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中级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3437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9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中级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安全中级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安全中级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安全中级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安全中级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中级试题汇编.docx

《安全中级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中级试题汇编.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中级试题汇编.docx

安全中级试题汇编

安全中级

1燃烧的条件是。

(D)

(A)有可燃物和火源(B)有助燃物和火源(C)有可燃物和助燃物

(D)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且三都有互相作用

2燃烧的必要条件是。

(D)

(A)点火源(B)可燃物(C)氧化剂

(D)点火源、氧化剂、可燃物、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3燃烧是一种激烈的()。

(B)

(A)物理反应(B)化学反应(C)生物反应(D)现象

4燃烧过程新物质产生。

(C)

(A)肯定无(B)可能无(C)有(D)可能有,可能无

5燃烧过程伴有。

(D)

(A)绝对吸热(B)既不吸热也不放热(C)绝对放热(D)放热

6电灯泡内钨丝在照明时既发光又放出热量,这是一种。

(A)

(A)物理现象(B)燃烧现象(C)化学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

7燃烧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进行的区域。

(A)

(A)高温反应(B)恒温反应(C)机械混合(D)低温反应

8在燃烧的反应区域中(或火焰中)压力剧烈上升的现象。

(A)

(A)没有(B)有(C)有时有(D)有时没有

9如果在燃烧的反应区域中(或火焰中)有急剧的则燃烧过程向爆炸过程转变。

(A)

(A)压力上升和压力突变(B)温度上升和温度突变

(C)压力下降和压力突变(D)温度下降和温度突变

10燃烧过程的维持和蔓延的必要条件是燃烧的要不断地燃烧时损失的热量。

(C)

(A)放热量、小于(B)吸热量、大于(C)放热量、大于(D)吸热量、小于

11燃烧的燃烧时损失的热量时,燃烧过程自行熄灭。

(A)

(A)放热量小于(B)吸热量大于(C)放热量大于(D)吸热量小于

12燃烧系统与的性质也影响燃烧的发生和蔓延。

(D)

(A)可燃物质(B)氧化剂(C)氧(D)初始着火源

13燃烧系统与在量上的变化能引起燃烧速度变化。

(D)

(A)可燃物质(B)氧化剂(C)氧(D)初始着火源

14燃烧反应全部或部分地在进行。

(A)

(A)气相(B)液相(C)固相(D)不确定

15从连续介质角度分析,研究燃烧问题,就是研究多组分的带化学反应的问题。

(C)

(A)燃烧学(B)消防学(C)液体力学(D)物理学

16固态和液体可燃物质的燃烧,实际上在开始,在中结束。

(A)

(A)凝聚相、气相(B)凝聚相、凝聚相(C)气相、气相(D)气相、凝聚相

17在凝聚相中,可燃物质开始燃烧,其主要是过程,在而在气相中燃烧则是过程。

(B)

(A)吸热、吸热(B)吸热、放热(C)放热、吸热(D)放热、放热

18大多数在凝聚相中产生的反应过程,是靠气相燃烧来实现的(C)

(A)吸收的热量(B)传播的光(C)放出的热量(D)不确定

19燃烧热就是。

(A)

(A)热值(B)比热(C)火焰温度(D)最高温度

20燃烧热把生成的水蒸汽冷凝成水所放出的热量计算在内,称为。

(C)

(A)热值(B)比热(C)高发热值(D)低发热值

21燃烧热把生成的水蒸汽冷凝成水所放出的热量不计算在内,称为。

(D)

(A)热值(B)比热(C)高发热值(D)低发热值

22气体的燃烧速度根据物质成分不同而有差异,简单气体比复杂气体燃烧速度。

(A)

(A)快(B)慢(C)不可以能快(D)相等

23在物质燃烧时,所产生的火焰能使物质加热、分解,不断产生反应生成物。

(A)

(A)高温(B)物理(C)低温(D)生物

24火焰传给反应区域中的,燃烧速度就降低。

(B)

