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8412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docx

《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docx

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目录

第一章前言……………………………………………………………………………………5

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6

2.1地理位置………………………………………………………………………..6

2.2地形地貌………………………………………………………………………….6

2.3主要河流………………………………………………………………………….7

2.4气象及地震……………………………………………………………………….7

2.5、井田地质特征………………………………………………………………..7

2.5.1矿井地层………………………………………………………………..7

2.5.2地质构造、构造类型…………………………………………………10

2.5.3水文地质条件………………………………………………………….12

第三章开采技术条件……………………………………………………………………..13

3.1瓦斯……………………………………………………………………………….13

3.2煤尘………………………………………………………………………………13

3.3煤的自燃……………………………………………………………………….14

3.4地温………………………………………………………………………………14

第四章矿井开拓开采及工艺………………………………………………………………..14

4.1开拓方式…………………………………………………………………………14

4.2开采方法………………………………………………………………………..17

4.2.1工作面回采工艺…………………………………………………………..17

4.3支护方式…………………………………………………………………………19

4.3.1采面支护设计………………………………………………………………19

4.3.2端头支护…………………………………………………………………….19

4.3.3超前支护…………………………………………………………………….19

4.3.4采空区处理及控顶距的确定………………………………………….20

4.4工作面机械设备选择……………………………………………………….23

4.4.1采煤机选型……………………………………………………………23

4.4.2运输机选型……………………………………………………………24

4.4.3转载机及其供电设备选型计算方法…………………………24

4.5掘进工作面生产组织……………………………………………………….24

4.5.1区段平巷掘进工作面巷道断面…………………………………24

4.5.2主要掘进机械设备配套……………………………………………25

4.5.3掘进工作面工艺组织方式……………………………………….25

第五章矿井主要生产系统…………………………………………………………………….27

5.1矿井提升…………………………………………………………………………27

5.2矿井运输…………………………………………………………………………28

5.2.1运输系统……………………………………………………………….28

5.2.2轨道运输……………………………………………………………….30

5.2.3通风系统………………………………………………………………30

5.2.4矿井排水……………………………………………………………….33

5.2.5矿井供电……………………………………………………………….33

5.2.6瓦斯抽放……………………………………………………[换行]………….34

5.2.7矿井防尘……………………………………………………………….34

5.2.8矿井防灭火……………………………………………………………34

5.2.9井上下、矿内外调度通讯情况……………………………………35

5.2.10矿井监测、监控系统………………………………………………35

5.2.11地面生产系统……………………………………………………….36

第六章安全技术管理措施…………………………………………………………………….36

6.1采煤工作面安全技术管理的有关规定………………………………36

6.1.1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36

6.1.2末采措施……………………………………………………………37

6.1.3防水安全措施………………………………………………………37

6.1.4防火安全措施…………………………………………………….39

6.1.5防尘安全措施………………………………………………………39

6.1.6防顶板事故措施…………………………………………………39

6.1.7周期来压时期顶板管理措施………………………………….40

第七章存在不足和建议…………………………………………[换行]……………………….41

7.1矿井通风…………………………………………………………………41

7.2瓦斯抽采…………………………………………………………………41

7.3突出防治…………………………………………………………………42

7.4防灭火………………………………………………………………………….42

7.5防尘方面………………………………………………………………………42

7.6安全监控………………………………………………………………………42

7.7冲击地压………………………………………………………………………43

7.8管理制度……………………………………………………………………43

第八章结束语………………………………………………………………………………….43

致谢…………………………………………………………………………………………….46

附:

参考文献……………………………………………………………………………………47

前言

首先,做为安全工程系即将毕业的学生,学校安排了本次为期一个月的认识性实习,要求学生对矿井有基本的整体认识和了解。

在学院指导教师程磊等的指导下,此次实习是一次成功的顺利的实习,通过实习,既充分巩固了大学前期三年来的专业知识,又对专业科目学习有了新的理解,这次专业认识实习必将有助于增强同学们的职业意识,并激发同学们在今后两年的学习中根据实习的经验识时务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知识结构,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在矿山开采领域,尤其是煤炭发展方向的人才以满足集团公司需求。

其次,通过大学前两年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煤矿开采学”,“矿井通风学”、“地质学”、“矿山测量”专业基础知课,在这次认识性实习中,正是对这些课程的巩固和提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是对矿井开采的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这次的实习,了解了掘进和回采工艺方法及劳动组织管理,初步了解了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

并且,这次认识性实习为马上进行的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

为今后工作起到的很大帮助。

最后,特别感谢我们HNLGDX安全工程系的程磊张攀两位老师,感谢PMY的领导为我们提供的实习基地,同时也要对带领我们实习的几位工人师傅致以深深的感谢!

