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2426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隋朝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A.农民起义推翻旧政权

B.少数民族入侵

C.世袭继承

D.外戚政变夺取政权

2.下列朝代曾经结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是

①秦朝

②西晋

③隋朝

④北宋

⑤元朝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D.为了对高丽战争

4.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

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唐太宗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继续完善了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度

C.郡县制

D.册封制

6.科举制度在我国施行了一千三百多年,以下属于则天为科举制的完善做出的贡献是

A.加试策问

B.创立进士科

C.创立殿试

D.创立八股文考试制度

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诗圣”对“诗仙”的评价,“诗圣”、“诗仙”分别是

A.杜甫、李白

B.白居易、韩愈

C.杜甫、白居易

D.杜牧、李白

8.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C.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使吐蕃与唐结盟B.为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C.使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D.加强唐对吐蕃的管辖

10.“东瀛有多远?

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袈裟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

请你判断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

A.玄奘西行天竺B.鉴真东渡日本C.张骞出使西域D.甘英出使大秦

11.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12.唐朝堪称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制品是(  )

A.青瓷B.白瓷C.青花瓷D.唐三彩

13.“那一年的华清池旁留下太多愁,……金雀钗玉搔头是你给我的礼物,霓裳羽衣曲几番轮回为你歌舞……马嵬坡下愿为真爱魂断红颜……醉在君王怀,梦回大唐爱”歌词中的“马嵬坡下魂断红颜”和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A.玄武门之变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藩镇割据

14.如图反应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A.藩镇割据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

C.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D.黄河流域政权的更替

15.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如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A.

B.

C.

D.

16.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17.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南方工商业发达B.南方农业生产发达

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D.南方海外贸易繁荣

18.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至淮水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辽D.南宋与金

19.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赵匡胤和铁木真B.赵匡胤和忽必烈

C.赵构和铁木真D.赵构和忽必烈

20.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

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中书省

C.行省制

D.尚书省

二、综合题

21.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请回答: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这一盛世局面是?

材料二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

材料三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

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

他将路途所见所闻写成一书,这本书是?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之后,宋与辽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

它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有利于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选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福建地区的海船制造尤为先进,“头尾尖高,当中平阔,冲波逆浪,都无畏惧”。

出海贸易船只多为一二千科(即载重一二千石)的大船,合今60~120吨,更有大至5千科的“神舟”。

泉州湾出土的宋代海船,长34.55公尺,宽9.9公尺,深3.27公尺不等,其特点为长宽比小、尖底、多隔舱、多重板及双桅等。

上图可以清楚的看到横板区隔的密封舱,增加了船只的抗沉性和横向强度。

——选自《中国古代经济》

(1)根据材料一回答,宋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图片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3)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哪方面的情况?

该方面具有什么特点?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

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尉司以达之。

……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元文类》卷四十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即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到鄂霍次克海。

其疆域之广,居中国各朝之冠。

与汉、唐极盛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不仅在面积上大大超过了它们,而且在控制程度上也远胜于它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书省”是什么机构?

管辖哪些地方?

(2)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

这一制度有何作用?

该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3)与前代比较,元中央政府与西藏、台湾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

杨坚即是隋文帝。

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

2.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280年西晋统一全国;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北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没有统一全国,④排除;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仔细审查①②③⑤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3.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在位时期开凿了隋朝大运河,A正确;BCD不是主要目的,应从统治者巩固统治的角度分析。

所以答案是A。

4.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有:

第一、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

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9年,隋军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第二、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

秦朝和隋朝都是历史上典型的短命王朝,两世而亡,其灭亡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皇帝的暴政。

第三、都修筑了大型工程。

秦始皇下令修建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第四、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秦朝创立的三公九卿制度、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选项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5.A

【详解】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唐太宗在位时完善的三省六部制。

故选A。

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选项C符合题意;隋炀帝设置进士科;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包括策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明朝创立八股文考试制度。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A

【详解】

试题分析:

根据课本识记的知识可知,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杜甫的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因此杜甫和李白分别被称为“诗圣”和“诗仙”,故选A。

8.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绘了开元年间的繁盛局面,与题意不符;B项“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诗中的晁卿指晁衡(阿倍仲麻吕)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廷内做官,与题意相符;C项“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的诗,与题意不符;D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作者在庐山游历,看到庐山瀑布的壮美场面,与题意不符。

