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4523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安排了《麻雀》《爬天都峰》两篇精读课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两篇习作例文。

无论是文本内容的选择,课后习题的设计,还是语文园地的安排都紧紧围绕着“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一语文要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逐步推进。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

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说明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把作者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写作。

《爬天都峰》和《我家的杏熟了》侧重于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麻雀》提示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小木船》引导学生要根据表达的目的合理安排详略。

同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每篇课文训练角度各不相同,教学中可根据文章表达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某一种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新词。

2.能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说清楚,体会父母之爱的巨大力量。

3.了解课文大意,从人物对话中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揭示的道理。

4.回顾所学课文,知道把一件事写清楚就是按照一定顺序,把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并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有条理地写下来。

5.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并学习作者侧面描写的方法。

6.借助“放大聚焦”策略,发挥想象,结合《麻雀》一文,用上一些连接词把想到的与看到的、听到的融合在一起,将图片内容说清楚。

教学安排

课题课时安排

16.麻雀2课时

17.爬天都峰2课时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1课时

习作例文1课时

习作:

生活万花筒2课时

16.麻雀

【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生字。

2.能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说清楚,体会父母之爱的巨大力量。

3.了解作者是抓住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把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活灵活现展现出来的。

【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是抓住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把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活灵活现展现出来的。

【课前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词义。

2.体会父母之爱的巨大力量。

【课时训练点】

能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1.介绍作者以及翻译者,引入课题《麻雀》。

2.板书课题,齐读。

二、预习反馈,初步感知课文

1.读准字音。

(1)出示三组词语。

嗅一嗅牙齿庞大

呆呆地无可奈何幼儿

身躯掩护搏斗

(2)指名读,由这三组词语想到了文中哪三个形象?

(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3.这三个动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先分别找出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所在的段落,然后勾画出其中的关键句,最后连起来说一说。

三、聚焦细节描写,感知老麻雀形象

1.默读课文,想一想,当老麻雀面对猎狗时,心情是怎样的?

请在文中勾画关键词句,找到你的依据。

(1)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2)汇报交流。

(3)朗读体会。

2.课文为什么说“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1)石头落下来是什么感觉?

(速度快、分量重)

(2)换成“像箭一样射下来”,“像树叶一样落下来”,可以吗?

(3)指导读出老麻雀的毅然决然。

3.老麻雀一方面非常恐惧,一方面却又毅然决然地冲了下来,你觉得这矛盾吗?

4.是啊,这就是父母之爱,这就是父母之爱的力量。

四、指导写字

嗅:

“口”偏左上,较小;注意撇捺的平衡,最后一点不要丢。

幼:

注意一撇和左边笔画的穿插与避让。

庞:

注意三撇的斜度变化。

【板书设计】

16.麻雀

爱的力量

恐惧老麻雀毅然决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是抓住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把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活灵活现展现出来的。

2.学习运用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的方法把事情写清楚、生动。

【课时训练点】

学习运用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的方法把事情写清楚、写生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拿出默写本,默写三组词语。

2.同桌对照批改,纠正错误的字形

3.文中的三个动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猎狗——庞大;小麻雀——无助;老麻雀——无畏。

二、对比阅读,发现形象刻画的秘密

1.作者是如何让你感受到它们的形象地呢?

要求:

(1)画出文中你觉得最能表现它们形象的句子。

(2)可以把描写同一种动物的句子放在一起对比读一读,也可以把描写不同动物的句子放在一起对比着读一读,看看能不能发现作者写作的秘密。

2.学生汇报,指导学生读出作者想刻画的动物形象。

3.老师也找了一些文中描写三种动物的句子,并且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了比较阅读,猜猜看,能发现什么秘密?

(从“看”、“听”、“想”三方面对比阅读)

4.大作家屠格涅夫是怎么把自己想到的与看到的、听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呢?

再看看出示的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1)运用“好像、分明、像、在它看来、可能”等连接词,把看到的、听到的与想到的融合在一起,语句过渡自然。

(2)后面的部分是作者想到的内容,给你什么感觉?

(根据表达的意图进行合理的猜测和想象)

三、总结

这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猎人笔记》中的选段,屠格涅夫特别擅长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刻画主人公的形象,今天我们就学到了他细节描写的秘诀。

【板书设计】

16.麻雀

看动作、外貌

听声音

想猜测(根据表达目的)

二次备课

17.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认识“级、链”等6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

2.了解课文大意,从人物对话中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揭示的道理。

3.知道写一件事要按一定的顺序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大意,从人物对话中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揭示的道理。

2.知道写一件事要按一定的顺序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课前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大意,从人物对话中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揭示的道理。

【课时训练点】

了解课文大意,从人物对话中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课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看了题目,你有哪些想知道的?