实习时间:

实习从09年2月16日开始至3月09日结束,共计27日,实习地点:

PMY。

[换行]安全工程PMY

2009年3月09日

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

2.1地理位置

PMY位于平顶山煤田中部,市中心以北3km,东以26勘探线为界与十矿相邻,西以36勘探线为界与四矿、六矿相邻,丁组煤层南起老窑采空区下界(+45~+110m之间),北至-600米等高线;戊组煤层南起露头北至-650米等高线;(己组煤层南起-240米北至-800米等高线;庚组煤层南起-250米北至-800米等高线)。

东西走向长5公里,南北倾斜宽5.86公里,最大面积29.3平方公里。

矿井南邻二矿,北部为人为边界。

PMY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兴建的第一座大型煤矿。

矿井由武汉设计院设计,设计能力150万吨/a,1957年12月动工兴建,1959年12月25日简易投产,1971年达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鉴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1974年经原煤炭部批准,在二水平延深时矿井进行一期扩建,净增生产能力90万吨/a,扩建后的设计能力达240万吨/a。

一期扩建于1984年8月完成,随后,在一期扩建完成的基础上,紧接着进行二期扩建,净增生产能力160万吨/a,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a。

1993年至1996年产量连续四年年产达到400万吨,且1996年创出了410.6万吨的最好水平,近三年实际生产水平仍保持在350~400万吨之间。

矿区交通十分方便,铁路方面:

PMY至平顶山站9公里,通过矿区专用铁路可直达漯宝铁路。

漯宝铁路连接京广、焦柳两大铁路干线。

平顶山站至京广铁路70公里,至焦柳铁路28公里;公路方面:

以平顶山市为交通枢纽,有柏油公路与周围各县市相沟通。

2.2、地形地貌

PMY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平顶山、落凫山位于井田中部,二山南陡北缓,基本呈单面山形,走向近东西,地势北高南低,形成本井田范围内的分水岭。

南北两侧冲沟发育,多为季节性冲沟。

主、付井口位于落凫山南麓,主井口标高为+150.0米。

平顶山海拔+411.13米,落凫山海拔+492.70米。

井田内山间冲沟发育。

2.3、主要河流

井田内没有大的河流,只有季节性小溪冲沟,南侧冲沟汇集入湛河,北侧冲沟汇集入竹园水库(目前为平顶山电厂排灰场),在井田西北角有姚孟电厂排灰场。

2.4、气象及地震

本区属大陆性半干燥湿度不足带。

根据平顶山历年的气象资料,年平均降雨量为742.73mm,年最大降雨量为1323.6mm(1964年),年最小降雨量为373.9mm(1966年);年平均气温为150,最高气温42.30,最低气温-150。

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2.5、井田地质特征

2.5.1、矿井地层

井田内地层出露较差,根据钻孔工程揭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寒武系崮山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三叠系刘家沟组和第四系黄土及坡、残积物。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

自上而下划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等七个煤组。

含煤地层总厚780米,含煤七组43层(有编号的煤层23层),其中甲、乙煤组无可采煤层。

煤层总厚约26米。

含煤系数为3.3%,可采煤层5组10层,总厚约15米,可采含煤系数为1.92%。

煤层间距基本稳定。

PMY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碳系太原组,二迭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

煤系平均总厚780m,含煤7组43层,煤层总厚26m,含煤系数3.3%左右。

煤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甲已丙丁戊己庚组。

上石盒子组煤层均属沉积不稳定的薄煤及煤线,无经济价值:

具有经济价值的可采煤层为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及太原组,可采煤层5组10层分别为丙3、丁5、丁6、戊8、戊9、戊10、己15、己16、己17、庚20、可采煤层总厚度约15m,各主要可采煤层和标志层之间的层间距较稳定。

目前,PMY主采丁组、戊组煤层,分别为:

丁6、戊8、戊9、戊10,煤层煤种为气煤、1/3焦煤、肥煤,一般作为动力用煤。

其中丁6煤层煤厚1.09~3.64米,平均煤厚2.01米,该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0~2层,厚0~0.45米;戊组煤层最为发育,厚度大,为主要可采煤层,但结构复杂,分叉合并现象普遍。

