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溯源》第四卷 西周往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4815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1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夏文明溯源》第四卷 西周往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华夏文明溯源》第四卷 西周往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华夏文明溯源》第四卷 西周往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华夏文明溯源》第四卷 西周往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华夏文明溯源》第四卷 西周往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夏文明溯源》第四卷 西周往事.docx

《《华夏文明溯源》第四卷 西周往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夏文明溯源》第四卷 西周往事.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夏文明溯源》第四卷 西周往事.docx

《华夏文明溯源》第四卷西周往事

101岁星当空

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

历经四代人的蛰伏,姬发最终实现了梦想,『周朝』成为继『商朝』之后大中华的又一个王朝,『牧野之战』则成为了象征两个朝代交替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但是如此重要的历史事件究竟具体发生在哪一年,历来并没有一个标准的说法,甚至是有着至少二三十个不同的版本。

对于一同穿越过去亲身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我们来说,如此的不确定是不容我们容忍的事情,因为这个时间节点的意义太重大了,它既告诉了我们商朝正式灭亡的时间,也给了我们接下来八百年历史的周朝一个明确的起点。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找到三千多年以前的这个时间点呢?

其实我也不知道……在大中华的历史上,我们有确切的纪年要到公元前841年以后,原因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会提到。

眼下的问题是,只要是在这之前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一般需要通过各种线索去推算。

在扑朔迷离、假假真真的各种史料面前,各种各样的推论和说法使得我们离真相看起来似乎是越来越近。

但新的问题是,就算其中有一个结论是对的,我们又如何在众多披着红盖头的选择中找到那个正确的『秋香』?

这个问题,其实我还是不知道……不过这还真不能怪我,因为这个被讨论了几千年的话题,还真不属于我的业务范畴,更重要的是,也没人批给我经费去承包这个业务。

所以,对于这样的历史谜题,我们认为能够解开它的唯有时间本身。

于是,这次我们一不小心蒙对了……1976年,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出土了一个叫『利簋』『音同鬼』的文物。

簋,其实也不是什么很神秘的器物,虽然字我们不认识,但它跟我们现在的碗啊碟子啊什么的功能类似,就是一种装食物的器具。

这个东西做工上来看谈不上多精致,不过这件文物一是青铜器,二是差不多十六斤重,三是年代如此久远,自然就老值钱了。

但是,面对如此珍贵的国宝我们谈钱未免显得太没档次了,毕竟我们是跟孔子一起学过文化的人,所以我们这里要说的是,这个器物最有价值的地方,其实是被刻在其内部的四行共计三十三个字: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大意是武王伐纣,在岁星『也就是木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打败昏君并推翻商朝。

第八天辛未,武王在阑师把铜器赏给有司利,用来做祭器纪念檀公。

这段话中,『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则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时间段,于是历史学家们把这个问题扔给了天文学家们。

天文学家们经过反复的运算和模拟,终于将同时满足『甲子日的早晨』与『岁星当空』

这二个条件的时间点确定。

自此,困惑我们几千年之久的问题终于有了一个确切的答案。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星光照耀的早晨。

牧野。

一个王朝成为了过往。

另外一个王朝却冉冉升起。

历史睡了,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但我们醒着。

102最炫民族风

岁星当空,甲子之朝。

对于姬发来说,曾经年少向往过的地方,现在已然就在脚下,整个天下此刻已经全部属于周,心情自然是很不错。

但是在姬发之前,我们的穿越之旅其实已经走过太长的路。

也许,我们从上古传说时代一路走来,科技树远远不够发达,武器装备不够炫酷华丽,战争场面不够宏大激烈,但是我们所能够看到的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大中华所独特的文明与光辉。

『那些年错过的大禹,那些年错过的爱情』,那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上古;

『让盛夏去贪玩,把残酷的未来,狂放到光年外』,那是被贪玩过度的夏桀埋葬的夏朝;『天下起雨了,人是不快乐,我的心真的受伤了』,那是被黑到内伤的帝辛所终结的商朝……

快乐的人,听的是音乐;难过的人,体会的是歌词。

从上古到夏朝,再到商朝,每一个轮回仿佛都是一曲挽歌,但对于冉冉升起的周朝而言,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姬发要做的是随着『动次……打次……』的节奏,带着他的臣民,一起跳出欢快的『最炫民族风』。

