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孵化技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7559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鸡孵化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鸡孵化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鸡孵化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鸡孵化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鸡孵化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鸡孵化技术.docx

《小鸡孵化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鸡孵化技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鸡孵化技术.docx

小鸡孵化技术

小鸡孵化技术

孵化后期凉蛋可以提高鸭、鹅孵化率

鸭、鹅蛋体积大,单位重量的表面积又小,本身散热能力比鸡差,因此,孵化后半个期必须凉蛋。

具体方法如下:

用1个孵化器进行孵化时,每天应打开机门两次,把孵化18~24天的蛋盘从架子上抽出2/3,从25天后移盘到出雏,每天定时凉蛋2次,间隔的抽出蛋盘。

如果蛋温过高,则将蛋盘抽出机外放冷,在放入机内。

一般凉蛋时间是每次30~4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使用2个孵化器进行孵化时,第1~15天在甲机孵化,温度37、7摄氏度,湿度65%,不用凉蛋;第16~26天在乙机孵化,温度37、5~37、7摄氏度,湿度50%,每天定时抽出蛋盘在机外凉蛋,喷水两次,26天以后在将蛋移到甲机出雏盘内出雏。

为了减少凉蛋时的劳动,在孵化16~17天以后,采取加强通风的方法,即可以排出蛋内多余的热量,又能满足胚胎通气的需要。

(黑龙江省王华安)

《农村百事通》2003、24,第46页。

家禽孵化期的温湿度条件

  一、温度条件

  温度是家禽胚胎发育的首要条件。

家禽胚胎发育在不同的时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基本相同。

  鸡:

孵化期为21天。

1~6天为38.5℃;7~14天为38℃;15天为37.9℃;16~21天为37.3~37.5℃。

  鸭:

孵化期为28天。

1~7天为38℃;8~16天为37.8℃;17天为37.5℃;18~28天为37.3℃。

  鹅:

孵化期为30天。

1~8天为37.9℃;9~18天为37.8℃;19天为37.8℃;20~30天为37.0℃~37.3℃。

  二、湿度条件

  湿度条件是家禽维持胚胎发育的基础保证。

家禽在不同的孵化期间对相对湿度的要求基本相同。

  孵化初期要求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中后期要求相对湿度保持在50%~55%;出壳期要求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

通风-影响孵化的重要因素

鸡胚在发育过程中,必须进行气体交换,尤其在孵化第19天(夏季还要提前12小时)以后,胚胎开始肺呼吸,需氧量逐渐增大,二氧化碳排出量也逐渐增多。

这时如果通风不良,则造成孵化器内严重缺氧,即使将出壳的雏鸡呼吸量加大2-3倍,仍不能满足其对氧的需要,结果抑制了细胞代谢的中间过,使酸性物质蓄积体内,组织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而发生代谢性呼吸性酸中毒,从而导致心脏搏出量下降,发生心肌缺氧、坏死、心跳紊乱和跳动骤停。

经测定每个胚蛋整个孵化期的耗氧量为4-4.5L,排出二氧化碳3-3.5L。

试验证明孵化器内含氧量下降1%,则孵化率下降5%;胚蛋周围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0.5%,二氧化碳达1%时,胚胎发育迟缓,死亡率升高,畸形增多。

一般空气中正常的氧量可保持在20%-21%。

因此通风的关键是设法降低胚蛋周围二氧化碳的浓度,而通风换气的效果又与孵化设备的结构、孵化厅(室)的建筑设计以及孵化机内外环境有关。

比较影响孵化率的诸因素,温度是首位的,其次就应算是通风换气了。

为什么不少书中按温度、湿度、通风....排序,而非温度、通风、湿度呢?