分层区域:

戊8煤层煤厚0.25~3.81米,平均煤厚1.93米,属较稳定煤层[换行];戊9煤层煤厚0.35~2.88米,平均煤厚1.07米,属较稳定煤层;戊10煤层煤厚0.85~4.15米,平均煤厚2.42米,为较稳定煤层。

合层区域:

戊8、戊9、戊10合层区煤厚3.99~8.90米,平均6.5米,含夹矸3~7层,煤层层位和厚度稳定,为稳定煤层。

戊9、戊10合层区(戊9-10)煤厚1.99~7.34米,平均4.34米(含夹矸3~5层),为较稳定煤层。

在PMY井田范围内,地层走向为北550~750西,倾向北东,地层为单斜构造,倾角3~120,局部最大为250。

煤层顶底板岩性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互层组合。

煤层直接顶大多数为砂质泥岩或泥岩,老顶一般为砂岩,少数有伪顶,伪顶岩性为炭质泥岩,各煤层均以砂质泥岩为直接底板。

2.5.1.1、丙3煤层

位于下石盒子组丙煤段中部,上距田家沟砂岩(B12.)47米,煤厚0.20-1.75米,平均煤厚0.90米。

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夹矸厚0.05-0.55米,属不稳定煤层。

在26-29勘探线间大面积不可采,33-36勘探线间-350米以线为不可采区。

2.5.1.2、丁5煤层

位于下石盒子组丁煤段中上部、上距丙3煤层84米。

该煤层一水平已全部采动,二、三水平部分可采。

煤厚0.55-1.85米,平均煤厚1.00米,属较稳定煤层。

在29勘探线-500米以深、30-32勘探线-400米以深出现大面积不可采区,二水平中部及35勘探线-300米左右各有一不可采区。

煤层结构简单,偶见一层夹矸0.1-0.55米厚。

2.5.1.3、丁6煤层

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之一,位于下石河子组丁煤段中部,上距丁5煤层十米左右,沉积稳定,发育良好。

该煤层一水平已全部采完,二、三水平煤厚1.09-3.64米,平均煤厚2.01米,属全区可采稳定煤层。

该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0-2层,厚0-0.45米。

2.5.1.4、戊煤组

位于下石河子组戊煤段中上部。

本井田戊组煤层最为发育,厚度大,为主要可采煤层,但结构复杂,分叉合并现象普遍,其变化情况按其范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夹矸厚度0.7米为分合层线):

戊8、戊9、、戊10均为独立煤层(戊11独立分层,不可采),分布在26-30勘探线之间-250米以下,30-34勘探线间-350米以下及34-36勘探线-50米以下。

戊8煤层:

上距丁6煤层80米,煤厚0.25-3.81米,平均煤厚1.93米。

属较稳定煤层。

煤层结构简单,仅在26-29线间-300米以深含1-2层夹矸(厚0.05-0.41米)。

戊9煤层:

上距戊8煤层0.7-18.5米,煤厚0.35-2.88米,平均煤厚1.07米,属较稳定煤层。

煤层结构简单,仅在27-29勘探线-550米以深存在一不可区。

戊10煤层:

上距戊9煤层0.7-16.0米,煤厚0.85-4.15米,平均煤厚2.42米,为较稳定煤层。

含夹矸1-4层,常见1-2层夹矸厚0.01-0.54米。

井田内全部可采。

戊8、戊9、戊10合层区(戊8-10):

在26-34勘探线,从风化带至-250米之间,煤厚3.99-8.90米,平均6.5米,含夹矸3-7层,煤层层位和厚度稳定,沉积连续性好,全部可采,变异系数17%,为稳定煤层。

戊9、戊10合层区(戊9-10):

分布在30-34勘探线-250-350米之间,煤厚1.99-7.34米,平均4.34米(含夹矸3-5层)。

全部可采,变异系数40%,为较稳定煤层。

2.5.1.5、己15煤层

位于山西组己煤段上部,上距戊10煤层157米左右。

煤厚0.18-4.84米,平均煤厚1.40米,属不稳定煤层。

含夹矸1-2层。

在28-32勘探线间-250--500米,31-36勘探线间-500米以深出现两个不可采区,不可采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5。

