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6021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备课.docx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备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备课.docx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P56-80](共15课时)

横街小学 卢银萍

当我一拿到一年级下册的教材时,我的第六感觉告诉我,第六单元的教案相对本册其他教案内容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

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样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不愿意学和厌学的现象。

同时,这块知识也没有其他单元更让学生感兴趣。

如:

图形的拼组、认识人民币、找规律、统计等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本单元的计算不仅是全册教案内容的重点之一,而且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案的难点。

三、本单元的内容是本册中课时安排最长的一个单元。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在教案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案的重要任务。

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有具体目标,本单元教案,要求学生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根据本册教材说明的要求,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要达到以下的目标:

(如表格)

单元结束

期末

平均正确率

速度

平均正确率

速度

100以内加、减法口算

88%以上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5题

90%以上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6题

其实,按照我的理解以上的目标,对我们学生平时的口算训练要求来说是低了的,因为口算达标是要求学生5分钟完成80道,也就是每分钟完成16道。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为了教案好本单元的内容,下面从教材分析、教案目标、教案内容以及课时安排为四个方面,谈谈本人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案的。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

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计算是教案的重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案的难点。

在编排上有几个特点值得说明一下:

(1)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起,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先教案不进位的,再教案进位的。

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的编排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类似,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

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很容易类推出减法应该怎样算。

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笔算时,掌握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减,十位数与十位数相加、减的道理。

(4)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学生在第一册已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对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已经初步掌握。

这里的教案内容,仅是参加运算的数由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

因此,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是结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在练习中出现的。

(5)本单元的“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

二、教案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

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案内容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共分为15课时进行教案,我设想还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的增加课时数,毕竟这单元是教案的重点。

第一小节: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56~60页)分3课时进行教案

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

例如20+30,计算时想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

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

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教案目标:

1.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2.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3.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P56-57)

内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1-3题]

教案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初步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景,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案建议:

教案例1:

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多少盆?

”“还有多少盆紫花?

”等计算问题。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做计数单位算出结果,还可以根据组成想出得数,也可以用数数的方法。

虽然计算的方法是多样化的,但是例1的教案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因此在注重多样化教案的同时要注意优化。

让学生比较那种计算方法简便、迅速,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良好的口算习惯。

我个人认为例1值得注意的地方是:

这幅情景图还可以充分地挖掘一下其中的资源信息。

教案时,提供的情景图不要太多,但要充分的利用,这是老教师的经验之谈,特别是“充分利用”四个字,很有探讨的价值。

如例1的情景图,一定要充分挖掘其中的资源信息。

课时,可引导学生根据这幅情景图提问:

师“根据这幅情景图还可以提出那些问题呢?

”如:

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几朵?

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几朵?

如果搬走了20盆呢?

等问题。

给学生提供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展示平台。

做到活用教材,用好教材。

同时在此过程中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练习。

“做一做”:

安排了2道相应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式题,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意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整十数的加减可以归结为10以内的加减。

这里,加减对照出现,可以节省教案时间,还便于学生掌握。

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成10以内加减的过程,从而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如计算30+40时,用10根一捆的小棒来摆。

先摆3捆小棒表示30,再摆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让学生依次回答:

一共摆了多少捆小棒?

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是用3+4算出结果的。

接着,让学生借助摆的小棒说出算的过程:

30+40是3个十加4个十是7个十,就是70。

通过摆小棒,使学生头脑里形成几个十与几个十相加(减)的表象,可以加深对整十数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十数加减计算方法。

练习十

第2题:

10以内的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法对比练习,要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上下两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3题:

注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前面用40的个位0+3,而后面为什么用40的十位4+3?

第二课时(P58-59)

内容: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练习十4-8题[我这样安排的原因是我认为这几题都是关于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因此把这几题作为第2课时。

仅供大家参考。

]

教案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案建议:

第4题:

连加、减式题。

注意让学生比一比上下算式计算有什么不同?

第5题,是情境题。

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独立用整十数加减计算方法解决“还剩多少个花生?

”的问题。

注意点:

1.让学生有读题的习惯。

明白图意,弄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法,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尝成功的快乐。

3.如果发现学生把算式写成50-10+20或50+10+20时,让学生通过争论明白“还剩多少个花生?

”这个问题的想法。

如果学生说,先算出分给两只小猴多少个花生,再算还剩多少个花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第6题:

注意点:

1.注意各种球的认识(因为有一部分的学生对各种球并不能很清楚的识别)以及价格的多少。

2.注意引导学生问题1与问题2是有联系的。

3.注意问题3开放“度”的把握。

不仅可以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如:

篮球比足球多几元?

篮球和足球一共有几元?