(2)在文中迅速地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交流。

(3)把答案按照一定的顺序连起来,试着说说文章写了件什么事。

2.你是按什么顺序来概括的?

(按照爬山的顺序)

三、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1.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透过文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你看到的吗?

天都峰真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读书体会。

3.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点拨理解词语“挂”“发颤”。

4.学生读书,师生共同评价,看看谁的朗读能把天都峰的高、陡、险表现出来。

5.如此高、陡、险的天都峰,最终“我”和老爷爷都爬上去了,他们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出示:

人物

爬山前

爬山中

爬山后

“我”

老爷爷

(1)画出老爷爷和“我”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的语言、动作,读一读,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2)完成表格并反馈。

抓住对话中两个“也”

第一个“也”字强调了老爷爷对我这个小女孩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同时也有几分敬佩(抽生读出老爷爷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情。

第二个“也”字强调了小女孩对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说怀疑还不如说是小女孩对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老爷爷表示羡慕和敬佩。

(抽生读出小女孩对老爷爷的羡慕与敬佩之情。

(3)再次观察表格:

你从他们心理活动变化中发现了什么?

受到什么启发?

“奋力、一会儿……一会儿……  终于”等词体现出“我”爬山之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4)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这句话是爸爸对“我”和老爷爷的赞叹,他赞叹我和老爷爷都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这句话也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这篇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互相鼓励、战胜困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写一件事要按一定的顺序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体会并学习作者根据表达目的进行选材的方法。

【课时训练点】

体会并学习作者根据表达目的进行选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拿出默写本,默写词语。

2.自己对照批改,纠正错误的字形。

3.由这几个词语,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场景或画面?

(1)把画面连起来说一说。

(2)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呈现内容的。

二、对比阅读

1.出示“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和“我们”爬山的句子,对比阅读,你发现了什么?

(写“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很详细,写“我们”爬山的过程一笔带过)

2.思考:

既然文章的题目叫《爬天都峰》,可为什么写“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很详细,写“我们”爬山的过程却一笔带过呢?

(1)自读思考,小组交流。

(2)全班反馈。

预设:

这篇文章像表达的就是“我”和老爷爷彼此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因此,能充分表达中心的就详写,而爬山的过程就一笔带过。

3.总结:

我们在选材决定详略的时候,要首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我究竟想表达什么?

然后根据写作的目的选择材料,能充分表达中心的就详写,不能充分表达中心的就略写。

【板书设计】

高老爷爷

17.爬天都峰汲取力量

陡我

二次备课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回顾所学课文,知道把一件事写清楚就是按照一定顺序,把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并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有条理地写下来。

2.借助“放大聚焦”策略,发挥想象,结合《麻雀》一文,用上一些连接词把想到的与看到的、听到的融合在一起,将图片内容说清楚。

【课前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总结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1.经过两篇课文的学习,你知道怎样把事情写清楚了吗?

2.自由汇报,教师及时小结并板书。

起因经过结果注意顺序

时间地点人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小结:

同学们说的,也是“交流平台”上的同学体会到的。

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

写清楚一件事,要注意顺序。

要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事情发生的过程,还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具体。

二、初试身手,尝试把一件事情说清楚

1.看图并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1)观察图画想一想,画面上有哪些人?

他们之间可能是什么关系?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然后自己说一说。

(2)把你的故事与同桌分享,请他做简要评价。

(结合评价表1评价)

把事情说清楚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

总评

2.小结:

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要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清楚。

三、关注细节,把事情经过说生动

1.同学们能完整地介绍一件事情,很不错。

作为听故事的人,我们还希望能听到生动的故事。

思考:

你觉得如何能把故事说生动?

(预设:

观察具体,体现人物细节,加入声音和想象)

2.现在,我们迎接第二个挑战:

把故事说生动。

出示第一幅图,一分钟观察、思考,把图片内容说生动,先和同桌说。

3.想把故事说生动,老师送给大家一个道具“放大镜”。

(1)聚焦2号和3号运动员,观察神态:

紧张、从容、绷着脸、咬着牙、小脸通红等,引导学生根据其神态、动作、表情猜测他们此时在想些什么。

(2)聚焦最右边的运动员,观察动作:

身体快要失去平衡,猜想之前发生了什么,此时他可能在想什么。

(3)聚焦拉拉队员的动作与神态,猜测他们会发出什么声音,可能会想什么。

4.通过聚焦与放大,我们观察到了人物的动作与神态,并猜测了他们的心理活动,那怎么把我们的观察与思考所得说好呢?

