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8048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57 大小:77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水北调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南水北调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南水北调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南水北调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南水北调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施工组织设计.docx

《南水北调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水北调施工组织设计.docx(1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水北调施工组织设计.docx

南水北调施工组织设计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324份资料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8720份资料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13920份资料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17945份资料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14350份资料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4879份资料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工程(安徽省境内)滁州市2010年度实施工程

施工Ⅲ标

 

施工组织设计

 

合同编号:

HZHHTD-SG

 

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九日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总说明

1.1工程概况

1.1.1胡台站

胡台电力排灌站位于明光市泊岗镇泊岗乡,担负着四个行政村的排涝任务,兼顾灌溉。

该站建于1976年,总装机465kW,排涝面积9.0km2,设计排涝流量2.85m3/s;灌溉面积573hm2,设计灌溉流量1.1m3/s。

胡台站现有机电设备包括:

3台28ZLB-70水泵,单机容量155KW,配JSL12-8电机;开关柜型号为BSL,主变压器型号为S7-315/10,各2台。

本次加固设计拟将泵站拆除重建。

泵站具有抽排、自排功能,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规模为小

(1)型,主要建筑物泵站为4级,穿堤涵为2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临时工程建筑物为5级,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泵站所处堤防工程级别为2级,穿堤建筑物同堤防等级为2级,堤上公路为四级公路,汽车荷载等级为折减后的公路-Ⅱ级。

本次泵站加固内容如下:

1)进水渠

排涝引水渠底宽10.0m,渠底高程12.0m,渠道边坡为1:

2.0,渠底比降1/1000。

排涝干沟结合建站进行整坡修底,采用浆砌块石护底、护坡,护砌长度为6.5m。

2)前池

前池在平面上呈梯形,前段底坡为斜坡,后部平底段设反滤排水。

前池两侧设置钢筋砼结构挡土墙。

3)泵房与压力水箱

本站选用5台600ZLB-125轴流泵,泵房为堤后湿室型,水泵进水室总净宽为10.0m。

水泵层以下为墩墙结构,水泵层与电机层间为框架结构。

泵室底板总宽为13.0m。

水泵安装高程为10.805m,泵房的底板高程为9.9m,电机层高程15.8m,厂房屋面梁底高程定为21.8m,厂房净高为6.0m。

4)控制段

压力水箱与穿堤涵洞间设控制段,控制段顺水流向长12.2m,净宽2.0m,进口与压力水箱连接,出口与排涝涵相通,内设三扇控制闸门,启闭台高程19.5m,控制段下游侧为单层结构,立面上渐变与出水箱涵连接。

6)出水涵洞及防洪闸

穿堤出水涵为钢筋砼矩形断面,底板高程10.3m。

穿堤涵断面2.0×2.5m(净宽×高),出水涵长度16m。

涵洞出口端设防洪闸,防洪闸内设置防洪闸门。

防洪闸上部设启闭台和启闭机房,采用1.5m宽人行栈桥和大堤连接。

7)消力池及出水渠

胡台站为自排与抽排结合站,防洪闸出口设消力池和海漫。

消力池底高程9.8m,深0.5m,长5.0m,池底为C25钢筋砼底板。

消力池两侧以八字翼墙接出水渠,翼墙为钢筋砼结构挡土墙。

出水渠底高程为10.3m,宽6m,两侧边坡为1:

2.0,采用浆砌块石护底护坡,护砌长度为5.0m。

浆砌块石护底后接干砌块石护底护坡,护砌长度为5.0m。

8)南、北灌溉涵洞

南、北灌溉涵洞出口泊岗圩内灌溉渠道采用Z945T-10电动暗杆楔式闸阀控制,前后接1m长Ф800的铸铁管,涵底高程12.5m。

1.1.2梁山站

梁山站位于明光市池河下游,该站于1976年建成并投入运行。

排涝面积为1.59Km2,排涝流量0.25m3/s,采用正向进水、正向出水布置型式。

机房砖瓦结构,总装机2台套77KW,水泵型号为12HBC-30和16FB-50混流泵,电机型号为Y315M-6-22KW和Y280M-6-55KW,变压器容量100KVA。