故选B。

点睛:

唐朝时中日两国交往频繁,晁衡作为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为两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唐朝求学做官,得到皇帝的赏识官至高位。

并与文人雅士结成深厚的友谊,终老唐土。

这也是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好的重要一笔。

9.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不正确,吐蕃与唐结盟不是文成公主入藏所起的作用;C不正确,“和同为一家”是后来金城公主下嫁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时的原话,时间不符;B比较准确,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了中原先进的耕作、纺织技术,带去了中原的音乐与诗歌,客观上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D不正确,唐蕃关系乃是对等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不存在管辖的可能,事实上,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真正管辖直到元代才初步实现。

故选B。

10.B

【详解】

唐朝时期,日本与中国关系友好,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文化,促进了中日友好往来,B符合题意;玄奘是西游天竺,不是去东瀛,A不符合题意;张骞是西汉时期的人物,C不符合题意;甘英出使大秦是东汉时期的事件,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B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由于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所以唐朝的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但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还是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选项B符合题意;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对外政策开放、对外交通发达都是唐朝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唐朝的制瓷艺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为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陶器,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其是闻名于世的陶器艺术珍品。

故D符合题意。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宋元时期出现青花瓷,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3.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以诛奸相杨国忠为借口,突然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

次年六月,叛军攻占潼关,长安危在旦夕。

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仓皇西逃入蜀。

途经马嵬坡时,六军不发。

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遂请求处死杨贵妃,以免后患。

唐玄宗无奈,被迫赐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即为歌词中的“马嵬坡下魂断红颜”。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马嵬坡”由此链接知识点安史之乱,由于唐玄宗宠爱杨贵妃重用杨国忠等佞臣,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至马嵬坡,被迫刺死杨贵妃。

自此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14.B

【解析】

根据题干中“唐代藩镇的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因此唐朝末年出现的藩镇割据局面属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故选B。

1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1127年,北宋被金灭。

916年,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定都上京临潢府。

1125年辽被金灭。

1038年,党项族的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

1227年,西夏被蒙古灭。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向。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辽、宋、夏的并立关系及其位置。

16.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04年秋,辽军南下,深入宋境。

宋真宗至澶州督战。

最终1005年1月北宋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所以A符合题意;B项宋夏议和发生在1044年,与题意不符;C项靖康之变发生在1127年,与题意不符;D项宋金议和发生在1141年,与题意不符。

故选A。

17.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国家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这种现象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北宋时期,题干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

18.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经过宋金战争,南宋与金议和,双方以大散关至淮水为分界线,南宋偏安江南,故D符合题意;北宋与西夏议和中,西夏向宋称臣,宋送给西夏岁币,故A不符合题意;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故B不符合题意;南宋与辽不并存,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9.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他就是宋太祖;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的杰出首领铁木真完成了蒙古统一大业。

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

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故A符合题意。

赵构是宋高宗,忽必烈是元世祖,与题干不符,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

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C项符合题意;秦朝在地方设立郡县制,A项不合题意;唐朝设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BD三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1.

(1)唐玄宗;开元盛世.

(2)曲辕犁,筒车.

(3)科举制;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4)玄奘;《大唐西域记》.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年号“开元”,所以当时的统治者是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因此这一盛世局面是开元盛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3)根据材料三“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榜题名”是指通过考试而获得功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隋炀帝创立的科举制度。

所以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科举制;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根据材料四“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

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开元盛世。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

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科举制的创立及作用。

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玄奘西行天竺。

22.

(1)由战争到和平

(2)A

(3)造船业;规模宏大,设计科学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澶渊之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有利于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因此宋辽关系由战争到和平。

(2)根据材料二图片“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物资料是实际存在的有关历史的、真实存在的东西作为资料;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的称为文献资料。

因此图片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实物资料。

故选A。

(3)根据材料二“可以清楚的看到横板区隔的密封舱,增加了船只的抗沉性和横向强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宋代造船业的情况;造船业规模宏大,设计科学。

23.

(1)“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

(2)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

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代。

(3)西藏、台湾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元朝设立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中书省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

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代。

(3)依据所学可知,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西藏、台湾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