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实习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9605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4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工程实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实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实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实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实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工程实习总结.docx

《电气工程实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工程实习总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气工程实习总结.docx

电气工程实习总结

第一章前言

1.1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及发展趋势

1.1.1发展现状 

(1)电力建设快速发展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

“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

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

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

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

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

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

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 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

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43%,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提高到2009年的10.31万千瓦。

在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装机容量中,供热机组容量比重为22.4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电网建设不断加强。

随着电源容量的日益增长,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电网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输变电容量逐年增加。

2009年,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457千米,变电设备容量27756万千伏安。

2009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9.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11.29%;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7.62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19.40%。

其中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电压等级的跨区、跨省、省内骨干电网规模增长较快,其回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4%和25.97%。

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发展迅速。

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西电东送重点在于输送水电电能。

按照经济性原则,适度建设燃煤电站,实施西电东送。

国家电网公司在电网建设方面将采取加大加快前期工作力度、加快“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工程的建设步伐、抓紧抓好三峡送出的三期工程建设、加快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的送出工程的前期工作、重视抽水蓄能等调频调峰电源的建设、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等措施。

 

(2)电力环保取得显著成绩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

电力工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控制烟尘排放,目前安装电除尘器比例达到85%以上,烟尘排放总量较1980年减少32%以上,单位电量烟尘排放量减少了88%。

自2007年以来,国电电力相继投入74450万元,对所属电厂的火电机组(计划关停除外)进行了脱硫改造,2003年底大陆已累计建成投产的脱硫机组装置容量约1000万千瓦,脱硫设施产生的SO2去除量为96.9万吨,单位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了40%。

洁净煤燃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引进取得进展,已经掌握了低氮燃烧技术。

水电、核电和电网的环境保护得到高度重视。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2006年全国火电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由2005年的370克/千瓦时降至为366克/千瓦时,电网综合线损率由7.21%降至为7.08%。

 

(3)电力科学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交、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设备的技术水平已居于世界领先行列。

电力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一是火电机组参数等级、效率不断提高。

二是水电建设代表了当今世界水平,建成了以三峡工程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水电工程。

三是核电自主化程度不断提高,秦山二期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已具备65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的研发制造能力。

四是超高压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500千伏紧凑型、同塔多回、串联补偿等技术得到应用。

五是交、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设备的技术水平已居于世界领先行列。

 六是直流输电技术快速发展,已先后建成单回输送容量120万千瓦的葛上直流工程、单回输送容量180万千瓦的天广直流工程、单回输送容量均为300万千瓦的龙政、三广及贵广I回直流工程,在建和已建的直流线路工程的长度达到了7000公里,并已开展800千伏级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

 

(4)可再生能源发电取得进步风力发电建设规模逐步扩大。

从“七五”开始建设风电场,2008年底,我国已建成风力发电机组上万台,风电场200多个,风电机组累计装机超过1200万千瓦。

2008年风电发电量为128亿千瓦时。

地热发电得到应用。

西藏电力工业发展较快,装机容量已达311 MW,年发电量6.58亿kW.h.地热资源丰富.羊八井地热电站装机容量为24 MW,年发电量已达1.1亿kW.h,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开始起步。

到2007年年底,全国光伏系统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100MW),从事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企业达到50余家,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达到290万千瓦(2900MW),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达到1188MW,超过日本和欧洲。

 

(5)电力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预测"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需电量增长平均将达7.8%,发电装机容量增长速度可望达到10.6。

到2010年,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将达8.5亿千瓦左右,而全社会用电是在3.6万亿千瓦时以上,届时发电设备综合利用小时可降到4300小时左右,标志着电力供应总能力与总需求在宏观上进入平衡状态,为电力的稳定可靠供应奠定了基础。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电力的拉动作用巨大。

预测"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需电量增长平均将达7.8%,发电装机容量增长速度可望达到10.6。

