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怎么死的.docx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官婉儿怎么死的.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
阅读精选
(1):
上官婉儿是怎样死的?
上官婉儿死因揭秘
上官婉儿出生时全家遭遇了一场血腥屠杀,死时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她的一生可谓传奇,其才华诗文不让须眉男子,其人品功过颇具争议。
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极度推崇者有之,轻视鄙视者有之。
而她与武则天长达二十七年的共处亦让后人津津乐道。
那上官婉儿是怎样死的呢?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妃。
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上官仪孙女,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
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
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
曾推荐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710年,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上官婉儿死因揭秘
武则天死后,上官婉儿依附于韦后一党,排斥李唐宗室,引发其强烈不满。
景龙元年七月,太子李重俊发兵,杀韦后党羽武三思父子。
且斩关而入,入宫追索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
事败,太子被杀。
经历此流血政变,虽然躲过一劫,但对上官婉儿还是有很大触动。
表面上虽仍然依附于韦后,但暗地里,开始结交李唐宗室(太平公主、相王李旦)。
[由整理]
景龙四年六月,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毒死。
因皇帝死得仓促,本是没有遗诏的。
因此,向天下颁布的“遗诏”资料如何,就有很大学问。
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齐,草拟了一份遗诏。
在该遗诏中。
皇子李重茂即位天子,韦皇后以皇太后摄政,李旦辅政(可简称为“上官版遗诏”)。
韦后不满意,他们是不会喜欢看到李旦参知政事的。
于是强行更改遗诏,改李旦为太子太师。
至此,韦后党与李唐宗室党的斗争已趋白热化,又一场血腥的宫廷斗争势不可免。
景龙四年(710),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阴附太平公主。
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齐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
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
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刘幽求拿着遗诏在李隆基处为其说项,但李隆基不许,杀上官婉儿于旗下。
上官婉儿自幼聪慧,《新唐书》本传载其年十四,就因才华横溢而得到武后的重视。
她才思敏捷,常常代帝后、长宁、安乐两位公主同时赋诗,且能做到“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
她的诗歌创作,既有对“上官体”形式技巧的继承,更在诗歌的题材范围、抒情特征及格调气度等方应对此前的宫廷诗有所超越,从而为诗歌从初唐宫廷诗的歌功颂德、绮错婉媚迈向波澜壮阔、尽善尽美的盛唐之音,跨出了重要一步。
《龙城录》下《异人录》对上官婉儿的诗歌有“绝丽”之评,这位才华绝代而创作丰赡的诗人,唐玄宗曾下令汇集她的诗文,撰成《唐昭容上官氏文集》二十卷,诏燕国公张说题篇,惜已散轶。
《全唐诗》中现存诗三十二首,按资料可分为三类:
抒情述怀、应制奉和、出游纪胜。
阅读精选
(2):
“巾帼首相”上官婉儿是怎样死的
上官婉儿,男性化复姓的上官,和柔媚的女性化的婉儿的组合,不只是个符号,几乎“昭示”了名字主人的性格和命运。
她生在盛唐,却在襁褓之时便沐浴了腥风血雨。
她的爱恨悬浮于一个巨大的政治背景之上,苦难成就了一个非凡的女性。
她是罪臣孤儿,祖父和父亲都被武则天杀害。
但她效命于这个“教母”般的女皇长达27年。
14岁成为武氏“秘书”,19岁时百官奏牍都由她先行过目,并加拟签,武则天只要在上方批个字就颁行天下,成了除武则天以外最具权柄的女人。
追随武氏25年,她成了事实上的“巾帼首相”;武氏之后中宗即位,婉儿封昭容,位同宰相、爵同诸王,仍然秉国权衡,参与朝政。
