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学期1 专题一 一词多义.docx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学期1 专题一 一词多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学期1 专题一 一词多义.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学期1专题一一词多义
专题一一词多义
专题精讲
知识要点
1.什么是一词多义。
所谓一词多义,即一个词除了它本来的最早的意义外,还含有多种意义。
这个词原本有的意义,称为“本义”。
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又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义项,包括比喻义、引申义、假借义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的重要特点之一。
如《核舟记》中:
①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①句中的“端”为名词,“一头、一方”的意思。
②句中的“端”为形容词,“端正、正”的意思。
又如《大道之行也》一文中: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
②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两句中的“闭”都为动词,但具体意思不一样。
①句中的“闭”是“被阻塞”的意思。
②句中的“闭”指“用门闩插门”。
2.怎样掌握一词多义。
首先,需要了解词义的本义和引申义方面的知识。
词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每一个词都有它的“本义”,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新产生的意义是它的引申义。
例如:
“便扶向路”(《桃花源记》中“向”的本义是朝北的窗户,这句中则引申为“先前的、原来的”意思。
“牢”的本义是养牲口的圈,“亡羊补牢”里的“牢”用的就是本义。
后来引申为“监狱”,如“坐牢”,又引申为“坚固”,如“牢不可破”。
要知道词的本义,可查阅古文字材料或查古汉语字典(如《辞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这些字典的第一个义项大都是本义。
要知道词的引申义,可以看它和本义有无意义上的联系,如果有联系,便是引申义,否则就不是引申义。
例如“牢”是关牲口的圈,“牢狱”的“牢”是关人的,和“牢”的本义有联系;关牲口的圈要坚固,所以和“坚固”“牢固”的意义有联系。
其次,要靠不断地积累和整理。
对于同一篇课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现象,要善于归纳总结,理解具体语境中同一词语的不同含义。
也可整理成表格,方便识记。
如《核舟记》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归纳: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读jī,名词,表示余数,零数)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汉远(读qí,形容词,可译为“奇异、精巧”)
(1)奇
②中轩敞者为舱(动词,可译为“是”)
①为宫室、器皿(动词,这里指雕刻)
(2)为
①为字共三十有四(通“又”)
②炉上有壶(表存在的词,与“无”相对)
(3)有
①高可二黍许(副词,大约)
②珠可历历数也(助动词,可以)
(4)可
对于不同课文的一词多义现象也要归纳。
如:
①佛印绝类弥勒(副词,极)(《核舟记》
②来此绝境(形容词,与世隔绝)(《桃花源记》)
(1)绝
①中通外直(名词,外面,外表)(《爱莲说》)
②送与外人间隔(名词,指自己所在地以外的(《桃花源记》)
(2)外
这样,词义积累多了,遇到一词多义就可以比较准确地选用义项了。
再次,阅读一篇文言文时,要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紧扣语境找准词语的具体义项,从而理解句子的含义。
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考察)
1.观
名之者谁(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姓名,名字)
2.名
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所以)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3.故
广故数言欲亡(逃跑)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4.亡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
扁鹊见蔡柦公,立有间(一会儿)
遂与外人间隔(隔开,隔绝)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时时而间进(间或,断续地)
奉命于危难之间(时候,期间)
5.间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管)
忠之属也(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关联)
属引凄异(连续)
6.属
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美好的)
弗胜,守丞死(胜利)
臣不胜受恩感激(能承担或承受)
我言秋日胜春朝(胜过)
7.胜
岁赋其二(征收)
复若赋(赋税)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古代的一种文体)
8.赋
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
欲穷其林(走完,走到尽头)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9.穷
沿溯阻绝(断)
佛印绝类弥勒(极)
哀转久绝(断绝,消失)
天下独绝(妙到极处)
10.绝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11.遗
持就火炀之(靠近)
瞬息可就(完成)
12.就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弼)
13.拂
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14.寻
为坛而盟(筑)
号为张楚(称、称为)
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
唐人尚未盛为之(做)
每字为一印(刻)
满铁范为一板(成为)
15.为
余年幼方出神(正)
今齐地方千里(方圆)
方两三级(才)
有朋自远方来(地方)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将,将要)
16.方
