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0274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docx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docx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

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

物质变化有两类: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8、(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13、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防干燥剂等。

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

(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6、(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第三单元宇宙

1、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2、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4、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5、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6、(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7、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8、(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9、(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10、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

1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12、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13、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4、人们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15、(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16、(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

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17、(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18、夏季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的三颗亮星(天津四)(属于天鹅座)、(织女星)(属于天琴座)和(牛郎星)(属于天鹰座)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

19、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20、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2、焚烧垃圾的优点:

(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

(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

(1)消耗大量电能

(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

3、(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5、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

(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6、(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7、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

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9、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10、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

(汞)、(铅)、(镉)。

11、(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2、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13、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14、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15、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16、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17、(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18、减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

(1)用纸袋和布袋

(2)提菜篮子上菜市(3)减少塑料包装(4)用可降解塑料袋。

19、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

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20、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21、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

第1课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具有放大物体、会聚光线、成像的作用。

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的功能。

5、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判断题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

4、用眼睛直接观察树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

6、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

第2课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2、使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更多的信息。

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3、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4、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第3课

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晶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它的形状规则。

3、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

4、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

判断题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

2、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

3、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

(×)

4、味精不是晶体。

(×)

5、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规则。

(√)

第4课1、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2、显微镜中的两个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相同不相同),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大(大小),叫做物镜;对着眼睛的透镜焦距较小(大小),叫做目镜。

3、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4、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5、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显微镜是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第5、6课1、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3、物体的细微结构必须制成玻璃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4、一些微小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生长过程。

5、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6、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判断题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

2、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3、我们可以直接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4、细胞是没有生命的。

(×)

5、显微镜上的反光镜没有什么作用。

(×)

6、我们利用放大镜能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

(×)

第7课1、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微生物的缘故。

2、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3、列文虎克在井水、雨水、河水中都能找到微生物。

4、微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5、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6、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7、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

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等。

8、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判断题1、我们可以在鱼塘中找到微生物。

(√)

2、我们不可以自己培养微生物。

(×)

3、在观察微生物时,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

(√)

第二单元

第1课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火柴燃烧,铁钉生锈,它们的变化都会产生新的物质。

3、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有些物质变化得快,而有些物质变化得比较慢,甚至不易被我们察觉。

4、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变成蓝色,这种蓝色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5、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6、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7、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8、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9、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10、哪些食物含有淀粉?

含有淀粉的食物:

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

不含淀粉的食物:

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

判断题1、唾液能消化淀粉。

(√)

2、淀粉和滑石粉遇到碘酒都会变蓝色。

(×)

3、土豆中含有淀粉,滴上碘酒会变黑色。

(×)

4、肥肉中含有丰富的淀粉。

(×)

5、淀粉就是滑石粉。

(×)

第4课1、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新的物质,因为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液体没有气味了。

2、混合以后同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情况相似的物质有铁的生锈、淀粉遇到碘酒等。

3、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了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火焰熄灭。

我们喝的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当打开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产生。

第8课1、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类: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4、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5、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6、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怎样防止铁生锈?

答:

水分和氧气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

在铁制品表面涂上油漆或电镀,用完铁制品后擦干放在干燥的地方等。

7、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

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8、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蓝色,将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发现铁钉变红了。

9、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10、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1、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式,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变化。

12、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判断题1、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

2、铁片的颜色和铁锈的颜色很接近。

(×)

3、铁生锈和水、氧气有直接关系。

(√)

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能产生红色的铜。

(√)

2、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化学变化在进行着。

(√)

3、化学变化过程中只能出现颜色的改变。

(×)

4、化学变化的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

5、淀粉遇到碘酒变蓝是一种化学变化。

(√)

6、物质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快的。

(×)

7、油和水混合后会放出很多气体。

(×)

8、物质只要变化都会产生新的物质。

(×)

9、沙和黄豆混合后,我们观察到的两中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

10、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可以使火柴烧得更旺。

(×)

11、蔬菜当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

12、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黑色。

(×)

13、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留下的液体仍然是醋。

(×)

14、铁和铁锈实际上就是一中物质。

(×)

15、硫酸铜与铁反应能产生一种红色的物质。

(√)

16、光线从空气中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

17、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

18、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

19、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20、早我们的感官中,人眼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问物体。

(√)

21、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

(×)

22、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23、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24、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能产生棕红的铜。

(√)

25、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

26、淀粉遇到碘酒都会变黑色。

(×)

27、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

第三单元

第1课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月球的表面。

3、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体积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4、“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

”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的。

第2课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3、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4、月球的明亮部分,上半月朝西,下半月朝东。

5、月球在围绕着地球公转,公转的时间约要29.5天。

6、月相变化是随月球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随日期的推移向东移动,月相不断变化。

第3课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行山。

2、环行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3、环行山有的直径不足1千米,有的直径达到几百千米。

第4课1、日食出现时,太阳别挡住的部分总是圆弧行的,说明挡住太阳光的星球是圆的

2、日食出现时,总是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说明挡住太阳光的星球是运动的,而且星球是由西向东移动的。

3、日食: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日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西边开始的。

4、月食:

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地球、月球大致排成一条直线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在地球上的人就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月食。

5、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

6、我远在3000多年前就有观察日食的记录了。

第5课1、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的星,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横行运行的星叫做行星;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卫星。

2、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3、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有些星体,当它们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形成彗星

第6、7课1、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

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

2、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3、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

北斗七星构成勺形,属于大熊座,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4、夏季是观察星座的好季节,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的是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

它们分别属于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5、北极星总是在正北的方位。

6、观察星座时应该选一个明显的固定位置做标志,每次观察都要站在同一位置。

7、大熊座由七颗亮星组成北斗七星。

通过连接北斗七星勺形前端的两颗星,并将连线向勺口延长月5倍远,处于次位置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

8、狮子座头部的几颗星像一个反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