原因很简单,人工孵化的方法仿效于母禽抱蛋。

母禽抱蛋选在干燥的地方,鸟类多在树上,一次孵化的个数不多、故通风一事不必顾及太多;人工孵化就不同了,现代孵化器的容蛋量在数千数万个以上,如此,通风就显得重要要了,况且,前几年许多试验都证明无水孵化不影响或不太影响孵化率。

老式孵化器大都存在风扇数量少、转速低、分布不合理等弊病,不仅换气不彻底,存有死角,而且也不能将热源热量尽快而均匀地送至各处,使孵化器内温差偏大。

为此,应进行改造或更换新的孵化器。

 

---摘自-《中国家禽》

入孵过程中长期忽视的重要问题

 

根据落盘时的啄壳情况,总结并合理制定上蛋时间。

在孵化技术掌握正常的前提下,由于种鸡产蛋周龄和种蛋贮存期之不同也会影响到出壳的整齐度。

为了提高出壳的整齐度,一般情况下,产蛋初期及后期的种蛋、贮存期超过7天的种蛋、应提前6小时入孵。

上蛋后待孵化温度升到设定值时。

以28mL/m3甲醛和14mL/m3的高锰酸钾熏蒸20min(或开消毒灯30秒)。

(避开已孵化24-96小时胚龄的胚蛋。

整批入孵的,照蛋后在孵化机内(带种蛋)甩28mL/m3的甲醛和14mL/m3的高锰酸钾熏蒸20min。

落盘:

孵化到第19天落盘,挑出死胎。

把胚蛋在孵化机内的上下前后位置,调到出雏机的下上后前位置上。

落盘后,及时把孵化机内打扫干净,以46mL/n3的甲酸熏蒸20min.

熏鸡:

观察出雏机,当开始出鸡时,用25mL/min的甲醛置于出雏机中让其自然蒸发,消毒。

捡鸡:

待大部分鸡出壳,有5%的颈后绒毛未干时开始捡鸡,清点好只数。

详细记录,捡鸡后及时挑选鸡苗。

分清健雏、弱雏。

存放:

选雏结束后,把雏鸡放在通风良好,温度25℃,温度50%适宜的环境下,并根据停放时间,脱水情况进行带鸡喷水。

扫摊:

待出雏结束后,捡出毛蛋,清点好个数并详细记录,然后把出雏机彻底打扫干净待用。

以上的几个操作要点中,动作都应做到轻、稳、快。

电孵机工作时,遇到暂时停电应采取哪些措施

要根据停电季节,停电时间长短,是规律性的停电还是偶尔停电,孵化机内鸡蛋的胚龄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早春,气温低,室内也没有加取暖设备,室温化较仅(5一10℃),这时孵化机的进、出气孔一般全是闭着的。

如果停电时间在4小时之内,可以不必采取什么措施。

如停电时间较长,就应在室内增加取暖设备,迅速将室温提高到32℃。

如果也有临出壳的胚蛋,但数量不多,处理办法与上述同。

如果出雏箱内蛋数多,则要注意防止中心部位和顶上几层胚蛋超温,发觉蛋温烫眼时,可以调一调盘。

(2)气温超过25℃,电孵机内的鸡蛋胚龄在10天以内的,停电时可不必采取什么措施,胚龄超过13天时,应先打开门,将机内温度降低一些,估计将顶上几层蛋温下降2-3℃(视胚龄大小而定)后,再将门关上,每经2小时检查一次顶上几层蛋温,保持不超温就行了,如果是出雏箱内开门降温时间要延长,待其下降3℃以上后再将门关上,每经一小时检查一次顶上儿层蛋温,发现有超温趋向时,调一下盘,特别注意防止中心部位的蛋温超高。

(3)气温超过30℃停电时,机内如果是早期的蛋,可以不采取措施,若是中、后期的蛋,一定要打开门(出、进气孔原先就已敞开),将机内温度降到35℃以下,然后酌情将门关起来(中期的蛋)或者门不关紧,尚留一条缝后期的蛋),每小时检查一次顶上几层的蛋温。

