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史复习提纲.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4317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史复习提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心史复习提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心史复习提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心史复习提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心史复习提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史复习提纲.ppt

《心史复习提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史复习提纲.ppt(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史复习提纲.ppt

一、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

1分*10个=10分填空:

1分*14个=14分写出名著的作者(5分);写出最有代表性的学说或概念(5分)判断:

1分*10个=10分名词解释:

3分*4个=12分简答:

6分*4个=24分论述:

15分*2个=30分二、概念的复习范围概念的内容包括:

由XX创立,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最重要的观点

(1)感觉主义心理学(课件28,p32)发源于英国但主要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强调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最突出的特点:

具有明确的唯物主义立场和观点,为实验心理学的反映论及其方法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感觉主义心理学重视感觉经验的作用,重视心理与脑的关系,这对心理科学的产生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他们片面强调了感觉经验的作用,看不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间的差别,同时把人看成机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力。

代表人物是拉美特利,他提出人是机器;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一切知识都来自感觉等观点。

(2)理性主义心理学(课件31,p33)理性主义心理学强调理性知识在认识过程和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哲学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理性主义心理学强调主体先天固有的能动性,心理活动的统一性,忽视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夸大理性思维的作用,从而脱离经验,陷入思辩。

代表人物是莱布尼兹,他提出单子论、预定和谐说、微觉和统觉说:

最无意识性的观念叫微觉,最有意识性的观念叫统觉。

(3)内容心理学()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

19世纪下半叶由冯特建立,其研究的对象是意识(实际是意识的内容),研究方法为实验法。

内容心理学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

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到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

(4)意动心理学()跟内容心理学对立,布伦塔诺,研究对象为各种心理的活动或动作行为,这种活动被称为心理的活动或意动。

研究方法为反省法。

意动必须涉及一种内容,指向一个客体,它是离不开客体和内容独立存在的,所见,所听,所思之物是内容,见、闻、思维等就是意动。

反对内容心理学,具有非常强的思辨性。

(5)构造主义(课件53,p61)跟机能主义相对,由铁钦纳创立,主要代表是冯特和铁钦纳。

受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实验生理学的影响,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经验;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不需要考虑应用;研究方法是实验内省法;(6)思维外周说(课件83,p108)华生认为言语是一种外部的语言习惯,是大声的思维;而思维则是一种内隐的语言习惯,是无声的谈话。

是由华生提出的,对应思维中枢说,认为思维是整个身体的机能,而不是大脑皮层的活动,思维是全部肌肉,尤其是喉结肌肉的内隐的活动。

(7)整体行为(课件91,p122)是由托尔曼提出的,他反对华生的“分子行为”,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的是整体行为,即整个有机体的整体反映活动。

整体行为具有目的性、认知性(选择性和最小努力原则)、可教性。

(8)操作性行为(课件96,p141)是由斯金纳提出,是有机体操作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主动的,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与行为的结果有特定的关联,导致操作性条件反射(即R型条件反射,指强化与反应相联系)。

(9)集体无意识(课件136,p198)指人类祖先经验沉淀,是人类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内容包括本能(先天行为倾向本能)和原型(先天思维倾向)。

原型最重要的有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阿尼姆斯和自性。

(10)情结(p197)是构成人格结构的一个个独立的单元,它是自主的,带有强烈的情绪,因而有自己的驱力;情结是潜意识的,但足以影响意识活动;情结属于个体潜意识的范畴,它是集体潜意识或原型和个人经验相联合而形成的;情结是人人都有的,但在内容、数量、强度和来源上因人而异。

荣格认为,情结主要来源于童年的心理创伤和道德与人性的冲突。

(11)自由联想法(p186)是精神分析方法的一种,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

要注意不给患者以任何有意识的引导,确保其存于自由的联想状态。

但是患者必须如实地报告他所想到的一切,不管它是怎样的荒唐或毫无意义。

精神分析者根据患者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分析者和患者双方都认为找到了病根为止。

(12)自我同一性(p218)是埃里克森提出的。

指的是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自我所具有的一种复杂的内部状态,包括4方面。

个体性,指一种意识到的独特感,个体以一种不同的,独立的实体存在整体性和整合感,指一种内在的整体感,产生于自我的潜意识整合作用,健康的自我把零碎自我表象整合成一个整体连续感和一致性,指潜意识追求一种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感,感受到个体生命的连贯性并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前进社会团结感,指具有团体的理想和价值的一种内在团结感,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13)社会潜意识(课件167,p236)是弗洛姆提出的。

社会潜意识是指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共同存在的被压抑的领域。

这些共同的被压抑的因素正是一个具有特殊矛盾的社会所不允许它的成员们意识到的内容。

社会潜意识是联系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中介环节,是个体为逃避被他人和社会所孤立和排斥而形成的心理机能。

(14)生活风格(课件144,p206)是阿德勒提出的。

指的是个体追求优越目标的独特方式,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

出生顺序、早期记忆、梦的分析。

阿德勒认为,生活风格在5岁左右就基本形成了。

儿童最初形成的生活风格取决于其家庭关系、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

(15)格式塔(课件171)是指通体相关的完整的现象,它既不能割裂成简单的元素,同时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任何元素之内。

惠特海默创立的格式塔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研究意识与行为。

最大特点是注重研究心理对象的整体性。

研究方法有整体观察法与实验现象学方法。

(16)高峰体验(课件185,p315)高峰体验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高峰体验既是自我实现者重要的人格特征,又是达到自我实现的一条重要途径。

它是剧烈的自我同一性体验。

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

(17)自我实现(课件184,p314)是马斯洛提出的。

指的是使人的潜能现实化的过程,是一种成为具有完美人性的人的趋向。

三、简答及论述的复习范围

(一)总论1、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动力(矛盾)和条件。

(课件16)动力:

伟人说和时代精神说的争论。

伟人说强调特定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决定作用,认为为人凭借其天才和人格力量而把他们的意志加诸历史;波林是时代精神的积极倡导者,时代精神的作用就是社会的、文化的条件阻止或促进科学的发展,即使没有弗洛伊德也会有另一个人创立精神分析学说。

条件:

交互作用。

即社会实践、科学发展水平、哲学思想2、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自然科学or社会科学?

