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5292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docx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中的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Z中液体

B.X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用过滤和渗析的方法,可将Z中液体分离提纯

D.Y中反应离子方程式:

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X中的氯化铁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A正确;

B.X中分散系是氯化铁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错误;

C.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Z中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利用渗析法可以净化提纯氢氧化铁胶体,C正确;

D.CaCO3能与H+结合生成CO2和H2O,促进Fe3+的水解,D正确;

答案选B。

2.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银、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

B.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

C.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

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KIO3等,故不是盐,是混合物,故A错误;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硫酸氢钠是酸式盐,不是酸,故B错误;

C.氢气是单质;干冰即二氧化碳,是氧化物;硝酸是酸;烧碱即NaOH,是碱;硝酸钾是盐,故C正确;

D.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碱,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分类方法和物质组成的特征理解应用,酸、碱、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概念,掌握基础是关键。

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指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或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3.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直径为1.3×10﹣9m的“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则该分子的直径比Na+大

B.煮沸饱和FeCl3溶液可以制得Fe(OH)3胶体

C.丁达尔现象可以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

D.明矾净水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直径为1.3×10﹣9m的“钴酞菁”分子处于胶体粒子的范围,分散在水中形成胶体,Na+溶液分散系粒子直径小于1nm,即钴酞菁”分子的直径比Na+大,A正确;

B.制得Fe(OH)3胶体为向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不是加热饱和FeCl3溶液,B错误;

C.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特征现象,会产生一条明亮的光路,能与溶液进行区分,C正确;

D.明矾净水是铝离子水解产生了氢氧化铝胶体,利用了胶体的聚沉的性质,D正确;

答案为B。

【点睛】

本题易错点为B,煮沸饱和氯化铁溶液易得到氢氧化铁沉淀,而不是胶体。

4.纳米Fe3O4晶体材料可以作为核磁共振造影增强剂,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在反应②中,

的作用可能是促进氯化铁水解

B.直接加热FeCl3溶液也可以得到四氧化三铁

C.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6FeOOH+CO=2Fe3O4+3H2O+CO2

D.纳米四氧化三铁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有可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反应②

不参加反应,但加快反应速率,即加快了氯化铁水解,故A正确;

B.直接加热FeCl3溶液,促进了氯化铁的水解,HCl易挥发,最终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不会得到四氧化三铁,故B错误;

C.由制备过程图可知,反应③的反应物为FeOOH和CO,由一种生成物为Fe3O4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为:

6FeOOH+CO=2Fe3O4+3H2O+CO2,故C正确;

D.纳米四氧化三铁分散在适当分散剂中,属于胶体分散系,则具有丁达尔现象,故D正确;

答案选B。

5.中华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关于诗词的分析错误的是()

A.“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中的“脂”能够水解

B.“嫘祖栽桑蚕吐丝,抽丝织作绣神奇”中的“丝”不耐酸碱

C.“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氧化铜

D.“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滴”具有胶体的性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酸性、碱性环境都能发生水解,故A正确;

B.蚕丝成分为蛋白质,具有两性,能与酸、碱反应,所以不耐酸碱,故B正确;

C.诗句中的“翠色”与氧化铜的颜色不相符,因为氧化铜是黑色,所以诗句中的“翠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铜,故C错误;

D.“墨滴”是碳分散于水中形成的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Fe(s)

Fe2O3

FeCl3(aq)

B.CuO

Cu(NO3)2(aq)

Cu(NO3)2(s)

C.SiO2(s)

H2SiO3(s)

Na2SiO3(aq)

D.N2(g)

NH3(g)

NO(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与水蒸汽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A不选;

B.Cu(NO3)2(aq)加热要水解,产生氢氧化铜和硝酸,硝酸易挥发,水解平衡右移,得不到Cu(NO3)2(s),故B不选;

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C不选;

D.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气,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故D选;

故选D。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易错点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7.预防和灭杀新型冠状病毒是有效控制肺炎传播的重要手段。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

B.使用开水蒸煮餐具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

C.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的浓度越高其消毒效果越好

D.能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的分散剂是空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相较于普通口罩的优势在于能够阻挡气溶胶,而在飞沫传播中病毒颗粒一般存在于气溶胶中,所以N95对于某些传播途径有比较好的阻断效果,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故A正确;

B.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病毒,则使用开水蒸煮餐具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故B正确;

C.含氯消毒剂的浓度越高,氧化性越强,其消毒效果越好,但医用酒精浓度过高,如95%酒精会使细菌细胞外面形成保护层,酒精不能完全进入细菌细胞内,达不到杀菌目的,75%的酒精杀菌效果最好,所以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故C错误;

