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练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5071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练习题.docx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练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练习题.docx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练习题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一、单选题

1.一正常女性与一色盲男性婚配,生了一个白化病色盲的女孩。

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AaXBXb、AaXBY

B.AaXBXb、aaXbY

C.AAXBXb、AaXbY

D.AaXBXb、AaXbY

2.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AaBBDD的生物体的概率为1/8

B.乙图中黑方框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2

D.丁图表示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3.基因型为AaBbCc(独立遗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型的种类数之比为()

A.4∶1

B.3∶1

C.2∶1

D.1∶1

4.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

B.四分体就是4条染色单体

C.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都形成四分体

D.四分体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是联会

5.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成公鸡。

已知鸡是ZW型性别决定。

如果性反转公鸡的染色体组成(ZW)并没有改变,所以其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WW型胚胎时死亡),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A.1∶0

B.1∶1

C.2∶1

D.3∶1

6.鸡是ZW型性别决定,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是(  )

A.全为公鸡

B.全为母鸡

C.有公鸡也有母鸡

D.无后代

7.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

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

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

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8.某同学养了一只黄底黑斑猫。

宠物医生告诉他,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XX为雌性,XY为雄性);猫的毛色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B控制黑毛性状,b控制黄毛性状,B和b同时存在时毛色表现为黄底黑斑。

若该同学选择一只黄猫与自己养的黄底黑斑猫配种,产下的小猫毛色和性别可能是(  )

A.黄底黑斑雌猫、黄色雌猫或雄猫、黑色雄猫

B.黑色雌猫、黄色雌猫或雄猫

C.黄底黑斑雌猫或雄猫、黄色雄猫

D.黄底黑斑雌猫或雄猫

9.如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B.

C.

D.

10.下图显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B.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

C.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D.芦花雄鸟和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11.正常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

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如油纸(可以看到内部器官),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它们都位于Z染色体上。

以下哪一个杂交组合方案,能在幼虫时就可以根据皮肤特征,很容易地把雌雄幼蚕分开来()

A.ZAZA×ZAW

B.ZAZA×ZaW

C.ZAZa×ZAW

D.ZaZa×ZAW

12.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B.L→M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13.在高等动物的一生中,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  )

A.受精卵形成过程中

B.有丝分裂过程中

C.无性生殖过程中

D.减数分裂过程中

14.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在受精卵中(  )

A.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卵细胞

B.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

C.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平均来自精子和卵细胞

D.细胞中的营养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

15.1903年,萨顿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是如何提出来的()

A.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的

B.通过蝗虫实验运用类比推理提出的

C.运用系统论分析法提出的

D.通过摩尔根的果蝇红、白眼杂交实验提出的

16.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A.卵细胞

B.极体

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17.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处于分裂过程中某时期染色体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有4条染色体,4个四分体

B.该生物精巢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4、8、16条三种可能性

C.若1号染色体上有基因R,则2号染色体的对应位点上必定是r

D.若1号和3号染色体上分别有基因A和B,则理论上该生物可能形成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配子

18.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致病基因的来源与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分别是(  )

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19.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是()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20.下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动物的某组织切片显微图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BC段的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1条或2条X染色体

B.图1中DE段的一个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C.图2中的细胞①正在发生交叉互换

D.图2中细胞②分裂结束后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21.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D.X、Y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联会

22.由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

A.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和DNA含量均减半

B.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

C.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和DNA含量均不变

D.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含量减半

23.下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2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25.减数分裂异常时会产生不含X染色体的异常卵子。

研究表明,这种异常卵子与正常的含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成XO型受精卵可发育成个体,而与正常的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成YO型受精卵则不能发育成个体。

据此推测X染色体上含有个体发育必需的基因。

X、Y染色体有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你认为上述个体发育必需的基因位于()

A.Ⅱ

B.Ⅰ

C.Ⅰ和Ⅱ

D.Ⅲ

26.控制果蝇眼型的基因有圆形(O)、棒形(B),现作如下杂交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B.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完全显性

D.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不完全显性

27.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段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仅bc段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e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复制

D.fg段细胞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

28.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

B.两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两者所含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

D.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

29.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价值。

科学家发现这种鱼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

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  )

A.XDXD×XDY      

B.XDXD×XdY

C.XDXd×XdY

D.XdXd×XDY

30.在某哺乳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4)的睾丸中,细胞甲和细胞乙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依次是24、48、48和12、24、24。