(A)增加、热量(B)减少、热量(C)保持、热量(D)消除、热量

25表示可燃物质的方法有燃烧的线速度和燃烧的质量速度。

(A)

(A)燃烧速度(B)燃烧波(C)燃烧温度(D)燃烧热

26燃烧的一般称为燃烧速度。

(B)

(A)质量速度(B)线速度(C)温度(D)燃烧热

27指单位时间内,火焰前端的单位面积上燃烧掉的可燃混合物的体积量。

(B)

(A)燃烧的质量速度(B)燃烧的线速度(C)燃烧温度(D)燃烧热

28在单位时间内,火焰前端的单位面积上燃烧掉的可燃混合物的质量指。

(A)

(A)燃烧的质量速度(B)燃烧的线速度(C)燃烧温度(D)燃烧热

29易燃液体在常温下的很高,故其接触火星、灼热物体等着火源时,便能燃烧。

(D)

(A)着火点(B)体积(C)密度(D)蒸汽压

30易燃液体的燃烧速度与多种因素有关;等等。

(D)

(A)液体初温(B)贮罐直径(C)罐内的液位、液体中的含水量(D)前三项

31初温,贮罐中的液位,燃烧速度。

(A)

(A)越高、越低、越快(B)越高、越高、越快

(C)越高、越低、越慢(D)越低、越低、越快

32石油产品的燃烧速度随含水量的。

(B)

(A)增加而加快(B)增加而减慢(C)降低而减慢(D)变化而保持不变

33某些可燃液体着火后,在较小的范围燃烧,火焰沿液体表面蔓延。

(D)

(A)很快(B)较慢(C)较快(D)很慢

34火焰向液体的传热途径主要靠。

(D)

(A)对流(B)蒸发(C)传导(D)辐射

35不同形态的可燃物质的燃烧过程。

(B)

(A)相同(B)不同(C)有时相同,有时不同(D)不确定

36固体与液体的燃烧过程。

(B)

(A)相同(B)不同(C)有时相同,有时不同(D)不确定

37固体与气体的燃烧过程。

(B)

(A)相同(B)不同(C)有时相同,有时不同(D)不确定

38液体与气体的燃烧过程。

(B)

(A)相同(B)不同(C)有时相同,有时不同(D)不确定

39燃烧过程总是伴有和流动。

(B)

(A)吸热(B)火焰传播(C)火光(D)发光

40气体的燃烧速度常以来衡量。

(A)

(A)火焰传播速度(B)蒸发速度(C)表面积(D)燃点

41简单的气体与复杂的气体燃烧的速度相比,。

(C)

(A)相同(B)有时快,有时慢(C)快(D)慢

42氢气的燃烧速度与天然气的燃烧速度相比,。

(C)

(A)相同(B)有时快,有时慢(C)快(D)慢

43固体、液体的燃烧速度与气体的燃烧速度相比,。

(C)

(A)相同(B)有时快,有时慢(C)快(D)慢

44液体的燃烧速度主要取决于液体的。

(C)

(A)氧化(B)受热(C)蒸发(D)对流

45可燃物最易燃烧。

(D)

(A)熔融态(B)固态(C)液态(D)气态

46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燃点。

(D)

(A)熔融态(B)固态(C)液态(D)气态

47在火源作用下先蒸发,然后可燃气体氧化、分解进行燃烧。

(C)

(A)所有物质(B)固体(C)液体(D)气体

48简单固体物质如硫、磷,受热时首先,然后进行燃烧,分解过程。

(B)

(A)熔化、蒸发成蒸汽、也有(B)熔化、蒸发成蒸汽、没有

(C)蒸发、熔化、没有(D)蒸发、气化、有

49复杂固体物质受热时先,析出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进行燃烧。

(B)

(A)熔化(B)分解(C)蒸发(D)聚合

50凡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能与可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

(B)

(A)可燃物(B)助燃物(C)点火源(D)易燃物

51是指具有一定温度和热量的能源。

(C)

