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实验探究能力.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6851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实验探究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专题三实验探究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专题三实验探究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专题三实验探究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专题三实验探究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三实验探究能力.docx

《专题三实验探究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实验探究能力.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三实验探究能力.docx

专题三实验探究能力

初中生物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制作整理

第三部分综合测试

专题三实验探究能力

【课前必读】

能力要求

 

初步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考试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所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解题思路】

类型1对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书面测试

1.仔细审题,弄清题意;

2.找准与教材的联系点,回顾相关知识;

3.根据题目要求作出解答。

例证:

1.(2012广州)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答案】D

【解析】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擦(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水或生理盐水)、取(撕取材料等)、展(将材料展平于液滴中)、盖(盖玻片)、染(用碘液染色等),据此可选出D是正确的。

2.(2012东营)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45×。

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

A.视野亮,细胞数目多B.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C.视野暗,细胞数目多D.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答案】B

【解析】第一次物像放大倍数为50倍,第二次为450倍,放大倍数变大,观察到的细胞个体变大,在有限的视野范围内看到的细胞数目就会减少,而且显微镜高倍镜下的视野会变暗,所以应该选择B。

类型2教材经典实验的再现或延伸

解题思路:

(1)仔细审题,弄清题意;

(2)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并通过关键信息建立与教材的联系;

(3)明确考查方向:

操作方法、操作目的、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

(4)正确解答,文字叙述要清晰、条理、完整,并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例证:

1.(2012广州)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装置中,应设置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

B.“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材料中,必须包含碘液

C.“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取样时,应挑选大、小花生各15粒

D.“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中,“捕食者”不能特意捕食某种颜色的“猎物”

【答案】C

【解析】“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取样应随机,而不能刻意挑选。

其他所述都正确。

2.(2012东莞、中山、云浮市)关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属于模拟实验B.实验结果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C.该实验的变量是光D.实验结论是明亮处1只,阴暗处9只

【答案】C

【解析】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很显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不属于模拟实验。

B、D所述将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混淆了,B所述是实验结论,D所述是实验结果。

类型三:

设计、解答探究实验

(一般答题程序: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解题思路:

1.仔细读题,从题干中提炼相关信息,为明确探究问题和作出合理假设寻找依据。

2.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列出所有等量关系。

3.确定唯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4.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验证性实验结论和假设一样;探究性实验有三种情况:

变量与所作假设正相关;变量与所作假设负相关;变量与所作假设无关。

5.评价、修改或完善探究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的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实验材料是否过少,不能避免偶然性等。

其他还需注意的细节:

1.此类题目题干都比较长,信息量大,要仔细审题;

2.语言表述要简洁、精炼;

3.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量减少误差;为提高实验准确性,可以考虑增加重复次数,反复验证实验结果;

3.实验中涉及两组或两组以上装置时,要用数字、字母、甲乙丙等加以区分;

4.实验顺序和步骤要合乎逻辑;

5.实验步骤解答要条理,最好注明第一步、第二步等;

6.尽量使用题目中给出的器具和材料。

例证:

1.(2012梅州)蚯蚓为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喜温,喜透气,以畜禽类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

蚯蚓是否喜湿润的土壤呢?

李凡同学就这个问题设计一组对照实验进行探究,他将20条蚯蚓放在干土与湿润土之间,每隔2分钟记录干土和湿润土中蚯蚓数量,其统计结果如下表。

统计次数

湿润土中蚯蚓数量(条)

干土中蚯蚓数量(条)

1

4

4

2

5

4

3

7

3

4

9

3

5

10

2

6

12

2

7

16

1

8

18

1

9

19

0

10

20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以证明蚯蚓适宜生活在土壤环境中。

(2)该对照实验设置的变量因素是。

(3)除了土壤湿度影响蚯蚓外,还有许多其他非生物因素影响蚯蚓生活,请你说出其中二个:

(4)蚯蚓是生态系统的者,它能把有机废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答案与解析】

(1)湿润;实验数据显示,干土中的蚯蚓越来越少,到最后一条都没有,湿润土壤中越来越多,多达19条,充分说明蚯蚓喜欢湿润的土壤。

(2)土壤中的水分;土壤的干燥和湿润其实是水分的多少,从题目中看唯有这个条件是不同的。

(3)空气、温度;从题目中喜“温”、喜“透气”能分析出,温度和空气也影响蚯蚓的生活。

(4)分解;从题中的描述可推测出,蚯蚓所起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分解者的作用。

