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新增分文言文阅读课件+讲义+精练 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31163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新增分文言文阅读课件+讲义+精练 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新增分文言文阅读课件+讲义+精练 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新增分文言文阅读课件+讲义+精练 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新增分文言文阅读课件+讲义+精练 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新增分文言文阅读课件+讲义+精练 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新增分文言文阅读课件+讲义+精练 4.docx

《高考语文新增分文言文阅读课件+讲义+精练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新增分文言文阅读课件+讲义+精练 4.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新增分文言文阅读课件+讲义+精练 4.docx

高考语文新增分文言文阅读课件+讲义+精练4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总体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简释:

所谓“浅易”,是指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所能读懂的。

分项考点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简释:

①“理解”一词体现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要求,意谓不考对词义的死记硬背,不在名词术语上做文章,而是着眼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

②“常见”意谓所考内容为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或中学教材中经常涉及的实词,而不考那些生僻难懂的。

③“文中”说明这些实词的含义是通过上下文体现出来的,不单纯是字典的解释,须结合语境作判别。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简释:

“常见虚词”主要指上面列出的十八个,这是考查的范围。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意义”指的是该词在文中的具体解释,“用法”指的是该词在语境中的词性及语法功能。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简释:

“与现代汉语不同”,这是考查的重点。

而且重点放在运用中,即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能够理解与辨别,且能在翻译中译出。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简释:

“常见”是指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或是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应知应会的。

“文化知识”主要指官职典制、古代礼仪、教育科举、天文地理、传统节日、古籍文化、生活文化等。

“了解并掌握”,不仅强调能识记,更强调结合语境识记、辨析。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简释: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是指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分析。

所谓“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这一考点实际上把上面的四个考点全都包容进去了。

2.分析综合 C

(6)辨析文句意义。

简释:

它要求能够依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并能够对该句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表达形式等作进一步辨析。

它是理解文意的基础。

(7)归纳内容要点。

简释:

它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准确归纳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

年份

文题

试题

考点

题号

题干

分值

2014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

7

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2)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5)

9

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4分

(6)(7)

2015

《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6)(7)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5)

9

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4分

(6)(7)

2016

《家传》(张岱)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6)(7)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5)

9

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

4分

(6)(7)

2017

《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4)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5)

9

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4分

(6)(7)

2018

《重到沭阳图记》(袁枚)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6)(7)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5)

9

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4分

(6)(7)

1.选文:

由人物传记类向其他风格的散文转变。

即便是选人物传记,不大选正史中的传记,多选文人写的墓志铭、行状。

2.试题:

稳中有变。

由两道单选题与两道主观题组成。

两道单选题均为3分,其中实词题是固定的,剩下一道以文意概括分析题为主,间以虚词题或文化常识题。

两道主观题固定不变。

翻译题8分,归纳概括题4分。

总分值18分一直未变。

试题难度不大。

3.考点:

考点与题型基本对应。

四道题有时用两道题考文意理解。

考查的重点是分析综合和翻译能力。

一、(2016·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

“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

“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

“有是乎?

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击节曰:

“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

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

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

“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

“亟取若笑资来!

”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

贞父语同寅曰:

“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

贞父歙然张口称:

“奇才!

奇才!

”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①文恭:

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

耕耘。

第一步:

粗读——浏览全文,看看注释,读读文意概括题。

第二步:

细读——明事知人。

1.圈点勾画:

圈点出关键性词句,概括各段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段:

介绍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富有才学,但因字丑而科场不顺。

第二段:

介绍张汝霖科考的曲折、传奇经历——差点名落孙山却赖主考官慧眼而榜上有名。

第三段:

介绍张汝霖官场上破解断案难题、展现奇才的事。

2.明事知人:

概括张汝霖的主要事迹及性格作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张汝霖虽有学问、才干,但科考一直不顺,直到遇到主考官李九我慧眼识才才中举。

后来在官场上因断出一桩难案而展现才能。

(2)学习刻苦,学问极深,吏才突出。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事文墨久矣       事:

从事

B.病目眚病:

疲惫

C.詈不佳詈:

责骂

D.令五县会鞫之鞫:

审讯

答案 B

答题提示 可用代入法。

把各个义项代入原句中,只有B项不合语境,这里的“病”应是“患病”;其他三项均符合语境。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答案 D

答题提示 D项中“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

贞父语同寅曰:

‘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故D项不正确。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4分)

审出得分点:

已,还,以,期

规范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

评分标准:

“已”,结束、停止;“还”是动词,回去,照应语境中的“顾大父”和送别的场景;“以”,表目的,来;“期”,希望。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4分)

审出得分点:

商,就,及

规范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评分标准:

“商”,商量;“就”,一词多义,此处为“成、完成”;“及”,到。

4.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

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考题出自经书;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

(每点1分)

答题提示:

认真阅读原文,发现与“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相关的文字主要在前两段。

第一段中有“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第二段中有“以经书题相商”“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

找出这些文字,用自己的语言分点概括出来即可。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输粟入太学      输:

捐纳

B.文恭捐馆捐:

献出

C.公简其牍少七卷简:

挑选

D.易大父为纨袴子易:

轻视,看不起

答案 B

解析 捐:

抛弃。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可用“有司”来指朝廷中的某些官员。

B.大父,这里指祖父。

《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中的“大母”指祖母。

C.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

“朔”在“河朔”“朔漠”“朔风”中都指北方。

D.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明清时期,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探花、榜眼。

答案 D

解析 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榜眼、探花。

3.翻译下列句子。

(1)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

阳和子其不死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你的文章应当在世上扬名,哪里只是登科留名啊?

你的父亲大概后继有人了!

(得分点:

第一个“名”,闻名;“止”,只是;“其”,大概;句意正确)

(2)审讯的文书按照惯例应该归我做,我不做,诸位也不要做,我要用这个为难张广昌。

(得分点:

“属”“以”,“困”的使动用法)

参考译文

我的祖父名汝霖,号雨若。

年幼时便喜欢古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年少时不愿意刻苦练习书法,字体丑陋笨拙,去应试官职,总是不被录取。

于是向官府捐纳财货进入太学,滞留困厄二十年。

曾祖父去世,家族的灾难逐渐到来。

祖父在龙光楼读书,撤掉楼下梯子,用轴轳传送食物,三年都没有下楼。

江西邓文洁来到越州,凭吊曾祖父,曾祖父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邓文洁拉着枝条哭泣,悲伤呜咽着离开。

祖父在驿馆为他送行,邓文洁面对祖父闷闷不乐,因为邓文洁听到嫉妒祖父的人说的话,谣传祖父打算开酒馆,不从事读书写作已经很久了,所以看到祖父就长吁短叹。

这一日将要分别,(邓文洁)回头对祖父说:

“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

”祖父哭着说:

“侄儿命运坎坷,只是耕耘却没有收获罢了,读书学习不敢不勤奋。

”邓文洁说:

“有这回事吗?

我姑且当面考考你。

”于是命制了“六十而耳顺”的题目,祖父挥笔疾书,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邓文洁惊喜地赞赏道:

“你的文章应当在世上扬名,哪里只是登科留名啊?

你的父亲大概后继有人了!

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就进入南都,在鸡鸣山读书,日夜不止,患了眼病,在帏下安静地打坐了三个月。

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参加科举考试,还没有到中午,就写完了文章,文章分发到一位老教谕房内。

老教谕拿自己选取的文章,呈给大主考官李九我,李九我责骂文章不够好,下令第二次呈上文章,呈上的文章不够优秀,又一次呈上,第四次、第五次呈上文章,房中的文章快要送完了,教谕恼怒地哭泣起来。

李公挑选他呈上的文章(发现)少了七卷,询问教谕,教谕说:

“那七卷文章很不通顺,只能留下来当作笑料罢了。

”李公说:

“赶紧取那些所谓的笑料来!

”李公一见(祖父的)文章,拍手称赞,认为文章写得很妙,洗掉原来的评分另用丹铅重新打分。

《易经》这一科目把祖父划作第一,龚三益第二,其他的都划归高等。

乙未年,祖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清江令,调任广昌,同僚中有很多享有盛名的人。

黄贞父先生喜欢戏谑嘲弄,轻视祖父是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

巡抚刚下达了疑难案件,下令让五县会同审讯此案。

黄贞父告诉诸位同仁说:

“审讯的文书按照惯例应该归我做,我不做,诸位也不要做,我要用这个为难张广昌。

”祖父了解他的意图,也没有坚决推辞,挥笔疾书写下几千字,都引经据典作为依据,断案像老吏一样纯熟。

黄贞父惊讶地称赞说:

“奇才啊!

奇才啊!