D.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叫做气溶胶,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微米,分散介质为气体,能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的分散剂是空气,故D正确;

答案选C。

8.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③有六种分别含Na+、Mg2+、Al3+、Fe2+、Fe3+、NH4+阳离子的溶液,不能用NaOH溶液鉴别;

④用稀硝酸清洗做附着在试管表面的Ag单质;

⑤如果皮肤上不慎沾有浓硫酸,应立即用大量的NaOH稀溶液冲洗;

⑥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⑦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⑧某溶液加入NaOH并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含NH4+。

A.①⑤⑦B.③④⑦⑧C.①②④⑧D.②③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石灰水是Ca(OH)2溶液,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①正确;

②浓硫酸稀释时放热,所以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②正确;

③Na+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l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过量后沉淀溶解,Fe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Fe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NH4+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混合后现象不同,可用NaOH溶液鉴别,③错误;

④稀硝酸可与银发生反应,所以可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④正确;

⑤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大量的NaOH稀溶液冲洗,如果皮肤上不慎沾有浓硫酸,先用干抹布抹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

碳酸氢钠冲洗,⑤错误;

⑥瓷坩埚的成分里含有二氧化硅,高温下会与碳酸钠反应:

Na2CO3+SiO2=Na2SiO3+CO2↑,会腐蚀瓷坩埚,所以不能用瓷坩埚,应用铁坩埚,⑥错误;

⑦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⑦错误;

⑧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某溶液中加入NaOH并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是氨气,原溶液中含NH4+,⑧正确,故答案为:

C。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NaClO(aq)

HClO(aq)

HCl(aq)

B.H2SiO3

SiO2

SiCl4

C.Al

Al(OH)3

Al2O3

D.Fe2O3

Fe(OH)3

Fe2(SO4)3(aq)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速率加快,因此NaClO(aq)

HClO(aq)

HCl(aq)能够实现,故A正确;

B.二氧化硅不溶于盐酸,SiO2

SiCl4不能实现,故B错误;

C.铝溶于氢氧化钠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Al

Al(OH)3不能实现,故C错误;

D.氧化铁不溶于水,Fe2O3

Fe(OH)3不能实现,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转化,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0.有关物质的分类中,说法错误的是

A.KNO3属于硝酸盐B.CaO属于氧化物

C.NaHCO3属于酸D.Na2CO3属于钠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由硝酸根和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构成的盐属于硝酸盐;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由钠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属于钠盐;以此解答。

【详解】

A.KNO3由硝酸根和钾离子构成属于硝酸盐,选项A正确;

B.CaO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B正确;

C.NaHCO3电离出的阳离子包含氢离子和钠离子,属于盐,不属于酸,选项C错误;

D.Na2CO3由钠离子和碳酸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属于钠盐,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1.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

①花生油属于混合物,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

②碳酸钠、氯化铵、氢氧化钡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③SO2、NO2和CO2都是污染性气体

④氨气、水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

⑤水玻璃、水银和水煤气都属于混合物

⑥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⑦氢氧化铁、有色玻璃和果冻都属于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⑥B.①②④⑦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花生油属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的混合物,液氯、冰醋酸都只含一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故①正确;

②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都含有离子键,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故②正确;

③SO2、NO2会导致酸雨的形成,而CO2是空气的组成成分气体,CO2不会导致大气污染,故③错误;

④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水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硫酸钡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④正确;

⑤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水煤气是氢气和CO构成的,均是混合物,水银是金属单质,属于纯净物,故⑤错误;

⑥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⑥正确;

⑦氢氧化铁属于纯净物,故⑦错误;

故答案选:

A。

【点睛】

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水煤气是氢气和CO构成的。

12.A、B、C、X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B、C含有相同元素甲,可以发生如下转化(水参与的反应,水未标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A、B、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水溶液均呈碱性,则X可以是CO2

B.若C为红棕色气体,则A一定为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

C.若B为FeCl3,则X一定是Fe

D.A可以是碳单质,也可以是O2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若A、B、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A、B、C中含有钠元素,水溶液均呈碱性,则A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B为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为碱性,故A正确;

B.若A为氨气、X为氧气,则B为一氧化氮,C为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则A不一定为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氮气,故B错误;

C.若B为FeCl3,则A为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C正确;

D.若A为碳、X为氧气,则B为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若A为氧气、X为碳,则B为二氧化碳,C为一氧化碳,故D正确;