(A)可燃物(B)助燃物(C)点火源(D)易燃物

52木炭火星属于。

(A)

(A)无焰燃烧放热(B)低温物体(C)有焰燃烧放热(D)载热体放热

53电焊金属熔渣属于。

(D)

(A)无焰燃烧放热(B)低温物体(C)有焰燃烧放热(D)载热体放热

54控制铁皮烟囱引起火灾应避免烟囱靠近可燃物,烟囱通过可燃材料时应用隔离。

(B)

(A)耐水材料(B)耐火材料(C)耐油材料(D)耐低温材料

55在储运或加工易燃物品的场所,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设置""安全标志,严防有人吸烟,乱扔烟头。

(B)    

(A)禁止通行(B)禁止吸烟(C)禁止使用(D)不得随意入内

56对于明火焰的常见控制对策大致有。

(D)

(A)对于储存易燃物品的仓库,应有醒目的"禁止烟火"等安全标志,严禁吸烟、入库人员严禁带入火柴、打火机等火种。

 

  (B)烘烤、熬炼、蒸馏使用明火加热炉时,应用砖砌实体墙完全隔开。

烟道、烟囱等部位与可燃建筑结构应用耐火材料隔离,操作人员必须临场监护。

  (C)使用气焊气割、喷灯进行安装或维修作业时,应遵守规章制度办理动火证,危险场所备好灭火器材,确认安全无误后才能动火。

(D)以上全部

57氧气属于。

(B)

(A)可燃物(B)助燃物(C)点火源(D)自燃物

58强氧化剂是一种。

(B)

(A)可燃物(B)助燃物(C)点火源(D)自燃物

59指的是燃烧反应在同一相中进行。

(A)

(A)均一系燃烧(B)非均一系燃烧(C)自燃(D)闪燃

60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为。

(A)

(A)均一系燃烧(B)非均一系燃烧(C)自燃(D)闪燃

61指的是燃烧反应不在同一相中进行。

(B)

(A)均一系燃烧(B)非均一系燃烧(C)自燃(D)闪燃

62石油、木材的燃烧为。

(B)

(A)均一系燃烧(B)非均一系燃烧(C)自燃(D)闪燃

63木材和煤的燃烧属于。

(A)

(A)分解燃烧(B)蒸发燃烧(C)均一系燃烧(D)混合燃烧

64氢、乙炔等气体从管口等处流向空气所引起的燃烧属于。

(B)

(A)表面燃烧(B)扩散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

65酒精燃烧属于。

(D)

(A)表面燃烧(B)扩散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

66乙醚燃烧属于。

(D)

(A)表面燃烧(B)扩散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

67硫磺的燃烧属于。

(D)

(A)表面燃烧(B)扩散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

68萘的燃烧属于。

(D)

(A)表面燃烧(B)扩散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

69木材的燃烧属于。

(C)

(A)表面燃烧(B)扩散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

70煤的燃烧属于。

(C)

(A)表面燃烧(B)扩散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

71低熔点的固体烃进行的是。

(C)

(A)表面燃烧(B)扩散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

72低熔点的蜡可以进行。

(C)

(A)表面燃烧(B)扩散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

73油气井的井喷火灾,高压气体从燃烧系统喷射出来时的燃烧属于。

(B)

(A)弥散燃烧(B)喷流式燃烧(C)辐射燃烧(D)扩散燃烧

74电火花引燃的对象是。

(A)

(A)可燃性混合气体(B)可燃性液体(C)可燃性固体(D)高温固体

75可以认为是以放电的形式供给能量的。

(C)

(A)热表面引燃(B)高温气体引燃(C)电火花引燃(D)热辐射引燃

76在燃烧过程中化学反应进行完全的区域称为。

(A)

(A)火焰峰(B)活性中心源(C)热源(D)燃烧波

77经常把看成是冷可燃混合气体与热燃烧生成物的分界面。

(A)

