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战后日本经济(ppt讲稿).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9925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战后日本经济(ppt讲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三章战后日本经济(ppt讲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三章战后日本经济(ppt讲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三章战后日本经济(ppt讲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三章战后日本经济(ppt讲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战后日本经济(ppt讲稿).ppt

《第三章战后日本经济(ppt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战后日本经济(ppt讲稿).ppt(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战后日本经济(ppt讲稿).ppt

第三章战后日本经济日本概况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缘,太平洋西北部,自北向南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3000多个小岛组成。

国土面积:

37.76万平方公里人口:

1.28亿GDP(2007年):

43767亿美元人均GNP:

37180美元日本经济发展简史19世纪中叶以前,日本是个传统而又落后的封建国家但在16031867年间的德川家族统治时代,日本封建制度开始由盛而衰,此时西方列强的入侵加速了日本封建经济的解体1868年明治维新后,天皇政权开始运用国家权力大力发展资本主义18681880年代初,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推行变法,使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的宽松条件1880年代后掀起创办近代工业的高潮,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日本资本主义体制的独特性由于日本是在比较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入资本主义,故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资本原始积累不够,政治经济中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势力,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特权资本形成并渗透到各部门,形成若干大财阀,大财阀与国家政权高度融合,尤其注重发展重工业,加上其领土狭窄、资源极度贫乏,便决定了它极富侵略性、扩张性的独特性从日本资本主义形成之日开始,便不断挑起战争,并终于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之一,当然这也注定了它必然会成为大战的牺牲品第一节战后初期日本的经济改革和重建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经济的破坏战争使日本国民财富丧失了38%战争结束时,日本工业生产能力只相当于战前(193436年)的31%,农业只相当60%,因空袭而流离失所者达900万人,从海外遣送回国的600多万,加上因军事工业和部分重工业拆除而造成的失业的400多万人。

农业因灾歉收,致使粮食奇缺,城市每人每天粮食定量仅为297克,且30%为白薯、大豆或豆饼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开始了战后初期的经济改革、恢复和重建过程-(RisingfromtheAshes)二,战后初期日本的“三大改革”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代表的同盟军占领当局认为,日本之所以发动战争,与战前日本的经济体制密切相关。

为了铲除旧有的政权基础和经济体制,在美国占领当局的督促下,战后初期日本进行了以下三大改革:

1,农地改革战前日本基本沿袭明治维新以来的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生产方式落后,农业与工业发展严重脱节,农村矛盾尖锐,成为产生侵略扩张的温床1945年底开始的第一次土地改革,并不成功在美国占领当局的干预下,1947年初进行第二次土地改革到1949年底,日本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在第二次土地改革时,国家统一征购不在村地主出租的土地和在村地主超过1町步(1町步=2.45英亩,约为15亩)的土地,对一般农户超过3町步的土地也予以征购,然后低价卖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经过农地改革较为彻底地摧毁了原来的寄生性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佃农制,确立了自耕农个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2,解散财阀大财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城市经济中的基础,美国占领当局认为,财阀与旧日本政治勾结,控制着全国的经济命脉,是日本发动战争的最大潜在力量从1946年开始,在占领当局的压力下,由日本政府出面,公布一系列法律,冻结财阀资产,解散作为财阀总公司的持股公司,切断财阀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大批罢免财阀家族成员在公司的重要职务194647年的解散财阀,使以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四大财阀为首的15个财阀的28家控股公司被解散,56个家族的股份被迫卖给职员和一般居民,56个财阀家族及其所属2500多家公司的领导人被勒令辞职,并禁止其在10年内重新任职。

1947年4月,日本政府还颁布了“禁止垄断法”。

所有这些解散财阀的措施为企业间的自由竞争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3,劳动民主化战前,日本的资本家和雇主完全忽视对工人人格的尊重,工人经济上受到残酷剥削,政治上受到压制。

战后初期,在工人运动兴起的推动下,于19461947年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劳动立法(1945.12,工会法;1946-47年,劳动关系调整法、劳动标准法、补偿工人灾害保险法和失业保险法),使日本工人阶级取得了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确立了8小时劳动日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的社会地位,保护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实现了劳资关系的民主化上述三大改革涉及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就经济方面而言,其中心目的是铲除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经济基础。

所有这些改革,对日本克服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和以后的经济腾飞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三,成立“经济安定本部”,实行“倾斜式生产方式”(PriorityProductionSystem)针对战后初期所处的经济瘫痪、混乱、物资奇缺的状况,1946年5月,日本政府成立指导整个经济的“经济安定本部”,对金融、物资、物价和外汇、外贸重又实行全面统制为拯救已崩溃的经济,政府还召集经济学家、教授、产业界知名人士共同讨论对策。

1946年秋,日本政府采纳东京大学教授有泽广己所提出的“倾斜式生产方式”建议“倾斜式生产方式”是指,政府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煤炭和钢铁两大生产部门,使其首先得到恢复和发展,然后再扩大到电力、化肥、运输等重要工业部门,并依次带动整个工矿业生产的全面恢复为了推行“倾斜式生产方式”,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很快奏效。

1947年,日本煤炭产量达2932万吨,比上年增长28%,钢铁、化肥、电力也快速增长,整个工矿业比上年增长20%,为整个经济的复兴,使之转入正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总的来看,从战争结束到1950年的这段时期,国民经济虽有恢复,但步履维艰,速度缓慢。

四,1951年以后日本经济恢复和重建的加速从1951年开始,主要是由于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和侵朝战争的特需刺激,使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和重建的步伐明显加快,原因是:

