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 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7818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 精品.docx

《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 精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 精品.docx

最新高考语文仿真试题精品

宜昌市2018届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时间:

2018年2月26日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棱角  菱形  欺凌  绫罗绸缎

  B.角色  倔强  诡谲  精神矍铄

  C.暴露  披露  露怯  抛头露面

  D.笨拙  罢黜  咄咄  相形见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涵养  委靡  明枪暗剑  一言以蔽之

  B.恣肆  板画  彩声满场  人世音书漫寂寥

  C.震慑  企盼  民生凋敝  万变不离其宗

  D.曝光  战栗  层层相因  与尔同销万古愁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广州仲裁委员会是全国首批成立的仲裁机构之一,从1995年至今,仲裁员队伍已发展到400多人,由高级法官、知名律师、法学教授以及工商、财经等领域的专家组成。

  B.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

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

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

  C.周老师对学生说:

“我们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

古语不是说: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D.本刊除发表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外,并辟有《当代军人掠影》、《特区风情》、《开放城市巡礼》等丰富多彩的栏目。

4.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侦破“12.6”特大银行抢劫案,我公安人员________了大量目击者,从中发现了一些破案的线索。

  ②加入世贸组织后,由社会结构变革而产生的各种新社会组织,也将逐步改变现有的社会格局,________出新的社会形态。

  ③我们必须重视出口工作,在________国内市场新的增长点的同时,重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A.查访  派生  培育

  B.查访  衍生  培植

  C.察访  衍生  培育

  D.察访  派生  培植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完全正确的是 

  A.日记长不过2000字,短的只有几行,逼得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文字功夫自然强。

  B.知识经济已经来临,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本领,不然身无长物,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C.小伙子1.88米的身高,站在他面前,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D.信息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上传播。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印度军方负责人20日称,印度已向印巴边境地区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

  B.从目前情况看,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商业运作、立项与设计审批、施工监理等方面,是否都有一个健全法制、细化标准、严格执法的问题?

  C.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D.在印度软件工程师培训公司的帮助下,青岛软件开发公司培养、建设和储备了一批职业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绿色建筑

  回顾人类建筑发展的历史,从远古时代到工业革命之前,其外部、内部的装饰及造型,反映了人类的艺术甚至是哲学思想的历程,但就其内部的居住环境而言,它仅仅是遮风避雨的“掩蔽所”;工业革命之后,新材料用于建筑物的建造,照明、电梯及空调这些标志着工业文明的设施进入建筑物,富裕的人们有条件追求居住的舒适性,进入所谓的“舒适建筑”阶段;进而出现了全封闭的、完全靠空调和人工照明的“现代化建筑”,随之,完全的人工环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空调病”,人们不得不开始关注室内的空气品质问题,甚至在大楼里建起模拟自然环境的森林浴空调,出现了“健康建筑”。

这些建筑都是以高能耗为代价的。

  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而如何既能促进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又能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也已成为人们广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开始反思,此前建筑发展的历程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地与自然界抗衡,用不可再生的能源作为武器与自然界作斗争,其结果自然是两败俱伤。

于是学者们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

这种建筑是充分利用可再生材料和能源,亲和自然(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尽量不破坏环境和文化传统,保护居住者的健康,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回归自然的理念。

在国外,已建成一些绿色建筑和“零能耗”建筑的示范建筑。

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新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发达国家开展的名为“绿色建筑挑战”运动,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实行综合优化设计,探索实现可持续建筑之路。

因此我们认为,可持续建筑就是以人为本的建筑,一方面,建筑在形式上应该与自然相协调;更重要的是建筑应该以尽可能小的能源代价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

  绿色建筑技术的主要手段就是采用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和空调通风技术。

自然气候环境与所要求的人居环境的差异,需要空调或采暖提供能量来平衡,它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

可持续建筑设计应该减少这种能量需求。

建筑周围的绿化与水体、合理的自然通风是改善建筑微气候的重要手段。

绿化能够降低地表温度,减少地面对建筑物的辐射。

合理设计建筑朝向、建筑布局、建筑物楼梯间、门窗位置、风塔或高层建筑的中庭等,可以使建筑内部得到冷却并获得充分的新鲜空气。

  “绿色空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合理的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