士卒多为用者(士兵)
卒或有所闻(终于)
月余亦卒(死)
17.卒
汝心之固(顽固)
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18.固
去国怀乡(离开)
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距离)
或芟而去焉(去掉,除掉)
19.去
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
百废具兴(全,都)
则第二板已具(准备好)
20.具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假设)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是)
21.诚
争高直指(向)
卜者知其指意(指“旨”,意图,意思)
不能指其一端(指出)
皆指目陈胜(用手指点)
指通豫南(直)
手有百指(手指)
22.指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中道崩殂(途)
咨诹善道(道理)
23.道
使内外异法也((不同)
永州之野产异蛇(奇特的)
渔人甚异之(为异,感到奇怪)
24.异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等到)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表比较)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25.比
明有奇巧人(奇特)
有奇字素无备者(生僻的)
长约八分有奇[零头(jī)]
26.奇
荷担者三夫(指成年男子)
夫战,勇气也[发语词,无实义(fú)]
其夫呓语(丈夫)
27.夫
卒数万人(表数目不确定,相当于“几”)
广故数言欲亡(屡次,多次)
珠可历历数也(数出)
28.数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真实可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实,对神说实话)
29.信
潭中鱼可百许头(表大约数量)
杂然相许(赞同)
曳屋许许声[拟声词(hǔ)]
30.许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坐落在高处)
把酒临风(对着)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面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面对)
31.临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
多歧路,今安在(哪里)
32.安
野芳发而幽香(开花)
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
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
发人深省(启发)
33.发
若为佣耕(你)
更若役(你的)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比得上)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
34.若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会合,聚会)
会天大雨(适逢,正赶上)
适逢其会(机会,时机)
35.会
举头望明月(举起,抬起)
举大计亦死(发动)
众议举宠为督(推荐,推举)
举世无双(全)
36.举
顾野有麦场(看,回头看)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却)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37.顾
曾益其所不能(增多)
不治将益深(更加)
益习其声(渐渐)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好处,利益
38.益
若业为吾所有(已经)
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
武陵人捕鱼为业(职业)
先帝创业未半(功业,事业)
39.业
当其租入(抵充,相抵)
木兰当户织(面对,对着)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在(某处,某时)]
40.当
命题规律
《课标》要求,初中生应掌握一词多义及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因此,一词多义是初中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
常见题型有:
选择题、填空题等。
备考策略
1.掌握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特点。
2.积累常见的一词多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准确理解其含义。
阅读训练
训练49
裴光德不徇私情
裴光德①垍(jī)在中书②,故人③求
裴光德在中书省当宰相,有个老朋友向他要求做京
京府判司4。
公曰:
“公诚佳士,
府判司的官。
裴公说:
“你确实是个有能力的读书人,
但此官与⑤公不相当⑥,不敢以⑦故人之私,隳(huī)⑧
但这个官给您做不合适,我不敢因为老朋友的私情破坏
朝廷纲纪⑨。
他日⑩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
朝廷的规矩。
以后如果有了瞎眼宰相可怜您的话,不妨
却得11。
某12必不可。
马马虎虎得到。
我却一定不行。
《选自《因话录》,有删节》
【词句注释】
①裴光德:
名垍,字弘中,唐宪宗时曾任宰相。
②中书:
即中书省,古代官署名,是中央政府的决策机关。
③故人:
老朋友。
④京府判司:
京府,首都的官府。
判司,官名。
⑤与:
给予。
⑥不相当:
不合适。
⑦以:
因。
⑧隳:
通“毁”,破坏。
⑨纲纪:
制度,法纪。
⑩他日:
以后。
11却得:
意思是得到,送给。
12某:
裴光德的自称。
阅读感悟:
本文讲的是裴光德在中书省当宰相,有个老朋友向他要求做京府判司的官的故事。
裴光德不因为老朋友的私情破坏朝廷的规矩。
裴光德不徇私情,任人为贤的做法做得赞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并依据
(1)句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1)不徇私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敢以故人之私________________
(3)怜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官与公不相当________________
2.“隳朝廷纲纪”中“隳”字读(),解释为(),与下面句中带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得鱼腹中书
