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5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结构语言.docx
《贵州省六盘水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5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结构语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六盘水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5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结构语言.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六盘水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5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结构语言
贵州省六盘水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
专题5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结构语言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8题;共110分)
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一)辛亥年的枪声(节选)
南帆
①现代知识分子很少有这种颐指气使的性格。
鲁迅对于正人君子的虚伪深恶痛绝。
他的内心存有深刻的怀疑。
既怀疑他人,也怀疑自己。
他很难与哪一个人成为刎颈之交,并肩地挽起手臂临风而立。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种孤独的确是鲁迅的精神写照。
美国回来的胡适当然有些绅士风度,温和,大度,自由主义式的宽容,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他与陈独秀共同提倡白话文的时候流露出些许霸气,后来就是一个好好先生,闲暇时吟一些“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之类的小诗。
徐志摩呢?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个浪漫多情的诗人骨头轻了一些。
当然,还有“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那是一个沸腾的郭沫若,尽管他的激情有余而刚烈不足。
一身中山装的林觉民手执步枪,腰别炸弹地闯入广州总督衙门的时候,人们联想到的多半是江湖上的大侠。
②林觉民在福州结交的许多同盟会员都喜欢行侠尚武,这一批知识分子不是书斋里的人物。
驳康有为,斥梁启超,林觉民与这一批知识分子崇尚行动,不仅用笔,而且用枪。
如今,许多历史著作提到陈独秀、胡适或者鲁迅、周作人的启蒙思想,另一些风格迥异的知识分子群落往往被忽略了。
③侠肝义胆的一个标志就是随时可以赴死。
真正的大侠只能独往独来;缠缠绵绵只能消磨意志。
英雄手中的长剑,一方面是格杀敌手,另一方面是挥断自己的情丝。
儿女情长是柳永、梁山伯或者贾宝玉们的故事,与行走在刀尖上的革命者离得很远。
④然而,没有想到,福州乡亲林觉民同时还是一个情种。
他不仅一身侠骨,而且还有一副柔肠。
“意映卿卿如晤”,他要离开自己至爱的女人赴死,他希望陈意映明白他的心意,不要怨他心狠,不要悲伤过度;即使成为一个鬼魂,他也会依依相伴,阴阳相通。
天下为公,坦坦荡荡;两情相悦,寸心自知。
⑤福州的林觉民纪念馆即是他出生的原址。
这座大宅院曾住着林觉民父辈的七房族人。
当时,生活在大家族中的年轻一辈压抑,无助,未老先衰。
如果套上一个不称心的婚姻,他们的下半辈子再也产生不了任何激情。
上一代人的嘤嘤悲泣始终缭绕在林觉民的耳边。
也是父母之命,也是媒妁之言,但是,老天爷却让他遇到了情投意合的陈意映。
⑥但是,林觉民就要岛开这座大宅院,远赴疆场。
死何足惧,真正割舍不下的是陈意映。
可是,没有一个至爱的女人,林觉民的内心一定轻松许多;可是,没有一个至爱的女人,生活还值得喷出一腔的鲜血吗?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就是在这一刻,历史无情地撕裂了这个男子。
⑦广州起义时,林觉民的岳父陈元凯正在广州为官。
得到林觉民被捕的消息,他急如星火地遣人送信。
赶在官府的追杀令抵达福州之前,林家火速迁走。
一个月后,陈意映早产;五个多月之后,武昌起义;又过了一个月,福州起义,福建革命政府宣告成立。
革命的成功将归于众人共享,丧夫之痛却是由陈意映独吞。
两年之后,这个女人还是被绵长不尽的思念噬穿、蛀空,抑郁而亡。
⑧武昌起义成功之后的半年,孙中山先生返回广州时途经福州,特地排出时间会见黄花岗烈士家属。
至于陈意映是否参加,史料之中已经查不到记载。
