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题 精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2549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7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语文题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最新高考语文题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最新高考语文题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最新高考语文题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最新高考语文题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语文题 精品.docx

《最新高考语文题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语文题 精品.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语文题 精品.docx

最新高考语文题精品

泄露天机——2017年高考金太阳猜题精粹(语文)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八道作文题

【作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老字号起洋名引争议:

“狗不理”包子铺原名“德聚号”,已有百余年历史。

店主高贵友的乳名叫“狗子”。

因“狗子”卖包子忙的顾不上与顾客说话,故得名“狗不理”包子。

自从百年老店“狗不理”正式启用英文名称——“go  believe”以来,质疑声和争议声始终未绝。

同狗不理一样,之前,包括全聚德、同仁堂在内的北京6家老字号在确定了各自的英文名字后,也同样在社会上引起争议。

中华老字号纷纷热衷起“洋名”,是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是“崇洋媚外”,还是为了提高国际知名度,开拓海外市场,引人深思。

狗不理集团办公室主任周学谦介绍说,以“狗不理”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小吃虽然美味可口,可是中国味儿太浓也有缺点,像“狗不理”3个字根本无法直接翻译成外文,否则就闹出了“狗都不理的包子”的大笑话。

材料二:

星巴克作别紫禁城:

2007年7月14日,星巴克悄然作别紫禁城。

至此,这个曾引起广泛争议的事件终于有了结论。

故宫星巴克咖啡店日前低调宣布,在经营了6年零7个月之后将关门停业。

此前,中央电视台英语主播芮成钢今年1月份在其网络博客上发出抗议,认为“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

芮成钢昨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星巴客撤出故宫的的结局早在“预料之中”,但这只是中国进行文化保护的一个开始。

一方面,随着奥运会的迫近,故宫作为一个民族品牌,必然会考虑尽快以一个完整独立的形象出现在世界面前。

另一方面,星巴克故宫店此前已经将店前LOGO等与故宫氛围不协调的装饰全部撤去,这与其在全球的连锁经营理念格格不入。

在继续合作对双方品牌及经营理念均无好处的前提下,故宫与星巴客的“分手”只是时间问题。

请结合上述现象展开联想,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猜题理由】

新材料作文一般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考生可以综合立意,也可以确定一个方向立意,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

“国学热”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而持续升温。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

全国第一家全日制私塾——孟母堂在上海成立。

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则推波助澜,激发了全民的重温经典热情。

新课标地区的福建省则率先将文化经典的阅读纳入高考的视野,更将这一社会热点引向了校园。

【构思点拨】

⑴、可以探究“国学热”持续升温的原因

⑵、可以分析“水煮三国”、“论语心得”、“红楼选秀”、“十大文化偶像”等的深层原因

⑶、可以探究“国学”的与时俱进,讨论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⑷、可以分析如何面对文化的多元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

【名人言论】

⑴.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⑵.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⑶.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⑸.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⑹.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杨雄《法言•君子》

⑺.人孰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⑻.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

⑼.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

⑽.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列传》

⑾.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⑿.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

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最新素材】

①诵读《论语》新编“国学”开启第一课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昨日,川大附小东山国际学校传来琅琅的诵读之声,在新学期来临之际,川大附小东山国际学校用《论语》新编的音乐剧拉开了该校“国学”启蒙教育的大幕。

开学典礼以“国学传响东山校园,理想播种童年心中”为主题,孩子们身着汉代服饰、头戴礼帽互致礼仪,互相问候。

拜年、贴春联、放鞭炮一个个颇具传统文化意味的元素,从孩子们的嘴中蹦出。

据执行校长邹芳介绍,从本学期开始,该校将开设“国学”课程,每个孩子每周都将学习一节课的“国学”课,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声律启蒙》、三四年级学习《论语》、五年级学习《道德经》。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将在‘国学’中感受古代文化典籍的魅力,从中吸取营养;每个孩子毕业时,都能浸染‘国学’精髓诗意而幸福地离开。

②孔子PK章子怡

2006年,《新周刊》在上一期刊登了一篇《如何“贩卖”中国文化》的专题,采访了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化评论家张颐武,张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称:

