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备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6527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6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备课.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备课.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备课.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备课

稻草人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5、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介绍事件的背景,表现人物的生活遭遇;

  2.学习人物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3.学习作者的表现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预习提纲:

1、通过字典、词典认识、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并与同学交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简要讲一讲稻草人的故事,并与同学交流。

4、体会稻草人的情感变化,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5、积累词语、句子。

课文重点:

2——8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稻草人内心活动语句

读说结合训练点:

续写稻草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a.文中哪些描写与稻草人的特征是相符和的?

   b.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

  二.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

心理活动。

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

   a.外貌描写表现了什么?

   b.文章有几次心理活动描写?

每次表现了稻草人怎样的心情?

(高兴、焦急、痛心)

   c.文章中几次直接描写老太太?

分别是从那几个方面写的?

各表现了老太太怎样的心情?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以快乐的心情的反衬结局的悲惨,以乐写痛,则痛甚)

  三、品读句子,理解思想情感:

   a.给课文分段:

     1.介绍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普通,善良,坚守职责的好人)

     2.用一句话话概括1---2自然段的主要人区类容。

     3.稻草人为主人做了那些努力?

有效吗?

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了作者的什么?

(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

   B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本自然段中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两层?

如何分?

(回顾主人的悲惨经历,为主人即将得到的丰收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一处伏笔的作用是什么?

    1.学生谈一谈读了本段的感受;

    2.齐读本段;

    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体会情感;(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那里会露出笑容来呢!

)(这一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以往的生活悲惨,将来又会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

   b.点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1.文中的动作描写实际上是什么造成的?

把他写成稻草人的自觉行为有什么好处?

(体现作者的同情与焦急,稻草人就是作者的代言人)

    2.找出本段中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作上记号;

    3.作记号之处表现稻草人什么心情,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无比惊恐、着急)

   C学生通读1---5自然段;质疑问难。

四、总结作业

             第二课时总()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学生轮读课文至第五自然段,然后听老师读6---8自然段,思考:

   a.听完这几段,你弄懂了哪些问题?

有哪些疑惑?

   b.文中“她看到一切事情都很好”指的是哪些?

   c.文中表现稻草人焦急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急得不得了、连忙、急迫、急得要命、使劲、恨不得、)

   d.“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

”这句话有没有话外音?

  三.学生自由读本部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讲6---8自然段

  四.小组评选一人上讲台讲授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可进行质疑问难

  五.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思考:

   a“咬嚼”一词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

用本词的好处在哪里?

(表现肉虫的贪婪,令人厌恶,闻者的不忍与心痛)

   b稻草人为什么低下头?

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在事实上,稻草人低下头是什么原因?

  六.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情况会怎样,然后写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语段,表现老太太那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七.总结全文

  八.学生通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九.语段仿写:

   a.第一自然段外貌描写

   b.第三自然段环境与心理活动描写

十、限时作业。

1、听写。

肌肤稻穗橘子祸事耕种白喉

2、同步训练P1第三题

3、配套练习P1第一题

4、小练笔:

续写稻草人

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4、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弄懂古文的意思。

5、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古文的意思,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预习提纲:

1、熟练朗读两则寓言。

2、通过字典词典、课后注释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能大体说说两则寓言的意思,冰同学交流。

课文重点:

全文感情朗读训练点:

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

说说生活中类似的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课时

一、导入:

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

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

用来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自相矛盾)同学们!

请你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用一个词语概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

自相矛盾)谁知到什么是寓言?

(生说,如说的不对,可以在学完这则寓言后告诉老师答案)

  二、自读课文

  这则寓言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话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在叫卖矛和盾。

第二、三句讲他夸口的情形,两个“不论……都”是他的话陷入了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

4、5句讲的是,当别人问他:

他却哑口无言了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

  解释自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

矛,在长杆的一段装有青铜或铁质的枪头:

盾,盾牌,用来访呼声体、遮挡矛枪箭。

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四、演一演,加深记忆

  五、明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

六、总结作业。

背诵寓言《自相矛盾》

第二课时总()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寓言《画蛇添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我国古代有不少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它们往往借助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这些寓言故事见于各类文献之中,如《战国策》《淮南子》《韩非子》等,后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一则寓言。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幻灯显示:

   

(1)读准      祠    赐    谓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引酒且饮之(   ) ②丁壮者引弦而战(   )

(3)说说句子大意: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活动安排:

复述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寓言故事派代表参赛。

     最后师生评议,评出优胜者,颁发小奖品。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指名诵读“画蛇添足”。

   2.串讲课文:

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3.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

这则寓言的寓言是什么?

