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核心知识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7995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核心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核心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核心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核心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核心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核心知识点.docx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核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核心知识点.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核心知识点.docx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核心知识点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略)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第一章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

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原理在语言学科中的运用,是指语言教师运用系统方法,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具体教学对象,对语言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具体环节所做出的行之有效的策划。

其目的是优化语文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语文教学设想。

(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师生交往的互动性和互惠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老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沟通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结论与过程统一

努力改进课程学习,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综合。

3、重视情态、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依据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和依据

(一)原则

1、整体性原则——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把握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二是形成整体教学思路2、系统性原则3、实效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

(二)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程不再只是由课程计划、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等组成的文本课程,而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体验课程,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2、教材内容

把握教材体系

独立钻研教材

3、学生实际

了解学生学习新任务的预备状态或先决条件

了解学生对目标知识是否有所涉猎、娴熟于心或是一无所知

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

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4、教师实际

教师是课堂教学工作的主导,其既是教学设计者,又是教学实施者。

教师的理论修养、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各有差异,教学设计一定要依据自身的条件,审慎地对待自己的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专长,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1、要依据教学规律和教材

2、要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

3、要依据教学内容

4、要依据教师素质

5、要依据学生特点

6、要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

(二)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

1、多样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灵活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

(三)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般性教学方法:

1、讲授法

特点:

是教师自己的独白

注意:

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讲授要具有启发性,这是讲授法成败的关键;讲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讲授要配合运用其他的教学方法;讲授要配合恰当的板书;讲授还要注意及时取得反馈信息。

2、谈话法

要求:

讲究老师提问的艺术;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正确对付学生的提问;正确处理面向集体提问和个别问答的关系。

3、讨论法

要求:

明确目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要有民主态度、

4、练习法

程序:

(1)教师设计练习题,向学生说明练习的内容和方法

(2)引导学生开展练习活动(3)通过问答方式了解收集反馈信息(4)调节和校正练习活动,保证教学计划实施(5)检测评定练习成绩,强化练习效果

综合性教学方法:

1、读议讲练法

程序:

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研讨、精讲、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

2、目标教学法

要求:

制定教学目标;展示教学目标;依据内容要点安排教学过程;依据能力层次选择教学方法;利用观察、提问、检查作业、测验、考试等评价手段获得反馈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时加以矫正。

3、单元教学法

基本方式:

知识讲解——学习课文——单元训练

4、导读法

导读法中最具挖根性的是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和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三主四式——三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四式,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复读式。

六步教学法:

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

5、情境教学法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原则:

1、整体性原则——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注重追求这三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

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面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2、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包括可量化、可评估、可变通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主题错位、目标弱化

2、含糊笼统、目标虚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贴标签”趋向

(三)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1、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

2、语言教学实际水平

确定语文教学目标,还要从我国语言教学的实际水平出发。

这个实际水平包括语文师资水平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首先要求语言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强化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

(四)教学目标的表达方式

1、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2、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方式

(五)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

要求:

吃透新课标、全面了解学生、深入钻研教材

确定重难点的方法:

1、地位作用分析法

2、课题分析法

3、习题分析法

4、学情分析法

四、教学导入及切入设计

(一)教学导入的作用

1、集中注意2、激发兴趣3、明确目的4、引导思维

(二)教学导入的方法方式

1、语言类导入法——标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设计问题导入法、悬念式导入法

2、活动类导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

3、媒体类导入——图片导入、音频导入、视频导入

(三)教学切入

切入点的选择

1、从文眼切入

2、从关键词、句、段切入

3、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

4、从文章的插图切入

五、教学内容的安排及课堂教学技艺

内容安排

(一)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适用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二)确立语文教学内容的思路

1、读懂编辑的意图,揣摩课堂教学的内容

2、把握文体特征,确定课堂教学内容

3、读懂文章标题,探测课堂教学内容

4、尊重独特体验,把握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技艺

(一)语言技艺

1、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言之有物

2、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有逻辑性和程序性

3、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引发学生的思考

4、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富有感情

5、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要有节奏

(二)非语言技艺

包括教师的面部表情、目光注视、动作姿势、个人修饰及教师的倾听、板书等

(三)课堂讲述的评述技艺

概念:

评述技艺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答问,教师做出恰如其分的评述,或肯定或纠偏、或解释、或加工、或补充。

评述方式:

引发、换述、反复、顶释、回应

评述存在的问题:

居高临下、傲慢无礼、讽刺挖苦、无的放乔

评述原则:

捕捉信息,延伸输导、拓展学生思维;积极回应,明确观点,提高学生思维;延迟回应、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思考。

六、课堂提问及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

课堂提问

(一)提问方式

1、直问

2、“曲解误导”提问

3、启发式提问

4、层层深入提问

5、比较提问法

(二)课堂提问原则

1、难度要适当

2、提问时间要恰当

(1)提问应在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处

(2)提问应在易混淆之处

(3)提问应抓信学生心求通而不能通,口欲答却又道不出之时

3、提问数量要恰当

课堂偶发事件处理

含义——课堂偶发事件,是指与课堂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无关而出乎老师意料突然发生的、直接和干扰课堂教学过程无关的刺激事件