若停电时间较长,或者是停电时间不长,但几乎每天都有规律地暂短停电(如2一3小时),就得酌情每天或每2天调盘一次。

为了弥补由于每天停电所造成的温度偏低(特别是停电较多的地区),平时的孵化温度应比正常所用的温度标准高0.28℃)左右。

这样,尽管每天短期停电,也能保证鸡胚在第二十一天出雏。

孵化过程中的臭蛋

在孵化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臭蛋。

臭蛋的危害很大,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孵化效益。

下边就臭蛋的危害、形成、处理及预防四个方面作一简述,供参考。

一、臭蛋的危害。

臭蛋不仅污染环境影响孵化率,而且危害雏鸡健康。

其危害机理主要是:

臭蛋内容物含大量绿脓杆菌,臭蛋一旦爆裂,其内侵入正常种蛋内部繁殖,引起这些正常发育种蛋胚胎死亡、发臭,变成另一臭蛋污染源,再污染其它种蛋,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臭蛋内高含有浓度的硫化氢气体,散发在孵化室内,影响胚胎的呼吸代谢。

如果室内硫化氢达到较高浓度,将造成胚胎窒息死亡,从而影响出雏率。

二、臭蛋的形成。

臭蛋的形成是细菌感染种蛋的结果。

这些细菌多属假单孢菌属,主要是绿脓杆菌。

臭蛋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鸡羽毛、脚、粪便、垫料及鸡舍设备污染了蛋壳,随着蛋产出后的迅速冷却,内容物收缩,附着在蛋壳上的细菌随之侵入蛋内繁殖。

2.破蛋、裂纹蛋及薄壳蛋,细菌很容易侵入蛋内。

3.由于臭蛋的爆炸,污染同机孵化的种蛋。

4.孵化用具消毒不严,污染孵化的种蛋。

三、臭蛋的处理。

孵化过程中,若发现臭蛋,及被污染的种蛋应轻轻移出该孵化盘,取下没被污染的种蛋,码入另一消毒过的清洁盘中,插入孵化器内。

臭蛋及被污染的种蛋装入密封容器内,清出孵化室;孵化盘用5%次氯酸的浸泡24小时,彻底清洗后再用。

四、臭蛋的预防。

1.为防止种蛋被污染,应做到及时捡蛋,最好每半到一小时捡蛋一次。

2.严格挑选种蛋。

脏蛋、破蛋、裂纹蛋、薄壳蛋不能入孵,禁止用湿抹布擦拭种蛋。

3.搞好种蛋消毒。

种蛋从鸡舍内捡出后,立即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熏蒸20分钟后送入蛋库,上蛋后在孵化室内再熏蒸20分钟。

4.照蛋,落盘时应及时发现并除去臭蛋、裂纹蛋。

5.搞好孵化用具及孵化室的清洗消毒。

孵化用具如蛋盘,出雏盘要用药液浸泡,冲掉蛋皮、蛋液和胎粪、粘液等污垢。

出雏机出雏完要彻底消毒一次。

孵化室地面每两天坚持用5%次氯酸钠或10%来苏尔消毒一次。

---摘自-《中国禽业信息网》

雏鸡雌雄鉴别方法之一--翻肛

(一)鉴别时间雏鸡出壳后12小时左右是鉴别的最佳时间。

因为这时公母雏生殖突起形态相差最为显著,雏鸡也容易抓握,雏鸡腹部充实,容易开张肛门;过晚实行翻肛鉴别,生殖突起常起变化,区别有一定难度,并且肛门也不易开张。

鉴别时间最迟不要超过出壳后24小时。

(二)鉴别依据鸡的交配器官已退化,在雏鸡泄殖腔开口部下端中央有1个很小的突起,称为生殖突起;在生殖突起的两旁各有1个皱襞,斜向内呈八字形,称为八字皱襞;生殖突起和八字皱襞构成生殖隆起。

公雏泄殖腔开口部见生殖突起,生殖突起充实,表面紧张,有弹性,有光泽,轮廓鲜明,手指压迫不易变形;母雏泄殖腔开口部一般无生殖突起,有残留生殖突起者,多呈萎缩状,突起柔软,无弹性,无光泽,手指压迫易变形。

(三)操作方法用左手握雏,以中指和无名指挟住雏鸡颈部,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雏鸡两脚,注意用力要轻,以牢靠又不损伤雏鸡为度。