),还可以进行连加连减。

第7题:

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加减混合计算。

到小熊的家里去做客,答对了题目才能进去。

注意反馈。

第三课时[P60]

内容:

练习十9-11题以及聪明题

教案目标:

1.使学生会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解决“用数学”的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案建议:

第9题:

注意点:

此题与前面的“用数学”呈现形式不同。

要解决问题的数据和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均用文字表达。

关键要弄清题意。

第10题:

比多少,为下面P72-73的例3、例4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做准备。

可点一下“桃比梨多几个?

”能用减法计算,算式:

9-5=4(个)。

“桃比梨多几个”与“梨比桃少几个”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换了一种说法。

第60页下面是一道思考题。

题中答案不止一个,解答时需要进行多方位的思考。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用,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

注意点:

1.提供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这节课的安排时间还比较的充分,应该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思考。

2.注意答案的不唯一性。

学生想出方法以后让他们小组交流,满足他们资源共享的需求。

第二小节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第61~66页)分4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

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

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教案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第一课时[P61、P62]

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及加整十数

例1、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一1-4题

教案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教案建议:

例1:

注意点:

1.注意情景图所提供的信息与所提问题的联系,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

图中显示的信息有4条,其中一条信息一直都没有用到。

零散的语文书有8本。

2.注重35+3与35+30的计算方法的比较。

可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容易探索获得:

计算35+3,先算5+3得8,再算30+8得38;计算35+30,先算30+30得60,再算60+5得65。

最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相同单位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

做一做:

对比练习,注意让学生说说上下算式算法的不同。

注意:

5+21与50+21的计算。

因为这两题是一位数和整十数加两位数与其他的题目刚好相反。

特别是5+21容易使学生出错。

强调后练习十一的第1、2题练习应该没有问题了。

第4题:

渗透函数思想。

注意对题意的理解。

第二课时[P62、P64]这节课是教案的难点,教案时可让学生借助小棒来突破难点。

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例2及练习十一5-9题]

教案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的口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教案建议:

例2:

由学生身边的活动实例引出计算问题,使计算教案蕴含具体的生活内容,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注意点:

1.理清情景图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意思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教案时,要让学生动手摆一摆,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注意结合学生的操作,着重说明4根小棒加9根小棒是13根,把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2捆加在一起。

突出计算时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以有效地突破教案难点。

3.《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在本节课的教案中,要突出算法的多样化。

此时,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多说多操作,说说自己独特的想法。

关于优化的问题,我想重点把它放在第二课时练习课再来解决。

但在教案的过程中,也不能放松优化的问题,在学生众多的算法中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此时,不必老师可意的强调,他们也能体会到哪种方法比较的简便。

而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创造的算法被列为最佳或较佳时,在他们幼小心灵会萌发出自我的价值,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主动挑战自我,这才是教案改革的真谛!

做一做:

让学生脱离摆小棒,运用学习的口算方法,算出得数。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借助小棒来解决。

第5题:

要注意上下题之间的联系。

第7题:

注意点:

也可充分利用画面资源。

例如:

再仔细看一看,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

(可分为草丛中的与草丛外的,在跑的没在跑的等等。

)又可以怎样计算呢?

第三课时[P64-65]

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混合练习

练习十一9-14题(第三课时这样的安排我认为主要是考虑这几题都是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混合练习,就将它安排在同一课时,同时还可以自己根据学生的情况,出几道相应的练习。

教案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案建议:

第9题:

注意算法的优化问题:

可提问为什么你算得这样的快?

有什么好方法吗?

让学生体会到哪种算法是最好的、最棒的。

第10题:

即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又可以为以后学习乘法做些准备。

要提醒学生计算要仔细,前面一个错了后面就全错了。

还可适当的增加类似的题型。

如:

5连续加5,7连续加7,8连续加8等。

第11题:

让学生注意只提供了一个条件,还有一个条件要自己在图中找。

第13题:

练习的题量比较的少,还可以适当的增加几道相应的练习。

增加学生的练习量。

第四课时[P65-67]

内容: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练习十一14-17题及聪明题(我认为这几题是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因此将这几题安排在一课时。

教案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案建议:

第14题:

(如图)此题要注意让学生弄清题意,有的学生看不出题中的哪7架飞机飞走了,刚拿到教材我也看不明白。

这里需要老师点明是左边的7架飞机。

另外,根据起飞的飞机架数和现在停着的飞机架数解决原来有多少架飞机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要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如:

通过算式7+11=18(架)与18-7=11(架)对比,让学生在争论中明白“原来有多少架飞机的”算理。

第15题:

选择了回收旧电池的事例,渗透学生的环保意识。

注意点:

有些学生可能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列出的算式是35-7,那学生肯定是对问题的意思不理解,此时要注意问题的对比。

如果用算式35-7,那题目可以怎么改?