D.曾益其所不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隳朝廷纲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妨却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通过_______________一事,刻画了裴光德重朝廷纲纪而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的形象。
训练50
教学相长
虽有佳肴①,弗食不知其旨也②;虽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好味道;即
有至道③,弗学不知其善④也。
是故学
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高妙。
因此学习之
然后知不足⑤,教然后知困⑥。
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也有困惑之处。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⑦也;知
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困
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
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和学是
相长⑧也。
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
【词句注释】
①虽有佳肴:
即使有美好的菜肴。
虽,即使。
佳,美好。
肴,熟食。
②弗:
不。
食:
吃。
③至道:
最好的道理。
④善:
美好,好。
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
⑥困:
理解不透的地方。
⑦自反:
反过来要求自己。
⑧教学相长:
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阅读感悟:
本文从“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论述,引出“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原则,说明了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短文行文简洁,运用比喻和对比,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佳肴()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教学相长()
(4)教然后知困()
2.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
(1)弗学不知其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哪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自己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51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
农夫在田地里耕田,每呼吸几次后锄一锄,有个过
见而曰:
“甚矣,农之惰也!
数息而后一
路人看见了说:
“这个农夫太懒惰了!
呼吸几次后才锄一
锄,此田竟月②不成!
”农夫曰:
“子莫知所
下,这块地一整月也耕不完!
”农夫说:
“我不知道用来
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3乎?
行者
耕田的方法,你可以把耕田的方法教给我看吗?
”路人
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
于是脱了衣服来到田地里,呼吸一次就锄了好几下,每
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气
一锄都用完浑身的力气。
不到一会儿工夫,他就累得力
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
气不够了,汗流如雨,气喘吁吁,说不出话来,快要累
仆于田。
谓农夫曰:
“今而后知耕
倒在田地里。
他对农夫说:
“有今天的体验以后才知道耕
之难也。
”农夫曰:
“非耕难,乃子之
田的困难啊。
”农夫说:
“并不是耕田困难,而是你的方
术误矣!
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
法不正确啊!
人做其他事也是这样,越心急越是不能成
达也。
”行者服而退。
功。
”路人很佩服农夫的话,离开了。
【词句注释】
①呼吸:
一呼一吸为一息。
②竟月:
一整月。
竟,自始至终。
③术:
方法
阅读感悟: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耕田的故事,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
做事情不要心急,否则,越是心急越不能成功。
在学习上也是这样,不能靠一时的干劲求取优异的成绩,而是靠滴水穿石的毅力和恒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数息而后一锄()
扶苏以数谏故()
(1)
子莫知所以耕()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
一锄尽一身之力()
林尽水源()
(3)
谓农夫曰()
太守谓谁()
(4)
且仆于田()
且秦灭韩亡魏()
(5)
2.《愚公移山》中与“甚矣,农之惰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及移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个成语来表达行者的行为_________。
5.对“子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理解正确的是()
A.农夫不懂耕田,虚心向行者请教。
B.其译文为:
我本就不想知道怎么耕地,你还要指示我耕地的方法吗?
C.这句话表明行者耕田之术很高。
D.农夫不服行者的话,想让行者出丑认错。
训练52
师旷论学
晋平公1问于师旷2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
“我年纪七十岁,想学恐怕已经
暮3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4?
平公曰:
“安
晚了!
师旷说:
“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
”师旷说:
“哪
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5?
”师旷曰:
“盲臣6
里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国君的呢?
”师旷曰:
“双目失明
安敢戏其7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
的臣子怎么敢戏弄自己的国君呢?
