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7646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5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

《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

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初二期末物理卷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初二期末物理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初中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

D.人的正常体温约是37℃

2.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3.“节约用水、美化环境、防止污染”已成为每个泗阳人的共识.在下面三项中,与我县水环境的改善不相符的是()

①生活污水排入大运河

②将生活垃圾倒入大运河

③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B.超声波能够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超声清洗

C.次声波就是没有传播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

D.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

5.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为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

6.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7.在我县举办的青少年科技节上,某中学天文爱好兴趣小组自制一台天文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物体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8.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船和山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漫反射

B.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彩色光是由白光组成的

10.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点出发向Q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经过6s,乙车离P点10m

C.甲车比乙车早3s通过Q点

D.经过3s,甲、乙两车相距6m

11.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A.甲下降,乙上升B.甲上升,乙下降

C.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二、填空题

12.身高1.65m的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离镜2m,那么他在镜中的像高度是m,像距离平面镜m,当他后退1m,像离他本人的距离是m.

13.普通电灯泡用久了会看到灯丝变细,这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在灯丝变细的同时看到灯泡玻璃发黑,这是现象.

14.列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若坐在平稳列车中的人以座椅为参照物,则行李架上的物体是的;若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则乘客是的.

15.夏天从冰箱内拿冷冻食物时,打开冰箱门,会看见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由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的.

16.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垂直地射到镜面上,反射角为______度,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为使图示所在位置的眼睛能看到反射光,平面镜应逆时针旋转______.

17.

(1)如图1所示,被测物体长度为cm,图2的秒表示数为mins;

(2)同学按图3甲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之处是;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3乙所示,则液体温度为℃

18.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三、作图题

19.按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如图乙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作出经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四、计算题

20.20.一列长为360m火车匀速驶过长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48s.求:

(1)火车运行的速度?

(2)火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21.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

39

10:

28

11:

30

 

发车时间

09:

00

09:

43

10:

33

 

里程/km

0

84

165

300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

(2)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速度?

五、实验题

2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___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的.

(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min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温度/℃

59

55

52

49

48

48

48

48

47

45

43

42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这种物质在第2min时是态.(选填:

“固”、“液”或“气”)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

该物质是.(选填:

“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2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同学们在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1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调节.

(2)调节好光屏,能观察到光屏上清晰的像是图2中的.

(3)如表是某小组的实验记录,照相机是根据第次实验成像特点制成的.

实验次数

像的情况

正立或倒立

缩小或放大

实像或虚像

1

倒立

缩小

实像

2

倒立

等大

实像

3

倒立

放大

实像

4

正立

放大

虚像

25.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水的沸点是℃.

(2)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①;②.(写出两种即可)

26.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

(1)在此实验时,要研究气泡的运动情况,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和.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距离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m/s.

(3)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快、慢)

(4)如表是某实验小组的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象.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50

3.00

4.50

6.00

7.50

参考答案

1.D

【解析】试题分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

A、头发丝的直径在70μm左右,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70μm=0.07m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0×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略小一些.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340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20cm,在26c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2.D

【解析】

试题分析: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防治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

A、调节音响的音量旋钮,能够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音量大则响度大,音量小则响度小;调节音量旋钮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和频率,故A错误;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不能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传播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3.A

【详解】

①生活污水排入大运河,会造成水环境的直接破坏,做法错误;

②将生活垃圾倒入大运河,会造成水源的污染,做法错误;

③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可以防止水污染,做法正确.

故选A.

4.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超声波方向性好、传播距离远,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和破碎能力等特点;

②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

A、超声波指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不是速度大于340m/s的声音.故A错误;

B、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超声清洗、碎石等,故B正确;

C、次声波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但其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

D、超声波能够成像,如B超,但人耳不能直接听到超声波.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超声波、次声波概念、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5.A

【解析】

试题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

解:

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现象;

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是熔化现象;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物态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6.A

【详解】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

7.D

【解析】

试题分析:

(1)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或者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

A、望远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正确本题主要考查光学器件(显微镜)(望远镜)的作用,对于它们的用途应当了解,属于基本应用常识题.

8.A

【详解】

A.“看山恰似走来迎”意思是说“山”在运动,山和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选船为参照物;“是船行”指船在运动,同样可以选山为参照物,A符合题意;

B.“看山恰似走来迎”的研究对象是山,故不能选山为参照物,同样“是船行”也不能选船为参照物,否则两个物体都是静止的,B不符合题意;

C.“看山恰似走来迎”:

如果选地面为参照物,山与地面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应是静止,与题意不符,C不符合题意.

D.“看山恰似走来迎”:

如果选择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位置也没有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9.B

【解析】

试题分析:

(1)光照在凸凹不平的物体上会发生漫反射;

(2)水中物体的光经水面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逆着折射光线会看见比水中物体较浅的物体虚像;

(3)雨后天空的彩虹是空气中的小水珠对太阳光进行折射形成的现象;

(4)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由七种单色光组成.