这个女人的踪迹此时已经淡出历史著作。
她只能活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之中。
(选自《辛亥年的抢声》有删改)
(1)
请谈谈第⑥段划线句在文中的含意。
(2)
请根据文本,探析“她只能活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之中”这句话的涵义。
2.(12分)(2019高一上·桂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袖之痛
肖复兴
胡文阁是梅葆玖的徒弟,近几年名声渐起。
作为梅派硕果仅存的男旦演员,胡文阁的声名无疑沾了梅派的光。
当然,他自己很努力,唱得确实不错。
六年前,我第一次看他的演出,是在长安剧院,梅葆玖和他前后各演一折《御碑亭》。
坦率地讲,说韵味,他还欠火候,和师傅有距离;单说声音,他要比师傅更亮也更好听,毕竟他正当年。
其实,我对胡文阔的兴趣,不仅在于他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还因为听他讲了自己的一件往事。
20世纪80年代,他还不到20岁,在西安唱秦腔小生,却痴迷京戏,痴迷梅派青衣,便私下向名师李德富先生学艺。
青衣的唱腔当然重要,水袖却也是必须苦练的动夫。
四大名旦中,水袖舞得好的,当数梅、程二位。
水袖是青衣的看家玩意儿,它既可以是手臂的延长,载歌载舞;又可以是心情的外化,风情万种。
那时候,不到20岁的胡文阁痴迷水袖,但和老师学舞水袖,需要自己买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做水袖。
这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当时需要22元,正好是他一个月的工资。
为了学舞水袖,花上一个月的工资,也是值得的。
但关键问题是,那时候,胡文阁的母亲正在病重之中——他很想在母亲很可能是一辈子最后一个生日的时候,给母亲买上一件生日礼物。
但是,他已经没有钱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了。
在水袖和生日礼物两者之间,他买了七尺杭纺做了水袖。
他想得很简单——年轻人,谁都是这样,把很多事情想得简单了——下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再给母亲买件生日礼物。
在母亲的病床前,他把自己的想法对母亲说了。
已经不能讲话的母亲嘶哑着嗓子,“呃呃”地不知在回答他什么。
然而,无情的病魔没有给胡文阁补上母亲生日礼物的机会。
母亲去世了,他才明白,世上有的东西是补不上的,就如同落到地上的叶子,再也无法如鸟一样重新飞上枝头。
30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胡文阁都非常后悔。
水袖,成为他的心头之痛,是扎在他心上的一根永远拔不出来的刺。
胡文阁坦白道出自己的心头之痛,让我感动。
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事情。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事业、爱情、婚姻、子女……我们觉得每件事都比父母重要。
即使在母亲病重的时刻,胡文阁还觉得自己的水袖更重要呢。
都说人年轻时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是不懂亲情。
爱情,总还要去追求,亲情只要伸手接着就是,那么轻而易举。
问题是,胡文阁还敢于面对自己年轻时的浅薄,坦陈内疚——多少孩子吃凉不管酸,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父母的地方,没有什么心痛之感,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
想起我的父母,我常常会涌出无比惭愧的心情,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觉得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被放在了后面。
记得当初母亲从平房搬进新楼之后,已年过80,腿脚不利索,我生怕她下楼不小心会摔倒,便不让她下楼。
母亲去世之前,一直想下楼看看家前面新建起来的元大都公园,总是兴致很高地对我说:
“听说那里种了好多月季花!
”正是伏里天,我对她说:
“天凉快点儿再去吧。
”谁想,没等到天凉快,母亲突然走了。
那时候,总以为父母可以长生不老地永远陪伴着我们。
我们就像蚂蟥一样,趴在父母的身上,理所当然地吸吮着他们身上的血。
我不知道,如今的胡文阁站在舞台上舞动水袖的时候,会不会在一瞬间想起母亲。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听到他讲述自己这件30多年前的往事之后,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电视里,再看到他舞动水袖的时候,我总有些走神,忍不住想起他的母亲,也想起我的母亲。