“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

”这句话后来在凤凰卫视的《铿锵三人行》中,被主持人窦文涛引用。

10日,张教授的言论引起了激烈讨论,记者在众多论坛中看到,几乎99%的网友对这句话持反对意见,认为章子怡作为一名电影演员,还无法和孔子作比较。

③于丹讲“论语心得”“文化奶妈”惹争议

日前,博客老愚在网上发贴《文化奶妈的时代》,以“于丹签售《于丹〈论语〉心得》一日过万”宣告“文化奶妈时代”的到来。

他认为,“百家讲坛”的“造星工程”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播方式,但这种方式是“文化奶妈式”。

此言一出,网上立即争议纷纷。

百家讲坛“美女教授”于丹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签售新作《于丹〈论语〉心得》。

她在8个半小时内签出8000本书,当天书店总计售出该书1.3万本。

此后短短10天内,该书首印的60万册被征订一空。

针对于丹现象,博客老愚如是评论: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

一批嘴皮子厉害的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他们就像一批文化‘传教士’,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

我把讲解者们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老愚认为,“奶妈式”的文化传播方式——那种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这很有可能造成误读,引导读者进入理解歧途,“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吃的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

”但也有网友替于丹打抱不平:

“易中天讲‘三国’,没人叫他‘文化奶爹’,于丹一讲‘论语’,就被网民称为‘文化奶妈’。

要真说起来,孔子老子庄子,罗贯中曹雪芹,他们才是真正的奶妈,是他们的奶水滋养了一大批时代红人。

我们欢迎多一些‘文化奶妈’。

④谁是中国的文化偶像

由《南方都市报》、《新民周刊》、《北京娱乐信报》、《华商报》、《深圳商报》等10余家报刊联合推出大型公众调查:

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于2003年6月20日正式落下帷幕。

虽然这次调查一推出,就受到各界非议,但此次调查在参与人数和公众关注度上,都创下了全新的纪录。

这次评出的十大文化偶像依次为鲁迅、金庸、钱钟书、巴金、老舍、钱学森、张国荣、雷锋、梅兰芳、王菲。

⑤红楼选秀

“红楼梦中人”是北京电视台推出的为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组织的演员选秀活动,通过海选及比赛选出主要演员。

此次商业盛宴历时一年半,一不留神集合了脱口秀、模仿秀、真人秀之大成,各色男女疯狂加入全球海选,渴望一“秀”成名,然而确是铜臭、丑闻、炒作不断。

然而,仅凭几分青春姿容和临阵磨枪的功夫,没有长期的文化积累和严格的舞台磨砺,靠着做几个造型,说几句不伦不类的古装加现代的即兴台词,即使通过海选侥幸过关,他们真能参透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人生三昧吗?

能演绎出“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婉约情致吗?

【下水作文】

我与经典有约

散发看书香气的四大名著,就如四季,有着各自不同的魅力。

细细品味,书中竟有着与四季如此相似的感觉。

于是我在四季品读它们。

----题记

我在春季读《西游》。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充满生机的,就如《西游》一样,不管是斩妖除魔,还是日夜兼程,或是风雨无阻,哪怕是孙悟空的一个后空翻,无处不透着生气,透着活泼,让人读着都要跳起来了。

《西游》如春天,带给我生机。

我在夏天读《三国》。

那火辣辣的太阳,像是一篇篇故事,荡气回肠,使人热血沸腾;那响亮的蝉鸣声,像是战士的杀喊声,震耳欲聋,令人胆战心惊;那阵阵清风,就像是一个个妙计,用之巧妙,让人禁不住拍手叫绝….《三国》如暴风雨,教会我如何做人。

我在秋季读《红楼梦》。

《红楼梦》如秋季一样有喜有悲。

我为书中人物流泪,也为秋天的落叶伤感;我为刘姥姥笑开花,也为桂花的香气乐开怀;我为贾家的权势所惊奇,也为秋的美景所惊讶…我与书中的人同笑、同哭、同乐、同悲。

我和秋天一起玩耍,一起感触,一起洒泪。

《红楼梦》如一片落叶,告诉我一切都有兴哀。

我在冬天读《水浒》。

一百零八将当初何等威武风光,就仿佛是一阵阵的狂风,刮过每一寸士地。

可是再强的狂风也有变弱,消失的时候,一百零八将的那阵阵狂风就是被朝庭压下去的。

《水浒》如一艘小船,载我看透了朝庭的奸诈。

我与经典有约,约在春夏秋冬。

漫长的人生中不知道有多少次与经典想见,相拥,后悔的是不知道有多少次与经典早已有了约定,但还是错过,因为有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

此刻,我心中有了新的认识,一份经典的作品让我有了新的想法,一页页,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心中回荡,一个个负有哲理的句子在脑海起伏。