经过比较学生就明白了。

第17题:

是一个简单的统计表。

这种练习形式前面出现过,让学生用表中的数做连加练习。

同时,用于渗透统计思想,并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长大了为祖国争光的思想教育。

聪明题:

叙述的事理情节稍复杂些。

注意先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再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点:

1.算法多样化。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2.用通俗的语言讲清算理。

第三小节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P67~77页)分6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案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减法计算,二是有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数学实际应用问题。

其知识内容包括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等三个方面。

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计算的编排上,教材利用一幅标明各种儿童玩具价格的情景图所提供的素材引出例1和例2,例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例2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减法,更好地理解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计算应用的内容,教材利用作业评比事件所提供的信息引出两道例题。

两道例题在素材的选择上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切实感受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数学,以此加深两位数减一位数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通过集中安排两道例题和相应的习题,让学生切实感受“求两数相差多少”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明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多几”的道理。

教案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2.会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第1课时(P67-69)

内容: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例1、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二1、2,其中例2的教案是教案的难点,要注意如何突破的问题。

教案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地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推理归纳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难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案建议:

例1、例2结合教案:

注意点:

1.注意35-2与35-20算法的不同的比较,可借助小棒摆一摆,让学生明确35-2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根小棒,35-20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小棒。

加深学生对两种不同计算方法的理解。

2.注意例1的情景图中信息的利用。

它不仅引出了例1的计算,同时还引出了例2的计算。

如:

我有35元,买一个娃娃8元,还剩下几元?

此时就将例2进行教案。

借助摆小棒时,提出“5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问题,这个问题反映了退位减法的难点和关键,同时也表达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它可以起到启发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作用。

要鼓励学生用算法的多样化,但要注意的是在教案中,教师不要为了多样化而刻意追求多样化.算法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要看这算法是否真正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索出来的。

至于学生的方法又多又杂的问题,尤其是在学习之初,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而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即使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也应允许学生有个认识过程。

我们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去交流,特别是引导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

3.充分利用好学具小棒。

摆小棒时要注意突出“打开一捆和5根合并再减”的操作过程,通过这种操作过程更好地突破教案的难点。

4.情景图还给学生发现其他的数学问题留下了空间,例如:

根据例1还可以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出现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信息35-12、35-35等。

将例2作为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P69-71)

内容:

练习十二3-10题(因为这几题我认为都是复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的及不进位的练习,将他们安排在同一课时,可能其他的老师都有自己对本小节独到的见解。

不知我这样的安排是否妥当。

教案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案建议:

这节课侧重计算题的训练,特别是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减法,让学生在

第3题和第7题:

是两道用减法解决的求剩余问题,条件和问题都通过情景图和图上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反映出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

这两题我们都可以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让学生进行多次的练习,例如:

我们班有男生55个等等类似的条件,在练习的同时让学生说说算法。

第9题:

是一组有关加减法计算的混合练习,同时也体现了分类思想(实际上是按得数给算式分类)。

第10题:

连续减9,并且每次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还可以为以后除法意义的学习起到提前孕伏的作用。

注意点:

1.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一说连续减9的计算过程。

2.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一步错了下面全部会错。

3.注意知识的拓展。

如果学生有兴趣,在最后一条横线上写出差“18”以后,还可让他们连续减9直到差为0,并说一说从90里面连续减了几个9以后差是0,以此为后面学习除法的意义作铺垫。

也可出类似的题让学生练习,如:

80连续减8等等。

第3课时(P71)

内容:

练习十二11-14题和聪明题

教案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案建议:

聪明题:

注意点:

1.注意给学生提供充足解题的时间和空间。

2.鼓励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充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方法

(1)一人与他人握1次手共2人,握2次手共3人,握3次手共4人……握39次手共40人。

用类推的方法。

(2)小红与每人握一次手,共握了39次手,也就是与39人各握一次手,加上小红本人就是40人。

3.注意拓展,举例说一说实际生活中的其他类似问题及其解法。

第4课时(P72-74)

内容:

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

例3、例4、做一做及练习十三的1-3

教案目标:

1.使学生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2.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教案建议:

例3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题。

设计一个“作业评比”的情景图,自然地引出“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的问题。

解题方法:

一是用减法直接算出答案;二是用摆学具的方式摆出12朵比8朵多4朵。

在摆红花的过程中,教材利用了学生在第一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初步认识的“同样多”的概念,把小雪所得的红花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和小磊得的同样多的8朵,另一部分是比8朵多的4朵,这里的4朵也就是小雪比小磊多得的朵数。

教材在图中还提供了小华等人得红花朵数的信息(如下图),这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从而促进他们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更好发展。

例4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如果将它和例3综合起来看,它们刚好反映了“求两数相差多少”问题的两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注意点:

1.在教案例题之前进行适当的关于“求两数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