解:

A、错误,磨砂玻璃凸凹不平,可以使光线发生漫反射,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看黑板上的字;

B、正确,由于光的折射,我们看到池子里的水深要比实际的浅些;

C、错误,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错误,光的色散现象证明了白光是复色光,由七种单色光组成;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漫反射现象、光的折射以及光的色散等,都是基础知识.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A、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关系,可采取两种方法:

①取时间相同,然后比较路程,路程长的速度大;②取路程相同,然后比较时间,时间短的速度大;

B、从图象上找出当时间为6s时,乙车对应的纵坐标﹣路程是多少;

C、因为两车都从P点出发向Q点运动,所以P点是起点,Q点是终点.从图象上找出甲车和乙车到达Q点时各自对应的横坐标﹣时间分别是多少,然后算出它们的时间差,看是不是3s;

D、从图象上找出当时间为3s时,两车图象各自对应的纵坐标﹣路程分别是多少,然后算出它们的路程差,看是不是6m.

解:

A、由图象可知,当甲车和乙车都行驶10m的路程时,甲车的行驶时间是2.5s,乙车的行驶时间是5s,由于t甲<t乙,所以v甲>v乙,故选项A不正确;

B、由图象可知,当时间为6s时,乙车行驶的路程是12m,此时乙车离P点(因为两车都从P点出发,所以P点是图象上的原点O)为12m,故选项B不正确;

C、因为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所以P点是起点(图象上是点O),Q点是终点(Q点位于纵轴的10m处).那么当两车的纵坐标都是10m时,甲车对应的时间是2.5s,而乙车对应的时间是5s,两车相差的时间是t乙﹣t甲=5s﹣2.5s=2.5s,所以甲车比乙车早2.5s通过Q点,故选项C不正确;

D、由图象可知,当时间为3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是12m,乙车行驶的路程是6m,两车相距s甲﹣s乙=6m,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速度公式分析图象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难度在于图象上并没有标出P点和Q点,而要解答本题就需要我们先分析出P点和Q点分别位于图象上的什么位置,要找出P点和Q点的位置,就需要根据题意去分析,所以该题也考查了学生分析题意的能力.

11.D

【解析】

【详解】

楼房相对地面是静止的,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说明甲在下降,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说明乙在下降,甲看见乙在匀速上升,说明甲比乙快,故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故选D.

12.1.65;2;6.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

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该同学身高1.65m,所以像高1.65m;

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m;

当他后退1m,此时他距离平面镜2m+1m=3m,则他距离平面镜也为3m,像离他本人的距离是3m+3m=6m.

故答案为:

1.65;2;6.

【点评】此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3.升华;凝华

【解析】

试题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解:

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是由于钨丝在高温状态下发生了升华现象,变成了钨蒸气;灯泡发黑,是由于灯泡内的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灯泡内壁,发生了凝华现象,形成的固态钨附着在内壁上;

故答案为:

升华;凝华.

【点评】在分析物质是发生哪种物态变化时,关键要抓住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14.静止;运动

【解析】

试题分析:

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如果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变化,则是静止的.由此来突破此题.

解:

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座椅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以座椅为参照物,则行李架上的物体是静止的;而乘客相对于路边的树木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则乘客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

静止;运动.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5.空气;液化

【解析】试题分析: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我们看到的各种“白气”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

解:

夏天,打开电冰箱门时有“白气”冒出,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箱门处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

故答案为:

空气;液化.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的,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得出结论.

16.0;15°

【解析】

试题分析:

(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

反射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等于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

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到镜面上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重合,因此此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都为0°;

保持入射方向不变,为使图中所在位置的眼睛能看到反射光,说明进入眼睛的光线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反射角均为15°,可知法线沿逆时针转过了15°,则镜面转过了15°.

故答案为0;1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要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及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必要时可以通过作图直观得出角度的大小.

17.

(1)3.80;5;37.5;

(2)玻璃泡接触烧杯底;31.

【解析】

试题分析: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2)读取体温计示数时,首先要明确其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

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被测物体左侧与9.00cm对齐,右侧与12.80cm对齐,所以被测物体的长度为L=12.80cm﹣9.00cm=3.80cm;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

(2)由图知,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甲图中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是错误的;

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上,此时的温度是31℃.

故答案为

(1)3.80;5;37.5;

(2)玻璃泡接触烧杯底;31.

【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温度计和秒表,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8.响度音调

【详解】

[1]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

19.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出端点A、B的像点,连接即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不要忘记虚像用虚线.

(2)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

(1)根据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A点的对称点A′,同理作出B点的对称点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的像.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点评】

(1)平面镜作图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另一种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来作,比较来看,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要简单明了,容易一些.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0.

(1)火车运行的速度是30m/s.

(2)火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为72s.

【解析】试题分析:

(1)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等于隧道长与火车长的差,求出火车的路程,应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火车的速度.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火车长,已知速度,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火车的行驶时间.

解:

(1)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

s1=L隧道﹣L车=1800m﹣360m=1440m,

火车的速度:

v=

=

=30m/s;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s2=L隧道+L车=1800m+360m=2160m,

由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