将左手拇指靠近腹侧,轻压腹部排粪,然后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按住肛门两侧,左手拇指配合,轻轻一挤,即可将肛门翻开。

然后在强灯光下观察。

(阳光摘编)

浅蛋湿度与孵化的关系

温度与孵化率的高低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一些科技工作者在新生科学“仿生学”的启示下,提出了电孵机不加水,不控湿孵禽法。

他们认为,如果温度适当,不加水孵化的孵率变化不大,对于这个学说,人们一直有所争议,那么,在孵化生产中,究竟是否有加水的必要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从实用角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种蛋的失重

种蛋是由蛋壳和内容物两大部分组成的,其水分约占65%左右。

这说明,种蛋在孵化中,与水分有着密切关系。

无论是加水孵化,不加水孵化及天然孵化,蛋的失重是确实存在的,而所丧失的原因是:

(1)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水分以新陈代谢的产物由蛋壳上的气孔排出。

(2)      蛋壳内外压力差的存在将蛋内大量水分扩散到蛋壳外。

(3)      为了形成足够的气室以便胚胎后期呼吸及出雏啄壳外。

(4)      保持刚孵出的雏鸡体内水分含量与刚产下蛋时相同(67%左右)

因此,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对湿度也是较敏感的。

若水分丧失过多,便会引起胚胎发育过快,动用本无须使用的能量,结果造成脱水,即“粘胶”。

而失水太小,则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分就会溺死在胚胎,即“水胚”。

据实验,从上孵到出壳,水分的损失占鲜蛋的12、6%,并且不同胚龄的种蛋失重是不同的。

前期(1~10)平均每天0、58%~

0、64%,中期(10~16)平均每天失种0、63%~0、67%,后期(16天至出雏)平均0、57%~0、63%。

为了解决失重不一的问题,在孵化机内设置一定的湿度予以调节是相当必要的。

二.孵化的实用性

温度与孵化的关系到底如何,“仿生学派”在提出不控湿孵化法中也指出“不加水不是绝对的”即在不加水孵化过程中,除了禽蛋本身的水分,还是需要一定的湿度的。

而这一部分水又从何而来呢?

孵化机内不加水孵化,但空气中还是有一定水分的,空气沿孵化机通风孔进入机内以影响机内湿度。

加水孵化和不加水孵化的不同在于对湿度的控制方式。

加水孵化是依靠控制机内温度来调节不同胚龄禽胚发育的需要,而不加水孵化是通过控温孵化室内湿度(机外)以对流的方式达到调节机内湿度的目的。

后者虽然和前者一样能取得交好的孵化率,但是对于湿度调节的难度是不同的。

前者较易,特别随着电孵机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得提高,受外界(机外)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小了。

而后者,由于受季节、区域等因素的影响,如南北湿度不同,不同日期的胚胎所需要的湿度不同,相当于前者,难度大了些。

掌握不当的话,不仅影响孵化率,而且严重影响雏鸡的质量。

就我国大多数孵化厂所具备的孵化条件而言,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对于它的实用价值是受到怀疑的。

三.电孵机的推广使用

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电孵机的容量、功率等不断的提高,从节能的角度来考虑不加水孵化是可以理解的,但较天然孵化相比,它所能提供给胚胎发育的条件是不尽相同的。

如:

天然孵化中的温度是通过其敏感的腹下皮层进行调节,以减少大自然多变的温度对胚蛋的影响。

而电器孵化中,为了使机内各处恒温,大直径的鼓风装置严重破坏了禽蛋自身调节温室度的能力。

随着电孵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因此机内辅以适当的湿度是完全必要的。

总之,在整个孵化生产中,湿度虽然没有温度那样要求严格,但若因此而抱有“湿度无所谓”的工作态度,势必会严重影响孵化率,乃至雏鸡的质量。

只要我们根据不同胚龄的胚胎对湿度要求不同的规率律,在不同的孵化期施已不同的湿度,同样可以做到在节水节电的同时提高孵化率和雏鸡的质量,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中国养鸡-2002-1/2-17

