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2749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上海市崇明区【最新】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B.铜丝折弯C.火柴燃烧D.铁器生锈

2.“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A.分子B.原子C.单质D.元素

3.氟化钠(NaF)中氟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0C.-1D.-2

4.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制玻璃刀B.生石灰用于干燥剂

C.稀有气体制成电光源D.活性炭用作净水剂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海水B.糖水C.冰水D.泥水

6.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间隔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变化

C.分子的体积变化

D.分子的种类变化

7.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属于碱性食物的是

A.柠檬汁2.2~2.4B.番茄汁4.0~4.4C.牛奶6.3~6.6D.鸡蛋清7.6~8.0

8.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钡元素:

BaB.铵根:

NH3

C.2个氯原子:

2ClD.氧化铝:

Al2O3

9.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是

A.麻油B.面粉C.食盐D.牛奶

10.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冰与干冰B.汞与水银C.金刚石与石墨D.氧气与液氧

11.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S+O2↑

SO2B.2H2+O2

2H2O

C.6Fe+4O2

2Fe3O4D.Mg+O2

MgO2

12.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3.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淡蓝色火焰

C.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白色烟雾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

14.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CO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N2O4中含有1个氮分子D.偏二甲肼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构成

15.说法正确的是

A.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B.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

16.C60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关于C60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这种物质由原子构成B.1molC60的质量为720g

C.0.1molC60中约含有

个碳原子D.与金刚石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17.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氧化钙固体和氯化钠固体

B.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C.用无色酚酞试液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

D.用稀盐酸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18.学习化学要正确理解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把称好的蔗糖倒入烧杯时,有少量蔗糖散出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

20.将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物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

C.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

D.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a>b

二、填空题

21.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_(均用化学式表示)。

②“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以_______(填“游离态”或“化合态”)形式存在。

③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I.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不能加入或通入的物质是____(选填编号)。

A.明矾B.活性炭C.氯气D.硫酸铜

II.下图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

其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填“1”或“2”);检验试管中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④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的变化如下图2所示。

I.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I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Ⅲ.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_g。

⑤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能和水反应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3所示。

四种物质中,可作燃料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中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2.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固体A______g。

②t2℃时,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

③t1℃时,将30g固体C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g。

④写出一种将固体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⑤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A溶液和蒸馏水来配制l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A溶液。

则所需16%的A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⑥一定温度下,向图4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5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判断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编号)。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23.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进行氧气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

①上图D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编号),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_____(填装置编号)。

③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_______(选填编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B.将导管伸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B.试管口橡皮塞未塞紧C.先用手捂住试管,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④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I.其中二氧化锰作用是______________;

II.反应中生成了0.15mol氧气,计算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请填空:

(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5.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请以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①探究一:

木炭与氧化铜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甲同学查阅资料后,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进行实验,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②探究二:

现有混有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气体,乙同学为了检验两种气体的存在,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I.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II.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铜发生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Ⅲ.C装置中尾气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

③探究三:

人们曾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碳酸钠(俗名:

纯碱)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钠,丙同学按下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

(提示:

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I.贝壳高温煅烧时,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

II.流程中操作m是_________;将溶液蒸发结晶至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Ⅲ.将固体C配成溶液,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铜丝折弯,只改变形状,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所以是物理变化;故选B

2.D

【详解】

元素是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元素。

故选D。

3.C

【解析】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氟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0x=-1,故选C

4.B

【解析】

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生石灰用于干燥剂,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变化,是化学性质。

故选B

5.C

【解析】

试题分析: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常见的混合物:

空气、溶液、合金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冰水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属于纯净物,故选C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判断

6.A

【详解】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

分子间的间隔变化的结果,故答案选择A。

7.D

【解析】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属于碱性食物的是鸡蛋清,故选D

8.B

【解析】

元素符号的书写:

一个字母大写,两个字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钡元素:

Ba,正确;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个氯原子:

2Cl,正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

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化合物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氧化铝:

Al2O3正确;铵根:

NH4+,故选B

9.C

【解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溶质以分子、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水分子之间。

食盐——氯化钠是易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水分子间,是溶液;麻油在水中以小油滴的形式分散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面粉以小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牛奶和水形成的混合物是溶液、浊液的混合物。

故选C

10.C

【解析】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组成,但性质却不相同的单质。

(同一元素因为排列方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上,化学性质上也有着活性的差异。

碳的同素异形体:

石墨、金刚石以及C-60(又称芙,或巴克球);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冰与干冰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水银是汞的俗称,与汞是一种物质,氧气与液氧是同种单质的两种不同状态。

故选C

点睛:

同素异形体不仅组成元素相同,还必须都是单质

11.B

【解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A中箭头标注错误;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故选B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是常将铁燃烧的产物记错,要记清楚: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燃烧是四氧化三铁

12.A

【详解】

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故A正确;

B、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要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滴加,故B不正确;

C、给试管中物质加热时,试管应与水平面成45°角,不能朝向有人的地方,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不正确;