下列关于细胞甲和细胞乙的分裂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甲和细胞乙一定都在进行有丝分裂

B.细胞甲可能在进行减数分裂,细胞乙一定在进行减数分裂

C.细胞甲不可能在进行减数分裂,细胞乙一定在进行减数分裂

D.细胞甲和细胞乙一定都在进行减数分裂

二、非选择题

31.菜粉蝶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则为ZZ。

其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雄性个体的体色有黄色和白色,各基因型的雌性个体的体色均为白色。

其眼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眼色有红色和白色。

现有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上述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

控制________(填“体色”或“眼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2)亲本中,雄蝶产生________种配子,雌蝶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W染色体数目可能是________条。

(3)F1中的白体白眼蝶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

F1中的黄体雄蝶与白体雌蝶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白体蝶∶黄体蝶=________。

32.下图为某个色盲家庭的遗传系谱图,色盲基因是b,请回答:

(图中□表示男性正常,○表示女性正常,阴影表示色盲患者)

(1)11号的色盲基因来自于Ⅰ代个体中的____号。

(2)在这个系谱图中,可以肯定为女性携带者的一共有________人,她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号和8号再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为______。

(4)6号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3.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特点,便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中F1的表现型可知,果蝇眼形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也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

(4)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实验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进一步判断。

实验步骤:

①让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________________;

②让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交配,观察子代中________个体出现情况。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子代中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

②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

34.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分裂过程,即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阶段和减数第二次分裂阶段。

某生物小组要探究减数分裂两个阶段所占时间长短,请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试剂,完成实验。

供选材料及用具:

小鼠的肝脏、睾丸、肾脏、苏丹Ⅲ染液、醋酸洋红染液、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1)选材:

用______________作实验材料。

(2)制片:

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__________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_______。

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________。

(3)观察计算:

①观察多个视野,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视野中细胞的总数。

②算出每个视野中不同分裂阶段细胞所占比例。

③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大体表示不同分裂阶段所占的时间比例。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夫妇皮肤正常却生了个患白化病的小孩,说明他们都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故两人基因型均为Aa。

由于他们所生女孩是色盲患者,说明母亲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2.【答案】D

【解析】甲图有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该生物自交产生AaBBDD的概率为

×

×1=

;乙图中患者全为男性,且正常双亲生育患病男孩,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图夫妇可生育XAXA、XAXa、XAY、XaY四种基因型的孩子,其中男孩

为XAY,

为XaY(患者);丁图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但每极有5条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故不可能是哺乳动物有丝分裂后期,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答案】C

【解析】由减数分裂过程可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4个精子,基因型两两相同,共2种;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

因此,它们所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型的种类数之比为2∶1。

4.【答案】A

【解析】根据四分体的概念可知,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A正确;

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四条染色单体,并不是随意的四条染色单体,B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后不会形成四分体,C错误;四分体时期的上一个时期是联会,D错误。

5.【答案】C

【解析】正常公鸡性染色体组成为ZZ,母鸡性染色体组成为ZW,性反转公鸡的染色体组成(ZW)并没有改变,所以其与正常母鸡(ZW)交配,后代中WW胚胎时死亡,所以ZW∶ZZ=2∶1。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

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而染色体是不变的。

所以原来的母鸡,性反转变成公鸡,这只性反转的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仍然是ZW,其与母鸡ZW交配,后代的染色体组成为1ZZ(公鸡)、2ZW(母鸡)、1WW(不能成活,胚胎时已致死)。

故选C。

7.【答案】D

【解析】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意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XGXg、XgXg可推知:

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和XgY;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可进一步推测:

雄蝇中G基因纯合致死。

8.【答案】A

【解析】因猫为XY型性别决定方式,控制毛色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与b为共显性关系,则黄猫(XbY)与黄底黑斑猫(XBXb)交配,子代应为黄底黑斑雌猫(XBXb)∶黄色雌猫(XbXb)∶黑色雄猫(XBY)∶黄色雄猫(XbY)=1∶1∶1∶1。

9.【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独立地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10.【答案】D

【解析】F1中雌雄个体表现型不同,说明该性状属于伴性遗传,A项正确;亲本均为芦花,子代出现非芦花,说明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B项正确;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非芦花雄鸟(ZbZb)和芦花雌鸟(ZBW)的子代雌鸟(ZbW)均为非芦花,C项正确;芦花雄鸟(ZBZ-)和非芦花雌鸟(ZbW)的子代雌鸟为非芦花或芦花,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ZaZa(雄性油蚕)与ZAW(雌性正常蚕)交配,子代中凡正常蚕均为雄性(ZAZa),凡油蚕均为雌性(ZaW)。

