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docx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江上阻风雨
(唐)岑参①
气昏雨已过,突兀山复出。
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
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
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
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
江上阻风
(清)宋琬②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①此诗大约是大历二年(767年)六月岑参从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为风雨所阻时所作的。
②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
被诬陷下狱三年。
清康熙十一年(1672)冤情得以昭雪,年近花甲的宋琬被起用,授与四川按察使。
本诗即写于赴任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琬的《江上阻风》首句“无聊”直接点明此时的心情,“倚舵楼”是他此时心理的真实写照。
B.岑参的《江上阻风雨》,前两句点题,江上风雨欲来,舟泊岸边,诗人滞留。
C.宋琬诗写瞿塘峡山势险要,诗人西望,长路漫漫,不见尽头!
一语双关表面写瞿塘峡的险要景观,实际是指仕途虽经历坎坷,终峰回路转,可以宏图大展。
D.“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新奇。
(2)“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3)这两首诗都以行舟水上,行程因风雨受阻为内容,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
[宋代]贺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②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
①骎骎(qīn):
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②酒狂:
《汉书·盖宽饶传》:
盖自语曰:
“我乃酒狂。
”
(1)本词前三句写旅途中________时的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________之情。
(2)这首词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献始兴公①
王维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
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①始兴公,即张九龄。
王维写此诗,希望获得张九龄的赏识提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连用两个“宁”字,有利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态度和追求志向。
B.第三句中的“粱肉”比喻富贵的生活,“不用”一词表明作者的厌恶之情。
C.“匹夫”“贱子”是作者谦称自己,“大君子”则用来赞美张九龄,用语得体恰当。
D.“野树林”“涧水流”所营造的意境,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诗前半部分表现厌恶官场之意,而后半部分又表现欲获赏识提拔之情。
前后是否矛盾?
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
谢逸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
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
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1)“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表达技巧。
(2)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秦州杂诗(其四)①
杜甫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注释】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避乱到秦州(今甘肃天水),秦州边郡也不太平,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即写沿边之地鼓角声起,然后进一步点明鼓角齐发的原因,在于天色将晚。
B.颔联紧承首句,上写鼓声沉重震地而来,下写角声响彻云霄鼓角之声催人奋发。
C.尾联中的“一概”犹言一律,“万方声一概”意为处处都是鼓角之声。
D.全诗由鼓角入手,最后又重新回落到鼓角声上,形成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2)颈联两句历来被视作是千古名句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杨颖士西亭
白居易
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
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
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
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
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中的“静”“远”二字从环境和地理位置两方面突出了西亭的特点。
B.诗人登临西亭,远望重峦叠嶂,感受竹露、杉风,认为找到了人生的真趣。
C.诗人认为西亭堪比蓬莱山,适合隐居,劝杨颖士不要舍弃西亭前往蓬莱山。
D.这首古体诗以通俗明畅的语言写景、抒情,写景不事渲染,抒情有曲有直。
(2)这首诗第五,六句有何妙处?
请从用字和抒情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①,歌声识采莲。
榜人②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旅时相问,涔阳何处边?
【注】①杜:
杜若,芳草名。
②榜人:
船夫。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田园山水诗。
B.本诗是五言律诗。
C.颈联中“岸火”“潭烟”,紧扣了诗题中的“夜渡”二字。
D.尾联中的“时”表达了诗人想到涔阳与朋友相聚的急切心情。
(2)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
A.明快飘逸
B.婉约含蓄
C.质朴刚劲
D.清淡自然
(3)请赏析“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①
白居易
遥夜凉风楚客②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③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④得路去何迟。
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⑤欲荐谁?
【注】①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
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
②楚客,指贾谊。
③袍,官袍。
④烟霄:
喻显赫地位。
⑤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音推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B.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
C.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
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
D.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①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县斋:
县衙斋室。
(1)下来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秋晚寒斋”,点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不待言情而情已十分。
B.香篆,一种香,因焚香时所起的烟缕曲折似篆文而得名。
室内燃香,室外薄雾,迷茫之感油然而生。
C.“梦逐芭蕉雨”,芭蕉雨是个愁意象,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他的心头,增添几许愁绪。
D.词的上阙和下阙,不管描景还是抒情,都围绕着题目中的“愁”而写。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闲愁几许”中“愁”的内涵。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
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贺新郎
刘过
弹铗①西来路。
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
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
想雁信落、家山何处?
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击筑悲歌,酒酣箕踞。
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
更忍对,灯花弹泪?
