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5288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docx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docx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

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占30%左右,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

该材料表明(  )

A.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

B.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渐趋优化

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

D.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经济的附庸,故C项正确;A、B项不符合史实;D项所述内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法实现。

答案:

C

2.民国初出版的《南浔志·南浔丝市行》中写道: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对诗文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

①这些现象出现在鸦片战争以后 ②外贸繁荣受到中外商人欢迎 ③苏杭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 ④开埠后中国丝织业得到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分析材料可知,上海开埠后,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繁华富丽压苏杭”;南浔地区的丝绸大量运到上海出售,与外商进行贸易,生意繁荣;许多农民都从事纺织,不愿意种地。

③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答案:

C

3.1880年英国人傅兰雅曾说及他的在华观感:

“西国所有有益中国之学,中国必欲得之,盖华人已有饮泉思渴之心焉。

”又说,中国人“明知学术一道,不在一国一邦,故虽视西人为夷狄之邦,亦乐学其有益于中国之事;惟必依中国之法以学,否则弃而不取”。

材料所述现象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

A.西方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C.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可看出,傅兰雅所述现象符合洋务派的观点。

A项与洋务运动内容不符合,B项不符合材料内容,D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4.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等十几个民用企业。

从中能够得出(  )

A.时下“士农工商”四民观念淡薄

B.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润丰厚

C.他们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D.政府大力扶植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企业

解析: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A与材料无关;材料中的民用企业属于洋务企业,B、D错误;C可从材料中直接得出。

答案:

C

5.

下面是1906~1915年中国社会商会数量的变化示意图。

1912年后商会数量变化的原因是(  )

A.列强经济侵略加剧,中国商人加强自保

B.政府放松经济管理,办企业必须加入商会

C.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商人的投资热情高涨

D.商人倡导使用国货,办商会以抵制洋货

解析:

1912年后商会数量迅速增加,反映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这与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商人的投资热情高涨有关,C正确。

答案:

C

6.“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上海数十年之三大油厂,竟周年倒闭。

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因欧战致富之实业家,营业失败重入漩涡者,乃时有所闻”。

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  )

A.过度依赖外国市场

B.在一战后经营状况急剧恶化

C.经营理念和经验存在严重缺失

D.优先发展重工业属战略失误

解析:

本题考查一战后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材料信息反映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导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答案:

B

7.1915年,南洋公司香港厂所创的“三喜”牌香烟问世,大受各界的欢迎。

但是,引起了英美烟草公司的忌妒,他们说南洋公司的商标影射冒牌,将与诉讼。

南洋公司自知不敌,遂将“三喜”牌改为“喜鹊”牌,并将其因由公诸与众,舆论哗然,咸抱不平。

结果“喜鹊”牌香烟销路反而大大见好。

从该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

A.民族工业力量相对弱小

B.外国资本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C.人民的民族意识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政府的保护为民族工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一战期间的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由“南洋公司自知不敌”可知A项正确;由英美公司迫使南洋公司改名可知B项正确;由“舆论哗然,咸抱不平”和“销路反而大大见好”可知C项正确;政府的保护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8.

下图展示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A.图中B出现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有关

B.图中C—D出现的最主要影响是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图中D—E出现的外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图中G—H出现的内因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解析: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这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1912~1919年)有关,B错误,符合题意。

B点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A正确;D—E段为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时期,C正确;G—H段为抗战时期,D正确。

答案:

B

9.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

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

材料表明(  )

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

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布局的变化。

材料只提供了中部、西部部分省份的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不能全面反映国统区和整个中国的经济状况,A、B错误。

C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D

10.下图是民国30年创办的旌德建华烟厂生产的香烟商标。

对此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

B.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C.发展实业与抗战相结合

D.中美英苏四国共同抗日

解析:

通过解读材料文字信息,并结合中国的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可以看出此处叙述的是发展实业与抗战相结合。

答案:

C

11.

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

1936年指数为100)。

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解读,正确的是(  )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棉纺织业

100

81.7

69.8

面粉业

100

77.5

72.5

机器业

100

99.6

56.0

各业平均

100

85.5

74.9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因国民政府重点提高外交地位所致 ③面粉业、纺织业发展最快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格的能力。

1936~1938年,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指数呈下降趋势,说明①正确;结合史实,可知中国当时正处于日本侵略之下,民族工业遭到破坏,④正确,故选B;②不能从材料中得出,③不符合材料信息。

答案:

B

12.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

民国某年1~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

据此可推断该现象(  )

A.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

B.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

C.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解析:

本题考查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通货膨胀十分严重,该情景发生在解放战争后期的国统区。

严重的通货膨胀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C

13.19世纪40年代,广西都安、隆山、那马等地纱纸制造业非常兴盛,销路极广,“时洋纸尚鲜输入内地”,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当地的纱纸比“洋纸”的质量好

B.当地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C.当地尚未开埠通商

D.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

【解析】选C。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4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排除B、D。

