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走进社区.docx
《第五单元 走进社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 走进社区.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走进社区
第五单元走进社区
济南舜文中学林兆秀
第十二课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1课时关注社区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走进社区》的第一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和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的特点。
通过感受社区的外在环境,体验社区的内在文化,了解社区的邻里关系,参与社区的相关活动,使学生认识自己在社区中的责任与义务,增强学生作为社区一员的归属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观念和意识;增进关心社区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特点,认识社区生活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的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不同的社区类型,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有客观公正的认识。
“关注社区”是本课的难点。
作为初中生,他们的思考往往不够成熟,对于社区的关注也往往流于表面。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科学的看待社区中的人和事,是本课的一大难点。
【教学建议】
一、社区素描
1.导入:
方式一:
让学生介绍他们所生活的社区的概况,引导学生就不同的方面来描述。
从生活化的身边入手,教师与学生可以交流生活的社区概况,课堂伊始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投入新课。
方式二:
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教科书第94页“我生活的地方”导入。
引导同学们观察自己的社区,提高对社区的关注度。
2.环节一:
认识社区
方式一:
发放调查问卷表,调查学生对社区的认识程度。
内容包括:
社区的面积、人口、特色等。
让学生对自己居住的社区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感受到自己社区的独特之处,关注社区与社区之间的不同。
方式二:
播放介绍我国社区的短片,讲解我国以及国外不同社区居民的生活状态。
通过科学的讲解,使学生尽快认识社区,了解不同社区的不同特点以及社区的功能。
2.环节二:
社区的分类
方式一:
多媒体呈现图片资料,列出济南不同地区、不同社区类型的图片。
如南部山区、泉城路、高新技术区等,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善于联系生活的能力。
方式二:
活动《社区大搜索》。
提出问题:
你所了解的社区可以怎样分类?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竞争,看哪个小组在短时间内对社区进行正确的分类。
提高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以及又快又好的效率。
二、感受社区
1.导入:
方式一:
就调查问卷的情况进行导入。
有的同学可能对自己生活的社区不太了解或者不全面,联系前面课堂,让学生意识到社区的生活不仅仅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也应深入社区、感受社区。
方式二:
请学生描述自己生活的社区的优点与不足。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生活,多方面地了解自己的社区,从而培养一种社区意识。
2.环节一:
了解与关心
方式一:
小品《邻居》导入。
通过观看视频,引发学生对于城市社区中邻里关系的思考。
方式二:
分享“我所了解社区里的人”“我所了解社区里的事”。
学生从生活中取材进行描述,教师引导我们既是学校的学生、家庭的孩子,也是社区的公民,我们有权利和责任关注社区里的人和事。
3.环节二:
感受和体验
第一层次:
邻里关系
方式一:
邻里之间究竟应常来常往还是比较疏远为好,开展辩论。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进而认识到邻里之间应该在有好交流相处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度”,方是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方式二:
多媒体呈现“六尺巷”以及“张爱玲孤独终老”的资料。
通过鲜明的对比,学生深切感受邻里之间冷漠的严重后果,明白邻里之间应有的谦让风度,把握好邻里之间交往的原则。
第二层次:
社区生活
方式一:
活动——假如我是盲人
活动内容:
把一位同学的眼睛蒙起来,首先让他在另一位同学的帮助下绕过障碍物,走到教室中间,然后这位同学独自走到教室的对面,其他同学默不作声,不给他任何提示。
待他完成后,教师“采访”他有同学的引领和无同学引领时,你的感受各是怎样的?
学生说出有人、无人帮助的真实心态,通过换位体验让学生明白在社区中,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给与弱势群体帮助。
方式二:
多媒体展示图片——社区中特殊的他们。
引导学生多关注低保户、残疾人以及空巢老人,提倡学生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他们,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4.环节三:
态度和愿望
方式一:
你心目中理想的社区是什么样?
你心目中合格的社区成员是什么样?