翻蛋频率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翻蛋是人工孵化获得高孵化率的必要条件之一。

翻蛋的目的在于改变胚胎方位,防止胚胎与壳膜粘连,促进胚胎运动,使胚胎受热均匀,发育整齐、良好,帮助羊膜运动,改善羊膜血液循环,使胚胎发育前中后期血管区及尿囊绒毛膜生长发育正常,“合拢”、“封门”良好,蛋白顺利进入羊水供胚胎吸收,初生重合格。

翻蛋还可以减缓羊水的损失,使胚胎在湿润的环境下顺利啄壳、出壳。

翻蛋在禽蛋孵化过程中对胚胎发育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翻蛋具体怎样操作,翻蛋角度和翻蛋频率如何确定,这在孵化实践中和许多专著中已有多种方案和观点。

一般翻蛋角度鸡蛋以水平位置前俯后仰或左翻右翻依机器类型不同45°,鸭蛋50°~55°,鹅蛋55°~60°,对此大家看法是一致的。

现阶段对翻蛋频率的争论较多,有每隔4小时、3小时、2小时、1小时翻蛋一次等多种观点。

本文结合多年实践经验,通过试验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翻蛋频率是指种蛋在孵化过程中两次翻蛋间的间隔时间,简言之即多长时间翻蛋一次。

20世纪80年代,国产孵化设备在出厂时一般将翻蛋频率固定在2小时;90年代生产的孵化设备其翻蛋频率一般都是可调的,从05小时到25小时,但出厂时基本都设定在2小时,多数孵化生产者也以此为标准,不做调整。

我公司经过十多年孵化生产实践,对孵化过程中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结合品种、季节、种蛋情况经反复试验和总结,生产成绩已达到较高水平。

近年来,通过调整翻蛋频率,进行大胆尝试,使孵化成绩又有了新的突破,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①孵化设备采用电子部41研究所生产的JE19200型全自动孵化机;②种蛋选用我公司一栋鸡舍内同品种、同周龄种鸡所产种蛋。

2.试验方法:

将种蛋随机分为4组,每组480枚,分别入孵于翻蛋频率为1小时、1.5小时、2小时、2.5小时的4台孵化机中。

试验组翻蛋频率为1小时,其他三组为对照组。

孵化技术按常规进行,其他条件如温度、湿度、通风、凉蛋完全相同,11胚龄验蛋,19胚龄落盘,21胚龄出雏清盘。

本试验共重复四次。

具体结果见表1。

二、试验结果和分析

1.种蛋孵化过程中有三个死亡高峰,其中就有两个在11胚龄前,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间隔1小时的翻蛋,可明显降低前期死胚率。

另外11胚龄验蛋时,实验组种蛋“合拢”率较对照组都高,这就为19胚龄“封门”及出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比较受精蛋孵化率,试验组也较其他三组高。

1小时翻蛋一次,使种蛋受热更均匀,缩短出雏时间,出雏集中,出壳高峰明显,雏鸡能在4小时内全部出完。

3由于雏鸡在短时间内按时集中出壳,从而缩短在出雏机内停留时间,减少高温致弱和挤压,降低死残率,提高经济效益。

三、讨论

1.翻蛋频率作为孵化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相当重要的,掌握不好,孵化成绩难有突破。

我们认为,孵化期间的翻蛋间隔应以1小时为准,过长或过短都会降低孵化率,影响雏鸡质量,30分钟翻蛋一次的做法更是毫无意义,还增加电能消耗。

2.要想获得理想的孵化效果,在保证种蛋质量优良、孵化设备运转良好的情况下,对孵化管理制度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大胆试验,找出最佳的孵化条件,使优良种蛋、现代化的孵化设备发挥出最佳经济效益。

提高种蛋孵化率的关键技术

一、搞好种蛋进行孵化时,需要长途运输,这对孵化率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措施不到位,常会增加破损,引起种蛋系带松弛、气室破裂等,从而导致种蛋孵化率降低。