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
“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上片开头三句写“西来”途中的情景,“几番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相加,也暗含词人羁旅漂泊的艰辛。
B.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可是家乡遥远,音信全无,更令人生出韶华已逝、功业未建的无限感慨。
C.下片首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委婉地写出了自己功业无着落的现状,又引出了对当年豪情壮志的回忆。
D.“词之言情,贵得其真",从下片看,这首词像是写给一位朋友,倾吐郁郁衷怀的,所以真情毕露,挥洒无余。
(2)本词运用了多种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出嘉峪关①感赋四首(其一)
林则徐②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
回看只见一丸泥。
【注】①嘉峪关:
在今甘肃嘉峪关市西七十里。
②林则徐1840年9月被革职问罪,1841年6月充军伊犁,1842年10月抵达函谷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征人驻马蹄”指明全诗的立足点,这首诗从同一视点上,写出对象雄伟壮阔的丰富性。
B.“严关百尺界天西”一句“界”字指出嘉峪关作为通向西北关隘的险要位置。
C.“飞阁遥连秦树直”,诗人回首来路,视角由远及近,嘉峪关楼阁与古秦地。
树木相连,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回的凄凉苦楚之情。
D.“缭垣斜压陇云低”“云烟”“绕垣”被压低“严关”又高出城墙,云烟绕垣烘托了严关高“百尺”。
(2)此诗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莺①
唐·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释】①本诗作于公元849年,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1) 请把首联翻译成现代汉语。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①
【唐】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螃蟹咏②
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③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
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
②皮里春秋:
这里表示心机诡深。
③空黑黄:
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早知螃蟹之盛名,表达爱慕之情。
B.《螃蟹咏》是七言律诗,首联写环境,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下喝酒吃蟹。
C.薛宝钗认为纵使螃蟹再横行,最后还是要落入汤锅被蒸煮,落得被人吃掉的下场。
D.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2)这两首以“蟹”为主要内容的诗作,都是以小见大。
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D.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坡杏花》)
(3)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
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寄外舅郭大夫【注】
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
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释】外舅:
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由朝请郎转任提点成都府路刑狱。
陈因家贫,无力赡私,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在长安。
此诗是分别后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情真意切,通俗易懂,首联语调高昂,颔联沉抑,颈联呈淡淡的欢快,尾联归于平静起伏跌宕,尽真情之妙。
B.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
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联起来,说明消息终于传来。
C.“妻孥且旧居”是写妻子儿女仍在外舅家居住,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体现了诗人既迫切又犹疑、惊喜交加的心情。
D.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将诗人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2)有人对诗的尾联甚为称道,试从情感与主题方面进行赏析。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②正关情。
长年③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
①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
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寒雁:
古人常以雁行作为兄弟之称。
③长年:
舟师,犹言船老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呼应标题,用语质朴无华,反复言说“几回”,意在突出路途遥远与离家越来越远。
B.颔联寓情于景,天寒、云冻、江阔、浪涌,渲染暗淡凄寒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C.颈联触景生情,回望家山渐行渐远,仰视大雁翩翩南飞,思乡念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D.本诗用词考究,其中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就显得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2)同样是羁旅在外,本诗与晩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品令·茶词
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孤令:
孤零。
金渠:
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月光映照,清亮晶莹。
C.词人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词上阕主要写碾茶、煮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
1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过黄河
许有壬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
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
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
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
雄壮势、隆今昔。
鼓枻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
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
我欲乘槎①,直穷银汉,问津深入。
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②。
【注】①槎:
竹、木複。
②传说汉代张赛乘槎寻河源,见妇人浣纱,问之,曰:
“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
“此支机石也。
”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两句从大处着笔,从时空角度写黄河气势之大、存在之久,奠定全词基调。
B.黄河浪涛激越飞腾,气势磅礴,声响如震天之雷,让游赏者心生惊恐,徘徊不前。
C.“歌声、响凝空碧”描写手法和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纤歌凝而白云遏”相似。
D.下片中“鼓枻”“乘槎”为实写,“直穷银汉”为虚写,虚实结合,韵味无穷。
(2)前人认为本词风格豪放,请结合“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作简要分析。
1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登瓜步江楼
徐之瑞①
怒涛千叠横江,是谁截断神鳌足②?
却思当日,风云叱咤,气吞巴蜀③。
江左夷吾④,风流顿尽,神州谁复?
但茫茫睹此,河山如故。
悲何限、吞声哭。
正拟清游堪续,剩荒台、乱鸦残木。
伤心地、莫话,南朝旧事,春波犹绿。
鼎鼎华年,滔滔逝水,浮生何促!
指三山缥缈,凌云东去,醉吹霜竹。
【注释】①徐之瑞:
字兰生,浙江仁和人。
明崇祯九年举人,入清不仕。
②传说女娲断鳌足做撑天之柱。
③西晋初期,王濬率军自巴蜀顺江东下,迫使吴国投降。
④温峤认为王导有管仲(夷吾)之才,能辅助局势未稳的东晋。
(1) 这首词的上片多处用典,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词的下片。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释】①酴醿:
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
天气温和。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嫩绿重重”,为所绘风光奠定底色。
“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
B.第三、四句蜂儿忙着采蜜,是点上的特写;杨柳堆烟的路上,燕子轻盈地穿飞,乃线状的描述。
此二句承前两句而来,由静转动。
C.下阙开头以“春婉娩”总上,又以“客飘零”启下,形成反差。
词人在羁旅中面对残花,聊斟薄酒,以获得片时清赏。
D.“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词人借酒打消对明朝事情的念想,迎接新的一天,体现了词人胸襟的开阔和旷达。
(2)本词情感丰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诗歌鉴赏
1.