特点:

突发性、偶然性、新异性、不定性、两极性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教学艺术

1、敏锐观察、正确决策

2、沉着冷静、以静制动

3、正确教育、因势利导

4、时效统一、及时高效

5、化弊为利、长善救失

6、幽默诙谐、化解矛盾

7、采用暗示、旁敲侧击

8、言语生动、语调多变

9、更加暗示、动作示意

处理办法:

1、趁热打铁2、准确处理3、巧妙暗示4、大度宽容5、因势利导

七、课堂板书设计(略)

八、课堂收束及作业布置

(一)作用——结束语是一堂课的收尾又是下一堂课的开始,与导语首尾呼应缺一不可。

结束语有着明确重点、梳理思路、总结规律、提炼升华等导语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原则

1、简洁明了原则

2、突出重点原则

3、启思引智原则

4、前后照应原则

5、激励渲染原则

(三)类型

1、阅读式收束

2、归纳式收束

3、悬念式收束

4、作业式收束

5、比较式收束

6、拓展式收束

作业布置

(一)作业的含义(略)

(二)作业布置的原则

1、目的性2、针对性3、趣味性4、层次性5、多样性6、开放性

(三)作业批发的要求

1、教师要按时收发作业,及时批发作业

2、作业质量宜采用等级评价,重视作业评判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3、要有定期的作业讲评,针对问题要认真记录和分析,并集中讲解

4、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批改作业,力争使所有学生获得同一质量的辅导

九、教案写作

教案是语文教学设计的书面成果,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具有语文教案设计技能,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工

(一)教案设计的类型

1、详细教案、简明教案和微型教案

2、知识型教案、教法型教案、综合型教案

(二)教案的结构与内容

1、课题计划

2、课时计划

(三)教案编写的基本要点

1、目标准确2、内容充实3、重点突出4、思路清晰5、衔接自然6、方法灵活7、留有余地

十、现代教学媒体(略)

 

第三部分教学实施

第一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教学实施的总建议

(一)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增强语文的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还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育改革纲要和高中课程标准,研究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

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从学生需要出发,利用课程资源开设选修课等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必修课教学要求:

必修课程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织五个模块实施教学。

(一)阅读与鉴赏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的环境,关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需求的多样性、心理的独特性。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适当点拨,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教学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

1、论述类文本: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

2、实用类文本:

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和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

3、应用类文本:

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用作过多分析。

4、文学作品:

阅读文学作品是发现和建构作者作品意义的过程。

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很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事,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5、古代诗文:

应指导学生学会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6、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

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会报告会、作品讨论等。

(二)表达与交流

1、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学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

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在写作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引导学生表达真实感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要求搜集素材,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

2、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中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

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鼓励学生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三、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

(一)选修课程的设计

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

(二)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老师应该认真做好等候课的介绍,其实,要帮助学生了解在若干等候课中哪一门或哪几门最适合自己,学会正确行使选课的自主权

(三)选修课的教学

要按照课程目标制订计划,不能因其设置灵活而凌乱随意,漫无计划,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片面追求深奥新奇,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

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要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

不能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决定教学内容。

(四)五类选修课的教学

1、诗歌与散文

本系列课程,应当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古诗。

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强加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重视作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

2、小说与戏剧

本系列课程的一些基本教学要求,与诗歌与散文大致相同,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利用多媒体辅助,丰富对作品的理解,组织小说、剧本阅读欣赏的报告会、讨论会,交流阅读欣赏的心得。

3、新闻与传记

重在指导阅读典范性新闻作品。

新闻与传记的写作应以学校社区生活和熟悉的人物为对象,从写新闻评述、综述或传记性小故事开始,逐步提高。

4、语言文学应用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筛选和整合,提高提取信息的准确性和速度;阅读规范的应用文,了解应用文的性质和用途,注意应用文的格式、术语和语言风格。

5、文化论著研读

阅读文化论著,重在领会精神,抓信重点,对其中的主要内容或观点进行讨论,不必面面俱到。

对著作中的疑难问题,应引导学生自行钻研、互相探讨,必要是教师可作适应的讲解。

第二章阅读教学

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语文课程目标,阅读教学有以下几个内容:

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阅读习惯态度,指向知识与能力目标的习读能力,指向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阅读方法。

(一)阅读习惯态度

阅读习惯

1、边读边思边动笔边思考

2、使用工具书

3、勤于读书

4、质疑问难

阅读兴趣

1、明确阅读目标和阅读意义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3、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

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阅读感受力

2、阅读理解力

理解是对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3、阅读欣赏力

4、阅读评价力

5、阅读迁移力

6、阅读创造力

阅读创造力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是阅读的升华。

(二)阅读方法

朗读

2、朗读技巧的训练

应突出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四个方面。

3、朗读训练的常用方式

(1)教师范读。

这是最好的指导方式。

(2)学生单读。

带有考查性和示范性,是最好的训练方式

(3)学生齐读。

适用于诗歌等音韵感和节奏感强的作品

(4)学生分角色读。

适用于戏剧等人物个性鲜明的作品

默读(略)