姬发的民族风,从下面的一系列动作开始。

夺取全国政权后,姬发举行了盛大的开国仪式,定国号为周,并定都镐京。

接着姬发追封姬昌为『文王』,古公亶父则被追封为『太王』,至于我们都知道的『武王』这个称号,那得等到姬发去世了再说……

同时,对于商朝的臣子,姬发也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他将劝谏而死的比干改葬,释放

了被帝辛囚禁的箕子,提前投奔他的微子也得到了奖励。

接下来,对于那些在灭商大业中做出贡献的功臣们来说,就到了排排队分果果的甜蜜时刻了。

当然,如何做好奖励工作,并让这些奖励措施对后续的治理国家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就是一件很体现领导水平的事情。

姬发对这件事情十分重视,在与姜尚、周公不断讨论后,还抽了时间向前商朝太师箕子讨教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这次奖励工作把在自夏朝以来确立的『宗法制』基础继续完善下去。

这个说法实在是太专业,那么我们还是解释下吧。

宗法制其实就是王族贵族们通过规则的制定使得他们能够按照血缘关系来完成国家权力的分配,目的在于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和地位,其主要特点便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事实上成为一体。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才能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

这个制度从夏启家天下以后就已确立,但到了商朝后并未延续这方式,『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交替并存,贯穿整个商朝期间。

到了姬发之后,周朝决定在前面二个朝代的基础上大胆的作了一些改变。

比如说对于国家领导人的称呼从以往的『帝』改为了『王』,再比如说,对于王位的继承规则作了明确的规定,『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成为周朝宗法制下的基本原则。

这样的基本原则下,王位的继承上,长子成为了不二的人选,并且还要是嫡长子,也就是母亲还得是正室。

因此对于众多的王室子弟而言,这将是一个『拼娘』的时代,决定他们能不能成为周朝天子的条件是娘的地位要高,打娘胎出来要早。

当然,最终还得娘养得好,不能动不动就生个病,一不小心就夭折了……我们吧啦吧啦了这么多,功臣们恐怕早就按捺不住了。

说好的奖励呢?

这里我们就要提到与奖励和宗法制都直接挂钩的『分封制』。

103分封大法

眼看姬发就要分封,也就是要给大家发福利了,排好队形的功臣们自然是万分激动,不过在分封之前,我们还是接着把宗法制讲完吧……

到了周朝,宗法制度的完善体现在了宗族的进一步细化,宗族被分为『大宗』和『小宗』。

周王自称『天子』,自然是金字塔顶端的大宗,大宗之下的小宗则是众多的诸侯。

但是这些小宗在自己的封地内又是事实上的老大,于是在他们的下级『卿』、『大夫』面前他们又是大宗,卿、大夫又成为他们的小宗。

依次按照这个规则下去,卿、大夫与『士』,士与平民之间同样有着这样的等级关系。

这样一来,天子与诸侯,君统与宗法合而为一,自天子到平民不同阶层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统治与被统治体系。

我们所关心的分封便与这个体系下面的诸侯挂钩,所谓的奖励也与宗法制有着直接的关系。

那么,诸侯名单是怎么定的呢?

那些重要的功臣,比如姜尚这样的大腿级人物姬发自然就会重点奖励,诸侯的名额里面绝对不会少。

但是宗法制的体系下,历来更加注重的是血缘关系,所以对比起来,能够被封为诸侯的功臣其实并不是很多,姬姓的子孙其实才是被封的大头。

当然了,为了平衡各种关系,一些上古帝王的后裔、夏商的后人等等,也是被照顾的对象。

所以我们看到姬发列了一长串的名单,这里面因血缘关系而被封,比较知名的如鲁国、燕国、魏国、晋国、卫国等;功臣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姜尚则被封在齐国;其他一些后来比较知名的诸侯国比如楚国、秦国等则因是颛顼后裔而被封。

不过没过多久,因为一个变故,周公以及下一代领导人『周成王』在这个基础上再次大规模的分封,最终周朝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姬姓的诸侯国则占到五十三个,微子这时也被封在了宋国,此为后话。

分封实际上使周朝的领土被分割成大大小小却数量众多的诸侯国,上古时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部落形态自此逐渐消失,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独立运转,但集中统一受天子这个大宗管理,因此对巩固和加强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个集奖励与管理于一身的做法后来被称为『分封制』,分封制的出现使得国家由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组成,诸侯国为了方便管理同样又产生了众多卿、大夫级别的的『采邑』,然后采邑又被分成无数的『禄田』。