(1)C
(2)“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描绘了一幅夏天江面的暴雨图:
巨浪好似高大的山丘,水涡好似深深的洞穴。
(3)岑参的诗中表现出的是对暴风雨视若等闲的豪迈的情怀;而宋琬的诗中表现出的是在高压
解析:
(1)C
(2)“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描绘了一幅夏天江面的暴雨图:
巨浪好似高大的山丘,水涡好似深深的洞穴。
(3)岑参的诗中表现出的是对暴风雨视若等闲的豪迈的情怀;而宋琬的诗中表现出的是在高压统治之下惊惧惶恐、愤懑悲凉的思想感情,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之情。
【解析】【分析】
(1)C项,“虽经历坎坷,终峰回路转,可以宏图大展”错误,该分析与全诗的情境不合,从诗中来看,诗人笔下的瞿塘峡山势险要,壁立如削,波涛汹涌,奔腾呼啸,令人惊心动魄,遥遥西望,漫漫长路,不知何处是尽头!
诗人一语双关,明写过了瞿塘峡这险要之处,西行之路还十分漫长;实写未来的仕宦之路,正如这瞿塘峡西面的水路一样险恶,一样漫长,体现出的应是“惊惧惶恐、愤懑悲凉”的思想感情,并非“峰回路转,可以宏图大展”。
故选C。
(2)“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意思是“巨大的波浪涌起好似高大的山丘,旋起的水涡好似深深的洞穴”,结合诗歌的标题和前面的诗句可知,这两句所描写的是暴风雨中的江面之景,诗人抓住“浪”和“涡”来写,以“高丘”突出水浪之高,以“嵌窟”突出水涡之深,场面浩大,气势磅礴。
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就可以了。
(3)岑参《江上阻风雨》是岑参从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为风雨所阻时所作,此时诗人是赴任途中,心情应是昂扬的;再看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如“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由江面到江岸,诗人描绘了夏天暴风雨在江上的肆虐,画面浩大,有震撼人心之力量,好似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豪迈情怀;如最后两句,“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因为自己平生怀抱忠信之念,艰难险阻完全可以忽略,作者对眼前的暴风雨完全是视若等闲,豪迈豁达之情跃然纸上。
《江上阻风》的作者宋琬却是被诬陷下狱三年,直到清康熙十一年冤情才得以昭雪,年近花甲之时才被起用,这其实也就暗示了人物的情感;再看诗中描绘的景,路悠悠、征人泪、巨浪、西风、白头这些意象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再看流露情感的词语,如“无聊”,直接点明此时的心情,因路途受阻而百无聊赖,接着由前路悠悠而想到自己仕宦之路的险恶漫长,内心流露出的是惊惧惶恐,最后以“征人泪”“共白头”展露了自己的故园之思,羁旅之愁,仕途之苦。
故答案为:
⑴C;
⑵“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描绘了一幅夏天江面的暴雨图:
巨浪好似高大的山丘,水涡好似深深的洞穴。
⑶岑参的诗中表现出的是对暴风雨视若等闲的豪迈的情怀;而宋琬的诗中表现出的是在高压统治之下惊惧惶恐、愤懑悲凉的思想感情,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中意象及其作用的能力。
意象是承载诗词反映的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它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作者想象的。
它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
其在诗词中的作用,要从诗词内容、主旨,意境和情感几个方面去把握。
(3)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
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
(1)黄昏;伤感悲凉
(2)①“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是实写,通过刻画流浪奔波之苦,体现作者这些年来的仕途坎坷与悲伤郁闷之情。
②用了“酒狂”的典故是虚写,回想当年自己年轻时尚气使酒,自视甚高,意
解析:
(1)黄昏;伤感悲凉
(2)①“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是实写,通过刻画流浪奔波之苦,体现作者这些年来的仕途坎坷与悲伤郁闷之情。
②用了“酒狂”的典故是虚写,回想当年自己年轻时尚气使酒,自视甚高,意气风发的状态。
③想象和联想,虚写了依赖明月知道过去游冶去处,把她带到我这又送到她那里去的场景,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
(1)“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
”起三句写旅途中黄昏时目之所接、耳之所闻:
暮霭氤氲,萦绕着远处呈横向展延的林带;天边,落目的余晖渐渐消逝在蜿蜒起伏的群山中;隐隐约约传来一声声报时的钟鼓,告诉旅人夜幕就要降临。
词人笔下的旷野薄暮,境界开阔,气象苍茫,于壮美之中透出一缕伤感悲凉。
(2)本题要求分析“这首词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首先,作者在下阕中先叙述了“当年酒狂”的往事,是虚写。
作者回想了当年自己年轻时尚气使酒,自视甚高,意气风发的状态。
然后,作者又叙述自己“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此处是实写。
作者通过刻画自己的流浪奔波之苦,体现了这些年来的仕途坎坷与悲伤郁闷之情。
接下来,作者又通过想象和联想,“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