她在幕后操纵着整个王朝,直到被李隆基诛杀,甚至能够说她曾用非凡的政治智慧“称量天下”。
她是唐代大文人上官仪的孙女,她和祖父对唐初诗律的构成及发展有很大影响,她用非凡的文学智慧又“称量”了当时的文坛。
李隆基杀了这个非凡的女人后的第二年,便忙不迭地让自我的臣子张说收集上官婉儿的诗文,辑成二十卷,如此才“安”了这个大唐天子的心。
他敬佩这个“以前的敌人”。
婉儿一生的灵魂与肉体之爱错综复杂,她利用男人对她的爱,用超绝的控制潜力控制了那些身居要位的男人,从大唐皇帝中宗李显,到廷臣执事武三思、崔�等,她总让自我在他们的生活中显得无比重要。
史书和民间传说中都有这种“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故事,无非是因为婉儿在历史上的地位太独特太突出。
她如此出类拔萃,以至于没有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再度出现。
她的才高如云,她在权力场中的纵横捭阖,在危机四伏的宫廷争斗中持续着艰难的“平衡”,她的卑鄙与高贵、张扬和谦退,放浪与真诚共集于一身的极为复杂而多层次的个性,让她如美钻一般,闪烁着多彩的光辉。
文学家张说为上官婉儿20卷的文集题序说:
“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
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上官婉儿)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这样的赞美,据我看来是空前绝后的,因为上官婉儿,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
“刚直肯谏”
上官仪
婉儿的祖父上官仪,这与婉儿初一谋面便永诀泉下的亲人,婉儿的文学天分该是对他的传承。
婉儿骨子里存在的某些品质该是来自这个“刚直肯谏”的文臣。
“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人。
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
太宗每属文,遣仪视稿,私宴未尝不预。
高宗即位,为秘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
麟德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狱死。
仪工诗,其词绮错婉媚,人多效之,谓为上官体。
集三十卷,今编诗一卷。
”
公元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秋天,上官仪考中进士,时年19岁,成为唐朝宫廷中最年轻的侍臣,担任皇家图书馆校正及教授生徒的直学士。
唐太宗写文做诗,上官仪为其修改。
宴会群臣,上官仪作陪。
他曾参与编修《晋书》,为弘文馆十八学士之一。
高宗李治即位,上官仪升为秘书少监,后又升迁为西台侍郎,官至三品。
相传上官仪在任时,某次随军赴洛阳以东地区考察平息战乱的功绩。
打扫战场时,麾下一员小将送来一只七宝紫兰装饰的夜壶,供上官仪使用。
上官仪立刻召集官兵,掷壶于地,厉声斥责:
想想看,如果我们的官员用这样的夜壶撒尿,又该用什么样的器皿吃饭?
朝中官员的生活要是如此糜烂,我们的大唐王朝还能兴旺吗?
有一次,上官仪的一个表姐穿一件“贴绣铺翠”的上衣,来到一个盛大的社交场合。
上官仪当着众人的面,认真地对表姐说,请把这件衣服送我,今后不要用翠羽这样贵重的东西装饰衣服。
这位贵妇因为是朝中宗室的至亲,很不在意:
这一点点羽毛能值几个钱?
上官仪正色言道:
“你穿了这种贵重衣料,皇亲国戚会见样学样,那样长安城中翠羽必然价钱飞涨,商人受利益驱动将超多捕杀翠鸟。
作为唐室要员眷属,这个头儿不能带。
”表姐心服口服,立即改正。
权力游戏牺牲品
公元664年寒冬,当权男人高宗李治和当权女人皇后武则天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禀性刚烈、敢于直谏的上官仪力主废武后,懦弱的高宗首鼠两端。
而当消息“走漏”,武皇后河东狮吼,“李惧内”立刻说“这是上官仪叫朕做的”。
上官仪深知自我被卷入一场权力游戏,游戏结局已定,他只能是弃子,高宗的懦弱该是意料中的事情。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直臣的职责已尽,他遗憾的是再也不能报效国家。
他留恋自我的家,也为诀别刚出生的小孙女上官婉儿而难过。
他本想看着她成长为一个才华出众的美少女,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本该无比欢乐。
“宫廷游戏”还在继续,并且向着黑暗的结局行进,许敬宗出场了。
他贵为宰相,是武后的宠臣,人格却十分低下。
为钱财把女儿远嫁给南蛮夷首领,为了同儿子争美女上书皇帝把儿子许昂流放岭外。
上官仪评价他:
既然是个人,就该有人品,要求更高一点,该有仙品。
但偏有堕落成犬品的,许敬宗就是这种人。
许敬宗要求和上官仪开诗会,上官仪不屑地说:
公修史还凑合,写诗不行。
许敬宗快气死了,恶狠狠地问:
天后的诗,以公之论,如何?