精读

精读训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理解,逐次研读。

即逐字逐句、逐段逐单地去钻研,做到精细理解,全面把握。

2、仔细品味,融会贯通。

即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要推敲琢磨,达到透彻明了,全面领悟。

3、读思结合,边读边记

4、灵活运用多种精读方法。

如读涵泳法、质疑思辨法、比较阅读支、表达阅读法。

略读

把握大意,抓住重点,提高阅读速度

(三)阅读教学的基本程序

1、引导过程

导入过程的基本目标就是确定目标,激发兴趣。

一般包括以下四项:

(1)预习;

(2)解题;(3)介绍有关资料;(4)课前谈话。

教学实践中可全部应用,也可以只运用其中的若干项。

2、研读课程

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研读过程,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

可分为三个阶段:

感知、分析、综合。

感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整体认识,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各局部、各细节的具体认;综合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整体理解和把握。

感知阶段:

(1)认识生字词

(2)通读

(3)了解内容概要和辨认文章体裁

(4)批划评点和质疑问难

分析阶段:

(1)结构分析

(2)内容要素分析

(3)写作技巧分析

(4)语言分析

(5)重点分析

综合阶段:

(1)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中心思想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审题引导、段意综合、寓意呈现、弦外之音

(2)总结写作特点

运用过程

运用过程的基本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特别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迁移能力。

在阅读教学的全部过程中,都要贯穿朗读、默读、以及吟诵、背诵的训练,在运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背诵训练,这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指导学生背诵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理解和诵读结合起来。

(四)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

阅读教学的方式有很多,其基本方式有说讲读分析、问答研究、练习讨论等。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串讲法、朗读法、默读法、评点法、问答法、研究法、讨论法、欣赏法、现代媒体教学法等。

1、讲述法

优:

能够保持新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较少时间传授较多知识,利于笔记训练增加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缺:

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无法照顾各别差异,不利说读训练

2、讲解法

优:

说难解疑省时省力,保证知识的准确性与深刻性。

要求:

准确无误、语言精确恰当、方法灵活

3、串讲法

优:

符合古汉语特点,易于字词句落实,句意的贯通

缺:

学生被动,妨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要求:

注意次序、突出重点难点、改变观念

4、朗读法

优:

以声音增加原作力量、对作品的艺术进行再创造,多种器官协同活动唤起学生强烈共鸣。

巩固加深记忆。

要求:

在读音、停顿、速度、语调四方面达到四个层次的要求:

正确、理解、流利、表情。

把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学会各种朗读教学方式,明确教师指导的要求:

一定着眼点、二抓全过程、三选好时机。

评析法、评点法略

7、问答法

优:

唤起注意、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建立师生间的双向通信通路,利于反馈信息的快速畅通,利于教师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缺:

不利于知识系统的传授,不能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要求:

(1)掌握问题设计的内容要求

(2)掌握问题设计的形式要求

(3)把握问题提出的

(4)掌握问题思考指导的技巧

(5)具有答问技巧

步骤:

(1)学会设计问题

8个设计点:

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的切入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点、概念易混淆点、教学内容的总结处、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5种设计方式:

总分式,即一个问题为中心分若干小问题;层推式,即设计一系列前后关系联系、层层推进、环环相接的问题;比较式,即提出相连或相反的事物或观点比较辨别;启发式,即阐明事例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回忆、联想、想象;归结式,即完成教学内容之间为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内容使知识系统化而提出的问题。

(2)学会提出问题

从提问的角度,分:

直问与曲问、顺问与逆问、单问与套问、独问与对问、正问与反问。

从提问方式,分:

对比问、因果推论式提问、无疑处生疑式提问、挖掘言外之意的提问

从提问目的,分:

检查提问、拱桥提问、造情提问、因材施教提问、追根溯源提问、投石激浪提问、画龙点睛提问

从问题之间的关系上分:

众星捧月式提问、连环相扣式提问

从处理教材的角度,分:

抓纲要提问、倒嚼甘蔗问、中间开花问。

(3)学会总结问题

及时评价和总结学生的答问,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也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研究法

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钻研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要求: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教给学生研究的步骤和方法,提供研究的材料,寻求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

讨论法

优:

培养学生对话能力,培养学生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态度,形成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利于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弥补学生独立阅读的不足,集思广益,加深理解。

要求:

把握讨论主题、抓好讨论前的指导和学生自学、正确对待意见分歧、控制好火候和时间、与其它教学方法适当配合。

注意:

学会设计讨论的题目、能够切实指导讨论,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学会总结讨论的结果。

(四)阅读教学实例(略)

第三章写作教学

(一)写作教学的要求:

指导学生写作除了要遵循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利于达成教学目标外,还要特别做到: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之想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使之善写;提供更多练习写作的机会,使之常写。

(二)写作教学的内容

1、积累训练

(1)观察与感受生活

(2)广泛涉猎读物

2、育人训练

(1)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

(3)培养美的文德文风和写作习惯

杜绝:

1、内容空洞、文风不正;2、模式化、雷同化;3、肤浅化、庸俗化

3、思维训练:

(1)善于联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