如此一来,众多的诸侯国、采邑以及禄田的名称直接转变化了『氏』,

所以大中华的姓氏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不断增多,各种各样的姓氏变得丰富起来,最后慢慢也就演变成了后来『百家姓』这样多元化的格局。

总体来看的话,分封后大片大片的领土与城池其实都承包给了各诸侯,周朝自己直接管理的领土实际上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主要区域有现今的陕西关中以及河南洛阳两大地区。

这样的国家体制跟秦朝以后的中央集权相比实际上还是要松散了很多,但这也跟当时的科技树不够发达、交通水平以及生产力受限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更现实的问题是在当时的背景下,虽然姬发受到了众多诸侯的支持而成功灭商,但此后姬发想要把他们彻底收编,他们又会显得不是那么愉快了……

不少的诸侯或者部落在周以前都有着自己壮大发展的过程,有着自己的文化和习惯,利益让他们与周走到了一起,但一下子被别人兼成一个统一行政体的一小部分,其实也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说的是,周朝通过分封确立了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使得国家这一形态继续完善,但离成为一个真正大一统的王朝,其实还有着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04箕子朝鲜

在分封大法里面,我们提到了被重新厚葬的比干,也提到了被封于宋国的微子,并且我们还提到了姬发向箕子讨教治国一事。

那么我们新一期的问题是:

同为三仁之一的箕子又得到了姬发的什么奖励,最终被封在了哪里?

作为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箕子继承的是正统的商朝王室血统,但在动荡的商朝末年,箕子的治国才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反倒是因为帝辛的失道使得悲愤的箕子因装疯而被囚。

帝辛一把大火之后,箕子被释放。

出于对箕子的敬重,姬发在讨教之余还打算邀请箕子再度出山,帮助他打点周朝的社稷,但这一切都被箕子谢绝,因为箕子早已表过态:

『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

箕子不愿再做商朝之外其他王朝臣子,也免得姬发再次邀请他,于是趁着姬发走后,箕子带领门下子弟及一批商朝遗民离开大中原,从现今胶洲湾一带渡海,来到『朝鲜半岛』北部,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来到这片陌生的领地后,箕子联合当地的土著居民共同谋发展,并顺道把中原的文化传播开来,很快便受到当地人的拥戴成为国君,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箕氏侯国』,史称『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成为史书记载中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中华地方政权,这里距今约3200年,并在随后得到了周朝的承认,本名『胥余』的箕子也因为这段朝鲜历史而被后人尊称为了箕子。

从箕子建立这个侯国直到差不多一千年以后,西汉初期燕国人『卫满』同样率众东渡来到这里投靠了箕子朝鲜,并不断积蓄自己的力量。

公元前195年,受到重用的卫满在羽翼丰满的时候却设计欺骗了当时的领导人『箕准』,成功篡权后建立『卫满朝鲜』。

不过与箕子朝鲜相比,卫满朝鲜存在的时间太过短暂,公元前108年被汉武帝灭掉后成为汉朝的四个郡。

与起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所不同的是,前有箕子朝鲜,后有卫满朝鲜,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在当地建立的国家政权,与土生土长的『马韩』、『辰韩』、『弁韩』既不是同一个国家,也不是同一个种族,他们是大中华文明外在的扩张与延续。

箕子的一生,是充满了忠义的一生。

在动荡的年代,哪怕帝辛如此萎靡不振,哪怕商朝被灭亡的趋势他早已看得明明白白,哪怕对这些他亦无能为力,但箕子仍然选择了坚守,不做商朝之外的臣子更加说明了他的忠与义。

箕子的一生,是充满了智慧的一生。

比干的忠最终换来的是被赐死,微子的逃换来的是背叛的骂名,箕子处于乱世既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也没有放弃一味的追求忠义,他用他的大智慧,既保全了生命,也不失节气。

箕子的一生,又同样是充满了辉煌的一生。

箕子对姬发讲授的『洪范九畴』从九个方面阐述了治国必须遵守的法则,对大中华的治国思想影响深远,而他自己所开创的箕子朝鲜更是将大中华的文化礼仪发扬光大并流传千年。

明哲在躬,不陋为奴。

冲让居礼,不盈称孤。

高而无危,卑不可逾。

非死非去,有怀故都。

105三监武庚

从对三仁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到,姬发对前朝的大臣们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敌意,甚至是对像比干和箕子这样的忠臣还颇为尊敬。

那么这里面除开必要政治宣传目的外,是不是就完全代表了姬发对商朝的真实态度呢?