夏季温度过低,冬天温度过高并不能给人带来更舒适的环境,相反还要付出更多的能量代价。

提高采暖空调系统的效比,充分利用自然能及能量的回收是“绿色空调”的主要技术措施。

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制冷、工厂的废热采暖及热、电、冷联供都已作为绿色空调技术而被研究与利用。

“绿色建筑”的理念将带来巨大的环境与经济效益。

7.对“健康建筑”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舒适建筑”有弊病,因而提出了“健康建筑”的概念。

  B、“健康建筑”没有真正亲和自然,没有符合人类回归自然的本性。

  C、“健康建筑”没有充分利用可再生材料和能源,而是以高能耗为代价的。

  D、“健康建筑”对于“舒适建筑”而言,无疑是人类建筑发展历史的进步。

8.对第二段文意的分析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认识到建筑的发展不应该与自然相对抗。

  B、学者们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

  C、“绿色建筑”解决了“健康建筑”的弊病。

  D、国外已建成一些绿色建筑和“零能耗”建筑的示范建筑。

9.下列对“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建筑”关系的解说,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建筑的一种表现形式。

  B、绿色建筑是一种理念,而可持续建筑是一种发展理论。

  C、采用可持续建筑设计和空调通风技术的主要是绿色建筑。

  D、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都是以人为本的建筑。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绿色建筑的发展直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B、建筑周围的绿化与水体、合理的自然通风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部分。

  C、森林浴空调和绿色空调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D、确定合理的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是给人类带来更舒适的环境的前提。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善刑名法术之学,见韩之削弱,数以书干韩王,王不用。

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五十六篇,十余万言。

  王(秦王嬴政)闻其贤,欲见之。

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

“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

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

”王悦之,未任用。

李斯嫉之,曰:

“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

今王不用,又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

”王以为然,下吏治非。

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

韩非欲自陈,不得见。

王后悔,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扬子(扬雄)《法言》曰:

或问:

“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

”曰:

“说难盖其所以死乎!

”曰:

“何也?

”“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

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

”或曰:

“非忧说之不合,非邪?

”曰:

“说不由道也,忧也。

由道而不合,非忧也。

  臣光曰:

“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

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愍哉!

                      (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一》)

11.下面对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  疾:

迅速

  B.宽则宠名誉之人      名誉:

名声

  C.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    从:

同“众”,此指诸侯国

  D.夫说人而忧其不合     说:

劝说,游说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不如以法诛之      不赂者以赂者丧

  C.非忧说之不合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D.说难盖其所以死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是说明韩非死因的一组是

  ①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    ②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

  ③李斯嫉之           ④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

  ⑤王以为然,下吏治非      ⑥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

  A.①④    B.②⑤    C.③⑤    D.④⑥

14.下列对本文的叙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之一,他虽精通刑名法术的学说,但因多次写信干预韩王,因此得不到韩王的任用。

  B.韩非虽不得志,但对现实和以往的得失变化有清醒的认识,又为廉洁正直的人遭排斥而悲伤,这些是他作《孤愤》《五蠹》等五十六篇文章的思想基础。

  C.李斯以为韩国也想吞并诸侯,统一天下,韩非一定会为韩国的利益着想,这是人之常情。

  D.秦王召见韩非后,心中颇为高兴,但未马上任用他。

后来却为听信李斯的谗言而后悔莫及。

15.下列对扬雄、司马光有关韩非的看法或评价,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韩非的学说与他的行动自相矛盾,既不合乎当时的礼义准则,本人也不知进退。

  B.韩非由于担心自己的主张与人主不合,而不惜使用各种不合礼义的手段,这是韩非悲剧结局的原因所在。

  C.韩非为秦出谋献策,以覆灭自己的祖国为代价去实现自己的主张,死有余辜,他的悲剧是咎由自取。

  D.对韩非的遭遇,司马迁“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极为同情,而扬雄、司马光却各自持有不同的看法。