我听说:
少年好学,
日出之阳8;壮而好学,如日中
(就)好象初升太阳的光华;壮年好学,(就)好象中午
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9。
太阳的光芒;老年好学,(就)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
(借)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
点燃蜡烛的光亮(走路)与摸黑走路相比,哪一个更好
平公曰:
“善哉!
”
呢?
”平公说:
“好极了!
”
【词句注释】
①晋平公:
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问于师旷:
向师旷问道。
于,向。
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很高的造诣。
③暮:
晚。
4何不炳(bǐng)烛乎:
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
5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哪里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国君的呢?
安,怎么,哪里。
为,做。
人臣,臣子。
6盲臣:
瞎眼的臣子。
盲,双目失明。
7其:
自己的。
8阳:
阳光。
9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更好呢?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昧,暗。
阅读感悟:
文章记述了师旷勉励晋平公老当益学的故事,学无止境,只要想学,任何时候都不能算晚。
本文运用对话形式,使用了双关语“炳烛”,既实指天黑点燃蜡烛以照明,又暗含老年好学,如蜡烛之光仍然会学有所获,增强了文章的诙谐感;后面使用了生动比喻,增添了文章的形象性。
1.分别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_______
少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
(1)而
臣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
如日出之阳_______________
(2)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问于师旷()
(2)日出之阳()
(3)炳烛之明()
(4)孰与昧行()
3.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
(1)欲学恐已暮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三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53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1射,当世无双,
陈康肃字尧咨,他很擅长射箭,他的射技无人能比,
公亦以此2自矜3。
尝4射于家圃,
他也因此而自傲。
曾经有一次他在自家园子里练习射箭,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5,久
有个卖油的老人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很长
而6不去。
见其7发矢十中八九8,
时间没有离开,见他射出去的箭十支里面能射中八九支,
但微颔9之。
(老人)只是微微地点头。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
康肃问道:
“你也懂射箭吗?
我的射技不够精湛吗?
”
翁曰:
“无他⑩,但手熟尔11。
”康肃忿然12曰:
“
老人说:
“没有别的,只是手熟罢了。
”康肃生气地说:
“
尔安敢轻吾射13!
”翁曰:
“以我酌油知
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
”老人说:
“凭我舀油知道这个
之。
”乃14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道理。
”于是拿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葫芦口上,
徐15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16钱
用勺子舀油慢慢倒油,油从钱孔倒进葫芦里,可是铜钱
不湿。
因17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
却没有沾湿。
于是说:
“我也没有其他本领,只是手法熟
尔。
”康肃笑而遣18之。
练罢了。
”康肃笑着把他打发走了。
【词句注释】
①善:
善于,擅长。
②以此:
因此。
③自矜:
自夸。
4尝:
曾经
5睨之:
斜着眼睛看陈尧咨射箭。
之,指陈尧咨射箭。
6而:
表顺接的连词。
7其:
自己的。
8十中八九:
十箭射中八九箭。
9颔:
点头。
10他:
别的,其他的。
11但手熟尔:
只不过手熟罢了。
尔:
罢了。
12忿然:
气愤的样子。
13尔安敢轻吾射: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14乃:
于是。
15徐:
慢慢地。
16而:
但是。
17因:
于是。
18遣:
打发。
阅读感悟:
人外有人,不能因为个人取得了些许成绩就目空一切,应永远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同时,这个故事还启发我们:
熟能生巧。
无论做什么事,应多学多练,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取得较大的进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公亦以此自矜()
(2)但微颔之()
(3)汝亦知射乎()
(4)无他,但手熟尔()
2.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
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
B.射: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C.去:
睨之,久而不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自:
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3.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A.睨之,久而不去。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C.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D.无他,但手熟尔。
4.与“但微颔之”相照应的一句是()
A.释担而立B.睨之
C.久而不去D.无他,但手熟尔
5.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两个人各有怎样的个性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