2.5.1.6、己16煤层

位于山西组己煤段中部,上距己15.煤层1.9-10.0米,煤厚0.27-4.84米,平均煤厚1.26米,属不稳定煤层。

井田中深部大部分不可采,不可采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强。

2.5.1.7、己17煤层

位于山西组己煤段下部,上距己16煤层0.60-9.0米。

煤厚0.29-2.19米,平均煤厚1.28米,属较稳定煤层。

在27-33勘探线间-240米以深有一个无煤区和不可采区,不可采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左右。

煤层结构较简单,偶见一层夹矸,厚0.05-0.28米。

2.5.1.8、庚20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石炭岩段中上部,上距己17煤层56米。

煤厚0.40-2.64米,平均煤厚1.63米。

属较稳定煤层。

仅在26-28勘探线-250米以浅有一不可采区,31-13孔有一不可采点,面积很小。

该煤层结构简单[换行],一般无夹矸。

目前,PMY主采丁组、戊组煤层,分别为:

丁6、戊8、戊9、戊10,煤层煤种为气煤、1/3焦煤、肥煤,一般作为动力用煤。

2.5.2、地质构造、构造类型

本井田位于主体构造李口向斜西南翼中段。

基本构造为一走向北55-75°西,向北北东倾斜的平缓单斜构造。

地层倾角5°-22°,一般6°-8°,井田内26-29勘探线深部最大倾角22°。

井田内构造简单,褶皱一般不发育。

煤层沿走向虽有小的起伏,但大断层稀少,仅在井田中、深部发现落差在20-40米的正、逆断层五条,并伴有次一级宽缓向斜和背斜,井田内小断层较发育。

另外,根据煤科院西安分院对三水平丁戊二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发现大于5米的正、逆断层15条,但目前没有一条验证,有待以后进行实际验证。

2.5.2.1、褶皱

(1)、郭庄背斜:

背斜轴位于尹充村野猪岭一线,走向北60°西,向北西倾伏,东北翼倾角8°-15°,西南翼倾角6°-11°倾伏端在28勘探线东侧岳家小窑附近出露较明显,向东南沿至十矿,区内延展长度800米。

26-8孔、26-6孔、和27-16孔有控制。

(2)、牛庄向斜

向斜轴部位于丁家村及老沟村一线。

轴向与郭庄背斜大致平行。

呈北西向展布。

由十矿进入本井田,倾伏于老沟附近。

区内延展长度600米。

地表全被黄土掩盖,从26、27勘探线剖面图看,26-12孔、27-15孔、27-9孔,井下戊8-10—21171采面、戊8-10—21151采面、戊8-10—21191采面、戊8—21210采面均有控制。

2.5.2.2、断层

(1)、牛庄逆断层(F1)

走向北35°-45°西,倾向北东,倾角40°,落差9-25米,井田内延展长度1500米,西北端消失在28勘探线西侧附近,东南端延伸至十矿井田内。

该断层钻孔控制严密,26-12孔、27-9孔28-13孔均有控制。

本井田丁、戊三东大巷、车场、丁戊三轨道、皮带上山及十矿井田巷道内均有揭露。

(2)、竹园逆断层(F2)

走向北35°西,倾向北东,倾角40°,落差13-20米。

30-14孔,丁6—21150采面和丁一下山、戊一下山均有揭露。

戊组煤层落差比丁组煤层大。

井田内延展长度1000米。

(3)、张家逆断层(F3)

位于张家和竹园一线。

走向北35°西,倾向北东,倾角38°,落差16-50米。

北西端延出井田外,东南端消失于30勘探线以西30/-19孔附近。

地表全被第四系掩盖,32-22孔、丁6-31060机、风直接控制。

井田内延展长度1870米,但该断层沿走向和倾向控制程度较差,只有在以后采掘过程中加以解决。

(4)、龙池正断层(F4)

位于36勘探线龙池村附近。

走向北60°东。

倾向北西,倾角45°,落差20-32米,由36—22孔及丁6—22160采面控制,西南端入四矿井田,本井田内延展长度450米。

(5)、王家寨正断层(F5)

位于王家寨村西北,走向北55°西,倾向北东,倾角42°-80°,落差25~30米,井田内延展长度约500米,无工程点和巷道点控制。

由地质点1935及346点见到,地表破碎带3~3.5米。

据井田内丁、戊煤已开采的采区揭露情况看,本井田内小断层较发育,在这些断层中,以高角度小断层的正断层为主,逆断层较少。

断层密度3.2条/万平方米。

走向多为北东向和北西向。

从小断层的分布情况看,由西向东发育程度减弱,由浅入深断层密度有减小的趋势,但断层落差有变大的趋势。

从小断层的延展长度可以看出:

走向断层落差越大,延展长度也较大,但条数少。

斜交断层落差变动幅度较大,延展长度100~700米,一般200~300米。

2.5.3、水文地质条件

PMY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充水因素主要是顶板砂岩及老空积水。

主要含水层有:

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太原群岩溶裂隙含水层;己组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戊组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丁组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平顶山砂岩裂隙含水层及第四系含水层。

其中,对PMY有影响的主要是丁组、戊组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

平顶山砂岩裂隙含水层及第四系含水层为下伏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水源。

历年矿井涌水量情况:

矿井开采初期(83年以前),为一水平生产,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二叠系砂岩含水层水,对矿井生产无大影响,矿井正常涌水量稳定在70m3/h左右。

矿井开采中期(83年~95年),为一、二水平同时生产,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石炭系太原组灰岩水和二叠系砂岩含水层水,矿井正常涌水量稳定在250m3/h左右。

九五年以后三水平投入生产,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石炭系太原组灰岩水和二叠系砂岩含水层水,一水平开采已到后期,水量减至14m3/h,矿井水主要来自二水平和三水平。

[换行]2006年,PMY矿井实际涌水量平均801.59m3/h,最大涌水量为1354m3/h,最小涌水量441.2m3/h。

第三章开采技术条件

3.1、瓦斯

据历年PMY瓦斯鉴定结果表明,相对瓦斯涌出量均小于10m3/t,属低沼矿井。

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瓦斯涌出量也随之增大,戊煤组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自71年后逐渐增长的特点,相对瓦斯涌出量自78年以来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二、三水平深部掘进和回采工作面时有瓦斯超限现象发生。

丁、戊煤组、己17煤层瓦斯试验成果表明,瓦斯含量与煤层埋藏深度基本成正比,如戊煤组煤层埋深700m时,CH4含量平均在15.0ml/g以上,最大可达27.20ml/g。

同时表明瓦斯含量与煤层厚度亦成正比,丁6煤层(中厚煤层)瓦斯含量在0.259-4.6972ml/g之间,平均1.776ml/g,己17煤层(薄-中厚煤层)瓦斯含量在0.86-27.227ml/g之间,平均7.85ml/g。

2004年瓦斯鉴定结果: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8.48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55m3/t;我矿属于低瓦斯矿井,但2002年5月2日在二水平丁二采区丁6-22160风巷掘进过程中,在距龙池断层以西385m处时曾发生过一次瓦斯动力现象。

目前,经过煤科院抚顺分院鉴定,认定我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3.2、煤尘

本井田各可采煤层煤尘都具有较强烈的爆炸性,我矿丁组煤层煤尘爆炸指数为35.77~36.27%,戊组煤层煤尘爆炸指数为36.49~44.14%,属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

各开采煤层的自然发火期和煤尘爆炸指数见表3-1

表3-1各煤层的自然发火期和煤尘爆炸指数

煤层

项目丁6戊8戊9戊10

自然发火期(月)6~86~8

煤尘爆炸指数35.77~36.27%36.49~44.14%

3.3、煤的自燃

本井田可采煤层属低-中变质程度烟煤,经测试,丁、戊、组煤层自燃发火期6—8个月,己组煤层自燃发火期6—8个月,均属于易自燃煤层。

3.4、地温

本井田恒温带温度为17.2°C,深度为25米。

地温梯度平均值为3.02°C/百米,属地温异常区。

丁6煤层一级高温区-300¬~-500米之间,二级高温区在-500米以下,戊10煤层一级高温区在-200¬~-500米区间内,二级高温区在-500米以下,己组煤层在-400米以下属二级高温区,-800米以下达50°C以上。

第四章矿井开拓方式、开采方法

4.1开拓方式

矿井分三个水平开采,采用联合开拓方式:

一水平标高-25m,采用中央立井、主石门、分组大巷开拓;

二水平标高-240m,采用皮带主斜井、轨道暗斜井、副立井、主石门、集中大巷开拓;

三水平标高-517m,采用主斜井、副立井、主石门、集中大巷开拓;

目前,矿井共有井筒10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