其实也不能完全说是……

一来三仁本身在商朝威望就比较高,姬发对这其中任何一位如果态度比较恶劣的话反倒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二来周朝为了洗白作为臣属偷袭朝歌的形象,也需要做一些事情证明商的灭亡是天命所归,善待三仁从而反衬帝辛的不作为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

三则比如微子本身灭商有功,箕子原先也在姬发的招募计划之内,所以姬发对三仁的处理其实也就合乎情理。

那究竟怎样的事情才能代表姬发对商朝的态度呢?

对于这一点,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一直还没出场,这个人重要到原本是要以帝王身份出现的,结果因为帝辛没能顺利完成交接班仪式,他这一等就等到黄花菜都凉了,这个人就是帝辛的儿子『武庚』。

武庚是正室『姜后』所生,在『拼娘』这方面原本占尽了优势,如果商朝继续健康可持续发展下去的话,他将会是下一任的国家领导人,但现实的问题却是武庚赢得了『拼娘』,但最后却被爹坑……牧野之后,帝辛大败,留给武庚的就已经不再是按部就班跨进帝王之路的康庄大道,而是随时等待姬发的处置和发落。

人生大起大落来的如此之快,对于武庚来讲也实在是太刺激了点……

那么我们可能会好奇的是,从商朝下一代领导人的身份沦为商朝『遗民』的武庚又会迎来怎样的命运呢?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姬发还真的算蛮厚道的。

姬发并没有对武庚怎样,而是把他安排在了商朝的旧都殷『今河南安阳』,让他继续做好管理殷遗民的工作。

同样的是,对于其他的一些部族,姬发的善后工作也都做的不错,比如神农氏的后人被封于焦,黄帝的后人被封于蓟,尧的后人被封于祝,舜的后人被封于陈,夏朝的后人被封于杞。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姬发建立周朝之后对于先朝的遗民处理手段确实比较温和,甚至是对有着杀父之仇的武庚他也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给武庚留了块地,让他继续管理商朝的遗民。

但是,政治上的事情,其实往往都不会这么简单的……姜太公、周公和召公这样三巨头的存在,其实才是姬发做出如此选择的重要参考。

对商朝残余势力的忌惮和舆论的影响,这才是根本的出发点,对于武庚,虽然表面上虽然看起来很仗义,但其实他们对武庚并不信任……所以,姬发对武庚说:

『小庚庚,你就好好呆在这里管好你的子民,吃香的喝辣的都行,反正你高兴就好。

』然后,姬发在武庚的周围划分了三块区域『邶』、『鄘』、『卫』,让自己的三个亲弟弟『霍叔』、『蔡叔』和『管叔』分别建立自己的诸侯国。

他们的排行也还比较好记,管叔、蔡叔及霍叔分别是姬发的三弟、五弟和七弟,他们共同的职责其实就是负责监视武庚。

知道真相的武庚肯定就要抱怨了:

『这还能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了……』本来安排得挺好的事情,虽然姬发对武庚的确没怎样,但被三个兄弟监视起来的武庚的确也不能怎样了……不过剧情后来的发展却完全超出了姬发以及三巨头的意料,因为比如管叔和蔡叔就对武庚的态度作出了友好的回应:

『能,必须能……』

106姜尚封齐

好了,到这里的时候我们看到姬发在夺权后对外在的势力基本进行了妥当的处置,那么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向周朝内部,看看在分封上,对那些比较重要的人物,尤其是三巨头又都给了哪些实惠。

第一个要说的自然就是姜尚。

从姬昌到姬发,姜尚可谓开国第一功臣,再加上国丈这样的身份,姜尚就是想不被重赏都不行,否则这是严重不给姬发面子。

于是,在这样精神的指导下,姜尚被发配回了老家,那是是生他养他的地方……姜尚回到故土,并不是因为年纪大了要解甲归田,或者感到厌倦打算回家养老,而是因为这里当时远离中原地带,经济文化水平还不够发达,潜在的威胁还比较多,姬发需要军事素质与思想素质双过硬的人来镇守,形成保护周王室的一道坚实屏障。

所以姜尚来到这里的真实原因是姬发将这块地划拨给了他,而他的真正任务则是要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自己的诸侯国。