此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所以中国的纱纸比“洋纸”质量好不符合史实。

而“时洋纸尚鲜输入内地”则可判断出当地尚未开埠通商。

14.许纪霖、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指出:

“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国家,中国是从19世纪开始进入由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进程的。

”19世纪60-70年代,促使“转型”加速的因素不包括 (  )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刺激

B.洋务派开始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商办近代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

D.外国工业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解析】选D。

早在鸦片战争前外国工业品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D说法与史实不符。

15.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

进口

1.7亿

5.7亿

3.4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

出口

0.28亿

1.66亿

5.9倍

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B.中国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C.中国对外出口显著增加

D.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图表解读能力。

由材料中的信息可知,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工业,B、D错误;C是现象,对材料解读不完整。

故选A。

16.导致“英国输华货物统计”示意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族工业的竞争B.鸦片走私猖獗

C.自然经济的抵制D.通商口岸较少

【解析】选C。

从图示来看在鸦片战争结束初期的1842年,英国输华货物增长较多,此后呈下降趋势,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1856年,再无突破性的增长。

其主要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抵制,故选C。

17.梅光迪说:

“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欧化之威权魔力,深印入国人脑中,故凡为‘西洋货’,不问其良否,即可‘畅销’。

然欧化之真髓,以有文字与国情民性之隔膜,实无能知者,于是作伪者乃易售其术矣。

国人……对于本国一切,顿生轻忽厌恶之心,故诋毁吾国固有一切,乃时髦举动,为戈名邀利之捷径。

”以下事件与上述说法相符的是 (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中“崇拜欧化”“售其术”“时髦举动,为戈名邀利之捷径”可判断,材料反映急功近利学习西方技术,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A符合材料本意。

18.“(清末)这个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

”材料所述的这一运动 (  )

A.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C.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D.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虽然并未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但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排除C、D;自然经济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选择B。

19.(2013·宿迁模拟)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

与下列一组图片适合的主题应是 (  )

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B.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解析】选D。

联系四幅图片反映的经济现象,可知是传统自然经济走向解体,新兴机器工业在中国产生,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0.恩格斯针对甲午中日战争曾预言:

“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

”此后符合预言中“革命化”确切含义的是 (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爱国人士大力倡行“实业救国”

C.北洋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

【解析】选D。

注意时间限制是甲午战后;有效信息:

中国“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

据此可知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D。

21.(2014·扬州高三期中)有一位印度学者根据不完全的材料,曾就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1870-1952年之间的国内生产净值的增长率(%)做过粗略的估算,得出如下的比较数字:

年代

中国

印度

1870-1914/1918年

1.0

1.5

1914/1918年-1933年

1.7

1.4

1933-1952年

0.9

1.0

1870-1952年合计

1.1

1.4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半殖民地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比殖民地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低

B.与印度相比,中国长期战乱和动荡,不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

C.近代历届政府压抑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中国经济发展缓慢

D.1933年后日本不断扩大的侵略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解析】选C。

根据表格数据对比可以得出结论A,故A正确。

中国长期战乱和动荡是导致1870-1952年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印度的原因之一,B正确。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都曾经采取过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措施,C错误。

1933年后日本侵略的扩大,使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打击,大大影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正确。

故最佳答案为C。

22.1933年《申报》上登载了这样一段时事评论: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材料说明当时中国 (  )

①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②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受到计划经济思潮的影响

④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结合“1933年”及材料信息“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可知当时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反映的是计划经济思潮,故①③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的说法本身错误,故②④有误。

23.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

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

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

”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 (  )

A.充实银行,促进官僚资本的形成

B.稳定金融市场,有效防止白银外流

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政策支持

D.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解析】选D。

由材料中“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可以看出在社会经济发展较为困难时期,国民政府适时对经济进行调控,提供资金,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支持。

24.(2013·连云港模拟)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解析】选C。

图中数据的年代是从1941至1947年,1943年后法币发行量较大引起通货膨胀,给民族工业带来巨大压力。

A说法错误,B不符合史实,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D不符合史实。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

(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下面图示中为100元法币的购买力。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

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解析:

本题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为主题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调用知识的能力。

(1)问,根据材料一及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史实回答即可。

(2)问,结合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即可概括1927~1937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态势;注意从内外两方面概括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第(3)问,结合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史实来回答;从国民政府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压制等角度概括原因。

答案:

(1)出现短暂的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

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也得到相应发展,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2)曲折而艰难地发展。

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

(3)处于困境。

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有利于美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在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迭起……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主要是由于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渗透和帝国主义侵略。

“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评析。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

观点一:

外因论

政治:

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如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等,直至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造成近代中国局势动荡,缺乏稳定的环境。

经济:

列强利用种种特权,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的民族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开始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如在中国办工厂、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以掠夺资源、市场和劳动力,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掠取高额利润,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观点二:

内因论

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缺少科技人才;传统的政治体制没有受到根本的冲击,守旧势力的反对与阻挠;自然经济长期居主导地位,工商业发展受到阻碍;传统观念的束缚,重农抑商思想的阻碍等;太多的政治运动、社会动荡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