到2010年,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将达8.5亿千瓦左右,而全社会用电是在3.6万亿千瓦时以上,届时发电设备综合利用小时可降到4300小时左右,标志着电力供应总能力与总需求在宏观上进入平衡状态,为电力的稳定可靠供应奠定了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增长周期,我国电力消费在2012年之前将保持10%左右的增速。

整体看来,由于人均发电装机占有量偏低,电力供应的高速增长仍难以满足更快增长的电力需求,电力工业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1.1.2发展趋势 

(1)电力建设任务艰巨 

电网安全要求不断提高。

我国电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大电网具有大规模输送能量,实现跨流域调节、减少备用容量,推迟新机组投产,降低电力工业整体成本,提高效率等优点。

但随着目前电网进一步扩展,影响安全的因素增多,技术更加复杂,需要协调的问题更多,事故可能波及的范围更广,造成的损失可能会更大。

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转变,当前我国经济尚属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而我国的当前条件是绝对不容许的,突出表现为以下两点。

     

1.资源条件相对匮乏。

我国水能、煤炭较丰富,油、气资源不足,且分布很不均衡。

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但3/4以上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部。

我国煤炭探明保有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5%。

我国天然气和石油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

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受技术因素限制,多为间歇性能源,短期内所占比重不可能太高,需要引导积极开发。

 

2.电力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

电力生产高度依赖煤炭,大量开发和燃烧煤炭引发环境生态问题,包括地面沉陷、地下水系遭到破坏,酸雨危害的地理面积逐年扩大,温室气体和固体废料的大量排放等。

火力发电需要耗用大量的淡水资源,而我国淡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分布不均,其中华北和西北属严重缺水地区。

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

以我国的发展阶段分析,未来若干年,是大量消耗资源、人与自然之间冲突极为激烈的时期。

目前的能源消耗和发展方式,是我国能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无法支撑的。

因此,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根本性转变,以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2)电力发展需求强劲 

经济增长率仍将持续走高。

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的阶段,重化工业产业发展迅速,全社会用电以工业为主,工业用电以重工业为主的格局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未来十多年,中国国民经济将继续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与此相适应,电力需求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电力工业将迎来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

 

用电负荷增长速度高于用电量增长。

考虑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负荷增长速度与电量增长速度的差距将逐步缩小。

2009年全社会用电量364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6%,增速比上年提高0.47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不低于6万亿千瓦时。

1.2内蒙古电力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发展现状:

在内蒙古电力现有发电装机中基本是火力发电,一些小型火电机组,技术落后,造成了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率和创造经济价值低等负面影响,一些新能源清洁能源发电发展缓慢。

内蒙古电力工业虽然长期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上大压小、煤电一体化,提高科技研发水平及环境保护”等政策,不断深化改革,从扩大电网容量以及清洁发电等方面入手,做出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由于电力工业的特殊性,这个以消耗能源为特点的产业,必然决定了它必须从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着手探索未来发展方向。

(一)结构不合理

在内蒙古电力现有发电装机中基本是火力发电,一些小型火电机组,技术落后,造成了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率和创造经济价值低等负面影响,一些新能源清洁能源发电发展缓慢。

(二)电源点与电网不匹配

电力作为商品,其发展速度和规模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电力市场的载体是电网,电网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

内蒙古电网归自治区管理,与国家电网公司的关系是完全独立的关系。

因此,内蒙古电网区域内上网的电厂所发电力,原则上全部由内蒙古电网包销,除少数点对网直送电厂。

虽然内蒙古电力工业在发展中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增加了一定的售电量,但内蒙古区内的经济社会对电力需求的增量与内蒙古电网区域内近几年投产的发电装机相比只是个零头,所以出现了大约48%机组不能正常运行,导致大量窝电的现象。

(三)电力技术相对落后及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内蒙古电力工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导致其在发展中创新及研究较弱,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大机组,先进技术应用较少。