好似湖面上的波浪,那不是在慢慢消逝,而是在蔓延。

我看红楼选秀

这些天,去外地办事,在青岛呆了几天后,转道潍坊临朐。

晚上在叔家看电视,发现,临朐有线电视收的台还真不少。

我那个婶在家看北京台的红楼选秀,我向来对超女,对超男,对形形色色的选秀活动没有什么热衷。

不过因为是红楼梦,也因为我婶打开的电视,我又不好意思转台,就跟着看吧。

 红楼梦的重拍早已经沸沸扬扬。

我总觉得这红楼梦还是不拍的好,纵然几个有钱的老板无所谓自己口袋里面的小钱,纵然为了用这几个小钱捞一些大钱,也没必要如此的显示出“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虔诚的心”。

我到对这种“艺术”没什么太大的心境,但总看不惯那些打着“旗帜”掩藏旗帜的本心。

 看了宝戴钗的4进3的较量。

看着那几个小生,花旦在台上为了展现自己的清纯,美丽,煞费苦心。

我不得不联想老版红楼梦的那些演员,也不得不做一些比较。

 新版红楼梦的宝戴钗的前3名,确是漂亮,类似于我这样的看见美女就挪不动脚的人来说,这模样就是一个必要的而且是很到位的杀手锏。

谁不喜欢漂亮姑娘帅小伙呢?

 整个节目在他们展现自己的魅力的情况下越演越烈之后。

跟着评委们的那些无聊或者说近乎与无耻的问题,再加上一些网友反复注意这些个小生花旦的清纯美丽豆之后。

我也有了一些问题。

 我很想问一下那些小生和花旦:

你们有谁能够今生只演这一部红楼梦?

 我想这些小生和花旦没有谁今生只演这部红楼梦。

毕竟像曹雪芹那样的今生只写红楼梦的人只是曹雪芹,像陈晓旭那样的今生只活了个林黛玉的人只是陈晓旭。

 背后的老板需要用小钱换大钱,选秀节目的电视台需要用红楼梦这块金字招牌换收视率,小生和花旦们更不必说,需要用红楼梦这金字招牌来为自己铺就走向名优的红地毯。

 陈晓旭说,“不能演林黛玉,我就回去。

 然而我又有了一个问题。

宝玉黛玉宝钗是三个情窦初开的奇异人物,少男少女对爱情的那种微妙的感受,那种憧憬,需要一些真正在做梦的人去诠释。

欧阳奋强,陈晓旭他们正是那个年龄的人,那个年龄的感受那个年龄的憧憬。

仔细看看老版红楼梦中他们的眼神,虽说不是淋漓尽致,毕竟也让我感受到了情窦初开的爱情。

 我看着电视上的那些小生和花旦,呵呵,心中想:

这都是爱情老油条了吧。

老油条就算放到灌愁海中浸泡个十年八载的,能够变成清水面条么。

【作文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好莱坞大片《2012,世界末日》不仅全面刮起票房风暴,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于“地球末日”的担忧与探讨。

尽管2012年不会真成为世界末日,但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善待地球、环境,阻止灾难,更好地生活?

有业内人士评价,近几年,很少有电影能像《2012》那样引发如此大的反响。

一边是担忧的声音,害怕里面的情节引发恐慌、令人绝望;一边是赞扬的声音,这场灾难片给人类再次敲响警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

在过去的10年里,各种自然灾难如巴基斯坦地震、印度洋海啸、北美飓风、中国四川地震等,一次次向人类发出警告。

各种极端天气的发生几率也越来越高,“百年一遇”、“60年一遇”的记录似乎在近几年被集中刷新了。

在现实中,人们并没有足够的理由去庆幸。

即使自然灾难还没有如电影中描述的那样频繁,但极端天气、新型流行病等已经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珍惜现在,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 不少人再度呼吁:

“保护环境要从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资源等等,尤其是不能再以发展进步的名义来透支地球!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猜题理由】

新材料作文一般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考生可以综合立意,也可以确定一个方向立意,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

环保类话题是一个紧迫而又恒久的话题。

它涉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希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而不是疯狂掠夺与可怕的报复。

这对于高三的学子而言,也是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

以票房榜电影入题,本身是一个大胆的设想。

应该说,多数高三学生都看过这部电影。

命题者除了意在引导大家关注社会,把目光投向书本之外的广阔生活之外,还有唤醒大家的环保忧患意识,增强环保的自觉性的意图。

【构思点拨】

 “人与自然”这个话题包含着人对自身与自然现象的关系的思考、对自身“反自然”行为的质疑以及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性探索等方面的内容。