(A)火焰峰(B)活性中心源(C)热源(D)燃烧波

78在可燃介质中的移动速度或是燃烧波的传播速度是燃烧过程的最重要的特性,它决定燃烧过程的强度。

(A)

(A)火焰峰(B)活性中心源(C)热源(D)燃烧波

79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并放出热量,导致氢气和钠。

(C)

(A)闪燃(B)引燃(C)自燃(D)爆燃

80过氧化钠与甲醇反应生成氧化钠、二氧化碳及水,反应放出热量,而导致。

(C)

(A)闪燃(B)引燃(C)自燃(D)爆燃

81是短暂的闪火,不是持续的燃烧。

(C)

(A)自燃(B)着火(C)闪燃(D)爆燃

82瞬间熄灭。

(C)

(A)自燃(B)着火(C)闪燃(D)爆燃

83尽管短暂,但仍然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危险因素之一。

(C)

(A)自燃(B)着火(C)闪燃(D)爆燃

84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的快速燃烧现象叫。

(D)

(A)自燃(B)着火(C)闪燃(D)爆燃

85自燃可以分为和热自燃。

(C)

(A)生物自燃(B)物理自燃(C)化学自燃(D)爆燃

86自燃现象可以分为。

(C)

(A)点火自燃和本身自燃(B)高温表面自燃和本身自燃

(C)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D)强烈自燃和本身自燃

87可燃物质虽未与明火接触,但在外部热源的作用下,使温度达到其自燃点而发生燃烧的现象称为。

(A)

(A)受热自燃(B)点火自燃(C)本身自燃(D)接受自燃

88某些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的条件下,由于物质内部发生的化学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的热量在适当条件下逐渐积累,使物质温度上升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叫。

(C)

(A)受热自燃(B)点火自燃(C)本身自燃(D)接受自燃

89能引起本身自燃的物质有。

(D)

(A)植物油(B)油脂类(C)煤、硫化铁(D)前三项

90发生受热自燃的原因有。

(D)

(A)靠近或接触灼热物体(B)明火加热(C)磨擦热(D)前三项

91根据闪点,液体可以分为。

(A)

(A)易燃液体、可燃液体(B)可燃液体、不可燃液体

(C)不可燃液体、易燃液体(D)难燃液体、易燃液体

92通常规定采用5秒钟或5分钟作为延滞时间,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延滞期的。

(D)

(A)着火点(B)燃点(C)闪点(D)发火点

93可燃物质的化学爆炸的必要条件为:

(D)

(A)存在可燃物质

(B)可燃物质与空气(氧气)混合并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C)爆炸性混合物在火源作用下

(D)前三项

94只发生物态变化,不发生化学变化的爆炸为。

(C)

(A)化学爆炸(B)生物爆炸(C)物理爆炸(D)原子弹爆炸

95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并不改变。

(C)

(A)化学爆炸(B)生物爆炸(C)物理爆炸(D)原子弹爆炸

96爆炸的可能性取决于可燃气体的。

(A)

(A)诱导期(B)自燃点(C)闪点(D)着火点

97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A)

(A)化学爆炸(B)生物爆炸(C)物理爆炸(D)原子弹爆炸

98化学爆炸的变化过程。

(D)

(A)吸热(B)吸大量热(C)放大量热(D)放热

99化学爆炸的变化过程进行.(D)

(A)必须是高速(B)必须是低速(C)与速度无关(D)或高速或低速

100化学爆炸按爆炸时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又可以分为。

(D)

(A)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

(B)简单分解爆炸、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C)复杂分解爆炸、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D)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101变化过程放热、高速、有大量气体生成是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A)

(A)化学爆炸(B)生物爆炸(C)物理爆炸(D)原子弹爆炸

102引起简单分解的爆炸在爆炸时发生燃烧反应。

(B)

(A)一定(B)不一定(C)不(D)不可能

103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为。

(A)

(A)化学爆炸(B)生物爆炸(C)物理爆炸(D)原子弹爆炸

104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

(A)