引导学生联系理想与现实,明白理想社区的实现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对于社区的不足能够理解和体谅,并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和公民意识。
方式二:
自我反思:
我做过损害社区利益的事。
让学生真正打开心扉,明白社区的维护人人有责。
落实到自己日常的行为规范,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投入到社区的生活,不断成熟。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学生自己生活的社区的相关图片。
2.介绍我国社区状态的短片
3.文字资料:
六尺巷、独居老人等。
课件使用目的:
使学生对于较为抽象化的社区有具体、明确的认识,让学生透过社区的种种现象能够深入其中思考,通过对比、引导,明白在社区中应有的责任和意识。
三、教学资料要求
1、介绍自己的所在社区情况,搜集有关社区的图片。
2社区中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群
3.视频《邻居》剪接版
4.《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位于桐城市区西后街。
据县志记载:
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越用之。
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
曰: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诗,遂撤回三尺;吴家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
故留下了让后人称颂的“六尺巷”。
第十二课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2课时社区考察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堂实践操作性强的课堂,考虑到在社区考察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教材首先指出要将分组和选题做充分。
然后制定计划与方案,最后进行分析和交流。
本课所包括的三个社区考察步骤是层层递进的,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分组和选题”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计划与方案”侧重学生的思考与实践能力;“分析与交流”则锻炼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了解社区考察的一般步骤,培养初步的社会调查能力,并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社区考察的一般步骤,明确每一步的基本要求及操作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社区考察的一般步骤是本课的重点。
只有了解掌握了操作的步骤才能收到良好的考察效果。
本课的一大难点是制定社区考察的操作性策略。
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仍然不够成熟,所以学生制定的考察策略与实际相结合有很大的难度,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一些没有预想到的状况,所以制定好社区考察的操作性策略尤为关键。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
感受社区
教师引导:
当我们对自己所生活的社区有了关心和了解,感受与体验,也就有了对它的一份关注和期望。
我们当然希望我们所生活的社区是一个优秀的社区,甚至是理想的社区。
那么,什么样的社区是优秀的呢?
大家一起来看来自淄博新闻网的报道。
学生阅读报道后回答教师的提问:
优秀的社区要有整洁的街道、优美的环境,完善的服务,齐全的功能设施等。
教师提问:
与优秀社区比较,我们所生活的社区有哪些独特之处,又有哪些不足之处?
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来加以改善呢?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对自己的社区有进一步的了解,也需要我们对社区进行实地的考察和研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我们的愿望。
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掌握并实践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社区考察。
方式二:
多媒体呈现一份关于“社区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我们都希望我们所生活的社区是一个优秀的社区,甚至是理想的社区。
我们自己所生活的社区有哪些特别之处,又有哪些不足之处,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来加以改善呢?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对自己的社区有进一步的了解,最好的方法之一便是对社区进行实际的考察和研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出课题:
社区考察。
2.环节一:
分组讨论
学生看教科书,了解社区考察的基本步骤。
(组织考察小组;确定考察问题;制订考察计划;实施考察计划;撰写考察报告和交流考察结果)
将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小组进行相关的讨论分析。
具体要求:
(1)将本组同学查到的相关资料和提出的观点与教科书中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讨论。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综合性认识,并写出发言提纲、选出发言人。
(3)本组其他同学要写出自己的看法,适时进行补充。
第一组任务:
讨论分析在分组与选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组任务:
讨论分析在方案与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组任务:
讨论分析在分析与交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分组讨论后,请各组代表发言介绍本组讨论成果。
在考察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活动,分组、讨论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预设需要注意的问题、可能遇到的状况,可以帮助考察实施的顺利性。
3.环节二:
制定方案
方式一:
课内考察模式(课前准备好模拟访谈或依据课前准备的各种资料进行课堂演练)
方式二:
课外实地模式(全部独立的在课外进行,如安排在暑期实践与考察)
方式三:
课内课外结合——课内讨论选题方案和交流考察报告,课外具体考察。
在进行实地考察活动之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制定完善的考察方案,包括选择考察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自行选择适当的考察模式。
4.环节三:
分组考察
开展“我是小小调查员”活动。
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开展调查活动,各组带好本组的照相机或摄像机和记录本,利用课外时间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到自己生活的社区展开调查并进行思考。
8个小组调查与思考角度各不相同。
第一小组:
调查安全的社区环境,可以拍摄、录音、记录。
第二小组:
更方便的社区服务,可以拍摄、录音、记录。
第三小组:
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生活,可以借阅有关资料、拍摄、记录。
第四小组:
社区的交通问题,可以采访、录音、摄像、记录。
第五小组:
社区的文化设施问题,可以拍照对比、采访、录音、记录。
第六小组:
社区的占道现象,可以拍照对比、采访、录音、记录。
第七小组:
社区的健身场所问题,可以拍照对比、采访、录音、记录。
第八小组:
采访家长,可以采访、录音、摄像。
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在学生调查、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参与,做好协调工作与引导工作。
5.环节四:
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归纳可能发现的问题
第一小组:
展示拍摄的小区如何装置安全设施,播放采访保安的录音,出示学生的记录。
第二小组:
展示拍摄的社区服务,如社区医务室、社区早点供应站、社区超市、菜场、理发店、浴室等,学生做讲解员。
第三小组:
出示社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照片,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讲给大家听,并出示社区参加各级表演的资料。
第四小组:
通过照片或录像展示社区里的交通状况,哪里通畅,哪里堵塞,并附采访交警的记录。
第五小组:
出示一组文化设施的照片。
第六小组:
通过照片等形式展示社区的占道现象,如乱放车辆、私设早摊点等。
播放采访社区居民的录音等。
第七小组:
采访社区居民对社区健身场所的看法,可播放采访社区居民的录音。
第八小组:
播放采访摄像,社区的老人最需要什么,年轻人需要什么,孩子又需要什么等。
小组将社区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归类,议一议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6.环节五:
撰写报告
学生共同出谋划策、就如何改善社区面貌提出建议,撰写报告
(1)学生小组归类、整理调查资料,分析原因。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类总结。
(3)教师指出“怎样解决问题”,哪些问题是我们能够帮助解决的?