种蛋运输应有专用种蛋箱,装箱时箱的四壁和上下都要放置泡沫隔板,以减少运输途中的振荡。

每箱一般可装3层托盘,每层托盘间也应有纸板或泡沫隔板,以降低托盘之间的相互碰撞。

种蛋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夏春季节应采用空调车,运蛋车应做到快速平稳行驶,严防强烈振动种蛋装卸也应轻拿轻放,防止振荡导致卵黄膜破裂。

种蛋长途运输应采用专用车,避免与其他货物混装。

二、加强种蛋储存管理

种蛋产下时的温度高于40摄氏度,,而胚胎发育的最佳温度为37、8摄氏度,种蛋储存最好在"生理零度"的温度之下。

研究表明,种蛋保存的理想环境温度是13~16摄氏度,高温对种蛋孵化率的影响很大,当储存温度高于23、9摄氏度时,胚胎即开始缓慢发育,会导致出苗日期提前,胚胎死亡增多,影响孵化率,当储存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种蛋会因受冻而丧失孵化能力。

保存湿度以接近蛋的含量为宜,种蛋保存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5%~80%。

如果湿度过高,蛋的表面回潮,种蛋会很快发霉变质;湿度过低,钟蛋会因水分蒸发而影响孵化率。

种蛋储存应有专用的储存室,要求室内保温隔热性能好,配备专用的空调和通风设备。

并且应定期消毒和清洗,保存储存室可以提供最佳的种蛋储存条件。

种蛋储存时间不能太长,夏季一般3天以内,其他季节5天以内,最多不超过7天。

三、不要忽视装蛋环节

孵化前装蛋应再次挑蛋,在装蛋时一边装一边仔细挑选,把不合格的种蛋挑选出来。

种蛋应清洁无污染;蛋形正常,呈椭圆型,过长过圆等都不适宜使用;蛋的颜色和大小应符合品种要求,过小过大都不应入孵;蛋壳表面致密、均匀、光滑、厚薄适中,钢皮蛋、沙壳蛋、雏皮蛋、畸形蛋、破壳蛋和裂蛋等都要及时剔除。

装蛋时应轻拿轻放,大头朝上。

种蛋装上蛋架车后,不要立即推入孵化机中,应在20~25摄氏度环境中预热4~5小时,以避免温度突然升高给胚胎造成应激,降低孵化率。

以避免污染和疾病传播,种蛋装上蛋架车后,应用新洁尔或百毒杀溶液进行喷雾消毒。

四、控制好孵化的条件

1、温度。

鸡胚对温度非常敏感,温度必须控制在一个非常窄的范围内。

胚胎发育的最佳温度37、8摄氏度,若温度过高,胚胎代谢过于旺盛,产生的水分和热量过多,种蛋失去的水分过多,可导致死胚增多,孵化率和健苗率降低;温度过低,胚胎发育迟缓,延长孵化时间使胚胎不能正常发育,也会使孵化率和健苗率降低。

一般认为适宜的孵化温度是37、3~38摄氏度。

胚胎的发育环境是在蛋壳中,温度必须通过蛋壳传递给胚胎,而且胚胎在发育中会产生热量,当孵化开始时产热量为零,但在孵化后期,产热量则明显升高。

因此,孵化温度的设定采取"前高、中平、后低"的方式,一般在第1~10天社设定温度为37、9~38摄氏度,第11~15天设定为37、8摄氏度,第16~18天设定为37、7摄氏度。

2、湿度胚胎发育初期,主要形成羊水和尿囊液,然后利用羊水和尿囊液进行发育。

孵化初期,孵化机内的相对湿度应偏高,一般设定为60%~65%,孵化中期孵化机内的相对湿度应偏低,一般设定为50%~55%。

3、通风换气。

孵化机采用风扇进行通风换气,一方面利用空气流动促进热传递,保持孵化机内的温度和湿度均匀一致;另一方面供给鸡胚发育所需要的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及多余的热量。