(原载《今晚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袖”是全文的线索,引出了胡文阁和他母亲的故事。
B.胡文阁决定先买水袖再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主要原因是,当时他觉得水袖对自己更重要,母亲的礼物可以缓一缓。
C.作者用了大量的议论来说明年轻人对待亲情和对待自己的事情有不同态度,意在表明,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懂亲情。
从而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
D.作者在写胡文阁时,融入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使文章情感更加厚重感人,也更能引发读者深思。
(2)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世上有的东西是补不上的,就如同落到地上的叶子,再也无法如鸟一样重新飞上枝头。
”
(3)作者通过“水袖”的故事,在文中引出了几点关于“痛”的思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12分)(2019·晋城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董
阿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是这样。
小时候,家住北京宣武门内,离宣武门外的琉璃厂很近,故放学后没事就去玩儿。
古董字画古旧书就在琉璃厂,举人士子穷家读书的,搜寻故旧。
有个姓松的同学家就在那边,到他家去玩儿。
他家的院子现在想来就是古董,小,什么都缩一号,非常精致的四合院,院门上有复杂的砖雕。
这个同学很喜欢我到他家,我们的家庭都属于同一阶级成分,两个小孩子在一起甚为相得,没有政治的压力。
班上还有个姓杨的同学,对山水画狂热,用毛笔蘸水彩颜料在任何纸上画贺天健式的山水,说实在挺好看的。
我画的很杂,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
我们两个都不屑参加学校里的美术小组,坐在那里画石膏,画静物,有摆样子给窗外经过的人看的意思。
我们是放学后去玻璃厂的小子。
琉璃厂,是我的文化构成里非常重要的部分。
我去琉璃厂的时候,已是公私合营之后的时代,店里的人算是国家干部职工。
安静。
青砖墁地,扫得非常干净。
从窗户看得见后院,日斑散缀,花木清疏。
冬天,店里的炉子上永远用铁壶热着开水,呼出一种不间断的微弱啸音
人和气。
熟人进店,店员立起来招呼,请坐沏茶,聊,声音不大不小;一般人,随意检阅,刚有疑问,店员已经到了。
我们小孩子,店员是不管的,可是要看什么,比如书搁得高了,店员也够下来递给你。
觉得好玩儿的东西,店员就自得其乐讲故事。
我的许多见识,就是这样得来的,玉,瓷器,字画儿,印章一个小孩子,其实对名家的东西并不当真,而是对喜欢的东西着迷,之后渐悟。
店里的习惯,是培养将来的买主,可是新中国的下一代,是不会买古董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转,一点不假,现在古董又值钱了。
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
有一本《金石书画笑史》不妨重印,或什么讲古董的杂志连载一下,一定让看的人心情愉快。
清代古砖值钱,因为值钱,所以官场中送礼讲究送砖。
毕沅到江西做官,有个知县送十多块,派人押来,因为毕沅五十大寿。
毕沅当然是欢喜得很,赏了这个押差。
押差当然也是欢喜得很,一欢喜就得意,一得意就想奉承。
于是表功,说知县怎么怎么不容易,按照旧样仿,烧造,浸色,做旧,养苔。
毕沅具体气成什么样,很难想象,因为他素称通博,而且手下有一帮有名的金石考订专家,像宋葆醇、俞肇修、赵魏等。
不过钱泳的《履园丛话》也记了砖的事情。
嘉庆年间谢启昆做浙江布政使的时候,因为整治庭院,挖出八块砖。
砖上有“永平”字样,于是谢启昆考订为晋惠帝永平年间的古物。
得了古董,谢启昆命名自己的书斋为“八砖书舫”,而且设宴雅集,自己赋诗纪之,和诗的多到数十人。
偏偏有个人不识相,说这“永平”两个字是明朝永平府烧造标记,古董于是不那么古了。
谢启昆气得大骂“你们这类嗜古家,就会穿凿附会,一块砖也值得深究吗”!
钱泳记的这件事,好像不是在骂人,因为不识相的人也许说的是实话,只是不识相罢了,谢启昆则是将雅趣看得很透,把话兜底讲出来,倒有真意,谁还能再说什么?
认真说起来,清朝在古董的趣味上是很宽的。
这和大清律有关。
清朝的清教意识很重,规定八旗子弟不可经商,怕受腐蚀。
不经商干什么呢?
每月领了饷银,多也不多,物价稳定,吃穿够了,于是只好游手好闲,玩笼鸟,玩鹰,放鸽子,遛狗,斗蛐蛐,收鼻烟壶,听戏。
因为听戏,八旗子弟养成为专业听众。
听戏真的是听,不是看,眼睛是闭起来的,而且脸不朝戏台,更专业的是钻到戏台下面听。
对这样的专业听众,唱戏的怎么敢唱错?
开玩笑的话,可以说大清朝亡于不许子弟经商。
一八四〇年前,因为瓷器、丝、桐油的出口,清朝是白银入超国,一仗打下来,贵戚才渐渐明白洋人是要有贸有易。
清朝三百年,如果贸易的意识健全,历史会不会是另一种样子呢?