上官仪冷冷地说,比公稍好一点。
许敬宗自此极为怀恨。
不数日,武则天指使许敬宗诬告上官仪,说上官仪与被幽禁的已废太子李忠共谋造反。
上官仪在李忠还是陈王时曾任过陈王府的咨仪参军,李忠被废为庶人之后,上官仪“想当然”同李忠一样对武皇后心怀不满。
上官一族被满门抄斩,不满周岁的婉儿与母亲郑氏被赶进掖庭宫充为宫婢。
临刑前许敬宗还要再放一支“冷箭”。
他对上官仪说:
上官兄,听说阴司里有好几个诗品很高的等你赴诗宴。
我和天后都写不出好诗,没有被邀,真是惭愧。
上官仪坦然应对屠刀,他因刚直名垂千古,他的死改变了婉儿一生。
但他无从知晓他的小孙女怎样“权秉国政,称量天下”;怎样效命于家族的仇人,与女皇恩怨纠缠;怎样领袖文坛,影响了唐初诗律。
他无从为婉儿的辉煌骄傲,也无从为她的诸多卑鄙羞耻。
他给了婉儿上官家的血脉,但真正造就婉儿的,却是武则天。
上官仪泉下有知,悲乎喜乎?
大唐孔子庙碑是陕州故城孔子庙所立石碑,它已被时光消磨得漫漶不清。
这很可能是武则天的“政绩”,她曾“次曲阜,幸孔子庙,诏各州县修建孔子庙”。
另一块碑乃“大周庄府都督故君墓志之铭”,是武则天称帝时一个将军的墓志铭,此人叫常怀靓,字倩,管理12个州的军事,长安三年十月十五日归葬故里陕州城东信义园。
墓志铭上,武则天所造的几个字上方几乎全有。
许先生一个个辨认着,指给我看。
罪臣孤儿,婉儿带着“原罪”的意识成长。
之后她曾因忤逆武则天而被黥面,有形的“忤旨”烙在她的脸上,无形的“原罪”烙在她的心上,烙印在她不满50岁的生命历程中……
这样讲并无夸张之处。
婉儿出生那年家族蒙冤,直至40年后中宗李显即位,才得平反。
婉儿几乎终其一生地生活在武则天的身边,这个“日月当空”(�)的女人把婉儿映衬得熠熠生辉。
从一个罪臣孤儿到称量天下,她的成长得自于天赋,得自于环境,更得自于武则天。
武则天是她的“仇人”,是一个天威难测的统治者,是在她额头上留下毕生羞辱的人,她注定要恨她;武则天又是她的“教母”,她身边唯一值得效仿的高贵的女皇,是她一生富贵荣华和权柄的赐予者,武则天真正懂她的冰雪聪明,她死心塌地爱她。
从道德评判的角度,婉儿并非好女人。
正史和野史把她说得诡诈奸猾、作恶多端、私生活糜烂。
但是站在婉儿的角度,“生存或是死去,这是就应首先思考的问题”。
罪臣孤儿惊弓之鸟,她只能运用她所有的资本,包括肉体和灵魂全方位地保护自我。
巨大的“原罪”阴影给了她可贵的清醒,她的头上永远是高悬的利剑,身后是夹紧的尾巴。
她不停用智慧和身体同宫里和朝堂上的男人做着娴熟流畅的交换,同时她又明白这些交换的卑鄙与丧尽天良。
她比所有的人都明白什么是道德良知,她更清楚她的道德良知就是隐忍地生存。
她忍了家族血仇,忍了生而为奴,忍了脸上的墨迹,忍了被白白耗尽的青春。
她自我成就了隐忍中真正的英雄气概。
她的智慧表面凸显强烈的女性特质,她中庸狡黠、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做事融通;她骨子里却有强烈的男儿气概,她杀伐决断、手腕强硬、权秉国政,叱咤风云。
她处理政事、处理情感、处理和男人的关系都有其“教母”的痕迹。
她们共同制造了一个新的官僚集团,洞穿了官僚集团的性格,甚至“嘲笑公卿以为笑乐”。
武则天从一个14岁的小姑娘奋斗到年逾八十的女皇,一任她不息的灵魂在天命、权力和人性之间苦苦挣扎。