然后交流。

     明确: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当。

   4.能力训练:

这则寓言已成为常见的成语,请造一个句子。

教师可先示范造句。

学生造句后,组织大家评价是否恰当。

   5.全班齐读“画蛇添足”一文。

   6.请举出生活中与之同类的事例,并谈谈你从文中所获得的启示。

  五、总结

    画蛇添足:

事情已经完成了,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画蛇添足》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六、限时作业

   1.同步练习P3第一题。

2.同步练习P3第二题。

3、同步练习P3第三题4、同步练习P4第五题

     

  

板书计划:

              画蛇添足

                ↓

            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当

 

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想象。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预习提纲:

1、通过字典、词典解决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并与同学交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找出文中小女孩共划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什么?

为什么会看到这些?

课文重点:

5——11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5——11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会对她说什么?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课时

教学内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了解“导读”内容,引人新课

   1.指名读第三组的“导读”。

   2.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安徒生)你对安徒生有哪些了解?

    (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上”。

   2.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段。

读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

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在书上找出有关的部分,做上记号。

   3.讨论交流。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

(第五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

    

(2)把课文分成三段,可以怎么分?

”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是第三段。

   4、这三段,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认真看看课文,再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一段讲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段讲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

第三段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四、学习第一段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第一段,想一想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应该怎样回答。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

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上卖火柴?

(抓住两点:

一是“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二是回家同样要挨冻,因为“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从这里,你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怎么样?

(小女孩冻了一天,饿了一天,没有人关心,徊去还要挨打,真可怜。

)让我们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要读出这个小女孩的可怜。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先学生自练,再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总()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理解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人新课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小女孩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和第三段。

  二、自学第二段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第二段,想想课后“思考·练习”的第二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2.请五位同学把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部分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3.五位同学读课文后讨论:

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个大火炉,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鹅,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圣诞树,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来,搂在怀里,带她飞走了。

   4.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看看书,同座讨论讨论,然后我们再一起研究。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第一根火柴的?

(是在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才擦第一根火柴的。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从这两句话中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从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小女孩不敢擦火柴。

从第二句的“终于”这个词可以看出,小女孩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实在冻得受不了了,才抽出一根火柴来擦的。

    

(2)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第一根火柴灭了,她为什么紧接着又擦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呢?

(因为擦燃第一根火柴时,小女孩看到了火炉,她正想暖和暖和,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紧接着又擦了一根,是为了留住那个火炉。

擦燃第二根火柴时,小女孩看到一只烤鹅在向她走来,火柴灭了,烤鹅不见了,她马上又擦燃一根火柴是为了得到那只烤鹅。

擦燃第三根火柴时,小女孩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火柴灭了,圣诞树又不见了,小女孩为了留住美丽的圣诞树,就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3)小女孩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因为小女孩在擦燃第四根火柴的时候,见到了疼爱她的奶奶,小女孩知道,火柴一灭,奶奶就会不见的,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是想把奶奶留住。

   5、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同学们想一想,她怎么会看到这些东西的?

(小女孩看到的是一种幻觉。

人在神志不清或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幻觉。

小女孩整整一天受冻挨饿,这时候已经神志不清了,所以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看到了许多平时渴望得到的东西)是啊,弄明白了这两点,我们就更觉得这个小女孩太可怜了,我们的心情也更加沉重了。

让我们带着这种沉重的心情,看看插图,练习朗读第二段。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1.出示挂图,学生看图,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有的读整段,有的可自选其中的一部分朗读。

 

              第三课时总()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第三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人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这两段讲了什么?

(请学生说说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2.课文里说,小女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呢?

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段。

自学第三段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第三段,试着回答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的问题。

   3.学生按要求自学。

  三、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这个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

(小女孩冻死了。

)前面说的“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离开这个世界了。

   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的时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体会到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摆脱痛苦。

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不满。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五、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1.课文中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作者知道不知道?

(作者也不知道。

)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出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的呢?

(作者是根据想象来写的。

   2、这篇课文是童话乙童话的内容来之于生活。

但具体情节往往是根据想象虚构的。

这篇童话的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

(是根据他平时见到的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和穷苦孩子冻死街头的情景来想象的。

  六、巩固生字词

七、限时作业

1、听写。

冻僵蜷腿烤鹅哆嗦

2、同步练习P5第三题3、同步练习P5第五题

(一)

4、假如小女孩来到你身边,你会对她说: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刺猬汉斯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有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对故事的人物进行评价,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及深奥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预习提纲: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疏通文中的生字生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汉斯是一根怎样的人?

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并画出来。

课文重点:

13——19感情朗读训练点:

人物对话

读说结合训练点:

对文中人物分别进行评价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都看过很多童话故事吧,那么你们知道《格林童话》的作者是谁吗?

