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7575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7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复习题

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选择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膜上载体

D.Na+、HPO

、葡萄糖、氨基酸

D 解析:

内环境为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膜上载体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2020·广东汕头模拟)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含量有关,与蛋白质含量无关

B.a渗回b和渗入c的量相差不大

C.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b中Ⅱ端比Ⅰ端葡萄糖含量高

D.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b中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低

D 解析: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其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A错误;组织液a中大部分透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到血浆b,少部分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液c,B错误;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血浆中的葡萄糖经Ⅰ端到组织液并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所以Ⅱ端葡萄糖含量低,C错误;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大量血糖经Ⅰ端进入a,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经图中Ⅱ端到血浆,所以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低,D正确。

3.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A~E表示直接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结构,①②是相关生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

B.图中C为泌尿系统,②表示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C.图中D可表示皮肤汗腺对废物的排泄作用

D.图中E表示体液,图示信息表明它可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 解析:

题图中E表示内环境,D错误。

4.(2020·山东潍坊模拟)脑脊液充满在各脑室内,能不断产生又不断被吸收回流至静脉,它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并运走脑细胞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

B.脑脊液是脑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

D.脑脊液中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

C 解析:

脑脊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属于细胞外液,是脑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B正确;内环境中有酸碱缓冲物质,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C错误;脑脊液属于内环境,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D正确。

5.(2020·贵州遵义模拟)2019年12月8日在重庆举行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人们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下列与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

B.运动过程中,线粒体内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体温略有升高

C.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与血浆中缓冲物质H2CO3发生中和,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

D.大量流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A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A正确;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分解,由于运动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故细胞呼吸速率加快,同时释放的热能增多,所以体温略有升高,B错误;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与血浆中NaHCO3发生中和反应,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大量流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错误。

6.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Cl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一种实验材料

C.从加入HCl或NaOH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溶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D 解析:

A、B两项描述的是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而以pH为纵轴。

结果显示,生物材料中加入HCl或NaOH后的变化情况与缓冲溶液很接近。

7.下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⑤表示某种体液,②④表示细胞,①⑤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

B.正常情况下,在③中不会检测到淀粉酶

C.若①中蛋白质含量升高,则会引起组织水肿

D.与①相比,③⑤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高

B 解析:

②为毛细血管壁,其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③为组织液,淀粉酶分布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是与外界直接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B正确;①为血浆,若蛋白质含量升高,会引起组织液减少,C错误;③⑤分别为组织液和淋巴液,其蛋白质含量少于血浆,D错误。

二、选择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

8.(2020·山东卷)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

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ACD 解析:

呼吸困难患者难以排出体内产生的CO2,导致患者体内的CO2浓度偏高,A正确;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基本相等,B错误;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会导致血浆中的水进入组织液引起肺部组织液增加,导致水肿,C正确;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重新进入内环境中的水减少,进而使排出的尿量增加,D正确。

9.(2020·山东枣庄模拟)房水是由睫状体突产生的,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澈液体。

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

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

B.泪液是房水外排形成的一种液体,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

D.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

ACD 解析:

根据房水能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可知,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A正确;泪液是泪腺分泌的一种液体,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B错误;房水中蛋白质含量、葡萄糖含量均低于血浆中的相应含量,由此推测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C正确;若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因此可推知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D正确。

10.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成分含量/(mmol·L-1)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③属于组织液或淋巴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减少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

BD 解析: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高。

由此可以判断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或淋巴液。

④中含有较多的K+和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

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而不是稳定不变。

三、非选择题

11.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体液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填字母),属于内环境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B与C在成分上的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正常情况下A的渗透压一般________(填“>”“<”或“=”)D的渗透压。

(4)如果②代表O2,其从体外进入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__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

解析: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因此题图中含量最多的是D细胞内液。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在图中对应的字母是C、B、A。

(2)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因此B与C在成分上的最主要的区别是C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C血浆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则A组织液的渗透压一般与D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

(4)O2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先经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再经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组织细胞。

答案:

(1)D ABC 

(2)C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蛋白质、无机盐 = (4)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12.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

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尿量__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

(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造成pH下降。

(2)血浆中的葡萄糖大量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尿量增加。

(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答案:

(1)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会

 

2 神经调节

一、选择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20·辽宁锦州模拟)《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籍(项羽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在项羽扛鼎时,其体内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结果不包括(  )

A.瞳孔放大B.支气管扩张

C.心跳加快D.骨骼肌收缩

D 解析:

根据题干分析可知,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器官(消化道、心血管、膀胱等)及内分泌腺、汗腺的活动和分泌,所以支气管扩张、心跳加快、瞳孔放大,均属于交感神经兴奋调节的结果,而骨骼肌收缩不属于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所以D符合题意。

2.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属于神经纤维

B.该神经元有多个突触

C.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只有神经元

D.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导

D 解析:

神经纤维是由长的轴突构成的,A错误;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相连接的结构,一个神经元中不含有突触,B错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C错误;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导,D正确。

3.(2020·浙江7月选考)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

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

B.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

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

D.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

B 解析:

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会影响突触后膜接受到的刺激大小,所以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A正确;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会使乙酰胆碱分解减少,进而乙酰胆碱持续与受体结合,促进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B错误;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参与学习和记忆等调节活动,所以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这些调节活动,C正确;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所以能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引起的生理效应,D正确。

4.(2021·陕西洛南模拟)下图为神经肌肉接点示意图。

下列有关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传到①时,引起①处Na+通道打开,Na+涌出

B.兴奋传到①时,乙酰胆碱以主动运输方式分泌

C.②属于组织液,其中的O2含量不影响兴奋的传递

D.②处的乙酰胆碱与③处的相应受体结合,可引起肌细胞膜产生电位变化

D 解析:

兴奋传到①时,引起①处Na+通道打开,Na+内流,A错误;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B错误;②属于组织液,其中的O2含量影响神经细胞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C错误;②处的神经递质与③处相应受体结合,可引起肌细胞膜产生电位变化,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5.(2020·山东模拟)为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大脑皮层的影响,研究者将生理状态相似的小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饲养于复杂环境中,乙组小鼠饲养于简单环境中。

3个月后,甲组小鼠的大脑皮层比乙组的厚,并且大脑皮层神经元树突上细刺状突起数量多,细刺状突起是神经元间建立联系的部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复杂环境能促进大脑皮层的生长

B.获取信息越多树突上细刺状突起越多

C.简单环境有利于建立更多的突触

D.复杂环境能增强小鼠大脑皮层的调节能力

C 解析:

甲组的环境比乙组的环境复杂,实验结果中甲组小鼠的大脑皮层比乙组的厚,因此复杂环境能促进大脑皮层的生长,A正确;细刺状突起是神经元间建立联系的部位,获取信息越多树突上细刺状突起越多,B正确;甲组小鼠的大脑皮层比乙组的厚,并且大脑皮层神经元树突上细刺状突起数量多,说明复杂环境有利于建立更多的突触,C错误;细刺状突起是神经元间建立联系的部位,复杂环境能增强小鼠大脑皮层的调节能力,D正确。

6.(2020·山东卷)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

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

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推测,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正确;K+内流而产生兴奋,使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由于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而听觉形成的过程中不涉及大脑皮层传出兴奋和效应器的反应,因而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D正确。

7.河豚毒素能抑制Na+进入神经元内。

将枪乌贼巨大神经纤维放入下图X溶液中,电流计两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外a、b两点,c为神经纤维外另一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溶液为KCl,刺激神经纤维c点则电流计将发生两次偏转

B.若X溶液为NaCl,刺激神经纤维b点兴奋不能从b点传导到a点

C.若X为KCl和NaCl混合液,刺激神经纤维c点,观察电流计偏转情况可判断产生兴奋所需离子种类

D.若X为NaCl和河豚毒素混合液,刺激神经纤维b点后,a点和c点均不能产生兴奋

D 解析:

电流计发生偏转要有兴奋的产生,但兴奋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若X溶液为KCl,刺激神经纤维c点则电流计不发生偏转,A错误;若X溶液为NaCl,刺激神经纤维b点,兴奋可以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可从b点传导到a点,B错误;若X为KCl和NaCl混合液,刺激神经纤维c点,由于缺乏对照实验,观察电流计偏转情况无法判断产生兴奋所需离子的种类,C错误;若X为NaCl和河豚毒素混合液,刺激神经纤维b点后,因Na+不能进入神经元内,故a点和c点均不能产生兴奋,D正确。

二、选择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

8.(2020·天津模拟)给脑桥(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注射能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

相关推理正确的是(  )

A.脑桥释放的γ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

B.γ氨基丁酸使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顺畅

C.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脑桥

D.不同年龄段的人排尿阈值是不相同的

AD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注射能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降低,说明γ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A正确;由题干分析可知,γ氨基丁酸抑制排尿,所以不能使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顺畅,B错误;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不同年龄段的人排尿阈值是不同的,D正确。

9.(2020·海南模拟)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如下图Ⅰ、Ⅱ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某溶液不能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

B.a~b时,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有关

C.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

D.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钠离子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

AB 解析:

该实验中某溶液不能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否则会影响静息电位的大小,A正确;a~b时,钠离子通道打开,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B正确;提高培养液中钠离子浓度,细胞膜内外两侧钠离子浓度差增大,动作电位峰值增大,所以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C错误;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由钠离子内流转变为钾离子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D错误。

10.(2020·山东济南模拟)下图为闰绍细胞(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参与调节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使闰绍细胞产生兴奋

B.图中有三个神经元,构成三个突触

C.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能实现负反馈调节

D.图中三个细胞构成了一个反射弧

D 解析:

由题图分析可知,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会将兴奋传到闰绍细胞,使其产生兴奋,A正确;题图中有三个神经元,构成三个突触,B正确;闰绍细胞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与闰绍细胞之间的环状联系可使运动神经元1由兴奋状态恢复为抑制状态,故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能实现负反馈调节,C正确;题图中不涉及感受器和效应器等结构,不能构成完整的反射弧,D错误。

三、非选择题

11.吸食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

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

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为“快乐客”。

图甲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

研究表明,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MND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甲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__,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这一过程可以用图乙中________(填“x”“y”或“z”)曲线表示。

(3)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使突触后膜上的MNDA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

吸毒“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体内____________(激素)的含量减少。

(4)吸食可卡因的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据题图甲可知,MNDA的作用是识别多巴胺、运输Na+。

(2)可卡因能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根据题意可知,可卡因使得多巴胺不能被及时回收,因此回收时间比正常情况延长,但是最终可以全部回收,则这一过程可以用图乙中y曲线表示。

(3)长期吸食可卡因,机体会通过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的刺激,即减少突触后膜上的MNDA,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降低。

吸毒“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减少。

(4)吸食可卡因的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原因是吸毒者T细胞数量减少,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损。

答案:

(1)识别多巴胺、运输Na+ 

(2)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 增多 y (3)减少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4)T细胞数量减少,使特异性免疫受损

12.(2020·天津卷)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

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

据图回答:

(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________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

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

(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

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________膜。

(3)上述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

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功能密切相关。

(4)(多选)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