婉儿从一个14岁的小姑娘,至近50岁尊贵的昭容娘娘,她的内心挣扎较武氏更加剧烈。
婉儿骨子里又是高贵的,这来自上官仪的血脉。
她钟情于往来唱和的千古诗篇和文人雅士的风月清谈,这是她的救赎之路。
后世爱她的人提及她,总是真诚赞叹她的文学成就,对她的“卑鄙”善意地转过脸去,装作什么都没看见。
十四岁踏入政坛
公元664年至678年,婉儿在掖庭宫狭窄的蓝天下长大。
婉儿的母亲郑十三娘是太常少卿郑休远的姐姐,有文学素养,母亲该是她第一个老师。
婉儿虽身份为奴,但所有的人包括武氏在内,对上官的冤狱心知肚明。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婉儿到后宫内文学馆学习,也是很有可能。
婉儿她聪明颖悟,“天性韶警,善文章”,就应是内廷文学馆宦官老师的得意门生。
宦官老师讲武后当年总是孜孜不倦地读书,她聪明绝顶,拿文学馆的书作阶梯,最终登上皇后的宝座,宦官老师大讲特讲武则天的伟大、非凡。
皇后便成为少年婉儿心中的一道阳光,她梦想能有一天走出掖庭见到她。
她讲给母亲听,郑夫人落下泪来。
婉儿不了解身世,把梦想寄托在敌人的身上。
她又不愿破碎女儿的梦想,她深知婉儿的成长需要有梦想支撑。
她不能让女儿怀恨武后,女儿一旦知情而且怀恨,性命便危在旦夕了。
因为老学士的举荐,14岁的婉儿最后等到武皇后的召见。
“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
于是婉儿走出掖庭走入朝廷,从此跟随了这个伟大、非凡的皇后。
婉儿那样快乐而骄傲,在她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应试中,她几乎是超水平发挥。
她为皇后起笔行文,草拟诏令,又赋诗数首。
婉儿抬起头,从皇后那里看到的,是惊喜而爱怜的目光。
婉儿打动了皇后的心。
《武则天秘史》中的少女上官婉儿
那年武后50岁,婉儿14岁。
以武则天的气度胸襟,她不会容不下一个14岁女孩。
更重要的是,她喜欢婉儿,婉儿令她想起自我的当年。
射向太子的箭。
婉儿的感情和政治紧紧牵系在了一齐。
她14岁成为武则天的秘书,几乎是和皇子们一道长大。
冰雪聪明的婉儿,被李贤、李显和李旦所爱,但是政治的铁腕捣碎了感情,青春的挽歌成为婉儿参透人生的代价。
以后的岁月,她同武三思、崔�,同中宗的关系,都不再是纯粹的感情。
她也不再眷恋那堪称真爱的往事。
婉儿第一次背叛感情,是武后派她去东宫,检查出章怀太子李贤私藏武器。
其实武后早已知晓这个消息,她完全能够不透过婉儿清洗东宫,她已枕戈待旦,胜券在握。
但是她还是让婉儿去了。
婉儿第一次背叛了感情,从此成为武皇后毕生的心腹。
婉儿替盛怒的武后草拟了置李贤于“死地”的诏书,“太子怀逆,废为庶民,流放巴州”。
李贤走后,婉儿理解了新太子李显的爱。
之所以这样,很可能是因为她潜意识中也有强烈的攀附权贵的欲望,或是她在冥冥中预感到“未来”掌握在李显手中。
683年,高宗去世。
武后立李显为皇帝,自我仍临朝称制。
李显即位时28岁,正是男人的“花样年华”。
56岁的武则天被尊为太后。
武则天不能适应那份权柄易手的寂寞与苍凉。
两个月以后,她借口李显想将整个天下送给自我的岳父——一个小小的参军,将李显废为庐陵王,幽于别所。
这个决定来得十分突然:
某日,武后突然宣布,早朝要在乾元殿的正殿举行,而且她要亲自前来,与满朝文武共商国是。
正殿的四周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御林军,守卫森严,武后正襟危坐,要婉儿宣读她的旨令。
殿前卫士把李显从皇位上拽了下来并五花大绑。
李显如梦方醒,对着武后大声喊:
“我才是皇帝,你有什么权力废掉朕?
”李显绝望的喊叫声一向在乾元殿里回荡。
废黜中宗李显的第二天,相王李旦继位,天下又重回到武后手中。
这次权力变更,婉儿再次成为武后的箭,给了爱她的李显沉重的一击。
在这个阶段,婉儿就应从武则天的敌人(包括武则天的儿子们)那里听闻自我的身世。
但此时婉儿对武后的敬爱和崇拜弥漫她的身心、深入骨髓又渗透在每一个细胞中。
而武则天也早已离不开婉儿,她把婉儿变成射向章怀太子和庐陵王的箭。
她说:
“婉儿,没有别人能替我把这两个男人赶出皇宫了。
”婉儿“黥面”
公元690年,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62岁的武后终成女皇。
她气宇轩昂地登临了则天门,在万众的欢呼声中开始了她的女皇霸业。
相王李旦生性软弱,他继位后,为自我选取了险境求生的方式。
他连续三次奏请将皇位禅让于太后,武则天最终能够以弥勒转世的神话或者谎言,为自我加冕,从此称帝15载。
到705年春天她生病时才由李显复辟,为中宗。
那年年底武则天与世长辞,官方称她享年81岁,有些人说她实际活了83岁。
中宗即位5年后,据说被皇后韦氏所弑,李旦于公元710年复位,是为睿宗。
李显与李旦,中宗与睿宗,俱是武则天的儿子,此后唐朝其他15个皇帝全是她的孙辈和后裔。
无论史书怎样更改武后头衔,她仍是唐朝的祖先和国母。
以一个篡位而颠倒朝代的人物,又在太庙里千秋配享,也太难为了那些史官。
女皇开始她辉煌的帝业,婉儿则开始了实际上的“巾帼首相”生涯,但她仍是武则天一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近侍奴婢。
这年女皇62岁,婉儿26岁。
和谐甚至完美的君臣关系却因一个失宠的男宠起了波折,婉儿被黥面。
男宠薛怀义被武皇厌弃,薛怀义大失所望,有一天他沿着宫中的一条秘道求见女皇,婉儿不与通报,将这失宠的“床榻上的君王”阻在一扇宫门外,薛怀义一把惊天大火,亲手烧了他为女皇建造的明堂。
武则天大怒,认为是婉儿逼薛怀义放火,结果是“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杀也”。
那晦暗而墨黑的黥文,年轻而美丽的婉儿须毕生承受。
武则天的这一举动,彻底毁了婉儿的尊严。
她带着黥刑的永恒印记开始了以后的生活,那是她一个永远的劫。
后世的人痛惜婉儿,所以有民间传说婉儿在黥刑处用红颜料文刺出梅花形状,一时成为宫中时尚,大家竞相用胭脂画梅仿效,号为“红梅妆”。
另一传说婉儿为此特创一发式,将卷曲的发髻巧妙盖在疤痕上,反而更加妩媚了,号为“上官髻”。
我在河南博物院的唐代发式图中,赫然见到这个发型。
“神龙革命”
公元695年,武则天称女皇的第五年,她要修周史,重任委派给了侄子武三思,同时又委派上官婉儿参与。