梁山站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规模为小

(2)型,主要建筑物为5级,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泵站所处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穿堤建筑物同堤防等级为5级。

本次泵站加固内容如下:

(1)拆除重建泵房

根据规划参数,设计选用2台400HW-7(n=730r/min)型卧式混流泵,单机功率为37kW,总装机容量74kW。

水泵按“一”字型布置,水泵安装轴线距进口1.135m。

根据最低进水位、水泵允许安装高度及地面高程要求,确定400HW-7混流泵安装高程为17.025m。

新建泵房平面尺寸为6.0×6.84m,泵座高程16.20m,泵房地面高程17.00m,综合考虑机组安装、吊出检修等要求,厂房屋面梁底高程定为21.00m,厂房净高4.0m。

厂房内设LDA1型手动葫芦1台作为起重设备,行走支承采用I20a型工字钢。

(2)整修和清淤前池、进水池

现有进水池和前池淤积高程12.13m,进水池清除淤泥至设计高程11.10m,采用0.30m厚M10浆砌石护砌,0.10m厚碎石垫层维修。

(3)出水池维修加固

原有浆砌石砂浆层剔除、洗净,现浇10cm厚C25钢筋砼,Ф8钢筋网200×200,并在分缝处设止水橡皮。

(4)拆除重建排涝控制闸

排涝控制闸采用C25钢筋砼开敞式结构,闸室净宽1.5m,底高程18.0m,平面尺寸2.0×2.6m,启闭台高程22.0m。

闸门为钢闸门,启闭机为LQ-5T手摇螺杆式启闭机。

1.1.3张湾站

张湾站位于明光市池河下游,该站于1992年建成并投入运行,排涝面积为5.6km2,排涝流量1.65m3/s,采用侧向进水、正向出水布置型式。

总装机3台套165kW,水泵型号为500HW-6混流泵,电机型号为Y315M-10-55kW,变压器型号S7-250/10。

张湾站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规模为小

(2)型,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临时工程建筑物为5级,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泵站所处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

本次泵站加固内容如下:

(1)拆除重建泵房

本次设计拟采用立式混流泵,选用3台500HL-12(n=580r/min)型立式混流泵,单机功率为55kW,总装机容量165kW,水泵安装高程为15.75m。

新建泵房平面尺寸为7.0×12.24m,水泵层高程15.15m,厂房净高5.5m。

厂房内设HS-3型手动葫芦1台作为起重设备,行走支承采用I32a型工字钢。

泵房电机层与堤防之间用工作桥连接,宽2.0m,长6.4m。

(2)拆除重建出水池

出水池采用C25钢筋砼结构,池底高程15.80m,池顶高程为18.30m,池宽4.0m,池长5.0m。

渐变段宽由4.0m渐变至1.0m,长4.5m,收缩角37°。

(3)拆除重建穿堤涵洞和防洪闸

穿堤涵采用单孔1.0m×1.5m(宽×高)的C25钢筋砼箱涵,洞身壁厚为0.4m。

涵底高程为15.80m,底坡i=0,涵洞总长12.5m,出口设防洪闸,启闭台和堤防之间以钢制楼梯连接交通。

闸门采用钢闸门,配备QPK-60kN手电两用卷扬式启闭机。

涵洞出口设置消力池,池深0.5m,底板为钢筋砼结构,顺水流向池长3.5m。

消力池两侧是“八”字型C15毛石砼重力式挡土墙。

(4)拆除重建灌溉控制闸

灌溉控制闸采用C25钢筋砼结构,孔径尺寸0.8×0.8m,闸室尺寸2.0×1.8m,启闭台高程18.65m。

闸门为铸铁闸门,启闭机为LQ-5T手摇螺杆式启闭机。

(5)整修和清淤前池、进水池

现有进水池和前池清淤至10.85m,对砌石护坡进行维修。

1.1.4车巷站

车巷站位于明光市池河洼地境内,该站于1979年建成并投入运行。

排涝面积为3.68Km2,排涝流量1.49m3/s,采用正向进水、正向出水布置型式。

湿室型墩墙式机房,泵室为圬工结构,泵房为砖瓦结构。

总装机2台套160KW,水泵型号为28ZLB-70轴流泵,电机型号为JSL125-10-80KW,变压器容量240kVA。

车巷站站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规模为小

(1)型,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临时工程建筑物为5级,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泵站所处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

本次泵站加固内容如下:

(1)前池和进水池加固

前池底长度5m,采用浆砌石护砌,两侧边坡采用浆砌石护砌。

进水池底高程11.55m,宽4.5m,C25钢筋砼护底,设反滤层。

两侧为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挡土墙。

(2)拆除重建泵房

车巷站选用2台500ZLB-0.75-4.3(n=980r/min,+2°)型立式轴流泵,单机功率75kW,总装机容量150kW。

水泵按“一”字型布置,水泵安装高程为12.35m,泵房为湿室结构,进水室净宽2.0m,底高程11.55m,顺水流方向长10.5m,前设拦污栅和检修闸。

开关柜布置在泵房进水侧。

新建泵房平面尺寸为7.0×6.0m,厂房屋面梁底高程定为22.2m,厂房净高6.0m。

厂房内外各设CD1-3-6D型电动葫芦1台作为起重设备,行走支承采用I32a型工字钢。

(3)出水池维修加固

拆除重建穿管墙采用钢筋砼结构,原有浆砌石砂浆层剔除、洗净,现浇10cm厚C25钢筋砼,Ф8钢筋网200×200。

1.1.5山高站

山高站位于池河入女山湖口接合部马岗乡境内,该站于1979年建成并投入运行。

排涝面积为4.46Km2,排涝流量2.1m3/s,灌溉流量1.6m3/s;排涝采用侧向进水、侧向出水,灌溉采用正向进水、正向出水布置型式。

进水池前设有引水涵闸,涵身侧墙和底板均为浆砌石、素砼拱顶结构;闸门为钢筋砼结构、橡皮止水。

该站总装机7台套505kW(其中:

6台75kW,1台55kW),水泵型号为350S-16(6台)离心泵和16FB-50(1台)混流泵,电机型号为JO3-250S-4-75(6台)和JO3-280S-6-55(1台),变压器容量560kVA。

山高站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规模为小

(1)型,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临时工程建筑物为5级,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泵站所处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

本次泵站加固内容如下:

(1)拆除重建厂房

山高站设计选用4台500HL-12(n=580r/min)型立式混流泵用于排涝和3台SLO500-520B(n=980r/min)型立式离心泵用于灌溉,单机功率分别为55kW和130kW,总装机容量610kW。

水泵按“一”字型布置,500HL-12混流泵安装高程为15.45m、SLO500-520B型立式离心泵安装高程为15.505m。

新建泵房平面尺寸为7.0×24.74m,厂房屋面梁底高程定为23.5m,厂房净高6.0m。

厂房内设HS-3型手动葫芦1台作为起重设备,行走支承采用I32a型工字钢。

泵房电机层与外界之间用工作桥连接,工作桥宽2.5m,长10.0m。

(2)整修和清淤前池、进水池

现有进水池和前池清淤至高程10.4m,对现有的护砌进行维修。

(3)出水池维修加固

补齐侧墙和护底浆砌石,原有浆砌石砂浆层剔除、洗净,现浇10cm厚C25钢筋砼,Ф8钢筋网200×200,并在分缝处设止水橡皮。

(4)拆除重建引水涵闸

进水涵洞采用单孔1.0m×1.5m(宽×高)的C25钢筋砼箱涵,洞身壁厚为0.4m。

涵底高程10.5m,底坡i=0,涵洞总长33.0m,进口设控制闸,闸门采用钢闸门,配备LQ-8T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机。