(A)多次爆炸(B)破坏力较大(C)爆炸压力上升较快(D)爆炸所需点火能量小

105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D)

(A)固定不变(B)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C)只随压力变化而变化

(D)随混合物的温度、压力及空气中的氧含量变化而变化。

106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爆炸范围,即降低,升高。

(A)

(A)越大、下限、上限(B)越大、上限、下限

(C)越小、下限、上限(D)越小、上限、下限

107混合物的原始压力,爆炸范围。

(B)

(A)增加、缩小(B)增加、扩大(C)降低、扩大(D)降低、不变

108混合物压力对爆炸影响十分显著,而对的影响较小。

(C)

(A)极限、上限(B)下限、上限(C)上限、下限(D)上限、极限

109若混合物中所含的惰性气体量,爆炸范围就会,惰性气体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混合物爆炸。

(D)

(A)增加、扩大、继续(B)增加、扩大、不会

(C)增加、缩小、继续(D)增加、缩小、不会

110容器的材质对爆炸极限。

(A)

(A)有一定影响(B)无影响(C)不可能有影响(D)绝不影响

111遇到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消除火险隐患。

(D)

(A)温度上升、(B)产生气体、产生碳化物

(C)冒烟、发光、异常臭味及异常声音(D)前三项

112当情况异常时,信号报警装置发出等信号,警告操作人员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解除异常情况。

(D)

(A)声(B)光(C)颜色(D)前三项

113在突然停止冷却供水引起超温情况下,对向反应器内加入反应终止剂(如聚合反应的链终止或断链剂等)的阀门进行即自动开启阀门。

(B)

(A)检测报警控制(B)安全联锁控制(C)防爆泄压控制(D)阻火蔓延控制

114在投料速度过快而引起超温情况下,对加物料阀门进行即自动关闭阀门或调节阀门减少流量。

  (B)

(A)检测报警控制(B)安全联锁控制(C)防爆泄压控制(D)阻火蔓延控制

115在密闭容器发生超温超压情况下,开启自动泄料或放空的阀门,实现。

(B)

(A)检测报警控制(B)安全联锁控制(C)防爆泄压控制(D)阻火蔓延控制

116在反应达到某种程度需要惰性气体保护的情况下,自动开启惰性气体阀门,实现。

(B)

(A)检测报警控制(B)安全联锁控制(C)防爆泄压控制(D)阻火蔓延控制

117在必须同时开启或依次开启两种物料阀门时,可采用方法。

(B)

(A)检测报警控制(B)安全联锁控制(C)防爆泄压控制(D)阻火蔓延控制

118在突然停止供给气动仪表用气(如压缩空气)情况下,气动仪表及气动阀门失去作用,这时要对设备停止运转进行。

(B)

(A)检测报警控制(B)安全联锁控制(C)防爆泄压控制(D)阻火蔓延控制

119在打开设备之前应预先解除压力、降低温度及停止搅拌等情况下,可采用。

(B)

(A)检测报警控制(B)安全联锁控制(C)防爆泄压控制(D)阻火蔓延控制

120在多个设备、部件的操作先后次序不能随意变动的情况下,可采用。

(B)

(A)检测报警控制(B)安全联锁控制(C)防爆泄压控制(D)阻火蔓延控制

121有联系的几个部位在某一个物料阀门或电气开关切断后,要求另一个或几个也必须切断的情况下,可采用。

(B)

(A)检测报警控制(B)安全联锁控制(C)防爆泄压控制(D)阻火蔓延控制

122在容器和建筑物上安装适当的和采取适当防爆泄压措施,可以解除空间内发生超压的危险,避免容器的爆炸破坏,以及由薄弱部位泄放爆炸时产生的较高压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爆炸事故造成的损失。

(C)

(A)检测报警控制(B)安全联锁控制(C)防爆泄压控制(D)阻火安全装置

123下列为防爆泄压装置或防爆泄压措施。

(D)

(A)安全阀(B)爆破片(C)易熔塞(D)都是

124下列为防爆泄压装置或防爆泄压措施。

(A)