婉儿在修史的过程中为武三思带给了无私的帮忙,让武三思感激涕零,并对这个女人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很深的感情。
婉儿敏锐地看到了武氏一族的势力正因女皇而迅速发展、势不可挡,她在武三思那里找到了安全感和性的实惠,两人因生存利益、彼此利用而铸成的身体关系,持续了十多年。
女皇对身后事的忧虑,使得她一笔勾销了与李显的恩怨,重立其为太子。
在朝堂上,她对狄仁杰说:
“还你太子。
”老泪纵横的狄仁杰抬起头,果然见到李显。
狄仁杰再度跪拜,连连叩首,那是狄仁杰对女皇由衷的感佩。
如此戏剧性的相见场面激动人心,青史留存。
此时的婉儿已不知何为感情、何为廉耻,她逢迎所有喜欢她、需要她的男人。
她和李旦持续“友情”,又重新恢复了和李显的关系,她运用自我卓越的控制潜力(这学自“教母”武则天)成为李显的“患难之友”,她自我也在这种给予中获得了“未来”。
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位朝臣发动“神龙革命”,李显复辟,是为中宗。
李显的时代又重新到来,婉儿的“时代”也再度来临。
正月二十七,新皇帝李显率百官浩浩荡荡来到母后退位后徙居的上阳宫探望,为昏睡不醒的母亲加封“则天大圣皇帝”尊号,同时也为了缓解他抢班夺权后沉重的心理负担。
在这次探望中,李显要求婉儿随他回到洛阳。
他说他需要婉儿在朝中为他掌管诏命。
婉儿说:
“奴婢永远爱上皇(武则天),要陪伴她最后一程。
”
武则天为政期间,以洛阳为东都,“与民更始”,以后更次曲阜,幸孔子庙,诏各州县修建孔子庙,又同时继续南北朝以来的趋势,大规模而有系统地提倡佛教,崇奉老子,造成“三教归一”的体制,在当时创造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武则天虽非首创殿试之人,但她经常出面策士,不计门第。
她在位时代,“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她操纵经营好几十年,单只人事安排也可见她力量之大、影响之深。
而上官婉儿,从19岁起百官奏牍都由她先行过目,并加拟签,武则天只要在上方批一个字就颁行天下,成为除武则天以外最具权柄的女人。
她追随武氏27年,对武氏个人以及武氏国策的影响,也能够设想。
称她为女皇的女宰相,绝但是分。
用现代人的观念看,武则天炒作有术。
她以“河图洛书”的神秘安排,“万岁通天”等响亮的年号,再加上“齿落复生”等不老的奇迹,炒作自我的“奉天承运”,而她登上帝位,也凭借了弥勒转世的神话或者谎言,为自我加冕。
为了创造这个神话,她伪撰佛典《大云经》,建造许多以弥勒为主佛的洞窟,她的帝号为“慈氏圣神金轮皇帝”,“慈氏”即是弥勒。
流风所及,武则天以后的唐朝君王多礼佛。
透过唐代经幢,我们能想见当时佛的兴盛。
具体到武则天,与其说她信佛,不如说她善用佛,而她的“教女”婉儿更信赖的可能是她自我。
自称“弥勒转世”的武则天死了,上官婉儿则凭借自身的才智,攀升至富贵荣华的顶峰。
她40岁成为中宗的昭容,在诸嫔妃中名列第六,爵同诸侯,位如宰相。
她对武则天有着近乎偏执的崇拜,她的融美丽、多情、欲望、政治、阴谋、残忍、杀戮等众多内涵为一体的复杂形象,几乎成为大唐王朝的一个象征,异彩纷呈、参差多态。