这个诸侯国便是春秋时期一度冠绝中原的『齐国』『今山东偏北的大部分及河北西南部分』。

姜尚所在的齐国后被称为『姜齐』,这得益于姜姓,但真正的原因却是兴衰转变得太快的齐国后来被田氏势力专权,为了区分这两个时期而把后期的齐国称为了『田齐』,此为后话,我们暂且留坑。

总之的是,姜尚的一生,留给我们的虽然已经是高龄阶段,但又是无比辉煌的阶段。

他所做的是成为周的舵手,事无巨细的指引这艘巨舰前行,直到抵达最终的终点,然后在齐国开始了自己的模拟经营游戏……

接下来我们第二个要说的是『鸡蛋』周公。

周公跟姜尚比,资历自然是低了不少,但作为姬发的亲弟弟,在姬发上任伊始便得到了重用,等到发红包时自然也少不了周公的一份。

于是姬发一个批文,周公就要跑去与姜尚做邻居了。

周公被分封的诸侯国叫『鲁国』『今山东南部』,一齐一鲁,雄踞今山东的南北,于是也成就了山东『齐鲁大地』的美名。

不过虽然周公被封在鲁国成为姜尚的邻居,但与姜尚所不同的是,周公并没有过去打卡上班……这难道又是一起占了编制却吃空饷的行为?

姬发表示看你们谁敢乱告状:

『明明是我朝中需要周公这样的不世之材帮忙治理国家,至于鲁国这样的小宗就克服一下,服从大局,凡事要以集体为重,具体的工作留给他的儿子们去吧……』这样,周公的编制虽然在基层鲁国,但实际上他却一直在周朝大机关担任要职,真正管理鲁国的人是周公的长子『伯禽』。

后来周公的机关的业绩证明,姬发的这个

决定无比的英明,周公也成为周朝八百年基业的一个重要基石。

第三个我们要说的则是三巨头的最后一位召公。

召公同周公一样也是姬发的弟弟,但生母身份不详,同样在姬发上任初期便得到重用。

召公被分封到了『燕国』『今华北和东北地区』,然后跟周公一样又都留在了机关,同样将地盘交给了后辈们打点。

召公历经三朝,为官数十年,为周王朝的建立与巩固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论影响力的话,周公后来被奉为圣人,召公却鲜为人知。

同样的兄弟;同样有自己的诸侯国,并且诸侯国的影响力都很大;同样是留在机关担任要职;更重要的是召公与周公对周朝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后人对他们的认知程度却完全不同。

召公对这种情况表示也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

107八卦来了

一阵折腾过后,周朝前期的各项事务基本都被姬发安排得七七八八,姬发需要休息一会,于是我们也跟着休息一会。

趁着这档子的工夫,我们又来继续八卦八卦,这次八卦的主题是『八卦』。

所以我们一起来八卦『八卦』……什么是八卦呢?

其实很简单,八卦就是八个卦……这么没文化的解释,显然不符合我们的风格,我们要八卦,也要文化,所以我们就必须得把这个『八卦』解释得很上档次,那么,我们就再说一遍什么是八卦。

所谓的八卦,其实就是八个卦象……不要打我啊,这话还没说完呢。

八卦源于大中华早先的阴阳学说,这里面『一』代表阳,『--』代表阴,然后三个这样的符号为一组,刚好就可以组成八种不同的形式,也就是我们说的八个卦象。

这样一来,每一种卦相就可以代表一定的事物,其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

然后这几种八卦两两搭配,又可以出来六十四种组合,于是这里面就能够包罗万象了。

那么这个复杂的八卦系统需要解决的是什么呢?

简单点说,『为人处事,逢凶化吉』是八卦要做的事情,这里又是八个字;然后直白点说,八卦的最初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预测这个问题,所以后来我们看到打着八卦这样幌子的神棍们,简直不要太多……这里我们应该都容易理解,先人们的科技树实在是太不发达,很多基本的自然现象都不知道怎么去解释,对于未知的东西除了恐惧,他们还需要想办法去克服这种恐惧,再加上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天意、神权这样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不再相信的内容就成为一种主流意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与神沟通、如何提前预知天意又成为新的课题,于是像八卦这样本身蕴含了很多哲理又带有预测和解释的工具便成为了人们『居家旅行、杀人越货』的行动指南。

我们在上古时期就曾经八过,伏羲根据偶然得来的『河图』而演『八卦』,最早的八卦出现在这个时期。

我们认为,上古时期传说及神话色彩较重,所以我们要尽量从正史中查询八卦的源头,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关于八卦的下一个时间节点便是在我们现在所处的周朝。