写此类话题要树立科学的自然观,要尊重自然,认识自然,善待自然。

  ⑴.反思现实生活中“人”对“自然”的非理性开发,表达“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写这类文章要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让读者看清“非理性开发”的危害和实质。

  ⑵.调动联想、想象能力,描写未来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以艺术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构筑美丽的画面,将自己对话题的理性思考融入到艺术的画面之中。

考生立意时可以思考:

⑴、人与自然如何才能和谐相处,走共赢的道路。

这个“度”在哪里?

⑵、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保护环境不仅仅是口号,更应该使之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业

⑶、可以谈谈环保无小事,环保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⑷、环保需要国际合作,需要人人参与

文体上,考生可以叙事(如对比环境的恶化),可以议论,可以抒情。

可以写成幻想文(如电影2012那样),可以写成书信体(如角色换位,以动物或自然的眼光看待人类)

总之,要有所创新,因为这个话题是一个老话题了。

【名人言论】

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

——马克思

⑵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

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会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

⑶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⑷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孟德斯鸠

⑸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⑹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

——爱迪生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

——培根

⑺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

——拜伦

⑻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卢梭

⑼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⑽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

 

【最新素材】

①印尼海啸

2004年12月26号,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里氏8.9级的地震,相当于至少3000颗原子弹威力的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高达30米的水墙横扫斯里兰卡、印尼、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马尔代夫等国家沿海地区,带走了至少15万人的生命,使几百万人流离失所,造成了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灾难原本可以小一些。

海底地震是形成海啸的主要原因,也是带走十几万条生命的凶手,这似乎是一场纯粹的自然现象,人类无法阻止它的发生。

面对巨大的灾难,人类自称为“弱者”——这一切好像与人类无关。

“人类为破坏环境付出了代价,痛定思痛,人类要做出深刻反思。

这虽然是一次纯自然灾害,但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加大了灾难的产生和影响。

”红树林被大量砍伐了,全球海域中70%的珊瑚礁遭到人为破坏。

经济的发展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决定了它带有脆弱性,对财富的贪欲没有节制的蔓延,使人类终于受到了惩罚。

这次海啸造成了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意味着沿海地区多年劳心劳力所积累的财富在大自然一次翻脸中付之东流。

人类必须明白怎么样亲近自然,而不是打扰自然。

否则自然会用自己的方式说“不”。

②没有风景只有商业

日前,一位美国朋友慕名来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泰山。

川流不息的索道缆车,店铺林立的岱顶闹市,使他根本不觉东岳之雄伟壮观。

他遗憾地说:

“泰山没有风景,只有商业。

”此语令我想起了周恩来总理保护泰山的往事。

20世纪70年代,有关部门曾三次向国务院打报告,要求在泰山上修建公路。

结果,周总理三次都不同意。

他指示: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山,要登山,不能修公路。

后来,他又强调:

泰山是游览胜地,不能修公路,登泰山就要登,不能不登。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周总理有如此的远见卓识,不能不令人由衷敬佩。

然而,今天的泰山,岂止是修建了一条公路。

前些年,一些地方官员竟然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等口号,于是,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真的把泰山变成了“经济山”,不仅有宾馆、饭店,还有娱乐城、电影院,非遗产商业建筑远远超过遗产建筑。

如今,空中索道来来往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自然景观面目全非,泰山如同带上了沉重的镣铐。

③世界“最高”内阁会议和水下内阁会议

马尔代夫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于2009年10月17日召集12名政府内阁成员,在该国海域一处4米深的海底召开了世界上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以呼吁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马尔代夫由1192个珊瑚岛组成,全国平均海拔只有约1.5米。

根据科学家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继续下去,马尔代夫将在本世纪内消失。

12月4日,尼泊尔内阁召开了全世界最高的的内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来讨论尼泊尔总统本月将在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演讲的内容,目的是呼吁全世界都来关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冰川融化问题。

④全球接力地球一小时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于当地时间2009年3月28日20时30分在新西兰查塔姆岛开始全球接力。

20时30分成为全球许多城镇的重要时刻,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个城镇宣布参与,参与的人数达到10亿。

北京、上海、香港、台北等十余座城市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大连星海广场举行了“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周边的大型建筑所有装饰灯光同时熄灭,来自500个家庭,千余名志愿者一起点燃蜡烛,拼出“地球一小时”主标志。