D、取用液体时,试管倾斜,试剂瓶瓶口紧挨试管口,瓶塞倒放桌面上,故D不正确。

故选A。

13.A

【解析】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故选A

14.B

【解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8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反应后有、6个氮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所以一个X的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X的化学式为CO2,A错误;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100%=40%;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N2O4中含有2个氮原子;一个偏二甲肼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构成。

故选B

15.C

【解析】

煤中有少量的硫元素,完全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会对环境造成污染,A错误;化学反应中不燃烧也能放出热量,如:

中和反应都放出热量,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B错误;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通过隔绝氧气而灭火,C正确;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当可燃性气体的含量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时,遇明火一定会爆炸,D错误。

16.A

【解析】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所以碳六十是由分子构成,一个碳六十分子中由60个碳原子构成;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碳六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0=720,故1molC60的质量为720g;1mol碳六十中有6.02

个分子,0.1molC60中约含有0.1mol×60×6.02

=

个碳原子;决定物质的性质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金刚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碳六十由分子构成,所以碳六十与金刚石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故选A

17.C

【解析】

水和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放热现象,用水鉴别氧化钙固体和氯化钠固体,正确;硫酸铜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和水反应生成蓝色晶体,故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酚酞试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变色,所以食盐水和稀醋酸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和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而这可用盐酸区分。

故选C

18.D

【解析】

构成物质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所以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均一、稳定的液体可能是纯净物;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

硫酸钠中硫元素显+6价;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9.A

【解析】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A正确.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B错误.把称好的蔗糖倒入烧杯时,有少量蔗糖散出,则溶质的质量偏少,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C错误.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偏少,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D错误.故选A.

20.D

【详解】

A、纵坐标是剩余固体质量,温度越高,剩余固体越多,表明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选项A错误;

B、t1℃时,剩余固体都是10g,说明溶解了20g,因为水的质量是50g,所以甲、乙的溶解度均为40g,选项B错误;

C、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固体减少5g,应该是溶解了5g,选项C错误;

D、c中剩余固体最少,a中次之,b中剩余固体最多,所以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a>b,选项D正确。

故选D。

21.N2CO2游离态D2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复燃则是氧气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4P+5O2

2P2O58.0CH4、CO、H214:

3

【详解】

①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②物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称为化合态,以单质存在时称为游离态,“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以游离态存在,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使人中毒。

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不能加入硫酸铜。

II、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得到氧气的是试管2,检验试管中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2中的气体,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I.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

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I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Ⅲ.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见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所以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14.2g-6.2g=8g。

甲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

甲烷燃烧的方程式为CH4+H2O点燃CO+3H2,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化学计量数和相对分子质量乘积的比,所以该反应中生成物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为28:

6=14:

3。

点睛:

由微观图求物质的质量比时,经常出现的错误是直接将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正确的做法是先配平,然后再计算质量比。

22.25CBA62.5g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5:

3C

【解析】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由图可知①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固体25g。

②t2℃时,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B>A。

③t1℃时,将30g固体C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12.5g,溶质为12.5g,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3.5g。

④写出一种将固体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所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加水稀释时溶液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A溶液和蒸馏水来配制l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A溶液。

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100g-x)×16%=l00g×10%,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A溶液的质量为100-x,计算得溶液和水的质量比为5:

3;定温度下,向图4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原剩余固体会继续溶解,如果得到的是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同;如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但溶解固体的质量比原溶液增多,所以溶质的质量一定比原溶液多。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

点睛:

溶解度随温度而变,温度不变时溶解度不变。

23.集气瓶

(2)2H2O2MnO22H2O+O2↑CEAB加快反应速度(或催化作用)解:

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xmol

2KClO3

2KCl+3O2↑

23

x0.15mol

2:

x=3:

0.15

x=0.1mol

氯酸钾的质量为:

0.1mol×122.5g/mol=12.25g

答:

【解析】

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是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为A,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C。

选择收集装置需考虑气体的密度,是否与空气的成分反应,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

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是:

将烧杯换成水槽;导管深入水中位置过深,导管深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试管口橡皮塞未塞紧,气体从试管口逸出,导致导管口无气泡冒出;检验时应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捂住试管壁,否则在试管深入水中前气体已经逸出,看不到气泡;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催化剂的作用称为催化作用。

解:

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xmol

2KClO3

2KCl+3O2↑

23

x0.15mol

2:

x=3:

0.15

x=0.1mol

氯酸钾的质量为:

0.1mol×122.5g/mol=12.25g

点睛: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的比,

24.水纸花由紫变红CO2+H2O=H2CO3④密度比空气大

【详解】

(1)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一个喷水,一个没喷水,所以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水;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玻璃管内向下走,故④号棉球先变色。

25.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检验和充分吸收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CuO高温Cu+CO2还原气球收集或点燃(或在尾气出口处放一点燃的酒精灯)分解过滤较多固体析出氢氧化钠(NaOH)

【详解】

(1)物质的颗粒越小,物质间接触越充分,反应就越迅速、越彻底,所以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进行实验,效果好;

(2).检验和充分吸收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CO+CuO高温Cu+CO2(5).氧化铜发生的是失氧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6).一氧化碳是气体污染物,所以应将尾气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空气,措施是气球收集或点燃(或在尾气出口处放一点燃的酒精灯)(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