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模块第五章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7863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第一模块第五章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模块第五章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模块第五章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模块第五章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模块第五章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第一模块第五章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

《高考地理第一模块第五章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第一模块第五章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第一模块第五章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

高考地理第一模块第五章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

1.成因

2.特点:

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规律类型

表现

典型地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每个自然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中纬度地区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成因:

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2)变化规律:

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与其基带所在纬度向高纬方向上的水平带谱相似。

3.非地带性现象

非地带性现象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名师注解]

【注1】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记】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经度地带性规律。

【注2】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关键看热量差异,即温度带的差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关键看水分差异,即森林、草地、荒漠的变化。

【联】 

(1)陆地的大小、陆地的纬度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往往约束自然带的延伸,甚至使某些自然带在某一大陆缺失。

(2)地势的高低、山脉的走向等都会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

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基点理清]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特征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

变化例证

[方法学通]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主要是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

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沿山地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的变化。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典题精研]

[典例] (2017·全国卷Ⅰ·节选)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

(1)~

(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

C.光照D.土壤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可知,该景观照片拍摄于春季,图中树木已发新叶,可知冬季叶落,当地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2)题,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热水土。

植物是气候的反映,不同植物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在景观植物栽种时,主要根据各地区的年有效积温来选择景观植物的品种。

由于年有效积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因此不同景观植物栽种范围的大小不同,即影响城市景观植物栽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

[答案] 

(1)B 

(2)A

[考题变式]

1.(变设问) 当地所处的气候类型属于(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解析:

选B 由题干中的关键词“我国东部地区”“新叶呼之欲出”即可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在秦岭—淮河以北,再结合“3月25日”即可判断该地区为华北平原地区,其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2.(变题型)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植物景观多以常绿灌木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常绿灌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作用更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森林的生态效应。

常绿灌木四季常青,故其生态效应比落叶灌木更大。

答案:

吸烟除尘 净化空气 减弱噪声 美化环境 调节气候(任答四点即可)

[集训冲关]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局部),完成1~3题。

1.E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地区延伸的可能原因是(  )

A.地形B.气候

C.洋流D.土壤

2.E、J两自然带所在区域降水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地面状况

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

3.读图可知(  )

A.同一气候类型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自然带

B.气候类型不同,则自然带类型肯定不同

C.纬度越高,经度地带性现象越明显

D.垂直地带性现象在中纬度地区表现不明显

解析:

1.C 2.C 3.A 第1题,图中E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可能受沿岸暖流的影响,该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地区延伸。

第2题,E自然带所在区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J自然带所在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

第3题,同一气候类型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自然带,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既有温带草原带又有温带荒漠带,A正确;不同气候类型可以形成相同类型的自然带,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既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也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B错;经度地带性现象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C错;垂直地带性现象在中纬度高山地区分布也很普遍。

(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检测)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

结合下图,完成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的银杏树叶转黄

D.城市道路两侧银杏树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5.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反映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

4.A 5.C 第4题,秋季银杏树叶由绿转黄,之后逐渐落叶,可知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A对;由材料可知,随着气温下降,银杏树叶由绿转黄,说明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气温,B错;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银杏树叶晚于北京的银杏树叶转黄,C错;城市道路两侧树木的主要作用是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降低噪声等,D错。

第5题,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主要受纬度影响,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因此银杏树叶晚于北京银杏树叶转黄,这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

考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基点理清]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没有。

(3)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

(1)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2)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3)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4)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方法学通]

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为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

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

[集训过关]

(2016·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m处(  )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

解析:

1.A 2.C 第1题,气温升高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常绿阔叶林带和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处于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加剧,森林植被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故这两个森林带不可能是土壤中磷高累积区;高山冰雪带海拔高,土层浅薄,且气温低,冻土使水分难以下渗,故土壤中磷累积少;高山草甸带位于高山冰雪带以下,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该带土壤中水分含量丰富,且气温较低,蒸发弱,故为磷高累积区。

第2题,该山坡2000~3000m处低于高山草甸带的海拔,故气温较高;2000~3000m处分布着森林带,生物生产量高于高山草甸带;根据“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2000~3000m处磷累积量远少于磷高累积区,由此推测该地土壤含水量低,地表径流量大。

