-9例1、2

【课标描述】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创设公平分糖的情境,借助独立操作动手分圆片,能说出同样多的含义,并能准确地复述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创设平均分圆片的学习环节,通过操作、集体交流正确说出分圆片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等分)的方法。

3.创设辨析活动,通过手势判断、并进行全班纠错的交流,能判断出分得的结果是不是平均分,并能把非平均分的情况改成平均分的情况。

4.通过填空练习,会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规范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

【学习重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学习难点】

掌握平均分(等分)的方法,正确进行平均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认平均分

1.设“分”情境,引出同样多。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

那咱们猜一个试试?

你可听好了!

一身毛,尾巴翘,爱吃桃,喜欢跳。

是什么?

答对啦!

瞧,就是小猴子。

为了欢迎它们我带来了糖果,要分给他们。

可是小猴们给大家提出了个要求:

“要分的公平哦!

”怎样分才公平?

对,要2人分得同样多,就公平了。

2.操作感悟,理解平均分。

瞧,我手里有几块?

(出示:

4块糖)

这样数出4个圆片来代替糖果,分分看!

课件出示:

2块2块。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就叫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什么是平均分?

还想分吗?

那8块糖平均分成2份呢?

如果是10块糖平均分成2份呢?

直接说吧!

小结:

真不错!

看来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呀!

二、操作学习等分方法

1.初探等分。

刚才大伙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可小猴哥俩急了,也想考考同学们,行吗?

课件出示:

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怎么分呢?

大家动手分分看。

看谁最有办法,把你的方法说给你组的同学听听。

情况一:

3个3个的分的。

把这12个橘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情况二:

先2个2个的分,再1个1个的分。

把这12个橘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情况三:

1个1个的分,直到分完,每份就是3个。

我们一起看一下,这3种分法。

(课件演示)这样也能知道:

把这12个橘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小结:

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分法,那不管是一个一个的分,还是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但分得的结果是一样的,必须都要每份同样多。

现在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完整的说一下。

(全班读)

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2.强化平均分。

哎,小猴说,刚才大家分的都是每份同样多。

那你现在你能帮小猴判断下面哪个是平均分吗?

请大家用手势来判断。

学生判断。

(课件出示:

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

(课件:

把8朵花平均分成2份)。

(课件: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3份。

(课件:

把9颗五星平均分成3份。

(课件:

把8个糖果平均分成4份)

为什么呀?

噢每份分得不一样呀!

那谁能挪一挪,让它变成平均分呢?

生上台来演示白板。

小结:

哦,你就是把多的移到了少的里面。

小猴还有个更难的,你愿试试看吗?

(课件:

把9个梨平均分成4份,4个盘子里各放2个,外面放一个。

)判断,为什么不是?

小结:

噢,虽然每份分得同样多,但没有分完,它就不是平均分呀!

看样子,要想平均分,不但要看每份分得是不是同样多,还要正好分完才行!

三、巩固等分

大家帮助了小猴,瞧,大猴不乐意了。

也要考考你。

课件出示题目: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瞧,盒子不能移动了,那你能在脑子里想象一下,该怎么分呢?

闭上眼睛想一想,好睁开眼睛吧!

请拿出练习纸,在纸上圈一圈或连一连。

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分分看。

巡视收集不同分法的练习纸,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是怎么平均分的?

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的?

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得到每盘分得同样多,这都是平均分呀!

瞧,这一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当堂检测,规范语言

哎,一个题考不倒你,那一下给你三道题,你还会吗?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填一填。

填好后,自己小声读一读。

做完的同学请用你的动作告诉我,太好了。

咱们先来看第一幅图,

有6块糖数一数,分了1、2、3份,每份有1.2。

填2个。

填对了吗?

看第2幅图,像刚才一样(用手势),

先数总共有?

平均分成了手(势指一指)几份?

每份1.2.3.4.填4。

第3幅图,谁来说,师手指。

把9个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3个。

小结:

这就是检查的小窍门!

你们学会了吗?

五、延伸下课

同学们。

今天我们与大猴小猴一起认识了平均分,老师这还准备了一些香蕉想与大家分享,打算每3个一份。

能分成几份呢?

咱们下节课接着研究,好,下课!

【目标检测】

1.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把6根火腿肠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2.

3.

1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根。

18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根。

18根小棒,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根。

18根小棒,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根。

平均分

(二)(包含)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P10例3

【课标描述】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在小组内分学具的活动,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等实际操作,积累平均分的活动经验,理解平均分的另一种情况---包含分的含义。

2.经历分果冻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了解每一种分法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方法—等分法、包含法。

能用语言讲明白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观察、对比,区分平均分物—等分法、包含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学习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另一种情况---包含分的含义。

【学习难点】

区别平均分物—等分法、包含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学习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