目前还没有单机百万机组,仍以30万机组为主。

电网建设技术不到位,如2004—2006年间投入近30亿元资金建设的从额济纳旗到满洲里的区内大联网工程,虽然建成但未能达到安全、稳定的技术要求,电力技术薄弱等原因造成了该项目不能联网只能断开运行的局面,未能实现将西部电力送到东部的愿望。

(四)发电企业布局不合理

内蒙古电力工业布局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很多不合理,在城市周边建电厂,在缺水地区建电厂,在无煤地区建电厂等的情况很多。

例如呼和浩特金桥热电厂屡屡因没有铁路而燃煤告急。

“八五”期间内蒙古丰镇电厂装机达120万千瓦,其中80万千瓦空冷机组因电厂用水靠当地地下水,致使水位下降,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水造成严重后果,导致群众上访不断,电厂多次赔偿,在当时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目前,内蒙古西部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严重缺水,锡林河已干枯断水,但是这里仍在利用地下水发电,建煤化工产业。

(五)电源点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由于2003—2005年连续缺电的影响,内蒙古加大电厂建设,导致电源点重复建设严重,加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很多发电厂不能满负荷运行,甚至停机备用,对资源造成浪费,占用大量资金。

(六)电力发展的同时,环境破坏在增加

电力作为基础行业,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动力源,同时也是不再生能源一一煤炭的主要消耗大户。

产生二氧化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4.6%,成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作为西部能源重要基地的内蒙古,能源开发已经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目前,内蒙古的电力仍以火电为主,煤炭中除含炭外,还有灰分,水、硫、氮以及有害的微量元素。

因此煤炭在燃烧后,释放热能的同时还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灰渣和烟尘。

排人大气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水汽结合生成硫酸和硝酸,形成酸雨,造成农、林、牧业及水产养殖业的损失和建筑物的腐蚀;大量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煤炭燃烧后的灰尘经烟囱排出飘浮于大气中,危害人群健康;大量灰渣堆放需占用土地,如果措施不到位,还将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火电厂的环保建设。

1.2.2发展趋势

内蒙古现状是以风力发电为主,风力发电是一种主要的风能利用形式,风力发电已经开展了多年,随着能源环境的变化和风力发电产业的成熟,未来几年风力发电将呈现新的趋势。

1、风力发电成本将大幅降低

风力发电相对于太阳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更为成熟、成本更低、对环境破坏更小。

在过去20多年里,风力发电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规模经济性日益明显。

根据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统计,从1980年至2005年期间,风力发电的成本下降超过90%,下降速度快于其他几种可再生能源形式。

根据丹麦RIS国家研究实验室对安装在丹麦的风力发电机组所进行的评估,从1981~2002年间,风力发电成本由15.8欧分/kWh下降到4.04欧分/kWh,预计2010年度电成本下降至3欧分/kWh,2020年降低至2.34欧分/kWh。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改进,风力发电机组将越来越便宜和高效。

增大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就减少了基础设施的投入费用,而且同样的装机容量需要更少数目的机组,这也节约了成本。

随着融资成本的降低和开发商的经验丰富,项目开发的成本也相应得到降低。

风力发电机组可靠性的改进也减少了运行维护的平均成本。

总体上,风力发电成本将得到大幅降低。

2、技术装备国产化比例必然提高

实现风力发电技术装备国产化的目的是提高我国风力发电装备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降低风力发电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推动我国风力发电技术大规模商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加大风力发电机组的国产化力度,一方面可为风力发电场建设采用国产设备提供优质廉价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可迫使国外同类企业在参与我国市场竞争时大幅度降低产品价格。

风力发电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工程为依托,在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发电设备。

实现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70%,预计可降低风力发电机组成本15%,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前提下,可使风力发电成本降至0.375元/kWh。

如全部实现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预计可降低风力发电机组成本30%,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前提下,可使风力发电成本降至0.332元/kWh。

为此,国家必须加大科研开发投资力度,在目前条件下以风力发电场建设投资1.5-3%的比例支持我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科研开发和国产化是适宜的。