)(课件10)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中间学科3、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及发展。

(课件10)意识、行为、无意识、认知过程

(二)背景4、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课件72,p96)社会背景:

美国大工业生产的需要哲学背景:

机械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神经生理学:

谢切诺夫的研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别赫切列夫的研究心理学:

传统意识心理学的危机、动物心理学的发展、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5、精神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课件111,p181)历史背景:

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导致的,社会动荡,一方面,社会贫富分化十分严重,阶级矛盾非常尖锐;另一方面,社会竞争十分激烈,人与人之间相互不信任、欺诈,人们普遍感到精神抑郁,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提高。

维多利亚时代的伪善道德观。

思想渊源:

哲学、心理学、科学思想的影响:

哲学方面,受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的非理性主义以及享乐主义哲学的影响;心理学方面,一是布伦塔诺心理现象具有意向性、能动性,二是莱布尼兹提出单子论,三是赫尔巴特发展莱布尼兹的观点,提出意识阈限,四是费希纳继承和发挥了赫尔巴特的观点,提出了无意识的“冰山”假说;科学思想的影响:

物理主义、自然主义、能量守恒法以及生物进化论思想。

医学背景(心理病理学背景):

催眠术6、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课件179,p298)社会背景:

战争的影响,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价值危机感哲学和科学基础:

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现象学方法论,科学的发展心理学自身的发展困境(三)阐述理论7、莱布尼茨的微觉和统觉说。

(课件32,p35)莱布尼兹提出微觉和统觉说,最无意识性的观念叫微觉,最有意识性的观念叫统觉。

8、洛克的白板说。

(课件24,p27)洛克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他以为,人的心灵就像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字迹,一切认识都是从后天的感觉经验中得来9、詹姆斯的意识流学说。

(课件59,p72)意识具有连续性、复杂性和关系性,意识的活动不是静态的,而是可以观察的心理事件。

意识是私人的。

意识是流动的(变动不居、连续不断)。

意识具有认识性。

意识具有选择性。

意识具有主动性。

10、托尔曼的学习理论及位置学习实验。

(课件91,p125)托尔曼受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坚持学习的符号格式塔模式。

他否认桑代克的效果率,提出了带有明显认知色彩的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习得的是关于周围环境、目标位置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的认识,学习也就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而不是习得简单、机械的运动反应。

为了证明自己的学习理论,托尔曼提出了期待、位置学习和潜伏学习等概念。

位置学习实验:

十字形的迷津。

将白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反应学习组,一组为位置学习组。

反应学习组从S1S2出发,都需在C处右转才可到达食物所在地F1F2。

而位置学习组从S1出发需右转到达食物所在地F1,从S2出发需左转到达食物所在地F2。

实验结果表明,位置学习组比反应学习组学习快。

托尔曼用“位置学习”的实验来说明,学习者并非像强化论者所预期的尝试错误那样来学习。

1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和人格发展论。

(课件122,p187)在晚期,弗洛伊德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人格学说。

他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这三部分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动力,支配了个人的所有行为。

人格发展论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发展阶段。

口腔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生殖期(12-20岁)12、弗洛依德的焦虑论与自我防御机制。

(课件128,p190)弗洛伊德在对自我功能以及神经症和精神病根源的研究中,提出了焦虑论和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先后提出两种焦虑理论:

早期焦虑论、后期焦虑论。

早期焦虑论形成于1890-1910,认为:

(1)焦虑是被压抑的力比多转变而来,即本我是焦虑的根源;

(2)先有神经症,而后产生焦虑。

后期焦虑论于1926年提出,认为:

(1)自我是焦虑的根源,焦虑是自我发出的一种信号;

(2)一切神经症的基础,均存在神经质焦虑,即焦虑先存在为因,而其他症状为果。

弗洛伊德将焦虑的种类分为现实性焦虑(自我现实);神经性焦虑(自我本我);道德性焦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个体无意识或半意识地采用的非理性的、歪曲现实的应付焦虑、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方式,是自我的机能。

它主要提出了以下8种自我防御机制:

压抑、反向作用、投射、否认、移置、升华、自居作用、倒退(退行)。

13、荣格的情结理论。

(p197)荣格在字词联想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情结理论。

他认为,情结是构成整体人格结构的一个个独立的单元,它是自主的,带有强烈的情绪,因而有自己的驱力;情结是潜意识的,但足以影响意识活动;情结属于个体潜意识的范畴,它是集体潜意识或原型和个人经验相联合而形成的;情结是人人都有的,但在内容、数量、强度和来源上因人而异。

荣格认为,情结主要来源于童年的心理创伤和道德与人性的冲突。

14、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课件154,p218)是埃里克森提出的。

指的是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自我所具有的一种复杂的内部状态,包括4方面。

个体性,指一种意识到的独特感,个体以一种不同的,独立的实体存在整体性和整合感,指一种内在的整体感,产生于自我的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