山东潍坊众多市民和单位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关闭照明灯和家用电器。

重庆市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等9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自行将寝室内的电灯熄灭一小时……

这项于2007年发起的全球性环保公益活动目的是提升大众对碳排放和气候变暖等问题的关注。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大型的展示公众关注气候变化的活动”。

⑤开封环保副局长取样被熏倒

开封市东护城河穿东郊乡郭屯村而过。

大明制药公司,就位于郭屯村这段护城河的东边。

9月11日,接到村民举报后,左驰带领环保执法人员前往暗访调查。

左驰等人勘察发现,该公司北围墙下有一排污暗渠,管道直通东护城河。

“排污口的排水量很大,排出的工业废水呈黄褐色,散发着强烈的刺鼻气味。

”左驰说。

当时,左驰拿出塑料瓶到排污口取水样,没想到在不到1分钟的灌水时间里,危险发生了。

左驰昨日回忆,当时他被一股刺鼻的气味当场熏倒。

⑥ 限塑令遭遇尴尬,留美大学生每天捡一小时垃圾

为了控制“白色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从2008年6月1日起,我国全面推行“限塑令”,要求商家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

然而,近期,免费塑料袋再度反弹。

有专家认为,推行可降解塑料袋和取缔违法经营生产超薄、有毒塑料袋工厂双管齐下,或许能够缓解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切实行动起来,实实在在地减少污染物,这才是长久之计。

漯河留美女大学生张栋,回国的寒假作业是“每天捡1小时垃圾”。

“当下有个名词叫‘GlobalCitizen’,世界公民。

我们国人要想做一个合格的世界公民,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需要的只是随时想着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垃圾,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等等,并把这种观念传播给身边的人。

再比如传播爱,也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只需对身边的人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甚至一个微笑,就能互相传染。

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到生活的温暖。

”张栋最后说。

【下水作文】

下雨了

1801年,夏

天黑压压的,空气很闷。

雨,已很久没有下了。

黄河边上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里,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场法事。

圣台上,披头散发身着黑衣的巫师将手中的宝剑乱舞一阵,念念有词“吉时已到,向河神献礼……”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善男信女们纷纷跪下,磕头有声,喊成一片:

“求河神赏雨!

求河神赏雨!

”几个壮汉走到河边,将岸上的“贡品”推入河中。

一瞬间,十来头牛羊、数不尽的珍宝以及一对早已五花大绑的童男童女被河水吞噬了……

不久,下雨了。

 村民们正为筹备下一次的“贡品”而忙碌着。

那时,人类臣服于自然。

1901年,夏

江南某小巷。

大雨突然而至。

“下雨了,下雨了。

”孩子们欢快地叫着,不顾大人的叫骂,光着脚,冒着雨就冲出了家门。

他们你推我一下,我拍你一下,湿漉漉地抱成一团。

这时不知从哪家门里窜出好多只大白鹅,兴奋地扑打着翅膀“嘎嘎”地叫着。

一个打着油伞穿着红绸小褂的小姑娘也从那扇门里飞奔出来,焦急地对那些赶着大白鹅玩耍的小伙伴喊:

“喂,快帮忙抓我的鹅,回头我谢你们。

”赶鹅游戏变成了抓鹅游戏。

童稚的笑声配上哗啦啦的雨声奏出了一曲美妙的和谐之歌。

那时,人和自然是朋友。

2001年,夏

走在大街上的我被没有征兆的一场小雨淋得浑身湿漉漉的。

急忙奔回家,换上一套干净衣服,又随手抽出一条毛巾擦干头发。

一会儿,头发干了,可是那条干净的毛巾却变得黑糊糊的了。

离家不远的那一个大烟囱,正冒着一股股的黑烟。

我下意识地关上窗户。

  此时,人类正在破坏自然。

2101年,夏

某市市长正发表电视讲话:

“据可靠消息,未来几天内将会降暴雨,请市民们做好防汛准备。

没有重大事情一律不许出门。

学校、医院等都将放假,直到雨期过后。

政府将为市民免费提供防毒面具,凡被雨水淋到的人,可拨打免费电话……政府将派专人进行医治……”

自然开始对人类实施可怕的报复……

大自然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最亲密的伙伴,但它也会成为人类最可怕的敌人,最强大的对手。

人类也许会永远幸福地生活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但也许会在一片狼藉中走向灭亡。

而结局的选择,恰恰就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