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声现象.docx
《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声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声现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声现象
物理总复习课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
单元复习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4、通过单元测试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利用单元测试训练学生答题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2、在单元测试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观。
重点、难点:
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类型:
复习课
教学方法:
引导复习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老师明确本期复习方法和思路以及本节教学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复习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
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
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下列内容并进行适当板书
1、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
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
☆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
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
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
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
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3、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
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
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练习:
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
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
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
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5、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三、作业:
认真复习教材内容和所发的复习提纲。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声现象单元测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单元测试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复习本单元内容。
过程与方法:
3.利用单元测试训练学生答题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单元测试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观。
课堂类型:
复习课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明确测试要求:
1、时间:
两课时
2、方式:
闭卷。
严禁抄袭他人答案,不能查资料。
3、要求:
答题必须用蓝、黑色笔,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步骤,并附答语。
三、教师发试卷。
四、学生答题,教师监考。
五、收卷。
初中物理总复习单元测试题(声现象)
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填空题(27分)
.小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产生的,通过______传到妈妈的耳朵里,妈妈正在使用的超声加湿器是利用音来传递______(填“信息”或“能量”)。
.人游泳使水___________而发声,鱼会被声音吓跑,这说明________能传播声音。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月球上的宇航员几乎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是因为______不能传声。
.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约300米的矿工通过敲击钻杆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使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这是利用了_____比______传声效果好。
.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__________;“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__________来判断的。
.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有时要敲锣打鼓,当鼓正在发声时,我们把小纸屑放在鼓面上,发现小纸屑会不停地跳动,说明鼓在发声时鼓面是__________的,鼓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们耳朵中的。
我们平常能互相听到对方讲话,但在月球上,即使是宇航员面对面讲话,也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m/s;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的。
9.交通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城市,如图1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在和控制了噪声。
10.乐音特征的三要素是响度、________和________。
11.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12.艾山江在弹奏吉它时,不断用手指按动琴弦,改变振动部分的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他在弹奏时时而用力、时而轻弹,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13、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_图;响度相同的是图;不可能是乐音的是______图。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4、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16、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17、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
A.在救室内安装噪声监控器装置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个个防噪声耳罩 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18、在模仿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19、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
20、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吹着的哨子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关闭的收音机敲击的水瓶琴
ABCD
21、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
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领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者都有
22、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
A.具有能量B.穿透能力强C.传播距离远D.遇到障碍物能反射
23、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
A.音色B.响度C.音调D.传播速度
24、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
这个事实说明()
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5、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6、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
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
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
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
27、一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三、实验探究问答题(10分)
28.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
控制措施有:
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器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
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
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
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阅读上述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
在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____过程中减弱;在__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两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
四、综合应用题(21分)
1、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刻,大家都放礼花以表迎接新年的到来,小华观察到,在看到远处的礼花炸开后2s,听到了礼花爆炸的巨大响声,请问礼花爆炸处距小华多远?
(设此时声速为340m/s,光速为3×108m/s)(10分)
2、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如图3所示,经过4s后收到回声波。
求此处海底有多深?
(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11分)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讲解测试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试卷讲解进一步复习本单元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试卷讲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课堂类型:
复习课
教学方法:
引导与讲授相结合
教学重点:
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难点:
基础知识的应用
教学关键: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明确本节教学内容
三、教师小结测试情况
(一)分数情况
最高分:
97分,最低分:
65分,平均分:
84.4分,全部及格。
其中:
90-97分:
17人,80-87分:
23人,70-79分8人,65-69分4人。
(二)答题情况:
第一题:
填空题,总分是27分,学生分数密集在20-25分,主要错误在第2题,第4题,第9题,第11题,第12题,第13题,原因是学生对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没有理解,对声音的波形图没有掌握,学生表达能力较差。
第二题:
选择题:
总分是42分,学生分数密集在30-40分,主要错误在第14题,第16题,第19题,第26题,第12题,第13题,原因是学生对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没有理解,不能用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三题:
实验探究问答题:
总分是10分,学生分数密集在6-8分,主要错误在第(3)小题,原因是学生对操声的控制方法没有掌握。
第四题:
综合运用题:
总分是21分,学生分数密集在15-18分之间,主要错误在学生解答时没有掌握方法,计算步骤不正确。
四、发试卷
五、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试题更正,边复习知识边得出答案。
(答案如下)
第一题填空题:
1、振动,空气,能量。
2、振动,水(液体)3、响度,真空。
4、固体,气体。
5、超声波,音色。
6、振动,空气,介质。
7、大于。
8、340,声源处。
9、声源处,传播中。
10、音调,音色。
11、真空不能传声。
12、音调,响度。
13、甲乙,乙丙,丁。
第二题:
选择题:
14-27题:
AABBCACCABDACB
第三题:
实验探究问答题:
(1):
无规则振动。
(2):
声源处,传播,人耳。
(3):
关好教室门窗,在教室周围种树。
第四题:
综合应用题:
1、解:
s=vt=340m/s×2s=680m.
答:
礼花爆炸处离小华680米远。
2、解:
s声=vt=1500m/s×4s=6000m.
h=s声/2=6000m/2=3000m.
答:
此处海底的深度为3000米。
六、教师小结:
1、答题要认真分析试题,不要急。
2、计算题一定要有公式和适当的计算步骤。
3、对知识要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七、作业:
认真复习发给大家的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