我有时候到宣武区游逛,会想,古时候,这里是商业区呀。
可是,它怎么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没有了呢?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以“我”与松姓同学、杨姓同学小时候的真实经历来说明当时琉璃厂古董的丰富以及对“我”文化上的深刻影响,说服力强。
B.文中对比了不同历史时期古董价值的变化,并两次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表达“我”对社会历史变迁的感慨。
C.琉璃厂安静的气氛、优美的景致、和气的店员、精彩的故事,吸引着“我”和朋友经常到那里,“我”也学到了一些古董方面的知识。
D.清朝的清教意识很重,不允许八旗子弟经商,导致他们的贸易意识不健全,直接影响了清朝的灭亡。
(2)文本中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作者在对“古董”的叙述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12分)(2019·潮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走进塔里木
贾平凹
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
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
那日的太阳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
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
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
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
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
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
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
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然条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
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二十一世纪中国石油的命运在此所系。
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
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进,竟也节约下水办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
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
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
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
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
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词,工人们却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
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自己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
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
这里真是一块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持一个民族的浩然之气啊!
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作报告。
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
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
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
石油人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间的一股英雄气便驰骋纵横!
从沙漠腹地归来,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林。
这些胡杨林证明着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依据。
这些枯死的胡杨粗大无比,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
据说,它们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
胡杨林如一个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
我们大喊大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都明白。
塔里木油田没有雕塑馆,但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
我们狂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带走。
那个八月长留在我的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题目体现行文思路,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写路途的艰险,写油田的壮美,赞石油工人的质朴,写返程时所见胡杨不朽,赞美了石油工人的质朴和伟大。
B.文章描写塔里木石油人战天斗地采石油,突出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既有含蓄的反衬,又有多处直抒胸臆。
C.文章描写进入塔里木时沿途所见,表现了塔里木风的狂暴、沙的肆虐、尘的弥漫,表达石油大会战时的艰辛,也间接表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
D.文章写塔里木油田承系着祖国石油的命运,石油工人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提高,在赞颂石油工人的文章里独树一帜,真实又丰满。
(2)文章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分析。
(3)走进塔里木,作者究竟收获了什么?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5.(12分)(2019·哈尔滨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
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
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
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
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
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
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
”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
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
“北京大学!
”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
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
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
”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
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
母亲的预感是对的。
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
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
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
我对不起母亲!
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
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
“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
‘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
’”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一一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
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
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
这点我做得很好。
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
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
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
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
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
“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
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
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
“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
我父亲是长子。
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
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
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
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
“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
”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
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
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
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
母亲说:
“你为娘争了口气!
”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
当时我十七岁。
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
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
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2)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3)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
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6.(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晕厥羊
铁凝
老马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吃蒜。
但是,这个通俗而又廉价的嗜好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地被满足,原因是他的老伴绝不能闻大蒜的气味。
昨晚临睡前,她已经向他交代了这几天他一个人在家应该注意的事情:
冷水表里的存水不多了,水表好像有点不准。
现在,老马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又推开老伴房间虚掩着的门观察片刻,在确认房子里真的没有老伴之后,便疾步进了厨房,拉开柜橱的最下边一只抽屉,拿出预先藏好的两头蒜,三下两下地剥起来。
这时有人按门铃。
老马不觉浑身一激灵:
莫非她丢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取?
慌乱中他把蒜藏进抽屉赶紧去开门——他从来不敢怠慢老伴的门铃声。
门开了,唉,原来是单位的出纳给他送工资来了。
老马接了工资信手放在门厅的餐桌上,接着赶紧回到厨房继续剥蒜。
眼看着那些象牙色的、光溜溜、鼓绷绷的小蒜瓣在他手下越聚越多,老马心中那鬼祟的激情和暧昧的欲望说什么也按捺不住了,他抓起一瓣丢进嘴里猛嚼,一股热辣辣的蒜香伴着脆生生的响动在老马口腔里爆炸。
这就是幸福了,咀嚼中的老马暗自思量。
这时又有人按门铃。
正在享受大蒜的老马本来不愿意此刻有人造访,但是,正因为几头大蒜下肚,经常打不起精神的老马,现在是精神昂扬力量充沛,尤其当他看见门口没有老伴。
门口是个全新的陌生人,可这个陌生人按了门铃又转身要走,老马就非常想把他拦住,他觉得现在他既有拦住这人的力量又有拦住这人的权利。
老马说,那你怎么按了门铃就走啊。
陌生人说,你这是201,我找错门了。
老马说,你想找谁家?
陌生人说301,说自己是小区物业公司的水工。
提起物业公司,老马更不想放这人走了。
我正想找物业公司呢,你必须进来先给我查查这表。
老马的态度是不由分说的,陌生人却显得犹豫,也许还有几分不易觉察的慌张。
但这犹豫和慌张显然敌不过老马的不由分说,于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