(4)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召开一次考察结果交流报告会,各小组汇报考察结果,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准备好社区的图片、考察的题目
2.各种设计工具,包括:
剪刀、纸张、彩笔等等
3.一个范例考察计划
4.根据各小组的情况,分别让各小组准备好要汇报的内容。
三、教学资料要求
1.淄博新闻网报道
今天上午,来自我市各区县文明办主任和各街道办事处的分管负责人在淄博市文明办的组织下到张店区、临淄区、淄博高新区、桓台县的部分优秀社区参观。
这是即将召开的淄博市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建设文明社区经验交流会的一部分。
参观活动中,每个社区都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整洁的街道、优美的环境,社区医院、社区文化广场、电子监控室、警务室、健身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不出社区就能解决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
在张店区的潘庄社区,还拥有全国居委会一级独有的有线电视台。
2.社区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就如何搞好社区建设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
我区的社区建设情况如何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桃源政协地区组织对桃源街道的长源社区、滨河社区进行了调查,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被调查社区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反映的基本问题
以两个社区调查数据看,反映的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较好的方面
1、经过几年的工作,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搞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并且在搞好社区建设上达成了共识。
2、自市区两级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制订工作方案)以来,社区组织载体得到了落实,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相对稳定,同时稳定了队伍。
3、吸收了一部分新人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社区干部的年龄结构得到了改善,文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
因此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社区中各类设施和场所设备简单,数量和种类稀少,缺项较多,尤其是缺少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
2、社区主任缺少社区工作实践经验,各类组织机构缺乏,作用发挥较差,就如何开展社区工作缺乏理论上的指导。
3、社区居委会工作依旧沿袭旧的传统,承担着区街各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社区居委会很大程度上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承受层、落实层,社区自治功能很难体现。
4、目前社区组织载体模式仍旧沿袭自上而下的方式,仿政府机构设置,很难适应社区功能的实际需要。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社区主要工作集中在承担政府指派任务;二是社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三是上情下达容易,下情上达意图无法实现;四是社区工作者承担的工作任务和所得报酬不成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原因分析
1、在社区建设的方向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认识偏差。
一些部门同志不能把握社区建设的实际内容,认为社区建设就是加强硬件投入,没有认识到体制创新的问题。
2、发展社区的政策明显滞后,社区如何发展,给社区以什么样的政策,社区发展的方向如何等,许多问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上,由于各种权力机构的设置及认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的自我发展。
三、几点建议
建议市区政府尽快出台政策,主要内容应包括如下几方面。
1、明确社区建设的方向。
2、明确社区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
3、明确社区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包括水、电、气、物业等管理部门及驻区单位等,特别是监督及制约机制的建立。
第十三课在社区中生活
第1课时权利与义务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在认识了社区、实地考察社区后,本课将通过权利和义务的阐述加深学生的社区意识,明白在社区中生活应做到权利和义务相结合。
教材首先说明了理解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直接指出两者是并行不悖的。
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社区生活和谐美满。
在了解了社区的种种矛盾冲突后,以“利益、责任、规则”为阐述社区规则的切入点,强调要遵守社区规则,履行社区成员的责任与义务。
最后用关于社区规则、乡规民约等阅读材料强化学生对社区规则的感受、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逐步形成尊重他人、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的观念和意识;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形成正确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形成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作出选择;培养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利的能力;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懂得道理,以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高。
知识目标:
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的道德规范;认识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
增强权利义务观念,是法制教育的重要目标。
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限于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阅历,难以理解自己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
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
播放视频“有此邻居,谁不头大?
”(齐鲁电视台啦呱栏目)讲的是发生在某社区的居民与一精神病患者之间的故事。
该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求知欲和探究讨论的欲望,这时教师适时抛出问题,看了此片,你有何感想?
你喜欢和这样的邻居在一起生活吗?
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和谐的社区生活呢?