第II卷(118分)

四(15分)

16.将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说不由道也,忧也

  译文:

  ②今王不用,又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

译文:

17.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的诗沉郁雄浑,但也不乏明丽清新之作,请你谈一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答:

                                          

18.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

(4分)

①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滕王阁序》)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③往者不可谏,。

(《论语》)

④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五(18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第19—22题。

寂寞的浯溪

王青伟

①走进浯溪,极有可能触摸到了一种中国古代文人内心的隐秘世界,这种隐秘世界可能表达着一种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反叛。

②泰山的雄奇壮观,暗含了中国帝皇的大一统思想,于是历代帝皇为其立封受禅,顶礼膜拜,浸淫到文化领域,儒家思想一统数千年,漫延到文学领域,豪放派永远占主导地位。

公元七世纪中叶,一个政治失意,受到牵连的落魄文人元结被贬为永州刺史,路途愈走愈逼仄,景物愈行愈荒凉,心地愈来愈灰暗。

突然,他先是听见一声清脆的水流声,他本来想放下行李,掬一口水喝喝,或者洗洗双脚,但是他忽地惊呆了:

顺着溪流望去,到处一片姹紫嫣红、树叶成阴、怪石嶙峋。

灰暗的心境一下为之明亮,荒凉的景物倏忽为之绚丽。

这个小小的地方,溪是小的,山是小的,石头也是被分割为小块小块的,就连奔流的湘江也远没有长江黄河那样大气。

那一刻,元结一下子看见了一个大我。

而面对浩茫的宇宙,他一下又觉得自己也就像浯溪这个小盆景,在天地之间变得那么渺小。

  ③于是他把那条溪命名为浯溪。

浯溪,就是我的溪。

古代的文人,以山水来造个字,并公然声称这块山水是属于我的,怕只有元结了,他当时的得意之情因这个“浯”字而情形毕现,他尽管远离了高官厚禄,车水马龙,皇城大气,但天地这么大,总有一块小小的地方是可以安放和融会我的心灵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在王气触摸不到的地方,我拥有这么一块小小的无名之处!

  ④于是,浯溪成为元结另一种文化精神的观照。

他在这里感悟和寻找到了人生的另一面。

  ⑤我总感觉到浯溪碑林的诗书之中,就是这种半归隐文化的典型代表。

浯溪这块小小的天地盆景,就是那种寻求半归隐境界的最佳场所。

极度得意和极度失意的文人都不大到得浯溪,因为浯溪既不宏大,也不苍凉。

得意时需要一个宏大的场所来抒发一下豪情,失意时则需要一个苍凉的处所来哀叹人生的不幸。

浯溪就夹在这两者中间,成为一个狭窄的不可言喻的心灵通道,驱使着一帮文人悄然而至。

因此,在这样一个不易激起情感大起落的场所,自然也很难得产生惊天动地的诗篇。

  ⑥每次我去浯溪,除了看它的碑林和山水之外,最令我留连忘返的就是元结当年弹琴的浯台。

那里是浯溪的最高点。

每到月夜,元结总是执一把琴,坐在那里对江而弹。

琴声激活了浯溪山水,浯溪山水浸润着他的琴声,元结与山水融合在一起,任千古忧愁万古功名顺琴而去,随水而流。

在虚无中掺杂着沉重,在缥缈中偶尔跳出一声叹息,在归途中时而回头张望,在空灵中拍击着一丝无奈。

我站在那个地方,常常缅怀的只是一种渐去渐远的影子,听见的只是一缕似要消失而又没有消失的古琴曲……

  ⑦有一点却是可以坚信的,在现代文明铺天盖地的裹挟之下,我们是愈来愈找不到那种人与自然一触即发的大灵性了。

这不仅是一种灵性的退化,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消亡。

在精神疲惫的时候,还有多少人会坐在这个文化驿站歇歇,舒展一下自己疲惫的灵魂呢?

