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第九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第九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_五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
二:
教学难点
能正确将一个组合图形进行分解,让学生学会这类题目的思考方法。
三:
教学准备
组合图形纸片、剪刀、胶带
四:
教学设想
以“妙”调趣,导入新课。
让学生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学生亲手的“拼”、“剪”将组合图形进行分解,计算出组合图形面积,从而掌握这类题的思考及解题方法。
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将一些组合图形的纸片发给学生
1、出示谜语:
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称)
2、出示第二个谜语:
又来了一群狼
(打一水果名称)
思考:
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①草莓(没)
②杨(羊)梅(没)
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知识的正迁移。
给学生以启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问:
你们觉得哪个谜语好猜?
为什么?
畅所欲言:
第二个谜语好猜。
因为第二个问题有了第一个问题作基础,所以就容易些。
用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来明事理,从而导出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出示课题: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板书】
今天我们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你们觉得以什么为基础好?
2、复习: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思考、回答: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巩固:
巩固以前所学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引出新课
2、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
米)
8
4
10
14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思考、讨论:
分小组思考讨论,这个图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分工、讨论,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
巡视:
作简单的提示和指导。
小组交流、讨论
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来计算图形的面积:
1、让学生亲手参与学习,让学生明白能将组合图形进行分解。
2、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采纳学生的解法进行分析与讲解:
8
4
10
(10-4)
14
(14-8)
反馈、交流:
小组推荐一位学生为代表将本小组的方法介绍给全班。
⑴、沿虚线剪下,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⑵、分别算出两个图面积。
⑶、将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加,就是组合图形的面积。
即:
S三角形+S长方形
=S组合图形
⒈让学生通过拼剪与讨论,将组合图形进行分解。
⒉让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并能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价。
出示计算过程:
【板书】
10×8=80(㎡)
(14-4)×(10-4)÷2
=6×6÷2
=36÷2
=18(㎡)
80+18=98(㎡)
观察、思考:
⑴、选择正确的
“底”、“高”和“长”、
“宽”进行计算。
⑵、观察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一般步骤。
⑶、明确80(㎡)、18(㎡)分别指什么?
让学能根据图形关系,推算出图中的隐蔽条件。
让学生明确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的一般步骤和格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
有没有其他的解法?
小结:
与
这两种解法的差异
小组发表自己的解题方法。
巩固、明确:
通过分解图形的面积相加或补成所学的平面图形再通过面积相减,都可以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明确,解组合图形的面积,方法不是唯一的。
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布置巩固练习:
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将题目的解题过程写下来。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进一步巩固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书写时的注意点。
通过学生的独立练习,让学生明确在书写时的注意点以及熟悉解题的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出示课堂练习:
求下面涂色部分的面积(单位:
厘米)
10
10
5
20
2、个别指导
课堂练习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
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对组合图形面积的学习,今后在解这样的题目时,你有什么心得或对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
即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1、布置课堂作业
2、个别指导
课堂练习
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教材分析:
准备题是“扩大”或“缩小”的练习,例3是求总价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列式不成问题,重点放在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上,“试一试”中含有整数乘带小数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掌握整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理解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并能正确的进行判断和估算。
4、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
教学关键:
结合线段图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意义。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根据26×23=83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26×3.2= 26×0.032=
26×0.32 26×320=
小结说说积的变化规律
2、补充小数的意义和读法
如0.5是什么小数,0.5千克是1千克的几分之几?
0.35是几分之几 0.125是几分之几?
3、复习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二、探讨意义
1、出示例3:
一种毛线每千克售价78元,买2千克应付多少元?
买1.5千克呢,买0.5千克呢?
买0.1千克呢?
2、学生独立列式:
①78×2=
②78×1.5=
③78×0.5=
④78×0.1=
①说说每个算式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②说说第一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引出两种说法)
a、2个78是多少?
b、78的2倍是多少?
3、学生探讨②、③、④算式表示什么意义?
78的1.5倍是多少?
从整数乘整数 理解意义?
78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整乘带小数 理解意义
78的十分之一是多少?
整数乘纯小数 理解意义
4、小结说说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
就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5、让学生说说26×3.2 26×0.32的意义
6、学生计算:
78×1.5 78×0.5
核对,指名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三、比较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1、观察算式:
78×2=156 你发现了什么?
78×1.5=117
78×1=78
78×0.5=39
78×0.1=7.8
0×50=0
2、抓住“78×1=78”让学生找到分界线,得到:
如果第一个因数不是0,第二个因数比1小,积比第一个因数小。
第二个因数比1大,积比第一个因数大。
3、完成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小结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120×1.1○120
120×1○120
120×0.7○120
四、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P5第5题
2、计算第2题,并比较积与第一个同数的大小关系
五、布置作业
完成书P5第2、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正方形的面积,渗透转化思想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提问:
(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怎样计算?
s=a×b s=a×a
2、渗透平移的数学思想及转化的数学方法
(1)投影出示图形:
(2)问:
①你能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
②你是怎样计算的?
③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
(3)师小结:
在我们的学习中经常应用到转化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
今天我们就运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4)揭示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建立联系,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1、明确割补的方法
(1)提出要求:
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看看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剪拼后转化成一个学过的平面图形,并尝试着找到平行四边形与学过的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做完后同桌互相说说。
(2)学生动手操作。
(3)集体交流。
监控:
(1)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2)你剪拼成了什么图形?
(3)拼成的图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4)师:
刚才我们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一部分后平移到另一侧,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叫做割补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我们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2.利用割补的方法推导面积公式。
(1)提出要求:
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我们已经会求长方形的面积,那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同学们能不能通过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2)学生独立推导面积公式。
(3)引导交流:
请你说说你是如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师:
如果用字母S表示面积,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h表示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
3.师小结:
同学们,各种平面图形是有一定联系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我们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学过长方形,从而找到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在今后学习求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时,还要用到这种方法。
三、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基本训练:
(1)出示题目1:
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提出要求:
请大家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
(4)出示题目2:
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得数保留整数)
(5)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列式解答,并说出列式的根据。
(6)集体订正。
2.发散训练:
(1)出示题目1:
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都是3×2=6(厘米)。
对吗?
为什么?
(2)提出要求:
请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反馈。
(4)出示题目2:
选择条件,用两种方法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看是否相等。
(单位:
米)
(5)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独立解答。
(6)集体交流。
(7)师小结:
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必须找到相对应底和高。
3、提高练习:
(1)提出问题:
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
为什么?
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提出要求:
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流。
(3)集体反馈。
(4)问:
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还可以画出几种形状不一样而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谁愿意来画一画?
四、全课总结
(1)问: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问:
你是怎样学会的?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
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
(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
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教师提问:
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学习新课.
(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
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
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
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
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
教师提问:
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
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
正
小汽车:
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
正正
载重车:
正正正正
(二)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
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
机动车种类
辆数
合计
摩 托 车
小 汽 车
大 客 车
载 重 车
教师提问:
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
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教师说明:
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2、学生练习.
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教师:
统计表要分几栏?
为什么?
要分几格?
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数(万)
三、巩固练习.
拿一枚1角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
我们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填入下表.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