答案为B。

【点睛】

元素的性质的推断题,要熟练掌握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并能找到各物质间相互转化方案,熟记物质的性质,综合运用。

13.PM2.5是雾霾天的罪魁祸首,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μm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霾一定属于胶体

B.鉴别蛋白质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可用丁达尔效应

C.除去淀粉溶液中的NaCl,可用过滤的方法

D.碱式氯化铝[Al2(OH)nCl6-n]可做净水剂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而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μm粒子,显然雾霾不一定属于胶体,故A错误;

B.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当一束光线透过蛋白质溶液时,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蛋白质溶液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葡萄糖溶液不属于胶体,所以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因为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粒子直径小于滤纸的孔径,淀粉溶液虽为胶体,但分散质粒子直径也小于滤纸的孔径,所以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淀粉溶液中的氯化钠,故C错误;

D.碱式氯化铝[Al2(OH)nCl6-n]溶于水可电离产生铝离子,铝离子水解可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从而达到沉降的目的,起到净水作用,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D。

14.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是一元中强酸,具有较强还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及其与足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Ag,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在H3PO2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在酸性环境中,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1,则氧化产物为:

________(填化学式)。

②NaH2PO2是_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应为________

(2)次磷酸(H3PO2)可以通过电解的方法制备.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________(结合一定的文字分析)

【答案】+1H3PO4正盐c(Na+)>c(H2PO2-)>c(OH-)>c(H+)2H2O-4e-=O2↑+4H+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2-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PO2

【解析】

【详解】

(1)①H3PO2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磷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时,Ag+为氧化剂,H3PO2为还原剂,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1,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可得,反应后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因此氧化产物为H3PO4,故答案为:

+1,H3PO4

②因为H3PO2是一元中强酸,只能电离出一个H+,因此NaH2PO2为正盐,水溶液中H2PO2-只发生水解反应,不发生电离,因此溶液显碱性,故溶液中离子浓度:

c(Na+)>c(H2PO2-)>c(OH-)>c(H+),故答案为:

正盐,c(Na+)>c(H2PO2-)>c(OH-)>c(H+)。

(2)①H2O电离产生的OH-在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O2,故答案为:

②阳极反应生H+,H+通入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产品室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原料室的Na+移向阴极室、H2PO2-移向产品室,形成H3PO2;故答案为:

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2-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PO2。

【点睛】

正盐与酸式盐的区别在于电离出来的阳离子是否有氢离子,NaH2PO2虽然分子含有氢元素,但其在水溶液中并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故为正盐。

而NaH2P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有钠离子和氢离子,故为酸式盐。

15.Ⅰ.已知31g白磷变为31g红磷释放能量。

试回答:

(1)上述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常温常压下,白磷与红磷更稳定的是__________。

Ⅱ.下图是H2(g)+I2(g)⇌2HI(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

(3)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键能_______(填“>”、“<”或者“=”)生成物的总键能。

(4)已知1molH2与1molI2完全反应生成2molHI会放出11kJ的热量,且拆开1molH−H键、1mol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299kJ。

则拆开1molI−I键需要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kJ的热量。

(5)1molH2和1mol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286kJ、890kJ,则1gH2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

___kJ;等质量的H2和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化学式)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化学红磷<151143H2

【解析】

【分析】

Ⅰ.

(1)根据白磷和红磷是不同的物质判断;

(2)根据白磷变为红磷释放能量;根据物质能量的高低与其稳定性的关系判断;

Ⅱ.(3)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生成要释放能量,当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则为放热反应;

(4)反应的焓变为-11kJ/mol,利用焓变等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的差计算;

(5)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H2O放出的热量为286kJ,1molCH4的质量为12g,1mol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别为890kJ,则1g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143kJ;计算1gH2、1gCH4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从而确定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H2和CH4哪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多。

【详解】

(1)因白磷和红磷是不同的物质,白磷变为红磷是化学变化;

(2)因白磷变为红磷释放能量,所以白磷具有的能量大于红磷具有的能量,物质的能量越低,稳定性越好,故红磷较稳定;

(3)根据能量图可知,反应为放热反应,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4)化学反应:

H2(g)+I2(g)⇌2HI(g),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焓变;拆开1molI−I键需要吸收的热量为x,则436kJ/mol+x-2×299kJ/mol=-11kJ/mol,x=151kJ/mol,则拆开1molI−I键需要吸收的热量为151kJ/mol;

(5)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H2O放出的热量为286kJ,1mol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别为890kJ,则1g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143kJ;计算1g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43kJ,1molCH4的质量为16g,1g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55kJ,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H2和CH4,氢气放出的热量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