                                 

(选自《散文》2018年第5期,有删改)

19.阅读全文,概括元结政治反叛和文化反叛的内容。

(6分)

答:

①政治反叛

②文化反叛

20.文章的第④自然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说说这种作用。

(4分)

答:

21.精读文章第⑦段,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说浯溪是“寂寞”的?

(4分)

答: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全文以叙述和描写元结在浯溪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提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在皇权统治下悲惨的命运。

B、泰山是皇权的体现,是封建文化的象征,古代文人对泰山的崇拜使得“豪放派”文学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

C、“元结一下子看见了一个大我,……在天地之间变得那么渺小”突出了元结封建的“大我”到“小我”之间变化的过程,是自我认识的深化。

D、“我站在那个地方,……似要消失而又没有消失的古琴曲”生动地描写出作者对元结同情和理解,也表达了自己的向往之情。

E、全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生动地展示出古代文人隐秘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提示了“半归隐”文化产生的背景。

六(12分)

23.下面一段话是形容钱钟书淡泊名利、潜心学术的,请续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不少于30字。

(4分)

国外重金礼聘讲学,他一一谢绝,他唯一热衷的是工作,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它。

他就像一条静穆的大河,

24.给下面短文加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4分)

北京语言大学研制出《面向语言教学研究的汉语语料检索系统CCRL》。

该系统在课题组自主开发的现代汉语通用分词系统技术支持下,实现了索引与用户词库自动关联的方法,使CCRL检索软件同词库完全相互独立;研究了将词形、词属性、词出现位置、词出现上下文的出处以压缩方式进行编码的方法、高效的文本字符串(词串)按上下文的算法和检索表达式的编码及分析算法,使得系统生成索引和进行检索的效率很高;该系统已建立了8亿多字料的索引,取得了一批有特色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该系统日前通过了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的专家鉴定。

答:

25.以“文化快餐”为开头,重组下面句子。

(4分)

高雅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在青少年中流行——改革开放后潮水般涌入的千奇百怪的文化快餐和流行艺术正不知不觉地消解着传统文化的权威。

答:

七(60分)

26.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河水对堤岸咆哮:

“你像两堵墙立在我的身边,阻挡我随意流淌,限制我自由发展……”堤岸严肃而认真地说:

“正是由于我的存在,你才从涓涓溪流发展成滔滔巨流……”

河水不听劝告,撞毁堤岸,冲向田野、村庄、城镇……最终消失了。

社会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限制与自由”的关系,请以“限制与自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附参考答案:

1.B2.C3.A(B项“心灵”后面用逗号,因与后是一个句子;C去掉“古语不是说”后的冒号,句末单引号应放在“嘛”之前;D中栏目名称不能用书名号,应改为引号)4.B(查访:

调查打听(案情)。

察访:

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

派生:

从一个主要事物的发展中分化出来;衍生:

演变发生或产生。

培育:

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长,多用于生物,特别是幼小的生物,有时用于对儿童、青少年。

培植:

栽种并细心管理(植物),培养人才,扶植(势力)使壮大。

)5.A(B形容贫穷,一无所有;C望文生义,意思弄错,指被别人的话弄得莫名其妙;D比喻来势迅猛,所备不及,不合句意)6.B( A包含关系并列;C“和”歧义;D“建设”与后面的宾语搭配不当。

)7.C8.B9.C10.D11.D(A痛恨;B有好名声的;C同“从”,合纵)12.A13.C14.B(A对“干”理解有误,C想吞并诸侯的应是秦王;D秦王未召见韩非)15.A16.①游说他人却不遵照礼义准则,这是值得忧虑的;②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

还不如依法把他杀掉算了。

【参考译文】

  韩非是庶出韩国的公子,精通刑名法术的学说。

他看到韩国国力日益削弱,多次写信给韩王求取录用,但总得不到韩王的任用。

于是,韩非痛恨韩王治国不致力于访求人才,选任贤能,反而推崇轻浮淫佚的蠹虫之辈,把他们安置在与实际功劳不相称的高位上;国势宽松时骄纵宠爱那些徒有虚名的学者,国势紧急时就征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所培养的人不是所能任用的人,所能任用的人却不是所培养的人。