(格林兄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格林童话《刺猬汉斯》。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冷潮热讽”等词语的意思。

  

(2)快速阅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

(建议时间在10分钟)

  3、汇报交流。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告戒:

课文指公主自己警告劝戒自己不得改变主意。

  冷潮热讽:

因为没有孩子,农夫受到人们尖刻的嘲笑和讥讽。

 

(2)课文讲了一个富有的农民的怪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

  三、评价人物,感悟明理

  1、师:

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对汉斯有什么看法?

我们还可以说说对其他人物的看法。

  2、小组合作,评价故事中的人物。

  3、指名反馈。

  

(1)对汉斯的评价  

(2)对第二位公主的评价 (3)对农夫的评价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汉斯非常坚毅、勤劳、纯朴、善良,我们要向汉斯学习;我们做人要言而有信;言而有信,就能获得幸福;言而无信,将一辈子被别人看不起。

  四、课堂小结

  师:

今天我们阅读了有趣的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赞扬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劳、纯朴、善良优秀品质,同时通过第二个公主知道了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

要言而有信。

  五、限时作业。

1、听写。

冷嘲热讽喜出望外眉头紧锁以礼相待良辰吉日

2、同步练习P7第三题。

板书设计:

刺猬汉斯

  学习汉斯坚毅、勤劳、纯朴、善良的品质

  明白了做人要言而有信的道理

教学反思: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弄清文章故事梗概。

   2、了解尼尔斯历险的经过,以及尼尔斯在历险中发生的变化。

   3、感悟童话中蕴含的哲理:

人要以诚待人,乐于助人就会有善报。

   4、积累有关的词语,如“蹑手蹑脚”、“无声无息”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把童话读熟,读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课时

  一、导入

    “童话”是语言王国里的一朵奇葩,本册为我们安排了五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最后一则------《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希望大家能运用以前学童话的方法多自主学习。

  二、入题,存疑。

   1、指名读课题------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2、你们从课题里知道什么?

    (主人公,主要内容)

   3、你还想知道什么?

    (历险的过程,经历了哪些险;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戓蕴含着什么哲理;尼尔斯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自主合作,讨论,初步解疑。

   1、学生分成4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2、师提示学习方法(或小组成员主动介绍方法)

    ①自由朗读。

  ②逐个击破   ③注意合作

    ④在书上做批注,或在草稿上记下答案,以备交流。

    ⑤人人都要参与。

 ⑥讨论时要注意倾听,谦让,团结,协作。

   3、学生开始合作,师巡视。

  四、交流,彻底解疑。

   1、请一个组的代表发言,汇报答案。

   2、其它组的代表补充或更正,师注意做好记录。

   3、对不能达成一至的地方,师指导讨论。

  五、拓展。

   1、师:

学语文即学做人,那么,你学了本文,对你学好做人有什么帮助?

   2、交流积累的词语。

   3、讨论本课中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

  六、限时作业。

   1、同步练习P8第一题。

  2、同步练习P8第二题。

  

板书设计: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尼尔斯——调皮——历险——知错能改

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区分字义,正确理解含义。

2、学习破折号的用法,正确使用破折号。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熟练朗读两首寓言诗,并试着理解它们的含义。

5、积累词语、口语交际、习作指导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课时

一、温故而知新

1、字义的理解。

(结合“望”字)

举一反三加强训练与理解。

2、认识破折号。

破折号的用法:

(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声音的延长。

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间交流合作学习)

3、拓展与交流。

(1)自我评价。

(2)抓住重点语句,场面描写或情节进行思考。

二、极少成多(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1、自由读一读。

2、同桌读一读。

2、交流成语的含义。

4、说说类似的成语。

5、积累成语

三、总结作业。

第二课时总()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及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畅游在“童话、寓言故事”的海洋中,亲历着一个个惊险有趣的故事、结识了一个个天真可爱的故事人物。

今天,让我们召开一个讨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好吗?

  二、学习借鉴:

   1、请学生阅读“活动建议”,将关键的要求用笔画下来。

   2、交流明确:

①讲故事,还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②故事要讲清楚明白、重点突出。

寓言故事可以讲明寓意也可以让大家思考

         ③倾听别人发言要边听边思考

  三、准备发言:

   1、自己在看一看活动建议,进一步明确要求。

   2、准备自己的发言提纲,想一想自己是否按前三点要求准备了?

还需要补充哪些内容?

做一些调整和完善。

自己先小声说一说。

  四、进行活动:

   1、结合教材中“活动评价”发放“活动评价表”,对听、说者的要求进一步明确。

   2、小组内发言,大家共同评价,推选最佳发言者。

   3、每组代表在大家的帮助下完善发言,然后在全班展示,评选出“优秀故事大王”

  五、延伸阅读:

    教师:

看来大家的课外阅读很丰富,而且同学们在阅读中不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