其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降低风力发电成本,还将推动我国风力发电机组产业的形成,利用我们的优势走向国际市场。

3、风力发电机组不断向大型化发展

随着现代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风力发电机组正不断向大型化发展。

2002年前后,国际风力发电市场上主流机型已经达到1500千瓦以上。

目前,欧洲已批量安装36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美国已研制成功70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而英国正在研制巨型风力发电机组。

目前风力发电机组的规模一直在不断增大,国际上主流的风力发电机组已达到2-3MW。

2004年MW级风机已经成为商业化机组的主流,1.0MW以上的兆瓦级风机占到新增装机容量的74.9%,比2003年略有上升,是2000年的两倍。

1.3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1.3.1电气工程专业分析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包含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二级学科,电气工程的主要特点是以强电为主、弱电为辅、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是“宽口径”专业。

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和门类齐全的选修课外,主要必修课程有:

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工程制图、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路、电机学、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等。

1.3.2电气工程专业学习要素

要学好电气工程专业,用一句话概括可谓是:

观与思同在,学与做同行。

即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要紧密结合。

电气工程专业理论学习涉及到的主要专业课程有:

电路、电机、电力系统分析基础、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等诸多课程。

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

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

其中的电机、电力电子、工程电磁场和电力系统分析基础四门课程更被芸芸学子喻为专业中的“四大天书”。

其实读懂“天书”并不难,前提还是要学好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大学物理、电路等一系列基础课程。

与此同时,大家要认真学习老师的教学课件。

因为那些都是前辈学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真可谓知识中的精华,重点中的重点。

当然,要真正做到学懂、会用,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同一门课程,我们可以看看不同老师、不同出版社的教材,这样既开阔了我们的思维,又加强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除此之外,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除馆藏图书外,图书馆的网站上含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IEEE/IEEElectronicLibrary(IEL) 全文数据库等国内为著名文献网站的镜像网址链接,为同学们搜索资料文献,搭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

在学好各门课程的前提下,同学们可以积极参加数学建模大赛、机械制造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诸多活动,还可以在大三学习了专业课后,发表一些论文,跟学校老师做课题、项目等。

这些既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提高了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学好专业知识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1.3.3电气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电气工程专业大部分毕业生都选择在电力系统及其相关领域就业。

电力系统单位主要包括:

发电企业、供电企业和电气设备制造公司三大类。

除此之外还含有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电力科研开发等部门。

我国现有的国有大型发电集团有:

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国电集团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电网公司有:

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电气设备制造企业有:

上海电气电站、新疆特变电工等,一些毕业生也选择到跨国公司等外企工作,比较典型的有SIEMENS、ABB、SCHNEIDER、AREVA、VESTAS等。

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本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及就业岗位。

2007年全国电力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增长的势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7亿千瓦。

电网建设方面,四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开工建设;三峡输变电工程全面建成通过国家验收。

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5万公里,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8848万千伏安。

第二章实习计划书的制定

2.1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本次实习的任务是熟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企业,主要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热力系统及其布置。

本次参观的地点是电厂配电室,伊敏露天煤矿,伊敏火力发电厂。

目的旨在让我们在短暂的认识实习期间,切实对火力发电厂主要生产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等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并未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和基础知识。

火力发电厂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化学能产出电能的工厂,即为燃料的化学能→蒸汽的热势能→机械能→电能。

在锅炉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蒸汽的热能转变为轮子旋转的机械能,在发电机中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炉、机、电是火电厂中的主要设备,亦称三大主机。

辅助三大主机的设备称为辅助设备简称辅机。

主机与辅机及其相连的管道、线路等称为系统。

伊敏火力发电厂的原料就是褐煤。

褐煤用车或皮带送到发电厂的碎煤场,再用输煤皮带输送到煤斗。

再从煤斗落下由给煤机送入磨煤机磨成煤粉,并同时输送热空气来干燥和输送煤粉。

最后送入锅炉的炉膛中燃烧。

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热空气由送风机送入锅炉的空气预热器中加热,预热后的热空气,经过风道一部分送入磨煤机作干燥以及送煤粉,另一部分直接引至燃烧器进入炉膛。