『周易』,亦称『易经』。

主体的内容便是对各种卦象意义的揭示以及吉凶的判断,这部成型于周朝的经书居于『六经』之首,历史地位自然无需我们再作过多介绍,

我们所关心的是这个终极『八卦』攻略究竟是谁写的。

相传,周文王,也就是姬昌曾经被帝辛关押过一段时间,这期间整天也是闲着不知道做点什么好。

有天他突然想到了伏羲的八卦,于是就一边玩八卦,一边升级八卦,最后演化出六十四卦,然后形成了『周易』。

这个相传就不是野史这么低级,而是非常上档次了,甚至在正史中我们都能找到这样的记录,没办法,周王室能够掌控舆论呗……不过我们想说的是,文王被囚的事情与夏桀囚汤的过程实在是太过相似,真实性本身被打上了一个问号。

然后又据说文王把他的『科技创新』刻成了甲骨文,但问题是,一个坐牢的上哪搞来这么多龟壳,难道伙食好到天天吃烧乌龟么……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周易』与文王姬昌的确有关,但怎么个相关法,我们提供食材,要煎要煮,还请自便……再后来,汉朝以后,后人在保留『周易』预测功能模块的同时加强了对其中哲理的重视,从而使得这部典籍得到升华,成为大中华史上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08时间有泪

一寸光阴一寸金,姜尚越活越年轻。

被封在齐国时,以一个老人家身份出道的姜尚已经是九十岁的高龄,不过这会他治理齐国的兴致还高的很,这样一个模拟经营的游戏相当符合他的胃口。

他在这里明修政事、规范礼仪,还根据齐国的地位优势发展渔业盐业,为后续的大国地位奠定了基调……在姜尚的出场时间里,前前后后他一共辅佐几代周王,在文王武王之后,还有几代领导人等着他,对于一个已经是高龄的老人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通常能够做到这一点会有两个办法,要么周王们的寿命超级短,要么姜尚的寿命超级长。

对于姜尚这样的功臣来说肯定不会选择前者,所以他就一直活、一直活,最终活到了139岁……139我们很多人都熟悉,移动就是这个开头的……

但对于人的寿命而言,这就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了,偏偏正史里面又把这段经历交代得清清楚楚,以至于除了我们感叹姜尚超强的续命能力之外,还是只能感叹……

但是谈到续命能力这项技能时,恐怕姬发就没那么愉快了。

分封完毕,稍作休息,还没来得及大显身手,仅仅是在建立商朝两年之后,姬发就要匆匆离开了,他所留下的是一个刚刚成型的朝代,一个历经几代人不断努力所开创的朝代,一个随后延续了八百年的朝代,一个人文思想在大中华历史上达到了顶峰的朝代。

问题是姬发肯定要抱怨了:

『我这么辛苦我容易么,为什么八百年就分给我两年的时间?

』不过这世上有一种财富,无论贫贱又或者富贵,大家谁都不会比谁多占一些。

保持呼吸,切勿断气,我们就会公平的拥有这种财富,这种财富便是时间。

时间有泪,那是因为点背……财富易主,那是因为命苦……

点背又命苦的姬发辛辛苦苦打下江山,天下财富应有尽有,不过很快就到了要易主的时候,最后留给他的只有『武王』这个荣誉称号。

我们仔细想想的话,文王武王这对父子还真是蛮命苦。

姬昌辛辛苦苦大半辈子,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的时候撑不住了;姬发苦心经营十几年,刚刚成功上市还没来得及套现享受一把,也撑不住了……

所以面对如此公正的财富,我们还是看淡一些的好。

文王武王都这么过来了,我们又

有什么好迷茫的呢?

放开步子,尽管大胆的往前走,走得潇洒一点,洒脱一点,反正大家的终点早就定好,殊途同归,又不用怕迷路……江山易主这样的大事,按照周的继位程序,接盘的活便轮到他的长子『姬诵』,也就是后来的『成王』。

哪怕是这等的好事,姬诵也是一脸的茫然,因为这个事情对他来说还是快了点,天下初定,很多制度都还在摸索与完善之中,国家的建设与治理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对于一个毫无经验的人来说,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难免会有赶鸭子上架的嫌疑。

不过问题其实并不在这里……因为真正的问题在于,姬诵还只是个孩子,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这可怎么办,国家大权落在小成王的手中,几代人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