他为廉洁正直的人遭受奸邪不正的权臣的排斥而悲伤。

他考察了以往的得失变化,撰写了《孤愤》《五蠹》《内储》《外储》《说林》《说难》等五十六篇文章,约十多万字。

  秦王嬴政听说韩非是个德才兼备的人,便想约见他。

韩非正好作为韩国的使者来到秦国,就趁机写信呈给秦王,劝说道:

“现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森严,赏罚公平,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

而我鲁莽地冒死渴求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计略。

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那么,您如果不能一举拆散天下的合纵联盟,占领赵国,灭亡韩国,使楚国、魏国臣服,齐国、燕国归顺,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全国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

”秦王读后,心中颇为高兴,但一时还没有任用他。

李斯很忌妒韩非,便对嬴政说:

“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

还不如依法将他杀掉算了。

”秦王认为李斯说的有理,便把韩非交司法官吏治罪。

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

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陈述冤情,但却无法见到秦王。

不久,秦王有些后悔,就派人去赦免韩非,可是韩非已经死了。

  扬雄《法言》上记载:

有人问杨雄:

“韩非著《说难》一文议论游说之难,而他自己最终又死于‘说难’,那么我冒昧地请问,是什么原因使他的行动与言论相违背呢?

”杨雄回答说:

“游说之难就是韩非致死的原因啊!

”那人问:

“这是为什么?

”杨雄答道:

“君子依照礼制行动,按照道义停止,所鼓吹的学说合乎礼义就进一步去做,不合乎礼义就退一步不做。

如此根本不用去担心自己的主张不合乎人主的心意。

去劝说人主而顾虑自己的说词不合他的心意,那么也就会各种手段无所不用了。

”那人又问:

“韩非正是担忧自己的主张与人主的心意不相吻合,不是吗?

”杨雄答道:

“游说人主却不遵照礼义准则,这是值得忧虑的。

而如果遵循了礼义准则,只是主张与人主的心意不合,便不必担忧了。

  臣司马光说:

我听说君子由亲近自己的亲人而至亲近别人的亲人,由热爱自己的国家而至热爱别人的国家,因此才能功勋卓著,名声美好,从而享有百福。

如今韩非为秦国出谋献策,首先就是要以灭亡他的祖国来实现他主张。

犯下此类罪过,本来就是死有余辜的,哪里还值得怜悯啊!

17.此诗一反沉郁雄浑的风格,借助春日、春风、春草、春燕以及鸳鸯等具有春天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既充满生机又安逸闲适的画面。

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自然,

18.①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②镜中衰鬓已先斑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③来者犹可追(《论语》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9.政治反叛:

淡薄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公然称浯溪,违背帝皇大一统思想。

文化反叛:

归隐思想取代了儒家思想;艺术上追求心灵与自然的结合。

(意思对即可。

每一方面3分。

每一方面又有两点,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20.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承元结对帝王大一统思想、儒家正统思想的双重反叛,下启元结找到了一种半归隐的文化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对元结人生和艺术的影响。

(答出作用给1分;“上承双重反叛”之意得1分,“下启”部分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1分)

21.现代文明强烈冲击着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使人文精神消亡了,人们不再到浯溪这样的美好的大自然中来寻找心灵的慰藉(舒展自己的灵魂),所以说浯溪是寂寞的。

(意思对即可。

“现代文明冲击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或者“现代文明使人的人文精神消亡”得2分;“人们不再到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得2分)

22.A、D(只能答两项,每答对一项得2分)

23.不管夹岸的高山,平远的田畴,嵯峨的城郭,冷落的村庄;也不管丽日和风,雷电雨雪,只是不舍昼夜,汤汤的向前流去,默默向世间供奉舟楫灌溉之便。

24.汉语语料检索系统通过鉴定

25.文化快餐和流行艺术千奇百怪,改革开放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