(A)工业加热炉体用防爆门、窗(B)隔油池、水上围油栏(C)单向阀(D)安全液封

125下列为防爆泄压装置或防爆泄压措施。

(A)

(A)呼吸阀、泄液阀(B)事故贮槽(C)放空管(D)都是

126下列为防爆泄压装置或防爆泄压措施。

(D)

(A)压力计、真空计、温度计(B)流量计、物位计、酸度计

(C)可燃气体测爆仪(D)都不是

127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可以从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分析。

(C)

(A)生产过程中物料(B)生产装置及工艺过程中

(C)生产过程中物料和生产装置及工艺过程中(D)生活区

128从防火防爆的角度划分,石油化工生产所用的物料可分为。

(D)

(A)爆燃性物质、易燃与可燃固体(B)氧化剂、可燃气体

(C)自燃性物质、遇水燃烧物质、易燃与可燃液体(D)前三项

129装置中贮存的易燃易爆物料,明火加热或操作温度达到以上,则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就。

(A)

(A)越多、自燃点、越大(B)越多、自燃点、越小

(C)越少、自燃点、越大(D)越多、自燃点、消除

130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安全设施,防止事故的可能性就。

(B)

(A)越高、越完善、越低(B)越高、越完善、越高

(C)越高、越少、越高(D)越低、越少、越高

131工艺过程,生产中物料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危险性就。

(C)

(A)越复杂、越多、越小(B)越简单、越少、越大

(C)越复杂、越多、越大(D)越复杂、越少、越大

132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线路,应采用穿钢管或电缆。

(A)

(A)铜芯绝缘导线(B)一般导线(C)铜芯线(D)铝芯线

133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线路敷设方式。

(A)

(A)只能是明敷(B)只能是暗敷(C)明敷或暗敷(D)只能是架高空

134架空线与爆炸危险场所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电杆高的倍。

(B)

(A)0.5(B)1.5(C)2.5(D)5

135设置检测报警装置可以预防爆炸灾害的发生。

(B)

(A)着火破坏型(B)泄漏着火爆炸型(C)自燃型(D)热传递型

136通风或喷雾捕集,加速扩散可以预防爆炸灾害的发生。

(B)

(A)着火破坏型(B)泄漏着火爆炸型(C)自燃型(D)热传递型

137熟悉物质的自燃特性可以预防爆炸灾害的发生。

(C)

(A)着火破坏型(B)泄漏着火爆炸型(C)自燃型(D)热传递型

138了解物质的绝热特性可以预防爆炸灾害的发生。

(C)

(A)着火破坏型(B)泄漏着火爆炸型(C)自燃型(D)热传递型

139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可以预防爆炸灾害的发生。

(C)

(A)着火破坏型(B)泄漏着火爆炸型(C)自燃型(D)热传递型

140预防自燃型爆炸灾害的发生可以采取的措施。

(C)

(A)防止产生过敏物质(B)防止危险物料泄漏(C)防止超期、超量和混触(D)确保冷却、搅拌正常,即时移出反应热

141预防发生反应失控型爆炸火灾可以采取的措施。

(D)

(A)防止产生过敏物质(B)防止危险物料泄漏(C)防止超期、超量和混触(D)确保冷却、搅拌正常,即时移出反应热

142预防发生反应失控型爆炸火灾可以采取的措施。

(D)

(A)防止产生过敏物质(B)防止危险物料泄漏(C)防止超期、超量和混触(D)控制投料速度和投料比

143预防发生反应失控型爆炸火灾可以采取的措施。

(D)

(A)防止产生过敏物质(B)防止危险物料泄漏(C)防止超期、超量和混触(D)控制反应速度

144为预防发生反应失控型爆炸火灾,可以从而预防发生反应失控型爆炸火灾。

(D)

(A)防止产生过敏物质(B)防止危险物料泄漏(C)防止超期、超量和混触(D)事先了解放热反应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