”于是就和祖父建立了交情,成为意气相投的好朋友。

祖父在广昌任职满六年,考察政绩出众,名列第一。

 

二、(2017·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

少孤,好学。

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

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

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

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

“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

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

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

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

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第一步:

粗读——感知标题,浏览全文,读读文意概括题。

第二步:

细读——明事知人。

1.圈点勾画:

圈点出关键性词句,概括各段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段:

介绍汪中少年好学,一篇《哀盐船文》名声大显。

第二段:

介绍汪中学问精,深受当时名流看重。

第三段:

介绍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

第四段:

介绍汪中的性情、孝行、友行特点。

第五段:

交代自己作传的缘由和目的。

2.明事知人:

概括汪中的主要事迹及性格作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文章重点介绍了汪中为学、为经、为文、为人方面的特点。

(2)性格作风:

专注学问,正直友善,笃于亲情、友情。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助书贾鬻书于市     鬻:

B.先生往谒谒:

拜见

C.称之不置置:

置办

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

陈述

答案 C

答题提示 判断词语解释是否正确要根据上下文语境。

“称之不置”,上文是“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对这些美好的事物,不可能“置办”,C项解释错误。

置,在文中应是“放弃”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左:

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B.三代:

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

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

豆和水,指粗茶淡饭。

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

《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答案 B

答题提示 “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三代”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卫灵公》: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4分)

审出得分点:

先,以,北面

规范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

评分标准:

“先”,名词用作动词,超过;“以”,凭借;“北面”,即面北,弟子行敬师之礼,旧时老师的座位是坐北朝南,学生北面受教,以示尊敬。

(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4分)

审出得分点:

殁,相,存问,笃厚,介词结构后置句

规范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朋友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

评分标准:

“殁”,去世;“相”,偏指一方;“存问”,慰问;“笃厚”,忠实厚道;“过于生前”,介词结构后置句,即“于生前过”。

4.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

(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

(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

(治学2分,一点1分;为文2分,一点1分)

答题提示:

根据题干,明确答题的范围(第三段)和要求(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

细读第三段,共四句,有“为文”一词提示。

前三句为“治学”方面的,有“罔不综览”“深”“识议超卓”等提示词语。

“为文”方面有“取则于古”“卓然成一家言”等提示词语。

抓住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科举制度有关术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学试,清代院试俗称。

因考试由学政主持,学政旧称提学道,故称提学试。

B.补附学生,是指被补录附在有正式学籍之后的学生。

C.拔贡生,清代五种贡生之一,不算正式功名,只是一种身份,相当于今天的保送生或推荐生的身份。

D.诸生,本指有知识学问之士或在校读书的学生。

明清时期指经科举考试考取秀才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答案 B

解析 补附学生,是指补录的附学生,明清科举时代指额外录取、附于诸生之末的学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虽然我不擅长写文章,还是想扼要陈述他的事迹,来告诉后世的君子。

(得分点:

“文”“扬榷”“陈”)

参考译文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

幼年丧父,喜欢学习。

家境贫寒不能购买书籍,帮助书商在集市上卖书,因此遍读经史与诸子百家,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

二十岁时,参加提学组织的考试,作《射雁赋》,取得考试第一名,补为附学生,作诗为文填词日益长进。

仪征的盐船失火,烧死的人不计其数,汪容甫写了《哀盐船文》,编修杭世骏给这篇文章作序,认为文章写得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汪容甫因此名声大振。

当时学识渊博的大儒像朱筠学士、卢文弨学士,看见先生所写的文章,都赞叹称赏,认为他是奇才。

二十九岁,开始专门研究注解经书的学问。

侍郎谢墉到江东做提学,特地选拔先生为拔贡生。

每次考试,另外为他设一榜,排名在其他贡生前面。

谢墉曾经对别人说:

“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

”他被重视到如此程度。

朱文正到浙江任提学,先生去拜见他,回答叙述扬州割据的历史、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作《广陵对》三千字,博古通今,被认为是天下奇文。

尚书毕沅任湖广总督,招徕文学大家。

先生前往投靠,给他写了《黄鹤楼铭》,歙县孝廉程方正把它写在园圃的石碑上,嘉定通判钱坫撰写碑额,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三绝”。

先生对于六经、诸子百家、史学以及诗文、金石方面的学问,无不总观通览。

于是广泛地查考夏、商、周三个朝代重大活动的仪式,至于对古代典籍中的解释、事物名称龟筮占卜,增加论说叙录的文字,作《述学》内外篇。

又深入研究《春秋》的学问,著有《春秋述义》,见解高超卓越,评论的人认为从唐代以后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作文章以经、史为根基,用汉、魏风骨熏陶自己,不沿袭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这些人,而是以古代文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