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0657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

第四单元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天津卷)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

“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

”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解析:

题干史料源于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探索。

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个体”等可推理出,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前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的经济政策,结合选项中涉及的几次会议的内容可推断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与此有关,B项正确。

答案:

B

2.(2018·天津河西区高三一模)下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生产产量表(局部)。

此表说明(  )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长率%

原煤(万吨)

6649

13000

96

原油(万吨)

43.6

146

235

钢(万吨)

135

535

296

生铁(万吨)

193

594

208

布(亿米)

38.3

50.5

32

纱(万吨)

65.6

84.4

28

A.“大跃进”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B.我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C.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

D.投资规模决定了主要能源的效益

解析:

从材料中的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生产产量表的信息可知,重工业增长快,轻工业增长慢,这是借鉴苏联工业化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B项正确;“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A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国情,轻重工业都有发展,不能说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能源效益的体现,D项错误。

答案:

B

3.(2019·江苏卷)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有关情况。

结合题中关键信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等可知,此时我国工业化开始有所发展,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的落后面貌,B项正确。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A项错误,排除。

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指的是1949年至1952年,C项与题中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采取的是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不协调发展策略,D项错误,排除。

答案:

B

4.(2019·山西榆社中学高三模拟)1958年8月,中央召开会议,认为1958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将创历史新高,中国的农业和粮食问题已经过关,应把工作重点由农业转到工业上来,决定将钢产量计划增加到1957年的两倍。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当时中央(  )

A.积极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对经济形势的发展判断有误

C.认为应根本上改革生产关系

D.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合理调整

解析:

材料中1958年中央会议决定“把工作重点由农业转到工业上来,决定将钢产量增加到1957年的两倍”表明,中共中央对当时的经济形势过于乐观,即将开展“大跃进”运动,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三大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关系,C项错误;材料中的“将钢产量增加到1957年的两倍”明显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是对国民经济的合理调整,D项错误。

答案:

B

5.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是因为(  )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 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②③

解析: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总任务,①③正确;提出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的是过渡时期总路线,②错误;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是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6.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

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失误。

“过渡时期”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从材料可知,1956年以前,农业产值要高于工业产值,到1956年,工业产值已经超过农业产值,A、B两项错误;“一五”计划完成是在1957年,当时农业产值有所下降,C项错误;1958年大跃进开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D项正确。

答案:

D

7.宣传画《好大的南瓜》所示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C.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D.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解析:

从图片信息可知,这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它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A项与其一致,符合题意;B项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C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项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

答案:

A

8.下表反映了建国后某时期连续4年的经济建设情况,为此我国政府(  )

年份

粮食产量(万吨)

国家职工人数(万人)

国家财政收支(亿元)

第1年

19505

2451

+6.0

第2年

20000

4532

-21.8

第3年

17000

4561

-65.8

第4年

14350

5044

-81.8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调整城镇人口总量

D.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失误。

从材料中的粮食产量整体下降,职工人数不断上升,国家财政收入出现较大负增长可知,这应发生在1957~1960年间,为解决职工人数增加,粮食产量下降的矛盾,我国政府采取了调整城镇人口总量,下放职工到农村中去的措施,C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更不利于粮食问题的解决,A项错误;B、D两项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要求,排除。

答案:

C

9.(2018·江西赣州十四县高一联考)中共中央在某时期一份文件中规定:

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恢复农村集市;压缩城镇人口,减轻农民负担,充实农业劳动力。

这些政策(  )

A.体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

B.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解析:

据材料“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恢复农村集市;压缩城镇人口,减轻农民负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局部调整,恢复农村集市、压缩城镇人口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对“左”倾错误的局部调整,故A项错误;材料“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说明当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故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在1953年到1956年,发生于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前,故D项错误。

故选C项。

答案:

C

10.“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

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共85篇,1959年共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

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不仅在农业领域展开,①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即可。

故选B项。

答案:

B

11.(2018·天津和平区高三一模)1962年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增强小农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克服“大跃进”运动的弊端

C.克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弊端

D.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

解析:

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村生产力,导致农村经济出现困难,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是为了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D项正确;当时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已经结束了小农经济的存在,A项错误;“大跃进”主要是在工业建设中进行,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途径,材料中的措施针对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是针对农业合作化运动,C项错误。

答案:

D

12.1968年,成都军区军训部为购买一辆自行车给成都五金公司负责人写了一封信:

“五金公司负责同志:

战部需购自行车一辆请协助解决,此致。

”这封信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部门交流频繁,行政效率较高

B.国家全力备战,民政服务军事

C.经济体制僵化,生活物资紧缺

D.阶级斗争为纲,取消商品流通

解析:

从材料中成都军区军训部为购买一辆自行车而给成都五金公司负责人写信的情况可知,当时处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生活物资紧缺,C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6分)(2019·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

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

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

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

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

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

“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

 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10分)

解析:

(1)问,可从史料中对留美归来的刘源张的生平介绍提炼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新时期不同历史活动所产生的历史贡献,包含理论、实践等几个方面。

(2)问,可结合史料出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刘源张、李四光等的爱国和奉献精神及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概括。

答案:

(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

1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

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

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

……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

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二: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

……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摘自《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8分)

(2)材料二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

原因何在?

(10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

(8分)

答案:

(1)特点: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成就尤为突出。

(2)没有。

原因:

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上“左”倾错误的扩大;农业生产并没有得到实际重视;自然灾害严重;中苏关系恶化。

(3)认识:

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应片面发展某一方面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