孵化机内的氧气浓度与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达到一致时,孵化效果最理想。

研究表明,氧气浓度若下降1%,则孵化率降低5%。

4、翻蛋。

翻蛋可使种蛋受热均匀,防止内容物粘连蛋壳和促进鸡胚发育。

在孵化阶段(0~18天)通常采取翻蛋的措施,翻蛋频率以2小时1次为宜。

对于孵化机的自动翻蛋系统,应经常检查其工作是否正常,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5出雏环节。

通常情况下,孵化到第18天时,应从孵化机中移出种蛋进行照蛋,挑出全部光蛋和死胚蛋,把活胚蛋装入出雏箱,置于车架上推入出雏机直到第21天。

出雏阶段的温度控制在36、7~37、3摄氏度;湿度控制在70%~75%,因为这样的湿度即可防止绒毛粘壳,又有助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在较大的湿度下使蛋壳中的碳酸钙变成碳酸氢钙,使蛋壳变脆,利于雏鸡破壳;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也可以保证出雏机内有足够的氧气。

在第21天大批雏鸡捡出后,少量尚未出壳的胚蛋应应合并后从新装入出雏机内,适当延长其发育时间。

出雏阶段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温度、湿度、通风等一旦出现问题,即使时间较短,也会引起雏鸡的大批死亡。

(山东省沂南县畜牧局黄纪成朱学军邮编:

276300)

摘于:

《农村百事通》2005年,第8期,第48页。

编者按: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邀请了安徽省农业厅孵化专家张伟同志从其最新出版的《家禽孵化与孵化机检修》专著中选取部分素材撰写出孵化系列讲座内容,从本期起陆续刊出,以飨读者。

在家禽孵化中,种蛋质量是内因,而温度则是主要的外部因素,它决定着胚胎的生长、发育和生活力,孵化过程中细微地调整孵化温度,以使胚胎处于最佳温度环境中是获得最高孵化率的关键。

就某种禽蛋来说,其恒温或变温孵化的最佳用温方案只有一种,机型不同,门表温度及设定温度也就有所差异,但如果某种蛋在不同机型的孵化机的孵化效果均佳,则说明两机内的小气候环境温度即孵化温度是一致的,因此,在刚用新孵化机时,可根据原用孵化机孵化某种蛋的最佳小气候环境温度孵化温度来确定新机的用温。

作者通过多次测试罗曼褐壳蛋鸡父母代蛋最佳孵化批次的孵化温度后认为,下列的方案较好:

分批入孵恒温孵化:

1~18天,37.8℃;19~21天,37.2℃。

整批入孵变温孵化见表1。

注意:

表中所列的温度是指用若干体温表放在机内靠近胚蛋位置探头不要触及到任何物体,而是游离于蛋间空隙中所测得的平均温度,这种温度可认为是蛋所处的小气候环境温度即孵化温度。

掌握了机内的孵化温度,就可以通过调整设定温度使孵化温度达到表1的基本要求。

当第一次用某种孵化机而无生产厂家用温方案可供参考时,或当孵化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不妨按上述方法试试。

当然,任何一种方案不可能一成不变,对一些孵化效果较好的批次,应认真总结,并结合如下几种方法细致地调整,即可摸索出最佳方案。

一、依孵化季节、禽蛋类型来调温

1.孵化季节

目前国内的孵化室一般不能随意调节室温,冬、夏季节的室温变化必然会影响机内的温度。

一般来说,冬季及早春寒冷季节,室温较低,孵化温度应提高0.2~0.3℃,而夏季室温较高,则应降0.2~0.3℃。

如有条件,可按表2来调整环境条件。

夏季孵化时,在孵化接近3/5孵化期之前进行较大幅度的降温参见表1是防止夏季孵化中后期超温的关键,这是因为家禽孵化到3/5期时,胚胎将从主要依靠胚外血流循环而转变为主要依靠“吞饮”蛋白液来获取营养,蛋白液pH值也由原来的8~9迅速降至6左右,禽胚代谢在此时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代谢热量骤升,此时较大幅度地降温可防止胚胎今后因可能的超温而受到不良影响。

2.禽蛋类型

一般认为,禽蛋越大,其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