如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山体可能位于(  )

A.横断山脉B.天山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D.南岭

4.该山体垂直带谱(  )

A.东坡、南坡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主要是因为山麓气候差异

B.西坡草甸带比东坡的海拔高,主要是因为西坡比东坡更湿润

C.北坡冰川带下限比南坡低,主要是因为山顶地形起伏比较小

D.东坡冰川带下限比西坡低,主要是因为地处夏季风迎风坡

解析:

3.A 4.D 第3题,由山地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可知,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故B项错误;西坡山麓海拔达3000m,应该是海拔较高的山脉,故D项错误;北坡山麓有针阔叶混交林分布,而喜马拉雅山脉没有此自然带分布,故A项正确,C项错误。

第4题,东坡、南坡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山体相对高度大,故A项错误;西坡草甸带比东坡的海拔高,主要原因是西坡比东坡更干燥,故B项错误;北坡冰川带下限比南坡低,主要是因为北坡为阴坡,蒸发较小,故C项错误;东坡冰川带下限比西坡低,主要是因为地处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故D项正确。

(2019·南昌调研)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

如图是将广东省甲山(24.5°N,113.1°E)、乙山(24.6°N,112.9°E)、丙山(24.9°N,113.2°E)林线高度与坡向分级图叠加,得到的林线高度随坡向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由图可以推测出(  )

A.甲山南坡林线高于乙山

B.丙山北坡林线高于广东省平均林线

C.纬度高的阳坡林线较高

D.经度数值小的阴坡林线最高

6.乙山处在南岭山脉的南麓,冬季其阴坡为迎风坡而阳坡为背风坡。

与甲山和丙山相比,乙山阳坡林线分布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风力弱、局地多雾

C.暖湿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

D.光照强对植被生长不利

解析:

5.B 6.B 第5题,甲、乙、丙三座山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坡都为阳坡,北坡都为阴坡。

据图可知丙山阴坡(北坡)林线高于广东省平均林线,B对;甲山阳坡(南坡)林线低于乙山阳坡(南坡)林线,A错;纬度最高的山是丙山,其阳坡林线较低,C错;经度数值最小的是乙山,其阴坡林线较丙山低,D错。

第6题,乙山纬度在甲、乙、丙三座山中并不是最低的,气温并不比其他山地高;乙山阳坡为背风坡,风力较弱,局地多雾,蒸发小,土壤湿度大,适宜森林生长;西北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不会带来丰富降水;光照强对喜光植被的生长是有利的。

综上,B正确。

考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一)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分析分类总结如下:

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

(现实状况)

成因

地形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微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等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受暖流影响,且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形成热带雨林带。

在加勒比海沿岸地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也分布有热带雨林带

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地区

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被区

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

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积小,自然带呈狭长的带状,仅沿海岸线从低纬向高纬南北延伸

洋流

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海岸

西部沿海强大的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

受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低纬延伸、西岸向高纬延伸

大陆东岸受沿岸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

大陆东岸受沿岸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

水分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水的灌溉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陆地的缺失

北极地区

冰原带

为海洋,无陆地

地理位置

澳大利亚东南部

常绿阔叶林带

常绿硬叶林带

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

俄罗斯远东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处于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二)非地带性的判断思路和成因分析

1.判断思路

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

2.成因分析

“缺失”

由于海陆分布差异,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

例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

“改变”

受地形、洋流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

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约束”

自然带的延伸受地形的局限和约束

[集训过关]

(2019·济南模拟)林线、雪线的高度分布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影响,日益被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自然带界线(如林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与外围地区分布高度存在差异的现象。

地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的该山脉沿39°N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图a)及沿39°N的地形剖面图(图b)。

据此完成1~3题。

1.比较图b中甲、乙两处的气温(  )

A.T甲>T乙        B.T甲

C.T甲=T乙D.无法判断

2.图b中造成甲、乙两处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处大气削弱作用较强B.甲处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多

C.乙处大气保温作用较弱D.乙处气温垂直递减率较高

3.下列有关研究团队考察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西向东林线高度呈先升后降趋势

B.由西向东雪线高度呈先降后升趋势

C.随海拔升高两侧山坡降水持续减少

D.山坡地带生物多样性大于山麓地带

解析:

1.A2.B3.A第1题,读图a可知,10℃等温线在山体内部分布海拔较两侧高。

根据图b,甲、乙两处海拔相同,所处位置不同,结合图a可知,甲处位于山体内部气温较高,乙处位于山体两侧气温较低。

第2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甲处气温高于乙处,甲、乙两处海拔相同,但甲处距离山体近地面较近,而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所以甲处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多。

第3题,读图可知,自西向东由于气温整体变化为先升高后降低,所以林线高度变化为先升高后降低,A对。

雪线受降水的影响,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而东侧同海拔地区的气温较低,雪线较低,B错。

一般来说,大型山体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先增加后减少,C错。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较多,本题只涉及气温,故不能判定山坡和山麓地带生物多样性的多少,D错。

4.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解析:

由图可知:

①地:

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

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地带性现象。

答案:

①地:

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

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如图为我国某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及现象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为该地区主要的自然带,图中左上方给出了M山对应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

据图回答1~3题。

1.图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自然带分别为(  )

A.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B.森林草原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C.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

2.该地区自然带由西北向东南递变的主导因素为(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夏季风D.地表径流

3.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在M山东、西两坡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

A.水分B.太阳辐射

C.热量D.坡度

解析:

1.D 2.C 3.A 第1题,读图可知,Ⅰ、Ⅱ、Ⅲ、Ⅳ均位于我国黄河流域,自北向南,自然带依次为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第2题,读图可知,该区域自然带递变的主要原因是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

第3题,同一自然带在M山东、西两坡出现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同海拔西坡多。

(2019·巢湖联考)喀喇昆仑山呈西北—东南走向,通过印度河巴基斯坦北部,向东延伸到西藏自治区北部,是世界中、低纬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区。

如图为喀喇昆仑山克勒清河流域不同坡向冰川面积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流域冰川(  )

A.各坡向面积分布比较均匀

B.面积越大,退缩幅度越大

C.面积越小,对气候敏感度越大

D.分布总面积大幅度增加

5.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流域冰川面积在不同坡向退缩化比例不同,其中退缩比例最小的坡向是因为(  )

A.位于阴坡,气温低B.西风环流带来降水多

C.大气稀薄,光照强D.坡度小,冰川易保留

6.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冰川面积变化会使克勒青河流域(  )

A.冰川堆积地貌数量增多B.山地雪线海拔下降

C.河流的水量大幅度减少D.湖泊的矿物质减少

解析:

4.C 5.B 6.A 第4题,从图中看,各坡向面积分布不均匀;图中偏北方向冰川面积分布最大,但冰川面积减少百分比最小;冰川面积的减小主要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川面积减少大说明对气候敏感度大,图中冰川面积分布小的减少百分比大,说明面积小的对气候敏感度大,C正确;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流域冰川不同坡向都减少,因此分布总面积减少。

第5题,从图中看,西北向冰川面积减少最小,原因是西北坡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B正确;冰川分布海拔高,相对于降水来说,气温对西北向冰川的形成影响弱;各坡向海拔都很高,大气都很稀薄;坡度大小从图中读不出来。

第6题,从图中看,冰川面积呈缩小趋势,冰川融化后冰川堆积地貌数量增多,A正确;冰川面积缩小,低海拔处的冰川消融,会使山地雪线海拔上升;冰川融化会使流域内的水量增多;河流水量增加,流水从山上携带矿物质进入湖泊,会使湖泊的矿物质增多。

如图示意某山地1月等温线呈同心圆分布,且等温线间距相等。

读图完成7~8题。

7.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大陆内部,则图中四地海拔最高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8.若该山地位于南半球,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  )

A.丙坡雪线低于甲坡B.乙坡度大于丁坡

C.该山地有终年积雪D.该山地位于低纬度

解析:

7.D 8.C 第7题,1月份北半球大陆内部的山地,北坡为阴坡,同海拔位置相比,气温较低,南坡为阳坡,气温较高。

图中四地均位于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等,但丁地位于南坡,说明丁地海拔最高,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第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