伴随着问题讨论,同学们带着高昂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的进入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中。
方式二:
小品表演《遛狗》。
内容为社区内一养狗业主不顾宠物对社区居民造成的影响,反而认为自己交了物业费理应享有权利,与社区居民及物业人员发生的矛盾。
选取社区内较为普遍的饲养宠物现象切入,学生能够引发共鸣。
教师提问“结合小品中人物的言行谈谈你的看法”开放性的问题易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谈到社区中的利益冲突。
2.环节一:
认识权利和义务
方式一:
活动探究。
(1)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权利与义务。
小组发言,说出自己所了解的角色及其享有哪些权利,必须履行哪些义务?
(2)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小组发言,说出自己在不同的场所享有哪些权利,必须履行哪些义务?
两组竞赛反映同样的问题,它告诉你什么道理?
让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发现,从而得出结论:
有权利就会有义务,两者之间密切联系。
方式二:
多媒体展示一组农村社区对村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教师提问:
从上述条款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事村民的权利?
什么是村民的义务?
通过具体、真实的村民公约,使学生明白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和相辅相成的关系。
3.环节二:
分析社区中的权利和义务
方式一:
案例分析《这个社区怎么了》
在一所小区里,业主们正在联合起来拒绝交纳物业费。
理由很多,也很充分:
小区草坪的草已经疯长到半人高,却无人打理;虽然每个单元门口都安装了防盗门,但已经有若干防盗门坏了,无人维修;虽然小区里有不少保安,但有业主在距离小区大门20米的地方被人抢劫,保安却视若无睹。
物业公司收取了物业费,却无作为,业主们就开始行使自己的权利,拒绝继续交纳物业费。
教师提问:
本案例中,物业公司有哪些主要的权利和义务?
小区业主有哪些主要的权利和义务?
创设案例情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采取由小窥大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在社区中生活应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方式二:
小组探索,在社区生活中,我们都享有哪些权利和应该履行哪些义务?
集体合作,观察生活,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随时引导学生注意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多媒体出示刘少奇的名言,分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在我们的国家里,人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完全一致的。
任何人不会是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任何人也不能只享受权利,不尽义务。
——《刘少奇选集》下卷第162页
4.环节三:
明确社区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
方式一:
呈现组图“社区中的不和谐音”,如:
随地乱扔垃圾、有人制造噪音、乱放车辆等。
学生看图并就此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增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方式二:
学生讨论找出社区中的不文明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社区的文明公约。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一组农村社区对村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2、文字资料《这个社区怎么了》
3、刘少奇的名言
4、让学生课外根据在社区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绘制漫画
课件使用目的:
帮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明确社区中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深刻理解权利和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并且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料要求
1、小品《遛狗》漫画资料
2.社区中的种种不文明现象
3
3.视频片段《由此邻居,谁不头大》
第十三课在社区中生活
第2课时参与和服务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七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注重具体实践,内容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
了解并参与社区活动是社区成员的义务和责任,引发学生对社区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与团体意识等的讨论,进而引出参与社区生活和建设方式与途径。
第二层次:
具体认识提供社区服务的机构、设施、组织、团体或志愿者等。
教材通过香港特区的“义工运动”、上海中学生的社区挂职锻炼、美国青少年的义务服务活动等阅读材料向学生展示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乐于助人、服务社区的观念和意识;增进关心社区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和人民。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以及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志愿者的概念,了解一些基本的志愿者或义工活动的途径或方式;探询参与服务的各种形式,寻找适合自己社区的参与或服务形式,进一步认识到构建和谐社区、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寻找力所能及的事情和服务社区的方式和途径,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是本课的重点。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和落脚点。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懂得对他人、对社会付出爱心,缺少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心教育非常必要。
要在社区生活中养成乐于助人的品质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很难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就能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
播放《家有儿女》视频片段,内容为小雪不能忍受社区里唯一的花园变为停车场,于是联合她的好朋友以及弟弟们共同说服父母以及其他业主,终于留住了花园。
教师提出问题:
看了小雪他们对待社区规划的态度和行动,你有什么感想?
带着问题思考,学生自然而然进入到新课的探索、学习中。
方式二:
多媒体展示文字资料《救救锦江》。
抛出问题:
引起府南河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一群小学生的参与唤起了这一大行动,改变了很多人的环境。
服务社区、参与社区,是我们作为社区一员的义务。
2.环节一:
参与和服务
方式一:
学校坐落于小区,作为社区的小主人,让我们也行动起来参与到社区的服务和建设当中去吧!
请大家四人一组设计一次有意义的社区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的:
本次活动的形式:
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回报社区的情感,真正将所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之中。
同时锻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式二:
阅读教科书中关于陈歆怡的故事并思考如下问题:
1、面对社区的老树被要被砍、居民漠不关心的情形,陈歆怡作了哪些工作?
2、为了达到挽救社区老树和改善社区道路规划的目的,陈歆怡是如何与有关部门交涉和沟通的?
3、这个故事对你参与社区服务有什么启示?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明白我们作为社区的一员,除了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