燃烧生成的高温烟气,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先沿着锅炉的倒“U”形烟道依次流过炉膛,水冷壁管,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同时逐步将烟气的热能传给工质以及空气,自身变成低温烟气,经除尘器和脱硫装置的净化后在排入大气。

煤燃烧后生成的灰渣,其中大的灰子会因自重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沉降到炉膛底部的冷灰斗中形成固态渣,最后由排渣装置排入灰渣沟,再由灰渣泵送到灰渣场。

大量的细小的灰粒(飞灰)则随烟气带走,经除尘器分离后也送到灰渣沟。

炉给水先进入省煤器预热到接近饱和温度,后经蒸发器受热面加热为饱和蒸汽,再经过热器被加热为过热蒸汽,此蒸汽又称为主蒸汽。

经过以上流程,就完了燃料的输送和燃烧、蒸汽的生成燃物(灰、渣、烟气)的处理及排出。

由锅炉过热气出来的主蒸汽经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膨胀做功,冲转汽轮机,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从汽轮机排出的乏汽排入凝汽器,在此被凝结冷却成水,此凝结水称为主凝结水。

主凝结水通过凝结水泵送入低压加热器,有汽轮机抽出部分蒸汽后再进入除氧器,在其中通过继续加热除去溶于水中的各种气体(主要是氧气)。

经化学车间处理后的补给水与主凝结水汇于除氧器的水箱,成为锅炉的给水,再经过给水泵升压后送往高压加热器,汽轮机高压部分抽出一定的蒸汽加热,然后送入锅炉,从而使工质完成一个热力循环。

循环水泵将冷却水(又称循环水)送往凝结器,这就形成循环冷却水系统。

经过以上流程,就完成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电能,以及锅炉给水供应的过程。

因此火力发电厂是由炉,机,电三大部分和各自相应的辅助设备及系统组成的复杂的能源转换的动力厂。

2.2实习任务:

了解电厂,熟悉电厂,让我们知道我们这个专业对于电厂的工作是什么,我们未来毕业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通过进电厂实习,对我们的人生价值观有什么改变,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去学习,更好的发展自己。

2.3实习时间、地点及其企业

时间:

2013年6月27日—2013年7月3日

地点:

伊敏

企业: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公司

第三章实习过程与内容

3.1实习岗位(企业)介绍

电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伊敏河畔的旗马场。

厂址北部距呼伦贝尔市首府约85km,西北距伊敏河露天煤矿3km。

伊敏河在厂址东侧1.0km处至南向北流过,海伊公路在电厂西侧通过。

伊敏发电厂现有装机容量3400MW。

一期工程安装两台500MW超临界燃煤火力发电机组,三大主机设备和辅机均从俄罗斯及原独联体其他国家成套引进,分别于1998年11月和1999年9月投产发电;二期安装两台600MW国产亚临界燃煤火力发电机组,三大主机设备由哈尔滨三大动力生产,2007年实现了双机环保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步投产发电,三期两台600MW国产超临界燃煤火力发电机组,分别于2010年12月和2011年1月投产发电。

发电厂发电用煤从露天矿通过3.7公里的封闭皮带走廊直接送入电厂锅炉,发电产生的灰渣则通过5.2公里的封闭除灰廊道返排回填露天矿坑,覆盖腐植土后在上面恢复植被。

发电厂利用露天矿疏干水做循环补给水,粉煤灰在提出铁粉并综合利用后,剩余少量灰渣回填露天采空区。

这种煤、水、灰的“循环利用”省却了运输环节,降低了煤炭生产和发电成本,既节省了建造煤场和灰场的投资,又减少了煤电生产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电厂现有2回378km长的500kV输电线路与东北电网冯屯变电站连接,并由东北电网直接调度。

三期的500kV配电装置经2回新建500k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