启闭台和堤防之间以人行便桥连接交通。

(5)涵洞出口防护段

涵洞出口设置消力池,池深0.5m,底板为钢筋砼结构,顺水流向池长7.0m。

消力池两侧是“八”字型重力式挡土墙,消力池后接砌石海漫长3.0m。

1.2施工条件

1.2.1水文、气象

影响处理区域潘村洼地位于滁州市明光市境内浮山以下淮河右岸,是淮河的一个行洪区,总面积为169.2km2。

该区域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

常为西风带系统与副热带系统的交汇处,大气变化剧烈。

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但年际、年内变化大,日照时数多、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明显。

表现为夏热多雨、冬寒晴燥、秋旱少雨,冷暖及旱涝的转变往往很突出。

影响处理区域年平均气温14.8℃~15.0℃,极值最低气温-18.6℃,极值最高气温41.5℃,(1966年8月8日明光站),多年平均无霜期210d左右,太阳辐射年总量122.2~124.5kCal/cm2,平均日照时数2343.1~2260.7h,年蒸发量(20cm口径值)1684~1831mm,平均风速3.2~3.5m/s,最大风速10.0~12.0m/s,大风日数多年平均20d左右,风向冬季偏北风,夏季偏南风,春秋两季是风向的转换季节。

影响处理区域属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冷暖气漩在上空交锋频繁,进退多变,降水分布不均,主汛期(6、7、8月份)经常出现暴雨和特大暴雨。

据明光站、三界和浮山等多个雨量站降雨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940mm,主汛期为460mm,占全年的49%。

年际间变化较大,如1991年丰水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558.6mm,而1978年干旱年的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仅为523.2mm,年最大降水量是年最小降水量的近3倍。

多年平均蒸发量965mm。

1.2.2工程地质

1.2.2.1胡台站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

0层:

素填土(Qml),层厚0.50~5.80m,层底标高13.11~15.30m。

棕褐色,软塑~可塑,稍湿,堤高3.5m,以轻粉质壤土为主。

①层:

轻粉质壤土(Q4al),层厚1.95~6.00m,层顶埋深0.50~5.80m,层底标高9.30~11.66m。

棕褐色,软塑,湿,夹砂壤土、粘性土薄层。

②层:

粉细砂(Q4al),层厚0.90~3.70m,层顶埋深3.60~8.80m,层底标高6.56~10.76m。

褐灰、棕褐色,松散,稍湿。

③层淤泥(质中粉质壤土)(Q4al),层厚1.90~5.20m,层顶埋深4.50~11.60m,层底标高3.96~5.68m。

灰色,流塑,湿,高压缩性,有淤泥味。

④层轻粉质壤土(Q4al),层厚1.40~2.30m,层顶埋深9.60~13.70m,层底标高2.46~3.91m。

棕褐色,软塑~可塑,湿。

⑤层中粉质壤土(Q4al),层厚1.05~4.10m,层顶埋深11.80~15.40m,层底标高-0.64~2.57m。

棕褐色,软塑~可塑,湿。

⑥层淤泥(质中粉质壤土)(Q4al),层厚3.80~4.10m,层顶埋深15.70~15.90m,层底标高-4.52~-4.44m。

灰色,流塑,饱和,高压缩性,有淤泥味。

⑦层中粉质壤土(Q4al),层厚0.65~0.75m,层顶埋深19.70~19.80m,层底标高-5.19~-5.17m。

棕褐夹灰色,软塑,湿。

2、水文地质条件

1、2层渗透性相近,为本区浅部含水层,中等透水性,下部3~7层属相对隔水层,弱透水性。

浅部含水层中主要赋存有孔隙潜水,勘测期间测得地下水高程12.70~13.60m,主要受地表水补给,水位变化较大。

同期老淮河故道水位12.90m。

3、站址地质条件评价

站基位于2层粉砂层中,下卧有3层软土,条件差,地基需加固处理;下卧4、5层轻~中粉质壤土条件较好,可以考虑做为粉喷桩的桩端持力层。

在拟建站址做2组注水试验测得:

堤身填土(以轻粉质壤土为主)渗透系数K=2.06E-5cm/s,弱透水性;1层轻粉质壤土渗透系数K=1.65E-5cm/s,弱透水性。

该站地基均为粉、砂性土,高水位时易产生渗透变形,需进行防渗处理。

施工期间均需处理好降、排水问题。

场区内砂壤土经用标贯击数判别为不液化。

场地各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见表1.1。

胡台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

层号

土层岩性

承载力

标准值

压缩

模量

饱和快剪

直接快剪

渗透

系数

摩擦

系数

允许

坡降

凝聚力

内摩擦角

凝聚力

内摩擦角

kPa

MPa

kPa

°

kPa

°

cm/s

f

J

轻粉质壤土

95

6.0

12

15

--

--

1.50E-04

--

0.20

粉细砂

80

/

/

/

/

/

8.0E-04

0.27

0.15

淤泥(质中粉质壤土)

85

3.5

16

8

15

15

1.00E-05

0.25

0.37

轻粉质壤土

140

7.0

22

13

23

20

6.0E-05

0.3

0.40

中粉质壤土

140

4.5

18.5

11

19

14

4.5E-05

0.28

0.38

淤泥(质中粉质壤土)

85

3.5

16

8

15

15

1.0E-05

0.25

0.37

中粉质壤土

100

4.2

17

10

18.5

12

4.5E-05

0.27

0.38

1.2.2.2梁山站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

表1.2梁山站站地基各土层分布及力学指标表

层号

地层描述

层厚

(m)

层底高程

(m)

底板高程(m)

压缩摸量(MPa)

承载力标准值(kPa)

素填土以重粉质壤土为主,以黄褐夹灰色为主,软塑~可塑状,湿;

0.50~4.50

12.62~16.39

 

4.5

/

层重粉质壤土,黄褐夹灰色,软塑,湿;

2.00~2.50

10.12~13.99m

4.7

100

淤泥质重粉质壤土,灰色,流塑~软塑,湿;

1.40~5.70

8.29~10.10

3.4

80

玄武岩,褐色,强风化

0.20~1.00

8.29~10.10

/

300

2、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①层重粉质壤土,层底高程12.62~16.39m,其承载力标准值fk=100kPa,软可塑,层厚2.0~2.50m;下卧层②层为淤泥质重粉质壤土,层底高程8.29~10.10m,承载力标准值fk=80kPa,软可塑,层厚1.40~5.70m。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因②层淤泥质重粉质壤土强度较差。

1.2.2.3张湾站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

张湾站站地基各土层分布及力学指标表

层号

地层描述

层厚

(m)

层底高程

(m)

底板高程(m)

压缩摸量(MPa)

承载力标准值(kPa)

素填土,质地以中粉质壤土为主,以黄褐夹灰色为主,软塑~可塑状,湿

0.90~4.10

14.04~14.47

15.30

4.9

/

中粉质壤土,灰色,层底渐变黄褐色,软塑~软可塑,湿;

2.30~2.90

11.54~12.07

4.3

100

(含中粉质壤土)细砂,黄褐色,松散~稍密,很湿

4.20~4.80

7.04~7.57

/

110

砾砂,灰色,稍密~中密,饱和

1.90~2.30

4.92~5.27

/

220

泥质砂岩,棕红色,强风化,湿;表层为全风化

0.60~1.20

3.84~4.57

/

300

2、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穿堤涵洞基础底高程15.30m,基础所在①层中粉质壤土,其承载力标准值fk=100kPa,软可塑,层厚2.30~2.90m;下卧层为②层(含中粉质壤土)细砂,黄褐色,松散~稍密,层厚4.20~4.80。

