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文言文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6039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增文言文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增文言文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增文言文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增文言文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增文言文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增文言文全.docx

《新增文言文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增文言文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增文言文全.docx

新增文言文全

中考说明附录《新课标》补充文言文

一、《论语》

1.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译: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

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有了自己事业,四十岁遇事就不会执迷不悟,五十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六十岁能听从自己的本性,七十岁能境随心转,不受环境影响,不会超出方正之道。

3.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译:

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6.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

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

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二、《孟子》一则(《孟子·滕文公下·第二章》)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的确,确实)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怎么)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助词,无意)冠也,父命(训导,开导)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告诫)之曰:

‘往之(到……去)女(通“汝”,你)家,必敬(恭敬)必戒(留神,当心),无违(违背)夫子!

’以顺(顺从)为正(正理,基本原则)者,妾妇之道(方法)也。

居(居住)天下之广居(居所,住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实现)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固守;坚持)其道(原则,行为准则)。

富贵不能淫(淫:

使……扰乱),贫贱不能移(使……改变,动摇),威武不能屈(屈:

使……屈服),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

景春说:

“公孙衍和张仪岂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

“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仪吗?

男子成年时的时候,父亲给予教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教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能违背你的丈夫!

”以顺从为原则,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重要的位置,施行天下最重要的道理。

实现志向了,就跟百姓一起实行它;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实行自己的道理。

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操,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向。

这才叫做大丈夫!

(题例: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三、《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北方的大海)有鱼,其名曰鲲(大鱼)。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大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而飞,其翼若垂(通“陲”,边际)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鹏鸟在海面飞行)则将徙(迁移)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天然的大池)也。

齐谐(人名)者,志(记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拍打)三千里,抟(tuán环绕而上)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这里指离开北海)以六月息(停歇)者也。

”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尽)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翻译: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

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简评:

本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充分表达了庄周本人的精神思想与处世哲学:

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四、《礼记》一则(虽有佳肴)

虽(即使)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甘美)也;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因此)/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省)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竭力,尽力)也。

故曰:

教学/相长(zhǎng促进)也。

《兑(yuè)命》曰:

“学(xiào教)/学(xué)半。

”其(表示推测)/此之谓乎?

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

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简评:

本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五、《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

伯牙善(擅长,善于)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志趣,心意)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高耸的样子)兮若泰山!

”志(想象)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好)哉,洋洋(宽广的样子)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想到),钟子期必得(领会,听得出)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通“猝”,突然)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拿)琴而鼓(弹)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停止弹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

子之听夫志(志趣,心意),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隐藏)声(心声)哉?

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意念出现登高山的景象,钟子期说:

“好啊!

巍峨雄壮如同泰山耸立!

”意念出现流水的景象,钟子期说:

“好啊!

汪洋恣肆如同江河奔流!

”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定能领会的到。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边停下;心里十分伤感,(于是)取过琴弹了起来。

最初弹奏大雨琴曲,紧接着奏出山崩的声响。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立刻完全领会其中的旨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

“好啊,好啊!

你听琴的能力太好了。

(你)体会的旨趣想象的场景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我到哪里隐藏我的心声呢?

资料补充: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钟子期死,伯牙摔破了琴,拉断了弦,不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他的知音。

简评:

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

高山流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六、《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休息,这里指消散),猿鸟乱(此起彼伏)鸣;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坠落),沉鳞(潜游在水里的鱼)竞跃。

实是欲界(人间)之仙都。

自康乐(谢灵运,世称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其奇者。

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简评:

本文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

七、《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岸边),山门圮(pǐ倒塌)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经历,过了)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名词作动词,划船)数小舟,曳(yè拖着)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1]

一讲学家设帐(讲学,教书)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推究)物理(事物的原理),是非木杮(fèi削下的木片),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通“癫”,表示疯狂,荒唐)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治河的士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侵蚀、冲刷)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倾倒)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zhuǎ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按照)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翻译:

沧州的南边,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正门倒塌在了河水里,门前的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资金重新修建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往下流去了。

于是划几条小船,拉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后嘲笑说:

“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呢?

石头的性质坚硬而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而浮动,石头埋没在沙中,越沉越深罢了。

沿着河去寻找两只石兽,不是很荒唐的一件事吗?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句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件事,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但是水流反冲的力量,必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石面形成坑洞。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

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再转。

不停翻转,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的深刻道理的人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简评: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

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

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八、富贵不能淫《孟子》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景春说:

“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

“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九、汉乐府《十五从军征》赏析

【内容】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翻译】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

“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少年从军65年返回故里时所见的家破人亡的悲惨景象,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表达了劳动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心愿。

【赏析】: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

其返乡经历是:

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

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

”,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十、《登幽州歌》赏析陈子昂(唐)

【内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翻译】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主旨】诗人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赏析】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歌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十一、《卖炭翁》白居易(唐)

【内容】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干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翻译】有个卖炭的老人,在南山上砍柴烧炭。

他满面的灰尘,烟火熏烤他的脸,两鬓苍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来的钱做什么呢?

只想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粮食。

可怜他身上衣衫单薄,心里担忧炭不值钱仍希望天更冷一些。

夜里城外积了一尺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上路。

走了半天,人也饿了,太阳已升高了,他才赶到集市的南门外泥地上休息。

那飘然而来的两个骑马人是谁?

穿黄衣的是宫使,穿白衣的是爪牙。

他们手拿公文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拉回车头吆喝着牛往北走。

一车炭足有—干多斤,宫使强行拉走,老人舍不得却也没办法。

宫使扔下半匹红绡和一丈绫子朝牛头上—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主旨】这首诗通过卖炭老人一车干余斤的炭被抢夺的经过,描写了一个烧炭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的宫市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赏析】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室为害最深的时候。

他对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写出这首诗。

诗的意义不仅止于对宫市的揭露。

还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反映了卖炭翁艰难处境和矛盾心情

十二、《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宋)

【内容】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翻译】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问:

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

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

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主旨】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渔家傲》词一反她词作的清丽婉转、幽怨凄恻的风格,以豪放的笔触,奇伟的想象,对云涛星河之梦作浪漫的描绘,抒发了封建社会中女子渴望摆脱种种束缚的愿望。

【赏析】开头两句写拂晓时海上的景象,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仿佛”以下三句写词人来到天帝身边,灵魂浪迹天涯、孤苦无依,渴望得到精神解脱的词人受到了天帝的接待。

紧承上片,她向天帝倾诉了一番她对世路艰难的感慨。

“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寂凄凉生活的写照。

后三句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述梦的特殊方式,凸现心中之块垒,同时又展示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她不仅表现了对人间秩序的不满,同时又传达了与不公平命运的抗争的心愿。

十三、《满江红》(秋瑾清)

【内容】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翻译】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

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

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主旨】作者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赏析】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

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巾。

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

“四面歌残终破楚”,用典,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的事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清朝统治的黑暗腐败,祸国殃民,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疯狂瓜分,终使中国陷于困境的严重局势。

十四、《南乡子》(辛弃疾南宋)

【内容】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翻译】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

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

不知道,年代太长了。

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

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主旨】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赏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的词豪放磅礴,沉雄悲壮,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这首咏史词以三国旧事来抒发对时局的忧患,充分展示了辛词豪放的风格。

上阕是落笔眼前引遐思,下阕则纵怀远古寄豪情。

气势宏大,融典故入词。

“生子当如孙仲谋”句,用典,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象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今昔对比,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惘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