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习题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3880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习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习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习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习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习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习题集.docx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习题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习题集.docx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习题集

统计学习题集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

2、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

3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

4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原理等三种涵义。

〈〉

5、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

6.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学、统计资料等二种涵义。

()

7.统计总体是由现实存在的许多个别单位组成的,这表明了统计总体的大量性。

()

8.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

9.国民生产总值是数量标志。

()

10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量B人口数C销售量D出勤率

2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的人口是统计指标

3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

A数量特征和客观规律B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C数量关系和认识客体D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

4.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总体B.标志值

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

5.在统计的三层涵义中,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

A、过程与成果的关系B、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C、 本质与内容的关系D、 无关系

6.对某市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总体单位是()

A、该市某一百货商店B、该市各百货商店

C、该市某一百货商店的所有工作人员D、 该市百货商店每位工作人员

7.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B.标志和指标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

8.统计中所说的变异,是指()

A.标志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B.标志和指标各不相同

C.总体的指标各不相同D.总体单位的标志各不相同

9.班组工人每日的产量分别为:

5件,6件,7件,8件,9件,则这5个数字是()

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是统计指标〈〉

A我国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B某同学该学期各科成绩

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人均产量

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2国家统计的职能有〈〉

A信息职能B咨询职能C监督职能

D决策职能E协调职能

3.统计指标具有如下特点()

A、大量性B、可量性C、变异性D、客观性E、总体性

4.下列指标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劳动生产率B、废品量C、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

D、商品库存量E、成本利润率

5.要了解某地区成年人的就业情况()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6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A社会性B数量性C总体性D同质性E变异性

四、填空题

1统计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它分为▁▁▁▁和▁▁▁▁两种。

2、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表示单位属性方面特征的标志称为------------------,而表示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特征的标志称为----------------------。

五、简答题

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

第二章

一、判断题

1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中的每个单位必然是调查单位。

〈〉

2.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3.统计调查必须满足及时性和准确性两个基本要求。

4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中的每个单位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

〈〉

5、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

6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

7.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既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

8、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9.调查对象是指组成统计总体的基本单位。

()

10、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

11.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12.调查时间的含义是进行调查的时间。

()

二、单项选择题

1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B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C确定调查单位D确定调查时限

2调查时限是指〈〉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

C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D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

3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下述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调查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

4.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是以()。

A.调查的组织形式来划分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

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来划分D.调查资料的来源来划分

5.调查对象是指()

A、 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B、 进行调查的标志承担者

C、 提高调查资料的单位D、 组成统计总体的基本单位

6.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A、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D、 经常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7.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这种调查方法是()

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普查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各调查方法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A普查B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

D重点调查E典型调查

2.在工业企业设备调查中()

A、所有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对象

C、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D、 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四、填空题

1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可分为▁▁▁▁和▁▁▁▁。

2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3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和▁▁▁▁。

4、全面调查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

1.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第三章

一、判断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2组距分组只适合于连续变量。

〈〉

3离散型变量只适合于单项式分组。

〈〉

4.分配数列即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5.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

6按数量标志分组,各组的变量值能准确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上的区别。

()

7.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

8.企业按产值分组时,即可按单项分组也可按组距式分组。

二、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对其所属车间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

A80—89%B80%以下C90%以下D85%以上

90—99%80.1—90%90—100%85—95%

100—109%90.1—100%100—110%95—105%

110%以上100.1—110%110%以上105—115%

2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D人口按年龄分组

3.某地区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最高为2600元,最低为1000元,据此分为八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各组的组距为()。

A.300B.200C.1600D.100

4.对连续变量的分组()

A、 能进行单项分组B、 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

C、 进行单项式分组,又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D、 以上均不对

5.在分组时,如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A、将此标志值单列一组B、将此值归入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C、将此值归入作为下限的那一组D、 将此值归入作为上限的组或下限的组均可

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分组标志的正确选择B分组形式的选择

C组限的确定D运用多个标志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分组体系

7.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组D.无法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次数分配数列()

A.是由总体分组和各组相应的分配次数两个因素构成的

B.是由组距和组数、组限和组中值构成的

C.包括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

D.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现

E.可以表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

2.下列分组中,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A、企业按所有制分组B、企业按产值分组C、企业按工人数分组

D、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E、企业按隶属关系分组

3.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B.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

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D.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E.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4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B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C研究同类总体的结构

D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E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四、填空题

1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可分为▁▁▁▁和▁▁▁▁。

2.在组距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称为_______________,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称为_______________。

3.根据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

五、简答题

1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2.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含义是什么?

3什么是分配数列?

它包括哪两个要素?

