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一章1.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0675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1.ppt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原理-第一章1.ppt(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1.ppt

经济学原理主讲马兴云大学生活生活独立、自律慎始慎独慎微自尊自爱自重人际交往舍友同学老师社团学生会学习自觉课堂实践实例引入外资机构巴克莱资本公司提出“克强经济学”的概念,其包含三个主要的构成部分:

一、政府不推出刺激经济的政策,而是通过逐步缩减国家主导的投资行为;二、去杠杆化,以大幅削减债务,降低借贷与产出比;三、推行结构改革,以短痛换取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学习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培养经济思维的习惯。

在知识与素养的关系上,素养是第一位的。

学会用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来分析思考问题,是本课程最主要的目的。

形成对经济现象进行较为深入分析的能力。

推荐阅读书目西方经济学,微(宏)观经济学部分,刘凤良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学习方法充分认识预习与复习的重要性,力求达到理解需要有好的学风,希望形成相互争论,深入讨论的习惯课后多做练习和习题第一章第一章经济学的关怀经济学的关怀经济人假设基本含义:

所谓经济人是指有创造性、能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

经济人假设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基本前提,认为人是“自私、自利”的,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理性假设所谓理性是指每个人都能通过成本收益或趋利避害的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

主要内容需求与稀缺问题与选择思想与工具第一节第一节需求与稀缺需求与稀缺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是什么1.1需求的无限性需求的无限性生理需求生理需求(衣、食、住、行)安全需求安全需求(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

)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尊重需求尊重需求(对成就和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或发挥潜能。

)第一节第一节需求与稀缺需求与稀缺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是什么1.2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经济资源的稀缺性1.2.1经济资源资源是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

资源是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土地、森林、矿藏等)-有限的资本资源资本资源(购买生产工具、机器和设备等的资金)-有限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的体力和智力)-有限的第一节第一节需求与稀缺需求与稀缺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是什么1.2.2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欲望欲望(wants)是指人们的需要,它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是指人们的需要,它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

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

欲望实际上就是人们对商品和劳务的需要,的愿望。

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

欲望实际上就是人们对商品和劳务的需要,或对精神与物质享乐的渴望。

或对精神与物质享乐的渴望。

当资源被投入生产过程用以生产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时,它又当资源被投入生产过程用以生产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时,它又被称为生产要素(被称为生产要素(Productionfactor)。

当我们讨论土地、资本、劳动等生)。

当我们讨论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时,实际上等同于讨论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等产要素的有效利用时,实际上等同于讨论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等资源的有效利用。

生产要素包括:

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

资源的有效利用。

生产要素包括:

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源总是不足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第一节第一节需求与稀缺需求与稀缺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是什么1.3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的产生1.3.1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这就是所谓的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经济问题”。

1.3.2经济学经济学经济学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相对稀缺性的矛盾中。

经济学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相对稀缺性的矛盾中。

经济学是为解决人类经济活动中经常面临的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经济学是为解决人类经济活动中经常面临的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

即经济学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而产生的。

缺性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

即经济学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而产生的。

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团体如何最佳的利用稀缺经济资源,从事产品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团体如何最佳的利用稀缺经济资源,从事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以满足人们无限消费欲望的社会科学。

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以满足人们无限消费欲望的社会科学。

第二节问题与选择-经济学要学什么2.1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问题

(1)生产什么:

生产的种类和数量

(2)如何生产:

用什么资源、方法生产(3)为谁生产:

产品如何分配(4)谁做出选择:

决策主体的问题资源利用问题资源利用问题

(1)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2)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产量时高时低(3)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商品社会,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对由稀缺性问题所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影响甚大。

2.2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现代经济学把经济学原理或经济理论,即有关经济问题的知识体系的全部内容,区分为两大组成部分或两大分支学科: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2.2.1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

一是考察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怎样决定着每一种产品的产销数量和价格;二是作为生产要素提供者的居民与作为生产要素需求者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怎样决定着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和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利息与地租)。

对于上述问题的理论分析,实际上涉及到一个社会既定的生产资源被用来生产哪些产品,每种产品的产量和采用的生产方法,以及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进行分配。

所以我们可以把微观经济学的内容,看作是考察既定的生产资源总量如何被分配使用于各种不同用途的问题即前面所说的资源配置问题。

鉴于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归根到底涉及价格问题,因而微观经济理论可以统称为价格理论价格理论,这包括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要素的价格。

微观经济学

(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是以如下三个基本假设条件为前提的:

第一,市场出清。

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问题。

第二,完全理性。

即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以利已为目的的理性人,他们自觉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

第三,完全信息。

即消费者和厂商可免费而迅速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information)。

2.2.2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称为宏观经济学。

同微观经济学比较,对宏观经济学可以做以下四个方面的规范:

(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

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经济中的各个单位,而是由这些单位所组成的整体。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研究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其他理论是运用这一理论来解释整体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使用的一些经济变量一般都是由微观的个量加总而成的。

同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是以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和政府应该、可以调节经济为假设条件的。

宏观经济学是在此假设条件下,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理论。

2.2.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者各有其研究的课题和相应的分析工具,存在着区别。

但它们作为一门科学的一套理论体系或知识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又是密切联系的。

首先,它们之间是整体与构成整体的个体之间的关系。

其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者是互为前提互相补充的。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第三节思想与工具-如何学习经济学3.1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经济学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

3.1.1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

(2)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3)静态分析法与动态分析法

(1)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a.实证分析法(实证经济学)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和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经济学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因此实证经济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得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

b.规范分析法(规范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是以某些标准来分析处理经济问题,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规范经济学则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好坏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评价,谁是谁非没有什么绝对标准,从而也就无法进行检验。

补充:

理论的形成补充:

理论的形成组成组成:

完整的理论由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四个部分组成。

定义是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

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

因为任何理论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以在理论的形成中假设非常重要,离开了一定的假设条件,分析与结论就是毫无意义的。

假说是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在理论形成中提出假说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往往是对某些现象的经验性概括或总结。

预测是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

科学的预测是一种有条件性的说明,其形式一般是“如果就会”。

预测是否正确,是对假说的验证。

形成过程

(2)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对经济活动的性质进行分析。

定量分析法是对经济活动的基本参数进行量化处理,然后推导其经济结果。

a.总量分析法(宏观经济分析法):

反映整个社会经济状态的经济变量,包括总量和平均量及比例量。

b.个量分析法(微观经济分析法):

单个经济体(3)静态分析法与动态分析法静态分析(staticanalysis)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staticanalysis)就是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的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

动态分析(dynamicanalysis)则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总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

3.2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经济学研究选择问题只是提供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

国家间贸易问题、机会成本问题、公共物品问题等。

3.3经济学的局限性经济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局限性,不能解决我们人生的所有问题。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经济学是存在局限性的,对人们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