(回顾《麻雀》一课中,作者运用“好像、分明、像、在它看来、可能”等连接词,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融合在一起,使文章过渡自然。

5.现在谁来挑战把第一幅图的内容说生动?

其他同学对照评价表2进行评价。

(结合评价表2评价)

评价标准

得分

能关注到不同身份的人,得一颗星

聚焦、放大人物的动作与神态,得一颗星

运用合适连接词,将看到的、听到的与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得一颗星

总评

(1)自己练说

(2)交流汇报,共同评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尝试通过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说完整,还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运用连接词融合在一起,把事情说得既清楚又生动。

课后,请同学们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写下来,看谁写得既清楚又生动。

【板书设计】

写一件事

起因经过结果注意顺序

时间地点人物看大的听到的想到的

二次备课

 

习作例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作者是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把起因、经过、结果介绍清楚,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写出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2.体会并学习作者根据表达目的进行选材的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并学习作者侧面描写的方法。

【课前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1、默读《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这两件事的,有什么相同之处。

预设:

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杏”和“小木船”都是例文的线索。

2.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把这两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介绍清楚。

二、体会并学习作者根据表达目的进行选材,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具体

1、思考:

既然是围绕小木船发生的矛盾,为什么课文要写第1-2自然段呢?

直接写第3自然段好像也可以啊。

2、默读《小木船》第3自然段和《我家的杏熟了》第6-8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么把友谊破裂的过程和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思考:

为什么“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课文只用了“转眼几个月就过去了”一句话交代?

你觉得课文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

三、体会并学习作者侧面描写的方法

1.对比读。

我家的杏长得特别好。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

每年到了麦收时节,树上就结满了金黄的杏。

从我家门前路过的人,总要望望那棵杏树,羡慕地说道:

“嗬,好杏啊!

我家的杏结得特别多。

有一回,我依偎在奶奶的怀里问她:

“奶奶,咱们家树上的杏有多少个?

“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不清。

要不,你数数看。

我仰着头数起来,“一、二、三……”数啊,数啊,数到后来就糊涂了。

(1)横着读,意思一样吗?

(2)对比读,有什么不同?

(3)你更喜欢哪种表达方式,为什么?

(4)作者是怎么表达的呢?

你能找到他的写作秘诀吗?

预设:

作者通过别人说杏和自己数杏,侧面写出了杏好、杏多。

2.小结。

二次备课

习作:

生活万花筒

【教学目标】

通过联系课文,学习例文某一方面的写法,把一件事写清楚。

【课前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小视频,打开学生思路,确定习作内容。

2.联系课文,学习例文某一方面的写法,把一件事写清楚。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1.有人说,生活是一个万花筒,你们同意吗?

2.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出示小视频:

有趣的、难过的,和家人的、和伙伴的,生活的、学习的、竞赛的……

4.除了用手机记录,还有许多人通过文字记录下了生活的形形色色,我们的语文书上就有这样的一组文章题目分享——指名读。

5.你的脑海里是不是也蹦出了一些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呢?

也许是你看到的,也许是你听到的,也许是你自己亲身经历的,随便什么事都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交流分享。

二、基于写作目的,构思写作框架

事情

起因

经过

结果

1.和同桌交流自己要写的事例,问问对方对哪里最感兴趣,最想知道什么。

2.根据同桌意见和自己想表达的主题,确定自己重点叙述或描写的内容。

3.说说重点写什么,老师相机提问:

为什么选择这部分内容具体写?

三、聚焦片段,尝试练习

1.选择这件事中最想分享的,或者认为同学最想了解的地方具体地记录下来。

2.学生写作,教师巡逻。

3.师生互评。

四、修改写作片段,完成全篇习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明确什么样的习作才是符合要求的文章。

2.能根据元认知框架和同桌的评价,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出示优秀作品,再次明确评判标准。

二、出示病例,明确如何修改。

1.有些同学写的事情,修改一下也是可以的,我们一起帮他改改。

预设:

出示病例1:

“经过”写得比较乱,没有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出示病例2:

“经过”写得不具体。

2.全班交流

三、出示元认知框架,自己修改

自我评价标准

内容

我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介绍清楚了吗?

表达

1.我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吗?

2.我把经过写具体了吗?

经过中有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吗?

3.我写的事情能反映出我的写作目的吗?

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完成并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基于评价表格,同桌互改。

五、再次检查自己的习作,最终修改完毕。

 

二次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