12.【答案】C

【解析】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L→M所示过程表示受精作用,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GH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OP段的一半。

MN段包括间期、前期和中期,所以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13.【答案】D

【解析】受精卵是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该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A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B错误;无性生殖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D正确。

14.【答案】B

【解析】受精卵的细胞核内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细胞的营养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绝大多数由卵细胞提供。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C

【解析】卵细胞已经完成了减数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极体是减数分裂的子细胞,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初级卵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还未分离,所以它和体细胞一样存在同源染色体,C正确;次级卵母细胞完成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已经进入不同的细胞中,所以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17.【答案】D

【解析】图中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联会后形成了2个四分体。

精巢内的细胞可能发生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2、4、8三种可能性。

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含有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即1号染色体上有基因R,则2号染色体的对应位点上有R或r。

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自由组合,若1号和3号染色体上分别有基因A和B,则2号和4号染色体上可能有基因a和b,理论上该生物可能形成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配子。

18.【答案】A

【解析】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父母正常,儿子患病则母亲必然是携带者,儿子红绿色盲基因来自于母亲;XYY产生的原因是父亲减Ⅰ后期XY分离,而减Ⅱ后期Y染色体着丝点未分离。

19.【答案】C

【解析】假设红绿色盲的相关基因为A、a,根据题意可以推出,Ⅱ3的基因型为BbXAXa,Ⅱ4的基因型为BBXaY。

两对性状分开考虑,后代关于秃顶的基因型为1/2BB,1/2Bb,即女孩不秃顶,男孩有一半的可能秃顶;后代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1/4XAXa,1/4XaXa,1/4XAY,1/4XaY;由于两种性状是独立遗传的,可以推出后代中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4,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所以C正确。

20.【答案】A

【解析】由图2中细胞②可知,该动物是雌性,图1BC段表示有染色单体时,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一个细胞中有2条X染色体或1条X染色体,A正确;DE段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图2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而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错误;细胞②是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卵细胞和极体,D错误。

21.【答案】D

【解析】若遗传病是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若遗传病由Ⅱ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由于仍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男、女发病率有差别;若遗传病由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则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患者全为男性;X与Y染色体虽然大小、形态、结构不同,但为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联会。

22.【答案】D

【解析】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精细胞的过程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主要变化是着丝点分裂,但染色体只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暂时加倍,染色体数目变化是N→2N→N,DNA含量变化是2N→N。

可见染色体数目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相比不变,但DNA含量减半。

23.【答案】D

【解析】从Ⅱ4号和Ⅱ5号所生儿子的表现型(Ⅲ6号正常,Ⅲ8号患病)可以判断,该病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Ⅲ7是正常的纯合子,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Ⅲ8患病,与正常女性结婚,只能把致病基因遗传给女儿,儿子不可能患病;该病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人群。

24.【答案】B

【解析】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离,所以A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故B错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故在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随之分开,故C正确;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越多,故D正确。

25.【答案】B

【解析】因为YO型受精卵不能发育成个体而XO型受精卵能发育成个体,所以个体发育必需的基因一定在X染色体特有的序列上,即Ⅰ上。

26.【答案】B

【解析】F1雌雄性别中眼的表现不一致,说明为伴性遗传;子代雄性表现型与母本一致,说明其控制基因在X染色体上;子代雌性表现出既非圆眼,也非棒眼,说明是不完全显性遗传。

27.【答案】D

【解析】题图中a~e为减数分裂,e为受精作用,e~h为有丝分裂。

ab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b~e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e产生的原因是受精作用。

28.【答案】A

【解析】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A项正确;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而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多于正常体细胞细胞质中遗传物质的一半,精子则几乎不含细胞质,B项错误;精子与卵细胞形成中除精子需变形外还有细胞质的分配情况不同、分裂结果不同等,C项错误;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只需25个精原细胞就能产生100个精子,D项错误。

29.【答案】D

【解析】由于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雌鱼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XDXD的个体。

基因型为XdY的个体产生的两种类型的精子都具有受精能力,不符合题意,故选D。

30.【答案】B

【解析】细胞甲与乙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2,说明细胞中有染色单体存在,细胞甲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因此细胞甲可能在进行减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