1,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战后初期冷战格局的形成和侵朝战争的发生,促使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将对日政策由打击改为扶持,集中表现是A,减少直至放弃索赔要求,使日本的850个大军需工厂基本上被保留下来B,对日提供直接援助(1945.951年共21.28亿美元),此外还放宽对日贸易限制,供给其急需的棉花、煤、铁矿石、橡胶、粮食等,1951年9月又与日签定媾和条约和美日安全保障条约C,推行所谓“道奇路线”(DodgePlan)(JosephDodge系美国金融货币领域的古典经济学家。

1945-46年曾参与德国的货币改革的筹划,后担任底特律银行董事长,1949.2月被作为总统特使派往日本充当同盟占领军最高司令的财政顾问)所谓“道奇路线”是指在道奇指导下制定的、旨在稳定日本经济的范围广泛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主要措施是:

实行严格的紧缩财政政策,停止复兴金融金库贷款,削减财政补贴,确定日元对美元的单一汇率,以出售美援物资为基金,支持重要产业设备投资,推行产业合理化政策等)道奇路线对稳定战后初期日本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2,侵朝战争的特需采购对日本经济的刺激侵朝战争爆发后,美在日进行了大批战争特需军用物资的采购,3年间特需采购一项便使日获得24亿美元,使日本出口猛增,相关企业从中获得大量利润,以致出现所谓“特需景气”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也紧紧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提出“贸易立国”的经济自立战略,实行“经济民主化和技术高度化”方针,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以私人企业为中心的官民合作体制,并为此制定了经济立法如工业标准化法、企业合理化法、出口交易法、进口交易法、外资法等。

3,恢复重建阶段的结束由于以上诸因素的作用,使得日本恢复重建的后五年的发展速度大为加快,到1955年底,除外贸进出口总额以外,日本经济已全面恢复并超过战前水平。

工矿业高出战前90%,农业方面的大米产量比1935年增加44%,已能自给。

1956年日本经济白书正式宣布:

“恢复阶段已经结束,今后经济赖以增长的将是现代化。

”第二节战后日本的高速经济增长与重化工业化一,19561973年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在19561973年的18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7%,其中,19591970年的12年中,有10年的增长率都高达两位数以上(5年在12%以上,最高的1961年和1967年分别达13.5%和13.1%),在此期间还出现过神武景气(JimmuBoom,1954.1257.6,31个月)岩户景气(Iwatoboom,1958.761.12,42个月)奥运景气(OlympicBoom196364年,为期两年)伊奘诺景气(IzanamiBoom,1965.1170.7,57个月)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Income-DoublingPlan)系由日本池田内阁在1960年所制定,该计划提出,从19601970年的10年内,工矿业生产年平均增长11.9%,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6.9%,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7.8%,实现10年间使国民收入增长一倍。

该计划将重化工业化与高速增长紧密联系起来,最终确立了以重化工业化为目标的高速经济增长政策。

实际上,该计划的各项目标在1967年即已实现三,195673年日本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的原因A,大规模的、不断扩大的设备投资在此期间日本的每年固定资本投资大体占GNP的1/3;从19561970年15年间,日本的固定资本投资增加了13倍。

此期间的日本的固定资本投资不仅规模大,而且主要用于设备更新和扩大,投资重点则放在钢铁、机械、电力和化学等基础工业部门,这样既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现代化提供了充足、优质、廉价的原材料和设备,又可带动其他领域的投资,以致出现投资带动的投资。

同时,日本此时期的设备投资还与采用先进技术结合在一起。

日本之所以能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日本所实行的低消费、高储蓄、高积累的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

不仅日本工人的工资长期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日本的个人储蓄率又一直维持在1520%的高水平,比别的发达国家都高得多B,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宏观经济体制战后日本改变了战时所实行的统制经济体制,在5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建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经济体制,但政府始终对国民经济实行强有力的指导、调节和干预。

其途径主要有

(1)指导性的经济计划战后先后施行的计划包括:

1956-60年“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8-62年“新长期经济计划”1961-7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7-71年“中期经济计划”等

(2)财政金融政策政府建立国民金融公库、日本开发银行、住宅金融公库、输出入银行等,实行财政投融资计划,以对个人、企业提供低息、长期信贷资金来弥补民间资金的不足,对金融机构充当最后贷款人(3)行政指导通产省(MITI)被认为是“推动日本成为第一的手”,它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及对民间企业所实行的咨询、建议和劝告等“窗口指导”,对日本产业、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出口产品从纺织品家电小汽车转变)(4)产业政策(IndustrialPolicy)从“倾斜式生产方式”开始,到后来的“贸易立国”战略均属产业政策,在这方面公认日本是效果最显著最成功的C,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治理与经营管理体制,为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微观基础

(1)战后日本形成的三种形式的垄断资本集团战后初期解散财阀一度形成了以分散的个人持股为主体的多元股权结构,但在1955-60年间被解散的财阀系企业重新集结,并以其为核心,逐步形成了战后新的三种形式的垄断资本集团:

A,金融系企业集团(亦称财团)B,独立系企业集团C,综合商社

(2)广泛实行大中小企业系列化系指日本的以股份持有、资金援助、技术信息交流和人员派遣为纽带而结成的以大公司为核心,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关联公司之间的长期稳定的生产、分工、交易体制。

往往是各行业形成35家垄断大企业,然后以它们为核心建立起庞大的金字塔型的企业系列(3)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三大神器”A,终身雇佣制指日本大企业所实行的雇佣制度。

除非企业面临极度经营困难或因特殊原因(如犯罪),否则一般不在职工退休年龄之前解雇或“开除”正式从业人员,以保证长期在该企业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