2.(2012广州)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伍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

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

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

请据此分析: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试管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

(5)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将肉汤中的细菌杀死;高温加热可以杀死细菌,将肉汤加热煮沸,排除肉汤中原有细菌对实验的干扰。

(2)B;弯管与外界相通,空气可以进入,但空气中的细菌却不易接触到肉汤。

(3)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生长繁殖;甲、乙对照,甲的直管细菌可以进入肉汤,而乙的弯管却可以阻止细菌进入肉汤,结果也有利地证明了这一点。

(4)温度;甲和丙装置唯一不同的就是温度。

(5)低温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菌的数量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肉汤变坏。

丙中虽有细菌进入,却由于低温限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不足以使肉汤变坏。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光时,用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B.要使视野变亮,可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镜筒下降,当物镜靠近载玻片时两眼注视目镜

D.要使刚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

D解析:

对光时应用低倍物镜;高倍镜下视野比低倍镜要暗;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2、数码照相机拍照时,不需要人为调整焦距便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你在进行“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的实验时,需要转动准焦螺旋调整焦距吗?

()

A.需要

B.不需要

C.有的型号显微镜需要,有的型号不需要

D.使用低倍显微镜时需要,高倍镜不需要

答案:

A解析:

显微镜必须通过准焦螺旋调整焦距才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3、小明同学用同一台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和物镜以及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四次。

请问,其中视野最暗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A.5倍、10倍B.5倍、40倍C.10倍、10倍D.10倍、40倍

答案:

D解析:

高倍镜下视野较暗,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但下列镜头上所标注的放大倍数模糊不清。

现欲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乙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丙D.甲和丁

答案:

A解析:

根据显微镜镜头特点判断,没有螺纹的甲和乙是目镜,有螺纹的丙和丁是物镜。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内要求看到细胞数目最少,放大倍数应最大,应选择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应是乙和丙。

5、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暗淡且偏左上方,则以下操作中能使它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的是()

A.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B.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C.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D.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答案:

C解析:

光圈控制进入显微镜光线的多少,用大光圈,进入光线多,视野就能变明亮;物像位于左上方,要移至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但显微镜呈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6、右图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其中黑点代表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视野

转到视野

时,操作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A.转动反光镜,选择平面镜

B.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

C.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D.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答案:

D解析:

观察图示,明确题目要求是将物像从左上方移至视野中央,左上方的像移至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应向左上方移动。

7.通过下列哪项操作能实现下图中视野“甲”到视野“乙”的变化?

()

A.调节遮光器换用大光圈

B.调节反光镜换用凹面镜

C.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

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答案】D

【解析】仔细观察图示,从甲到乙主要的变化是物像变大,且物像居中。

物像变大可以通过换用高倍镜来实现;甲图中物像位于视野左下方,向右上方移动即可居中,因为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8.下列材料和用具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该用到的是()

①生理盐水②清水③稀碘液④消毒牙签⑤刀片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

【答案】A

【解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中载玻片上所滴液体应是生理盐水,以保证细胞处于正常生活状态,所以清水可以排除。

稀碘液在本实验中用于染色,消毒牙签用来取材,而刀片本实验不需要。

9、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染液是()

A.清水B.生理盐水C.稀碘液D.自来水

答案:

C解析:

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中所使用的染液都是碘液。

10、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A限制标本移动B增加透明度C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D防止实验材料被破坏

答案:

C解析:

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将两个玻片间以及液滴中的空气赶出来,不易形成气泡。

11、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你认为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A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B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C空气湿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D水分对植物种类的影响

答案:

B解析:

根据题意知选择三种不同环境测空气湿度,首先应确定是研究导致空气湿度有差异的原因。

再根据三种环境所表现出的不同可判断出是植物的多少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2、小敏进行了认识唾液淀粉酶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实验过程

1号

2号

3号

4号

①注入物质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②水温处理

37℃

10℃

60℃

37℃

③加入物质震荡

1ml蒸馏水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

④滴入碘液并观察现象

变蓝

变蓝

变蓝

不变蓝

这个实验能说明唾液淀粉酶()

A.催化作用受pH影响B.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C.具有专一性D.具有高效性

答案:

B解析:

仔细对比表格中信息可知,四个试管所给的条件唯一不同的是温度,所以应是研究温度对酶的影响。

13、某生物社团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将右图中甲、乙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

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A.空气

B.微生物

C.玻璃管

D.温度

答案:

B解析:

从图上看,本题极易错选C,但弯管实际是在上升阶段限制住空气中的微生物,使其不能进入肉汤,故应选B。

14、下表是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小麦种子萌发所需环境条件的部分实验方案和结果,其中不能作为对照实验的是()

装置编号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1

加适量的水,置于温暖处

萌发

2

不加水,置于温暖处

未萌发

3

加适量的水,置于冰箱保鲜室

未萌发

4

加过量的水,置于温暖处

未萌发

A、1号与2号、1号与3号B、1号与2号、1号与4号

C、1号与3号、1号与4号D、2号与3号、3号与4号

答案:

D解析:

对照实验必须只有一个条件不同,据此可知,1号与2号、1号与3号、1号与4号都可以形成对照,但2号与3号以及3号和4号都是水和温度两个条件不一样,不能形成对照。

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温度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项目

组别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化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1000毫升

25℃

30个

28只

B组

自来水

1000毫升

10℃

30个

11只

该实验存在不妥之处,你认为怎样调整才合理()

A.将水量都减少至500毫升B.将水温都控制在25℃

C.将蛙卵数增加至每组60个D.两组都用河水

答案:

D解析:

根据题意知该实验变量是温度,两组实验条件中只能在温度上设置成不一样的,其他必须都相同,而表格中显示,水质是不一样的,需要作出调整。

16.

右图所示装置先放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铝箔纸将甲叶片全部包裹,乙叶片不包裹。

在连续照光数天后,摘下甲、乙叶片通过去除叶绿素和漂洗后,再滴加碘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包铝箔纸的目的是为防止水分散失

B.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滴加碘液之后,甲叶片呈蓝色,乙叶片呈黄白色

D.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需要照光后才能由叶片合成

【答案】D

【解析】这是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经典实验的考查。

该实验甲叶和乙叶的处理唯一的不同是光照条件的不同,所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据此可排除B,选出D;包铝箔纸的目的是为了遮光,故A项错误;甲进不到光,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没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后不会变蓝,故C项也是错误的。

二、非选择题

17、下图表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与观察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

(1)②是盖盖玻片操作。

正确的方法是: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这样做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而影响观察。

(2)(填序号)表示染色的步骤。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第一次看到的物像如⑤所示,应将装片向移动后才能达到⑥的效果。

此时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读数分别是“10×”和“10×”,这些细胞被放大了倍。

(4)绘制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机构图时,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来表示。

【答案】

(1)气泡;解析:

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以及载玻片上的液滴中都有气体,形成气泡后会影响对细胞的观察。

(2)③;解析:

染色要用吸水纸吸引,这是一个判断依据。

(3)右下方,100;解析:

图像位于右下方,往左上方移动即可到达中央,但显微镜成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反;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4)点上细点;解析:

生物简图的绘制中要求用细点的稠密程度表示明暗的不同。

18、下面是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待冷却至30℃,加少许水和一定量酒曲,与米饭混匀后装入瓷内,在中间挖一个凹坑,加盖后置于温暖地方保温(28℃),12小时后即成。

请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过程加以分析(2分)

(1)先将米煮熟的目的是。

(2)冷却到30℃时,才加酒曲原因是。

(3)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

(4)如果发酵盖不密封,可能造成什么后果?

【答案】

(1)杀菌;解析:

将米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用高温杀死,避免对实验的影响。

(2)保持酵母菌的活性,温度太高会杀死菌种;解析:

适于酵母菌生活的温度为30℃左右。

(3)增加氧气,促进酵母菌加快繁殖;解析:

有氧情况下,酵母菌进行分裂生殖,速度快。

(4)可能会使其它杂菌进入,导致原料变质,酿酒失败;解析:

酵母菌是酿酒用的主要菌种,有杂菌进入的话,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从而使原料变质。

19、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中一昼夜,选取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一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该叶片,去掉黑纸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用碘液检验。

请分析回答:

(1)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作用。

(3)图二是对叶片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

图中标号代表的是酒精。

(4)脱色过程中,盛有叶片烧杯中的液体逐渐变成色。

脱色后的叶片呈现的颜色

是。

(5)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图一中部分变蓝,说明该部分含有。

(6)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答案】

(1)将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运走耗尽;解析:

黑暗处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叶片内原有的有机物,消除对实验的干扰。

(2)对照;解析:

同一叶片进行不同处理,是为了做对照。

(3)乙,2;解析:

脱色时要用到酒精,酒精不能直接加热,要如图乙所示将酒精放于小烧杯中再置于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

(4)绿,黄白色;解析:

由于叶片中的叶绿素被溶解出来液体呈现绿色,叶绿素被溶解掉的叶片变成黄白色。

(5)未遮光,淀粉;解析:

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6)光;解析:

实验中,除了光照条件不同外,其他处理都相同,所以研究的是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而且从结果看见光的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见光的部分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充分说明光是光合作用必需的条件。

20、为研究“绿豆种子的呼吸作用”,某同学将一定量萌发的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煮熟),同时分别放入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关闭止水夹并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进行实验:

①测量瓶内和瓶外环境的温度,读取温度计示数;②打开止水夹并挤压塑料瓶,观察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③移开双孔塞,用燃烧匙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塑料瓶内,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实验现象

实验组

温度计读数

澄清石灰水

蜡烛燃烧状况

实验甲

升高

变浑浊

熄灭

实验乙

不变

不变

继续燃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豆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来自于种子结构

中的;

(2)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推出绿豆种子在萌发

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是;

(3)绿豆种子要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的原因

是(填序号)。

A.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B.种子呼吸只能在黑暗中进行

C.便于种子有足够的呼吸时间

【答案】

(1)子叶;解析:

绿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有两片肥厚的子叶,储存着大量营养物质。

(2)二氧化碳;解析: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C;解析:

绿豆种子本身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A项可以排除;种子呼吸在有光无光的时候都可以进行,所以B也可以排除;黑暗处放置12小时给了种子充足的时间进行呼吸作用,使其释放的气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所以应该选择C。

21、为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丽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

收集唾液并与蒸馏水按1∶1的体积比制成唾液稀释液;

步骤二:

取可溶性淀粉1克,放入烧杯中,加入99毫升,搅拌,缓慢加热,溶解,制成1%的淀粉溶液并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

取4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按表中物质的量依次加入各试管并振荡,放置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浴中保存10分钟;

试管编号

A

B

C

D

加入物质]

淀粉溶液/毫升

4

4

4

4

蒸馏水/毫升

2

0

0

0

唾液稀释液/毫升

0

2

2

2

保存温度/℃

37

37

100

0

保存时间/分

10

10

10

10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步骤四:

取出试管,分别滴加1滴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然后摇匀。

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溶液的变化情况如表。

 

(1)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

(2)收集唾液的方法是;

(3)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所支持的实验假设是。

【答案】

(1)作对照;解析:

设置A组不加唾液的试管是为了与其他加入唾液的作对照。

(2)取一小块消毒棉球在口中含着,一小段时间之后将棉球中吸收的唾液挤入器皿中即可;解析:

收集唾液的方法很多,也可通过酸杏等食物刺激分泌。

(3)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解析:

问题提出后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作出假设,但题目要求依据实验结果作出与其相符的假设,实验数据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不同。

22、某校初一学生王晓菲是班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成员。

为了研究光照、水分对植物生

长发育的影响,她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4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土壤,并

编号;②再选取4株同样大小的大蒜幼苗分别植入4个花盆土壤中,处于适宜的、相同

的深度;③将这4个花盆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按下表要求连续管理20天,进行观察

并记录。

请回答:

编号

环境条件

1

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

3

室温(20℃),光照充足,不浇水

4

室温(20℃),光照充足,过量浇水

(1)生长状况最好的应是号花盆的幼苗。

(2)将1号与3号、4号花盆进行比较,可以研究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3)4号花盆中的幼苗最终死亡,原因最可能是。

(4)这个实验在设计上存在着缺陷,请指出:

答案:

(1)1;解析:

1号花盆所处的环境最为适宜,植物生长状况最好。

(2)水、空气;解析:

1与3相比,水这一条件不同;1与4相比,空气这一条件不同,因过量浇水会妨碍植物根部细胞获得空气。

(3)根部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解析:

4号花盆浇水过量,使得其根部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无法呼吸,最终死亡。

(4)样本(或大蒜幼苗)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