六.计算题(结果保留2位小数)

1.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264241364440374335372545294331364934473343384232253046293438464339354048332728

要求:

(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

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的平均日产零件数。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

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

2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

3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

4.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在各组次数相等的情况下相等。

()

5、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

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

6、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

7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

二、单项选择题

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2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

3某企业1995年完成利润100万元,1996年计划比1995年增长5%,实际完成110万元,1996年超额完成计划〈〉。

A104.76%B4.76%C110%D10%

4.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指标是()。

A.计划完成程度B.劳动生产率

C.人口密度D.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5.加权平均数值的大小()

A、与标志值有关,与权数无关B、与标志值无关,与权数有关

C、与标志值有关,与权数也有关D、与标志值无关,与权数也无关

6.计算平均指标的最常用方法和最基本形式是()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众数D、 中位数

7.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8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9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 )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B.平均差C.全距D.均方差

10.1997年北京市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

A.总量指标B.变异指标C.平均指标D.相对指标

11.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A.绝对数形式B.相对数形式C.平均数形式D.百分比形式

12.统计平均数反映的是同质总体()

A.各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B.某一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C.某一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D.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13.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

14.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345元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0.12%

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5000万斤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5%

E某地区每千人拥有的零售商业机构个数

2下列指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A每人平均国民收入B人口出生率C每个职工平均工资

D每人平均年龄E每人平均国民生产总值

3. 相对指标中,由两个不同的总体的数值进行对比的有()

A、计划完成程度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

4.不受数列极端值数值影响的平均数有()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众数D、 中位数E、几何平均数

5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人口总数B商业网点密度C产品库存量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E进出口总额

四、填空题

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和▁▁▁▁。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3相对指标的数值有----------------和-----------------两种表现形式。

4结构相对指标是▁▁▁▁▁▁▁与▁▁▁▁▁▁▁▁之比。

五、简答题

1简述平均指标的概念与作用。

2写出强度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异同。

六计算题

1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品种

单位成本

96年成本额〈元〉

97年产量

15

20

30

2100

3000

1500

215

75

50

试指出哪一年的总平均成本高?

为什么?

〈15分〉

2已知某企业资料如下:

按计划完成百分比分组〈%〉

实际产值〈万元〉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68

57

126

184

试计算该企业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10分〉

3.某工业集团公司工人工资情况如下

按月工资(元)分组

企业个数

各组工人所占比重(%)

400—500

500—600

600—700

700—800

800以上

3

6

4

4

5

20

25

30

15

10

合计

22

100

计算该集团工人的平均工资。

(10分)

4、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资料如下:

亩产量(斤/亩)

播种面积(亩)

1000

0.8

950

0.9

1100

1.0

900

1.1

1050

1.2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15分)

5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数

工人数(人)

10—20

15

20—30

38

30—40

34

40—50

13

要求:

(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产量差异程度大?

(15分)

6某自行车公司下属20个企业,1999年甲种车的单位成本分组资料如下:

甲种车单位成本(元/辆)

企业数(个)

各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

200——220

220——240

240——260

5

12

3

40

45

15

试计算该公司1999年甲种自行车的平均单位成本。

第五章

一、判断题

1、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2时间数列中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总的定基增长速度。

〈〉

3时间数列中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总的定基增长速度。

〈〉

4、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5.抽样极限误差不一定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

6.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两种方法,即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

()

7、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是年年相等.()

8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又称发展量。

〈〉

9、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10.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达的速度分析指标。

()

二、单项选择题

1已知一个动态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6%、9%,该数列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4%X6%X9%B104%X106%X109%

C(4%X6%X9%)+1D(104%X106%X109%)-1

2根据时期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采用()

A、加权算术平均法B、首末折半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 几何平均法

3.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

4.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

5.“首末折半法”适用于()

A.时期数列B.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

C.计算平均发展速度D.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

6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7.平均发展速度是()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D.增长速度加上100%

8.以1960年为基期,1993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

A.33次方B.32次方C.31次方D.30次方

9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

A.年年下降B.年年增长C.年年保持不变D.无法做结论

三、多项选择题

1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A算术平均法    B几何平均法    C方程法

D调和平均法          E加权平均法

2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A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B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D两个相邻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E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之商

3.下面哪些指数反映平均指标指数变动()

A、可变构成指数B、固定构成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

D、 算术平均数指数E、结构影响指数

四、填空题

1.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法。

2.动态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和平均指标三种动态数列。

3平均发展水平又称       ,它是从        上说明现象总体在某一时期内发展的一般水平。

4.发展速度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和发展速度。

五、简答题

1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2进行动态水平和速度分析分别运用哪些指标?

3.什么是时期数列?

它有哪些特点?

六计算题

1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粮食产量〈万斤〉

134

435

415

672

1028

试计算:

〈1〉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2〉平均发展速度。

〈10分〉

2某地区1993—1997年粮食资料如下:

单位〈万吨〉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粮食产量

320

332

340

356

380

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1998年粮食产量。

〈15分〉

3某工业企业资料如下:

指标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工业总产值〈万元〉

180

160

200

190

月初工人数〈人〉

600

580

620

600

试计算〈1〉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2〉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

〈10分〉

4某地区1995年底人口数为2000万人,假定以后每年以9‰的增长率增长;又假定该地区1995年粮食产量为120亿斤,要求到2000年平均每人粮食达到800斤,试计算2000年粮食产量应该达到多少?

粮食产量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如何?

(10分)

5已知下列资料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月末工人数(人)

2000

2000

2200

2200

总产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