穿堤涵洞洞身埋置方式属填埋式,作用于洞身地基的垂直作用力有土压力、洞身自重。

洞身最大基底应力发生在完建期,应力值为55.3Pa,小于承载力标准值100kPa,地基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1.2.2.4车巷站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

车巷站站地基各土层分布及力学指标表

层号

地层描述

层厚

(m)

层底高程

(m)

底板高程(m)

压缩摸量(MPa)

承载力标准值(kPa)

素填土,棕褐色,软塑~可塑,湿

0.90~1.70

14.32~18.20

10.95

/

/

粘土,棕褐色,软塑~可塑,湿,含少量铁锰结核和铁锰淀积

1.30~2.60

12.45~16.70

4.3

130

粘土,棕褐色,可塑,稍湿,含少量铁锰结核和铁锰淀积

0.50~4.50

8.32~15.70

8.7

220

粘土夹风化,棕褐夹灰、棕红色,可塑,湿,夹粗砂

1.90~2.85

5.52~12.85

8.0

180

泥质砂岩全风化,棕红色,坚硬,稍湿,已风化呈泥状

0.10~0.35

3.50~7.50

/

350

2、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泵房基础底高程10.95m,基础所在③层为粘土夹风化,其承载力标准值fk=180kPa,可塑,湿,层厚1.90~2.85m。

地质条件较好。

穿堤涵洞座落于①层粘土,其承载力标准值fk=130kPa。

洞身埋置方式属填埋式,作用于洞身地基的垂直作用力有土压力、洞身自重。

洞身最大基底应力发生在完建期,应力值为55.3Pa,小于承载力标准值130kPa,地基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1.2.2.5山高站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

山高站站地基各土层分布及力学指标表

层号

地层描述

层厚

(m)

层底高程

(m)

底板高程(m)

压缩摸量(MPa)

承载力标准值(kPa)

素填土,灰黄,软可塑,以重粉质壤土为主,夹碎石。

0.40~1.00

13.69~26.03

10.1

/

/

粘土,棕褐夹灰色,软塑~可塑,湿;

0.70~3.60

12.36~16.08

4.6

130

粘土,棕褐灰色,可塑,湿

1.00~2.00

13.35~14.12

7.3

180

淤泥质重粉质壤土,灰色,流塑~软塑,饱和,高压缩性,有淤泥味

2.80~6.10

7.94~9.97

4.0

80

砾砂,灰褐色,松散~稍密,最大砾径约25mm

0.30~2.60

7.15~8.96

/

220

玄武岩,上部强风化,深灰色。

0.02~1.25

6.74~25.98

/

350

2、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穿堤涵洞基础底高程10.1m,基础所在3层淤泥质重粉质壤土,其承载力标准值fk=80kPa,流塑~软塑,饱和;洞身埋置方式属填埋式,作用于洞身地基的垂直作用力有土压力、汽车压力、洞身自重。

经设计人员计算,洞身最大基底应力发生在完建期,应力值为156.93kPa。

经计算,[Rn]=265.45kPa。

因地基允许承载力大于涵底压力156.93kPa,地基无需进行处理。

下卧层4层为砾砂,承载力标准值fk=220kPa,稍密,稍湿,层厚0.3~2.6m。

1.3合同项目和工作范围

1.3.1永久工程项目主要包括:

1建筑工程

(1)土石方工程

土石方明挖工程包括:

1)进出水渠土方开挖;2)进水闸、前池、进水池、站身、压力水箱、控制闸、涵洞、防洪闸及出口翼墙等基坑土方开挖;3)保护层人工开挖;4)老堤土方开挖;5)路基土方开挖。

土方填筑工程包括:

1)站身、挡土墙后土方回填;2)堤防回填;3)管理区土方回填;4)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