她举重若轻,击退太子李重俊的变乱;她彩楼评诗,大设昭文馆学士,引领一代文风;她开皇帝嫔妃宫外居住先例,建豪华私宅;她在生命的尽头爱上崔�,诗赋唱和的感情终以杯具收场。
婉儿在宫廷和朝堂上的权势男女中“如鱼入水,吞吐自如”,赢得他们的“敬重”,朝中文官武将们对武昭容娘娘敬畏有加。
他们明白,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在后宫,上官昭容都一手遮天。
这个女人总揽着天下大权,指挥着天下的一切。
她是政治女人,她在燃烧的过程中找寻着快乐,证明自我存在的好处。
当生命能量已被耗尽,只能去另一个世界寻找另一种存在。
婉儿沉寂的倾诉仿佛是莎士比亚那句名言:
忍住痛苦,在这冷酷的世上留存,讲我的故事,其余只是沉寂。
我看到,在沉寂中她温柔地闭上眼睛,像要涤去那以前的悲哀和屈辱的尘埃……
公元705年,武皇葬礼后,婉儿被封昭容,重回那个专掌诏命的重要位置。
在婉儿和韦后的帮忙下,武三思从几乎被李家王朝彻底摒弃,摇身一变,成为了堂堂李唐王朝的司空,三公之一,名副其实的大唐首相。
武三思迅速升迁使武氏一族蠢蠢欲动。
在太平公主又哭又闹的纠缠下,她的丈夫武攸暨也进拜司徒,亦为三公。
除太尉之外,三公中便有两席被武家强占了去,而且都是实权岗位。
事实上,中宗已被皇室的女人们架空。
婉儿不断向韦后进言提高妇女在社会和政治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为她韦后未来成为女皇铺平道路。
婉儿将韦皇后称霸的野心点燃。
婉儿还不断请求提高公主们的地位,这既取悦了韦后,又笼络住诸公主的心。
婉儿让安乐公主坚信她是能够继承皇位的,尽管李显还有李重俊、李重茂两位皇子,但他们并非韦后所生,这给韦后所生的安乐公主成为皇太女带给了极大的可能。
婉儿请求提高公主们的地位,同时也讨好了太平公主。
同时,她还试图笼络住相王李旦和他五个英姿勃发的儿子。
婉儿敏锐地感觉到他们的虎视眈眈。
在婉儿的帮忙下,宫里的权势女人各自拉拢了一批朝官并构成了她们自我的势力。
她还心怀叵测贬抑排斥太子李重俊,推举以武三思为首的武氏一族,成功地在朝堂制造吁请废黜太子的舆论,年轻的太子再也不能忍受,他要杀了武三思和婉儿。
公元707年7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当夜便发兵突袭了武三思的王府,砍掉了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训的脑袋。
李重俊乘胜追击,杀进肃章门,并封锁了所有的宫门。
李重俊的飞骑突进肃章门后,他就高声喊叫着索要婉儿,他发誓要把这个女人碎尸万段。
婉儿正在李显的大殿中与韦后、安乐公主一道陪着圣上博戏,韦后和安乐公主在发抖,李显则一脸绝望。
内心已到崩溃边缘的婉儿反倒镇定下来,急中生智:
“如此看来,太子是先要我死,然后再依次弑杀皇后和陛下,要让我们同死于他的刀下。
”
李显和韦氏大怒,不肯依李重俊的索要交出婉儿。
李显带上婉儿和他的妻女们匆匆登上了玄武门,以避兵锋。
他首先派右羽林军大将刘景仁速调两千羽林兵士屯于太极殿前,闭门自守。
当叛军来到宣武门下,他便依照婉儿的指令,向门下的叛军高声劝降。
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